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節
作者:邈邈一黍      更新:2020-07-11 11:22      字數:4581
  還有這公中的花銷,總不能在府上白吃白住吧,也是娶了媳婦要做官的人了,怎麽著不得往公中交上幾百上千兩銀子,魏時沒錢不要緊,柳州城的大伯子有錢,京城的親家有錢,魏時從哪兒都能摳的到。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跟她一樣愛恨分明,沒被有些人的皮囊、言語蒙蔽了五官。

  總之,李氏沒打算服軟,而是卯足了勁兒要給庶子一個下馬威。

  隻是從十月等到十一月,從十一月等到十二月,從過年等到第二年的開春。

  身上的勁兒是卯足了,可拳頭壓根兒就不知道該往哪兒揮。

  魏時趕回京城的時候,恰好是大年夜,城門都快關了,一行人才風塵仆仆的進來。

  本來是計劃的好好的,大年三十的頭一天趕回京城,行程已經是安排得很滿當了,隻是被一場雪耽擱了,這才拖延到了現在這會兒。

  夫人懷孕就快要滿八個月了,說是十月懷胎,可很少有準的時候,據太醫和大夫所言,似乎都是在九個月左右就會發動,頭一胎時間就更不準了。

  在進府之前,魏時心裏頭還是捏了把汗的,趕不上孩子出生尚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母子/女平安。

  “老爺現在怎麽趕過來了,夫人已經睡下了,昨天以為您會回來,晚上熬得很晚,今兒就有些熬不住了。”春柳小聲替自家夫人解釋道。

  這大年夜按理是應該守歲的,可夫人昨晚睡得太少了,身子又這麽笨重,壓根兒就熬不住。

  而且如今都已經快到半夜子時了,誰能想到老爺這會兒趕回來了。

  魏時帶著一身的寒氣,並不敢往寢臥去,倒是也沒急著換常服,凍得通紅的手放在炭盆上麵烤烤。

  “先不用吵醒夫人,這段時間夫人的身體如何?腹中的胎兒可好?”

  春柳屏息站在一旁,“回老爺的話,太醫每隔半個月過來請一次脈,大夫一日過來一次,夫人的身體狀況還算不錯,隻是多有辛苦,而且總是掛記著您,腹中的小公子一切都好。”

  “沒什麽事兒就好,替我拿套常服出來。”

  手和臉似乎都沒那麽冰冷了,這會兒換上常服,去寢臥瞧瞧夫人,之後便陪姨娘守歲,左右如今的時間寬鬆,不似以往。

  魏時換衣服,向來都是親自動手,不愛讓人伺候,也不愛留人在屋子裏呆著。

  所以此時也無人跟著,這衣服應當是根據兩個多月以前的尺寸做的,這會兒稍稍有些肥大了,沒法子,冬日裏趕路著實是一言難盡。

  魏時放輕了腳步,打開寢臥的房門,從外間走到內間,掀開床幔。

  夫人側躺著,一隻手露在了被子外麵,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魏時覺得心情就像是此時的夜一般靜謐,而且是嘈雜過後獨有的靜謐。

  輕輕把被子往上拽了拽,蓋住夫人露出來的手,魏時自己都不知道,這會兒他的目光有多柔軟。

  第81章 三更

  新年新氣象,這話絲毫不假。

  魏府迎來了出遠門的男主人,連下人的精氣神兒好似都跟著不同了,更別提是兩個女主子了。

  白姨娘照例是不怎麽愛管事兒,不過但凡是兒媳婦開口讓做的事情,她一般都不會推辭的。

  劉楓也不是愛找事兒的人,如今滿心滿意都是夫君和孩子。

  因此,在魏時離家的這兩個月裏,婆媳倆的關係處的還是挺融洽的。

  這是三個人第一次一起過新年,隻可惜大年夜的團圓飯魏時沒能趕上,不過這新年的第一頓早膳,還是可以一起用的。

  俗話說,初一餃子,初二麵,初三合子團團轉,初四烙餅卷雞蛋。

  這樣的習俗一般的官宦人家都是不管的,基本上是在平民百姓當中流傳,魏家往上數三代,那就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而這樣的習俗也就一直留在了魏家,準確地說是魏家大房。

