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節
作者:君萊      更新:2020-07-11 07:16      字數:4829
  袁洪昌:“你這與我說的有何區別。”

  羅衛汝冷哼一聲,“區別大了。”

  一個是他們以兵權作為籌碼逼迫寧王娶郡主,一個是寧王想要兵權,求娶郡主。

  第80章

  “可如今郡主年幼,寧王身為皇子,已經到了成親的年紀,若是此次擊敗敵軍回京,更是風光無限,皇城裏的世族都要打他的主意,隻怕回去狗皇帝就要給寧王選妃,狗皇帝恩將仇報,一定不會願意讓郡主做寧王妃的。”

  袁洪昌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他們以兵權要挾寧王,即便寧王此刻同意他們會與汝陽王府結親,也難保他打勝仗以後,就過河拆橋,將他們一腳踹開。

  畢竟背信棄義這種事,齊家人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從前每次外敵入侵,宣德帝要用汝陽王打仗,便在王爺麵前伏低做小,說王爺就是大齊的希望,他隻相信王爺。

  可一旦擊退敵寇,宣德帝便變了嘴臉,想盡辦法將王爺趕出皇城。

  齊旭身為一個帝王,毫無骨氣又陰險狡詐,齊琮是他的兒子,難保他不會像他父皇一樣,說話不算數。

  “何況便是寧王願意信守承諾,回京之後,狗皇帝和英國公府,也不會由著他等郡主到成親的年紀再娶郡主。”

  早在齊琮過來之前,他們便將皇城裏的事情打聽的一清二楚,即便英國公府是齊琮的外祖家,扶齊琮上位,也不可能一點動作都沒有,英國公府這一輩便出了兩位皇後,像這樣的人家,如此賣力的扶持新帝,怎麽可能心甘情願讓後位落入旁人之手。

  英國公府的三小姐,與寧王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羅衛汝沉吟片刻,拇指在腰間的佩劍上敲了敲,這是他想事情時的習慣動作,養成這個習慣,是為了克製自己衝到皇城,替義父和義弟和報仇,但想到阿寧還在皇城,他就不得不忍下去。

  唯有強大,重新統領曾經的薑家軍,他才能給阿寧撐腰。

  “我看寧王,不是心裏沒有主意的人,狗皇帝偏寵貴妃母子,處處忌憚他,他手裏沒有兵權,如果不是看上咱們手裏的兵,他一個王爺,何至於跑到咱們這地方受苦,何況狗皇帝不喜阿寧,他卻同阿寧親近,足見他已經不報希望在狗皇帝身上。”

  袁洪昌就是一個大老粗,出身農家,沒念過什麽書,少時投軍,從最底層爬起,剛好那時羅衛汝也剛到軍中曆練,他沒有靠著和汝陽王的關係,和袁洪昌一樣,從最底層往上爬,兩人便是那時結識於軍中,隻是羅衛汝在從軍之前在汝陽王府被汝陽王親自教導過,兵法謀略遠非袁洪昌能比,袁洪昌一向唯他馬首是瞻,聽他拿主意。

  袁洪昌點頭,“那羅兄,咱們接下來要怎麽辦?”

  羅衛汝瞥了眼案桌上的城防圖,漫聲道:“拖。”能拖多久拖多久,橫豎他們都是久經沙場,敵軍不退,擔驚受怕的是狗皇帝,不是他們。

  何況若輕而易舉的擊退敵軍,又怎能彰顯他們武將的重要性,隻會讓狗皇帝覺得大齊兵強馬盛,敵寇不堪一擊,這場仗拖得越久,聲勢越浩大,狗皇帝才會越害怕。

  阿寧在皇城裏的日子才會越舒坦,要同他們替朝廷打仗,狗皇帝肯定要多疑聯想到他們和阿寧的關係,進而討好阿寧,好讓他們為國效力,狗皇帝最擅長這一招了。

  於是在齊琮到寧州的第四日,羅衛汝的親兵過來請齊琮到羅衛汝那裏議事,關起門商討了近兩個時辰。

  再之後,齊琮到校場上親自操練那些目無軍紀的兵。

  福喜跟在齊琮身後,被飛揚的塵土撲了一臉灰,再看看那些露著肚皮,嘴裏叼著狗尾巴草,敞著肚皮翹著二郎腿半躺在地上晃著腿的一群小流氓,忍不住想,這他娘的真是昔日汝陽王帶過的兵?

  雖然當年那些兵有的年老退了下去,但總還剩那麽一批,有的升上去做了軍官,但畢竟軍紀是汝陽王立下的,就算是新投軍的,沒機會見過汝陽王的風采,也不該如此不堪。

  一向文雅的福喜公公,才到這邊幾日,就被這些兵帶的髒話張口就來。

  他一臉憂愁的看著齊琮,問,“殿下,羅將軍不會是故意的吧,眼下敵軍就在城外虎視眈眈,他讓您操練這些兵,這些人一點鬥誌都沒有,等這些人練好了,能上戰場了,這得到什麽時候?”

