第110節
作者:邈邈一黍      更新:2020-07-11 11:22      字數:5220
  這位可從未在東宮待過,也從未立場鮮明地站在東宮背後,而且十幾年來一直呆在平江府做知府,京城的事情少有參與。

  當今的這份看重,還真是讓人出乎意料。

  哪怕是魏時,對此也是吃驚的,他想過太子登基之後會下旨起複他,但是萬萬沒想到是用這樣一個官職。

  他從正四品到正三品花了整整十二年,可是從正三品到正二品,才不過短短半年的時間。

  原本在他的規劃裏頭,他升到正二品的時候,應該已經五十歲左右了,而不是連四十歲都未到。

  雖然還沒有入閣,但是作為內閣的預備役,他應當算是大靖朝建朝以來最為年輕的那個了。

  最年輕的正二品太子少師,自然不可能在江佑府繼續耽擱下去,當今剛剛登基,朝廷裏邊正是忙的時候,哪怕是頂著炎炎烈日,也得是要趕回京城去。

  在臨走之前,魏成親自安排人開祠堂,爾後,由魏時領頭,在一年裏進行第二次祭祖,頭一次是魏遠中狀元歸來,比起狀元,太子少師,正二品的朝廷大員,才是更能夠光宗耀祖的事情,當然得要開祠堂祭祖了。

  第143章 正文完結

  能看到後輩有如此成績,魏成已然是沒什麽可遺憾的了,先後送走了夫人和弟弟,他這把老身子骨卻還依舊壯碩的很。

  魏成自覺還得有不少年的活頭,對於這人世間,他可是留戀的很,半分都舍不得離開,恨不得長長久久的待在這裏,看著魏氏家族興隆。

  魏氏家族也的的確確是在騰飛的過程中。

  這一年的七月,魏時回京,原本三年的守孝丁憂,不過半年就被奪情,而且還是以正二品太子少師的身份回去的。

  三十九歲的正二品太子少師,可以說已經是板上釘釘的內閣人選了,今時跟往日還不同,一朝天子一朝臣,內閣中的六位舊臣,基本上全都是先帝的班子,當今上位之後,肯定要用自己更熟悉的人。

  內閣的六位大臣,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有官員提出致仕,或者是跟新帝政見不合,直接被從內閣裏踢出去榮養,這也不是沒可能。

  總之,作為新帝的心腹重臣,魏時的前途可以說已經被很多人看好,就連魏成,也覺得那個首輔的位置並不是不能想,不過是時間關係罷了。

  從正二品的太子少師,到正一品的太師,熬上個二十幾年,還是很有希望的。

  事實上,這一天的到來比魏成想象的還要早。

  ——

  比起還沒有回京的魏時一行,已經回到翰林院做編纂的魏遠,對於父親這一次升職帶來的變化感知的要更多一些。

  即便尚在孝期,而且還在國孝之內,並不能出門玩樂,但是文人吟詩作對又怎麽能算得上是玩樂,更何況這些人還是以書信作為傳達的媒介,並不是舉辦什麽文會,更沒有聚到一塊兒來吃吃喝喝。

  魏遠一開始對此還是挺感興趣的,讀了這麽多年的書,尤其是最近這幾年,很多的精力都放在了科舉上,可比起科舉內容,他還是更喜歡這些詩詞文章。

  以文會友,大概沒有文人能夠拒絕,前提是友人的水平不是這般的……參差不齊。

  好吧,幼年時就以詩作名揚半個大靖朝的魏遠,對於大部分遞交過來的書信,還是比較嫌棄的。

  這水平還不及自家未滿十二周歲的小妹呢。

  不過比起詩作,小妹更擅長的還是作詞,隻可惜在音律上不夠有天賦,也沒有太多的興趣,寫了那麽多首水平不錯的詞,可是被拿出來譜了曲兒的不過區區的三首而已,其中有兩首,還是他親自動手譜的曲兒,小妹自個動手的也不過就那一首而已。

  著實是可惜了。

  家裏頭不光是小妹,爹娘在音律上的天賦和興趣那就更不必提了,還比不上小妹呢。

  早些年的時候,他還真沒想過將來娶一個什麽樣的妻子,不過最近卻是有思考這個問題,這世上哪有幾個全才之人,他倒不要求未來夫人在詩詞文章上有多麽高的造詣,隻求一點——通曉音律。

  平素裏可以交流樂曲,興致來了還可以合奏,更何況他一直都覺得,一個人倘若靜不下心來,天賦再是厲害,也是學不好一門樂器的。

  他想要的是一位能夠通曉音律且靜得下心來的女子,歲月漫長,這一輩子都要好好過,他不喜浪費時間,也希望未來的夫人在這方麵的想法跟他差不多。

  在父母身上,就能夠看得出來,喜好和興趣沒必要完全相同,性情合適才是最為重要的。

  秋去春來,航海伯世子,太子少師之子,翰林院編纂魏遠終於在二十三歲這年定親了,不過這門婚事卻是出乎眾人的意料。

  算不上多顯赫,最起碼在魏時得以被新帝重用的情況下,魏家遠能夠結到一門比這更好的親事。

  不過也並非是什麽小家之女,準確的說,方家也是書香世家,在前朝就已經頗有名氣了,論起底蘊來,絕對不俗,隻不過就像白家一樣,方家基本上就沒有出過權臣,子弟不是在翰林院當中做官,就是在國子監裏頭教書,在文人當中名聲不錯,可在朝堂上就沒有多少權勢可言了。