  燕縣這邊兒,府裏頭如何過年都是李氏來安排,更多的也就是依了李家從前的習俗,而非魏家。

  魏時也是到了柳州城之後,才開始過這樣的習俗。

  大年初一要吃餃子,而且是素餡兒的餃子,除了韭菜雞蛋之外,還有胡蘿卜餡、白菜餡、幹豆角餡、芹菜餡、蓮藕餡和豆腐餡的素餃子。

  總之,一大桌子的早膳,就是一桌餃子宴。

  劉楓還真是頭一次同時吃這麽多口味的餃子,而且其中的有好幾種餡,都是她從來沒有嚐試過的,有的味道嚐起來確實是怪怪的,尤其是豆腐餡兒,很難想象居然會有人把豆腐做成餡料包在餃子裏頭。

  原本團圓飯裏的水餃都是要往裏包金錁子的,隻是昨晚吃年夜飯的時候,魏時不在這兒,也就沒花這麽多心思,如今倒是把這套路放在了大年初一的素餃子上。

  魏時飯量最大,這新一年的財運瞧起來也是最好的,整整吃出來十個金錁子,第一個差點沒把牙給崩了,之後就小心多了,在豆腐水餃裏吃出金錁子的感受,絕對是爽快的,輕而易舉地就能察覺到。

  劉楓和白姨娘也不錯,兩個人都吃出來六塊,六六大順也是個好兆頭。

  新的一年,確實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不管是魏時的仕途,還是劉楓肚子裏的孩子,都讓人充滿了希望。

  大年初一是不能出去串門的,吃飽喝足之後,三個人索性在溫暖的房間裏聊起了天,仿佛是在彌補大年三十沒有守夜一樣。

  趕了這麽長時間的路,魏時到現在還沒歇過來呢,坐在太師椅上,後背完全倚著靠背,一隻手搭在扶手上,一隻手搭在自己膝蓋上,就好像上半身沒骨頭一樣,有一搭沒一搭的聽著婆媳倆說話。

  明明有那麽多東西可以聊,這兩個人卻是聊起了衛視小時候的事情。

  小時候學走路時的窘態,第一次去學堂穿了什麽衣服、樣子瞧上去有多高興,三伏天裏手腕上綁著沙袋練字……

  一個說的認真,一個聽的認真。

  魏時本來還覺得挺困倦的,這會兒卻是慢慢清醒了,十歲那樣,母親有了嫡親的兒子,他才回到姨娘身邊,在此之前,他幾乎沒什麽機會跟姨娘碰麵,卻是不曾想,他十歲之前的事情姨娘都清楚,而且到現在都還記得。

  想來,十歲之前,他沒怎麽見過姨娘,但是並不代表姨娘沒怎麽瞧見過他。

  ——

  從初一到初七,基本上就是走親訪友的時候了。

  跟去年比起來,魏時今年要走的親訪的友可是多了不少,劉府,在國子監結識的友人,跟他一樣探親回來的鄭家逸,還有師伯那邊。

  去年的時候,他跟師伯並沒怎麽相處過,過年也就隻去拜訪了老師那邊,並沒有去師伯家中,但是今年關係親近了這麽多,再不過去拜訪,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正月初八,魏時就換上了正六品的官服,騎著跟了他多年的棗紅馬,在晨曦的微光裏,出發啟程去戶部衙門。

  品階低一點,也並非全然都是壞處,這不用去大朝會,也就不需要半夜三更就爬起來去宮裏頭,還是可以睡到破曉的。

  就是這冬天早上騎馬的滋味兒,不太好受,不過他一個六品的小官兒,要是坐著馬車或者是轎子去衙門辦差,未免太過招搖了些。

  早在前兩天去師伯家的時候,他老人家就簡要介紹了戶部的情況。

  戶部頂頭上司就是他的師伯了,正二品的尚書,左右侍郎皆是正三品,正五品的郎中有三十二人,從五品的員外郎有三人,正六品的主事,包括他在內,總共有二十四人,照磨和提舉都是正八品,各有一人。