  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人家都是敵軍沒來的時候,就把兵練的可以隨時上陣殺敵,這些兵,穿著大齊的軍服,躺在那裏,像看守農田的摳腳大漢一樣,就這樣的兵,隻怕是留在軍中混軍餉的吧,而且都是胡子拉碴的,看起來年紀不小了,羅將軍給殿下的這一批兵,應該都是從前汝陽王手底下分派過來的兵。

  齊琮性子沉穩,到底年紀小,雖也跟著英國公風裏來雨裏去的,但同這些年紀長他許多的糙漢子一比,襯的細皮嫩肉的。

  福喜不免生出一種羅衛汝欺殿下年幼的感覺。

  與他的愁眉苦臉相比,齊琮神色自若。

  他站在校場前方,目光掃過那些兵。

  這還不是一般的新入軍營的小兵不懂規矩,你推我搡的打鬧,這些都是經受過正式訓練,上過戰場,出生入死過的老兵,一個個躺在地上懶得動彈,仿佛看淡了生死。

  福喜扯著嗓子喊了好幾聲寧王殿下到,也沒有人搭理他。

  福喜看了眼齊琮,繼續喊道:“校尉何在?”

  壓根沒有人理他。

  齊琮目光輕飄飄的掃過福喜,示意他不用再喊,退後便可。

  福喜深吸了口氣,退至後方。

  突然傳來一聲嗤笑,齊琮順著目光看過去,一個看起來年輕些的男子從嘴裏吐出一個瓜子殼,手掌撐了下地麵站起來,膚色麥黃,一雙眼睛烏黑分明,圓臉,長相透著幾分小聰明,卻故意一副小流氓的做派。

  他半眯著眼睛,伸了個懶腰,“咱們這裏可沒有什麽校尉,我們都是沒有人管的,也沒人管的了我們。”

  他說著又向上扔了一個瓜子,接到嘴裏。

  齊琮目光淩厲的看過去,那人身形一頓,緊接著,連著瓜子殼一起咽到了肚子裏。

  彭亮,十五歲從軍,今年才二十七歲,他從軍那年,正趕上外敵入侵,他天生力大,從軍沒多久便升為了軍中的一個小隊長,之後帶領著自己的小隊伍一路殺敵,按照軍功,那一仗結束之後,他又能往上升兩級,前途一片光明,隻可惜他命不好,那一仗之後,汝陽王世子被困鄴城身亡,薑家軍徹底崩潰,被分散的七零八落,駐守北部各個城池。

  他的軍功也被忽略的一幹二淨。

  不過軍隊都沒有了,仗也不打了,誰又還在乎軍功呢。

  到底是曾經戰場上殺過人的,又在寧州軍裏混吃等死了這麽久,彭亮並未被齊琮嚇到,他伸了個懶腰道:“這裏沒有校尉,沒有人能管我們,但是從前王爺留下過一個規矩,無論是新入營的還是後入營的,隻要能接受所有人的挑戰,並且打贏前去挑戰的人,才能號令兄弟們,我們的每一位校尉,將軍,都要無條件接受挑戰,否則就沒資格做那個位置,寧王殿下,您行嗎?”

  彭亮有些藐視的看著齊琮,傳言寧王殿下文韜武略,可他到底還年輕,又是宮裏頭尊貴的皇子,跟著師傅學的那幾個花把勢,怎麽能比的過他們這些戰場上真刀實槍拚殺出來的。

  齊琮聲音清冷的對著身後的親兵吩咐,“把他拿下。”

  他的親兵是從奉城帶過來的,聽了他的吩咐直接上前把彭亮按倒。

  彭亮當然反抗了,奈何雙拳難敵四手,齊琮身後好幾個親兵一齊對付他一個,那些親兵本身就是經過層層選拔才能跟在齊琮身邊的,彭亮被打的措手不及,沒幾下就被按倒在地上。

  齊琮目視前方,看都沒看他,淡淡道:“你輸了。”

  彭亮:“……”

  還能這樣,他根本就沒和他打,吩咐親兵同他打,還是以少勝多。

  第81章

  齊琮命人把彭亮綁起來丟到一旁,便沒再搭理他,他抽出佩劍,神色肅穆的詢問有沒有人上前挑戰他,他依照汝陽王留下的軍中規矩,接受所有人的挑戰,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規矩,雙方比武的時候,生死不論。

  眾人看著皇城來的這個年輕的皇子,這位可真是個狠人。

  似乎和他們想象中的不一樣,他們想的是,要給小皇子一個下馬威,他們這麽多人,小皇子必然不敢接受他們的挑戰,便是敢,一個一個上,車輪戰也能讓他耗盡力氣,隻要他輸了,他就是沒有過的了汝陽王留下的考驗。

  然而事實上是,小皇子非但不怕,還要和他們拚命。

  生死不論,他們敢嗎?