  方家跟白家不一樣的是,白家如今可是皇帝的外家,太後的娘家,又被封了承恩公,可以說兩家現在已經不能夠放到一塊兒去做比較了。

  不過在家族日漸興隆的情況下,魏家仍然選擇了方家的姑娘,也並不是所有人都不能理解,魏家現在最需要彌補的還是底蘊,方家最不缺的就是底蘊了,更何況魏家父子皆是狀元出身,在文人當中名氣一個比一個響亮,一個大三元,一個遠近聞名的大詩人,魏家同方家的結合,對兩家來說都各有益處。

  在這些利益之外,隻有少數人才知道內情,魏遠是通過自家妹妹才識得了方家嫡幼女,並不是送妹妹出去玩兒的時候,碰巧碰見了方家七姑娘一見鍾情,這樣的戲碼,而是通過一首詞一首曲子。

  方家嫡幼女是魏寧回到京城之後所結交的手帕交,兩個人一塊約著出去踏春,魏寧來了靈感,當場作詞,方家七姑娘呢,則是為這首詞譜了曲。

  無論是詞,還是曲,水平之高都已經超過了她們這個年紀,可又帶著少女才能有的天真靈動,真正上了年紀的詞曲大家,反倒是寫不出來這樣的作品。

  魏遠正是通過一首曲子,才開始想要了解一個人。

  始於才華,合於性情,忠於人品。

  一代大詩人魏遠感情經曆便是如此。

  這一對年齡上相差八年的夫妻,婚後足足六年,才生下兩個人第一個孩子,而這孩子一周歲的時候,剛好就是魏時做到正一品太傅的時候。

  這一年,魏時四十八歲。

  從太傅到太師,同樣都是正一品,可太師才是內閣的首輔,魏時熬了四年的時間,終於熬到……上一任太師告老還鄉、榮歸故裏。

  第144章 番外(後續那些事兒)

  魏時四十六歲那年就已經做了外祖父,四十七歲緊跟著又做了祖父。

  要說這其中的差別還真不大,因為不管是外孫女,還是孫子,他都沒時間照看,也沒理由越過人家父母,把孩子接到身邊來照顧。

  女兒他是不必擔心的,沈家的家風他是相當信得過的,沈如風這孩子是老師嫡親的孫子,同樣也是老師正兒八經衣缽的傳承人。

  比他這個學生可要‘正經’的多,他學了一通的理論知識,唯一能夠拿出來實踐的就是在平江府那幾年,遇到什麽不懂的問題,也都是通過書信來跟老師請教,可大的水利工程他壓根就沒參與過,也沒有跟在老師身邊去做這些事情。

  沈如風就不一樣了,他是老師打小就放在身邊管教的孫兒,十八歲進士及第,壓根兒就沒有去參加翰林院的朝考,而是直接被老師要去了工部。

  當今很是爽快的就應了,作為一代治水大家,衣缽傳承還是相當重要的,哪怕是朝廷也有關注這事兒。

  不過作為沈舟的唯一弟子,已經入了內閣的從一品少傅魏時,壓根兒就沒時間去工部學習這些,更何況,朝廷的法紀,也沒有從一品在正二品身後打雜這一項。

  沈舟大人這麽多年都沒能有一個真正的衣缽傳承之人,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唯一的弟子……太過出色了,年紀輕輕就已經入閣了,而且身上還有自己掙下來的爵位,大靖朝建朝這麽多年,能夠做到這份上的,也就這麽一位而已。

  沈如風是能夠安心做事的人,性子特別穩,也是一位少年老成之人,跟魏寧性格恰恰相反。

  從小就沒有受過太多管束的魏寧,性格還是比較跳脫的,騎馬上街那是最最普通不過的事情了,湖麵上溜冰,樹林子裏打獵,全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在皇室的秋圍當中,數度拔得頭籌。

  當然了,男女是不放到一塊做比較的,否則的話,魏寧再是厲害,也比不過訓練多年的將軍們。

  除了打獵溜冰是一把好手之外,魏寧也是出了名的才女,作得一手好詞,寫得一手好字。

  在閨閣之中,就已經很有名氣了,至於出嫁之後,這位也半分沒有收斂,甚至出任了女子書院的先生。

  說到這女子書院,就不得不提當今皇上嫡出的三公主,太子曹昐的親妹妹了。

  這位是女子書院的院長,也是最初的籌備人之一。

  大靖朝的風氣日漸開放,可還是有人‘裹著小腳走路’,女子書院的開辦,哪怕院長是嫡出的三公主,先生們也都頗有名氣,甚至還有著皇家的支持,照樣受到了來自於一部分人的排擠。