  除此之外,檢校、副提舉、大使、副使、這些從八品、正九品、從品的官員加起來又有三十幾個人,就一些連品階都沒有,未入流的小吏又有幾十人。

  整個戶部,足足有百十人,管理著整個大靖朝的財政,裏麵的關係也是錯綜複雜。

  就如同他一般科舉入仕進來的,也有靠著祖宗的餘蔭進來的,還有進來曆練的皇親國戚,當然了,裏麵一些未入流的小吏,有的也是拖了門路才進來的,這還沒有家顯赫的親戚。

  這裏麵占據比例最大的,還是科舉入仕的比較多,進士為主,不是沒有舉人,隻是數量稀少。

  而且照師伯的意思,這些人固然有才能,但也是托了關係才能進入戶部的,畢竟以舉人的功名,哪怕是在外地熬了多年的資曆,也很難做京官,更何況還是入戶部做京官。

  第82章

  要管理全國的財政,何其繁瑣,戶部又被分為多個小部門。

  大靖朝有十三府,便設有十三個清吏司,除此之外,還有砂紙局、印鈔局、廣匯庫、廣積庫、髒罰庫、廣盈庫、承運庫……

  不管是正二品的尚書,還是正三品的侍郎,都是負責統管大局的,具體管理這些小部門的,還是底下的官員。

  十三個清吏司,是所有部門裏的重點,但是其中又有先後之分,安排的官員也不一樣。

  比如江南府清吏司,不管是糧食,還是稅額,在全國都是排得上名號的,裏麵不光有正五品的郎中一個,還有四個正六品的主事呢。

  再比如雲南府清吏司,雖然產量算不上多,稅額更不算多,但是麵積大,涉及到的財政也比較複雜,裏麵雖然沒有正五品的郎中,可是卻也安排了五個正六品的主事。

  在來戶部之前,師伯就已經給他透了風兒,他這次分到的地方是羊豐府清吏司。

  羊豐府在大靖朝屬於比較偏遠的地方了,邊疆地區之一,物產不豐富,糧食不多,人口也少。

  所以整個羊豐府清吏司正六品往上的官員一個沒有,正六品的主事倒是有一個,年前的時候已經光榮致仕了。

  魏時便是接班人。

  也就是說,初入仕途,魏時也算是一個小部門的頭頭了。

  在戶部,除了尚書和侍郎之外,比他官職更高的郎中和員外郎,因為是負責不同的部門,所以壓根就管不到他身上去。

  雖說羊豐府確實是偏遠了些,連帶著羊豐府清吏司都不太受重視,不過好歹也是十三府之一,突然把這麽大的一個擔子交給他,魏時還是挺惶恐的。

  本來嘛,依著他的打算,入了職以後,肯定得先有一個前輩帶帶他,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幾乎是空降成了一個小頭頭。

  跟想象中不太一樣的職位,魏時還真有點發愁,說一晚上睡不著可能有些誇張了,但是知道這個事兒之後,確實是沒怎麽睡踏實。

  不過,車到山前必有路,雖說這個職位是湊巧了,可師伯又不會害他,有什麽事兒他都可以直接去問頂頭上司,想來就算是有什麽難題,也就是多折騰折騰,不至於解決不了。

  魏時是頭一天過來辦差,戶部的同僚們今年也是第一天到衙門裏來辦差事,順便歡迎新同僚。

  本朝第一個大三元,頂頭上司沈濤的師侄,一入仕途便是正六品,而且還是當今親自點的將。

  但凡有點心眼的人就不可能為難新人,能在官場裏頭混下去的,沒幾個是傻白甜。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強,我當年十七歲的時候,還在書院裏頭讀書呢,咱們的狀元郎都已經入仕途了,真是不服氣都不行。”

  說話的是江南府清吏司郎中,柳城言,已經四十歲有餘了,留著一撮小胡子,同樣也是科舉入仕,比魏時早了七八年。

  不過是七八年的時間,便已經從正七品爬到了正五品,仕途可以說是順風順水。

  “柳大人過獎了,下官初入仕途,需要向諸位大人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魏時拱手。

  “魏大人太謙虛了,大家都是同僚,共同學習,互相為師,聖人不是說了嘛,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我看在咱們戶部個個都可為師。”江佑府清吏司的張郎中道。

  說起這個張郎中,跟魏時七拐八拐的還真有些親戚關係在。

  魏時的嫡母是如今李家家主李子成嫡親的妹妹,而這個張大人,張子清的母親同樣也是出自李家,是李子成和李氏的庶妹。

  隻不過就像魏時跟李家來往不多一樣,張家同樣也是如此,所以在此之前,雙方壓根就沒見過麵。

  魏時之所以知道這事兒,還是聽師伯說的呢,天知道他老人家怎麽會知道這麽多。

  朝事就先不說了,正二品的戶部尚書要是不知道,那才怪了呢,可不管是庶務,還是這些歪七扭八的關係,竟也清楚。

  師伯和老師在這方麵真的是恰恰相反,大抵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兄長,才會養成老師不明俗事的性子。

  沒受什麽刁難,同僚們要麽給予他如沐春風般的關懷,要麽點頭微笑,態度也是頗為可親的。

  至於差事,簡直是再輕鬆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