  他們自然是不敢的。

  但寧王這個狠人肯定敢揮劍砍了他們。

  他們都是上過戰場的,男子漢大丈夫雖不懼死,但還沒上戰場便因為比試,死在了自己的校場之上,就太可惜了。

  眾人躺在地上裝死不應聲。

  齊琮提著劍,緩緩的走向人堆,鋒利的劍指著最前麵一個躺著的人,“你是要與本王比試?”

  那人嚇了一跳,往旁邊挪了挪。

  齊琮的劍直指那人的額心,漫不經心的說:“本王做事,向來講究原則,按照你們的規矩來,與本王比試,贏了聽你們的,按本王的規矩來,就聽本王的。”

  他的聲音不大,卻極有威嚴。

  齊琮從前賑災時,下令處死許多官員,災區就在寧州臨近的地方,他們對齊琮的事跡也有所耳聞,不過那時他們還沒見過齊琮本人,此刻讓劍指著,寧王殿下麵容冷峻,仿佛下一刻劍就要揮下來一樣。

  那人四麵環顧,軍隊中許多老人已經小聲抗議了起來,齊琮一概不理,隻說,不服的,便與他比試。

  被劍指著的那人還躺在地下,齊琮冷喝一聲,“起來。”

  那人慌忙爬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整理好身上的兵服,身子筆直的站好,卻沒有選擇與齊琮比試,齊琮轉過頭,目光直視著他,那眼神像是要把他淩遲一般。

  他怔愣了片刻,才反應過來頭盔沒帶,連忙彎身把丟在地上的頭盔撿起來帶好。

  齊琮這才走向下一個人。

  他提著劍沿著橫七豎八的隊伍走了一圈,見著躺在地下的便停下腳步,一圈轉下來,剛剛還不像樣子的隊伍這會整齊的列著。

  齊琮站在隊伍的前麵,也不問他們這裏誰是領頭的,也不問他們的姓名編號,直接命令福喜將他們的姓名年紀籍貫一個個重新登記一遍。

  他已經收了劍,福喜捧著冊子從第一個開始詢問姓名,原本準備挑釁齊琮的人心裏都有些鬱悶,他們幹嘛要聽齊琮的話,就算他是皇子又如何,這裏可是寧州,他們從前聽汝陽王的,如今聽羅將軍的,皇城裏來的小皇子,憑什麽號令他們。

  想歸想,但福喜走到他們跟前的時候,他們還是老實的報上了名號,他們都是從前汝陽王留下的老兵,並不太適合扮演刺兒頭的角色,便是有幾個想要挑釁齊琮的人,看了眼齊琮手裏的劍,和被捆成粽子一樣扔在一旁的彭亮,也就歇了菜。

  這是齊琮與原薑家軍部下的第一次較量,齊琮看著麵前還有不服氣他的,冷聲道:“在本王這裏,校場之上隻有兩種人,第一種,認真訓練,聽從號令的人,第二種,死人。”

  眾人直到被寧王訓的服服帖帖的時候,還是不明白,隻帶了五十騎兵來寧州的年輕皇子,憑什麽那麽橫。

  至於第一個挑釁寧王,企圖跟他用汝陽王留下的軍規講道理的彭亮,被綁了足足三日,隻給幾口水喝,期間寧王什麽都沒問他,直到第三日,寧王身邊的福喜才過來問他願不願意做殿下的親兵。

  看這架勢,不願意做親信就會繼續被綁著,羅將軍也不會救他,這是一件沒有道理的事情,他隻有點頭答應做寧王的親兵。

  他想了下寧王殿下處事的手段,覺得跟著這位殿下,指不定哪天就出人頭地了,不虧。

  彭亮成為寧王殿下親兵之後的第一件事,去給殿下找幾個像樣的家具擺在屋子裏,殿下居住的地方實在是太寒酸了,不符合一個皇子的身份。

  但怎麽找,去哪找,福喜公公沒說。

  彭亮懂,這是讓他自己想辦法。

  自寧王領兵打仗,奪回奉城,一戰成名後,大齊與鄎國的戰事便放緩了步調,雙方都不敢貿然前進,隻派探子打探情況,甚至往對方的地盤裏,安插奸細。

  戰場雖然遠在千裏之外,但並不妨礙戰事傳到皇城,隻是傳過來的時候,總是變了幾分意思。

  “寧州校場,汝陽王留下的那些老兵倚老賣老,欺負寧王殿下年幼,潑皮無賴一樣躺在地上不聽號令,寧王殿下親自提劍,砍了好幾個帶頭鬧事的人,這才收服了那些人,前陣子在玉龍關攔截鄎軍援兵的,就是那批人。”

  “聽說那些人一個個凶神惡煞,當初貴妃娘娘的兄長到那邊便被那些人綁起來揍了一頓,寧州又是他們的地盤,寧王殿下敢在那裏殺人?”

  “可不是,這叫殺一儆百,寧王殿下威武著呢。”

  “玉龍關攔截鄎軍援兵,殿下也親自上陣,聽說也殺了不少人。”

  “多少?”

  “不清楚,大概有幾十個吧。”

  “你說殿下這幾年打了這麽多仗,到處都有他,他不得忙的腳不沾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