  敢為人先的勇士,總是要受到一些考驗的,好在是大家都挺住了,女子書院最初隻在京城開辦,而在三年後,便有了南北兩處書院。

  可見其興隆。

  隨著女子書院的擴大,作為書院的首位先生,也是門麵招牌之一,魏寧的名聲也隨之流傳,甚至先其兄一步,在書肆裏有了自己的詞集,這還是航海伯友情讚助的,一開始是作為女子書院的內部書籍,之後在文人裏頭流傳開來。

  作為文人,魏寧已然是相當成功的。

  而作為沈如風的夫人,魏寧可能就沒那麽合格了,她絕對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沒那麽多時間放在管理家務事上,心情也不夠溫婉,夫君體諒她,多過於她體諒夫君。

  但是這並不妨礙兩個人婚後生活過得美滿。

  一個埋頭專注於水利工程,另一個是在整個大靖朝都頗有名氣的才女,上馬打獵,提筆寫詞,而且還收了那麽多的學生、弟子,或許有一日,也能夠做到桃李芬芳滿天下。

  總之,這一對夫妻,一個低調,一個張揚,在性格上是完全相反的,養出來的女兒則更像是兩個人的結合體,性格上更像魏寧,但是興趣上卻更像沈如風,酷愛做手工,在這所有的科目裏頭,最喜歡的也是算學。

  跟魏家表弟恰恰相反,要知道魏遠和方七兩個人的小兒子最不擅長、也最不喜歡的便是算學了。

  不到五十歲,就已經做了外祖父和祖父的魏時,已經很是能夠接受自己的身份,畢竟他平日裏接觸的全都是爺爺輩兒的人,有的甚至已經做了曾爺爺。

  年輕時所結交的友人,也都早就已經升到爺爺輩兒上去了,閑暇時私聚,這些老朋友們年輕的時候不喜歡談及自己的兒女,老了的時候,卻是很喜歡秀自個兒的孫子孫女,甚至還看上了航海伯府裏頭新奇的玩具,像是什麽滑滑梯、攀爬架……圖紙全被這些老朋友要去哄孫子孫女了。

  就連皇上,也是個喜歡讓孫子們陪著的爺爺,皇子們在成年之後都已經出府了,皇孫卻是要進宮讀書,與太子的兒子是一般的待遇。

  魏遠就是這些小家夥們的老師之一。

  不過這些就跟魏時沒什麽關係了,太師,顧名思義那是皇上的老師,而非是太子的,更不是皇孫們的。

  不過,他也不夠格能夠成為皇上的老師,兩個人算是君臣加朋友吧,在朝堂之上是君臣,但是私底下卻一直以朋友相處,魏時的很多想法在私底下都會同皇上交流。

  在皇上還是太子的時候,就曾經提出過出海的想法,爾後,這也成為現實了。

  而在皇上登基了之後,魏時也確確實實有用自己的想法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位大靖朝的君主,比如女子書院,再比如鼓勵手工業的發展,再比如兵器研究學的建立……

  這一對君臣,莫說是在整個大靖朝的曆史上了,就是往前翻一翻上下幾千年的曆史,都找不出來有同樣的。

  就連退休那也是前後腳的事兒,魏時在六十五歲致仕,做了整整十三年的首輔,同樣也是在這一年,已經六十五歲的莊帝退位,成為大靖朝的第一位太上皇。

  無論如何,這兩位同歲的君臣,同時退休這事兒都值得在史書上記一筆,哪怕是孿生兄弟,可能都到不了這份上。

  不過退休之後,兩個人的選擇可就不一樣了,魏時選擇帶著夫人雲遊四海,忙碌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才有時間歇一歇,趁著身子骨還算好,想著四處逛逛,領略祖國的大好山河。

  已經退了位的太上皇,則是選擇繼續為大靖朝發光發熱,直接跑到了出海遠航的第一線。

  是的,此時距離大靖朝第一次出海已經過去四十一年了,因出海得以封爵的航海伯都已經致仕了,當年主推這個事情的太子,如今的太上皇,才終於有機會出海。

  一生活得都小心而謹慎,幾乎沒有出過什麽差錯的靖莊帝,也是在做了太上皇之後,才有了任性的權利。

  魏時則是寄情於山水,一直到六十七歲,才安穩下來,同夫人一塊去給女兒幫忙了。

  江南府,自古以來,才子輩出,人傑地靈,新建在江南府的女子書院,魏寧便是院長,為了這事兒,沈如風都申請了外任,婦唱夫隨來了江南府。

  魏時雖然沒有流傳於世的詩作,可畢竟也還是大靖朝唯一的大三元,文學功底不容置疑,名氣就更不用說了,除非是生活在偏遠之地的人,否則不可能沒有聽說過這位整整做了十三年首輔的一品大員。

  他入女子書院教書,這個消息一傳出來,不光登上了京報,各大府報都有刊載。

  劉楓同樣也是做了女子書院的先生,不過教的卻是箭術課,倘若再早個的十幾二十幾年,騎術課她照樣也可以兼任。

  第145章 番外(詩人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