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節
作者:君萊      更新:2020-07-11 07:16      字數:5243
  皇後走到珠簾前,轉過身,見宣德帝頹然的倒在椅子上,身軀歪扭,緩聲道:“陛下是天子,這麽點事,便把陛下難住了。”

  宣德帝抬頭,望著皇後的臉,她今日穿著一身黃色的鏤金絲如意裙,發髻上綴著朝鳳釵,一對珍珠墜垂在白玉般的脖頸上,唇角輕抿,立在珠簾旁,身姿曼妙。

  她的臉龐是年輕的,同記憶中的孝端皇後有些重合,他的目光閃動,嗓音裏帶著輕顫的委屈,“他們都不聽朕的,他們隻聽母後的。”

  皇後盯著他,不將他的委屈放在眼裏,“陛下,曆朝曆代,皆有天子年幼登基,太後垂簾聽政,可權勢誘人,多的是不願還政的太後,都是群臣跪請太後還朝,可您自十五歲便親政,太後娘娘並未主動過問朝政,為何您親政那麽多年,還是要靠著太後給您拿主意?”

  宣德帝怔了一下,皇後走回去,輕輕的扯住他的衣袖,把他拉起來,“陛下應該嚐試著靠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將所有的霸氣都對準太後娘娘一人,您君臨天下,便該讓所有人都心甘情願臣服在您的腳下。”

  “皇後,朕有時候對母後說話,是過激了些,朕心裏是敬著母後的,可朕就是控製不住。”

  皇後道:“那是因為陛下您知道,太後愛您,無論您做什麽,這個世上,太後永遠不會拋棄您。”

  宣德帝歎了口氣,麵色悔恨。

  “陛下,咱們大齊絕不會輸給一個小小的鄎國,任由他們搶占城池,眼下隻是軍心不穩,因為汝陽王和汝陽王世子的事,民間流言甚多,將士們不信陛下您重視他們的性命。”

  宣德帝聽她分析局勢,眼底一亮,“阿琦,你到底有沒有良策?”

  皇後歎了口氣,“有倒是有。”她頓了一下,又抿住了唇角。

  宣德帝重新燃起希望,“阿琦,你說。”

  他已經被連日裏傳來戰敗的消息弄的焦頭爛額,這是他從未經曆過的事,他總以為大齊數十萬鐵騎,非邊陲小國能冒犯,沒想到這泱泱大國,隻是表麵繁華,在與鄎人的對戰中,鄎人根本沒有費力,便取了他們幾座城池。

  “陛下禦駕親征,可重振軍心,陛下您是一國之君,禦駕親征,讓大齊將士們看到您愛民如子,鼓舞士氣,那些挑撥軍心的流言,自然也就不攻自破。”

  “禦駕親征。”

  宣德帝重複這幾個字,很快就否定了。

  “朕沒打過仗。”

  “陛下是天子,哪裏需要親自下戰場。”

  宣德帝心中凝著這句話,麵色複雜的看向皇後,如今坐鎮北方的將軍羅衛汝心思不明,主動棄城,極有可能是為了給汝陽王報仇,與鄎人勾結,軍中汝陽王的舊部下多,若真是被羅衛汝挑撥了,他禦駕親征,極有可能再也回不來了。

  即便羅衛汝沒有與鄎人勾結,他敢不遵皇命,還敢將那樣的話承到他麵前,也沒有將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裏。

  皇後鼓動他禦駕親征,是何居心?

  “陛下,汝陽王世子已經走了這麽多年,汝陽王也沒了,當年困在鄴城裏的那些人,一個人都沒出來,謠言都是那些居心叵測的人傳出來的,您親自坐鎮軍中,守住大齊城池,還有哪個會信,您這麽聖明的君主,會用那樣的法子,誅殺良將。”

  宣德帝斟酌片刻,說道:“朕也想禦駕親征,隻是如今太子未立,朕若走了,朝中無人坐鎮。”

  宣德帝仔細打量皇後,見她對他所說的立太子一事無甚反應,稍稍鬆了口氣。

  禦駕親征,必然要命一位皇子監國,眼下貴妃兄長犯了大錯,其他皇子不是年幼就是生母位分實在低微,有資格監國的,也就寧王了。

  皇後無子,寧王是孝端皇後的兒子,宣德帝不想再想下去,越發寒心。

  “這事還需從長計議,妥善安排,你先退下吧。”

  皇後見他這會便找借口推脫,心下冷笑,麵上不顯,起身行了一禮,便退了出去。

  宣德帝起身,在窗邊站了會,與禦前總管李成候在一側,宣德帝吩咐道:“去永壽宮。”

  人才走到門旁,想到皇後說的那句至今都要靠太後,又折了回來,撩著袍子坐在椅子上,沉吟片刻,“宣怡親王,英國公,成國公,成國公世子,吏部尚書。”

  李成應了聲,剛轉身,又被宣德帝叫住,“把寧王和安王也叫來。”

  “前線接連失去幾座城池,朕錯用了林炳,也錯用了羅衛汝,是朕的過錯。”

  齊琮齊瑛怡親王等人一聽宣德帝認錯,紛紛跪下。

  宣德帝首先攙起怡親王,怡親王是先帝一母同胞的弟弟,此刻叔侄倆麵對麵站著,歎了口氣。

  怡親王垂著頭說:“是老臣汗顏,沒能勸導陛下。”

  倒是沒有否認宣德帝的過錯。

  宣德帝心下有些尷尬,英國公成國公等人跟著請罪,“是臣等無能。”

  宣德帝道:“眾位卿家都是我大齊肱骨之臣,隻是如今戰時緊急,羅衛汝極有可能已經與鄎人勾結,我大齊危在旦夕,朕今日叫眾位愛卿來,是有一件事要同眾位愛卿商量,朕決定,禦駕親征。”

  英國公成國公聞言依舊垂首立著,並不接話,江世傑瞥了眼他爹,他爹不動他也不動,齊琮眉心輕蹙,齊瑛似乎有話要說,唇角翕動,又咽了回去,吏部尚書左右看看,撲通一聲跪到地上,“陛下,請三思。”

  怡親王也拱手道:“陛下,雲城守將羅衛汝棄城,可能是擔心糧草不足,被困城中,但也有可能,是依陛下剛剛所言,勾結鄎人,若是前者,陛下禦駕親征,可振軍心,若是後者,隻怕會對陛下不利,陛下九五之尊,不能以身犯險。”

  宣德帝就知道怡親王一定會反對禦駕親征,他歎了口氣,“皇叔,眼下朝中無人可用,這是朕的江山,朕自己去守,朕意已決,皇叔不必再言了,今日便是想和皇叔商議,監國一事。”

  成國公聽宣德帝說的大義凜然,麵露不屑,真決定禦駕親征,何必叫怡親王過來,怡親王是他親叔,能舍得叫侄子去犯險。

  宣德帝目光落在齊琮和齊瑛身上。

  齊瑛向前膝行兩步,“父皇,叔祖父言之有理,父皇九五之尊,不能犯險。”

  宣德帝見六兒子關心自己,心裏安慰不少,他又看向齊琮,齊琮筆直的跪在地上,一言不發。

  宣德帝有些失望的移開目光。

  “朕決定,朕走後,由——”

  “陛下。”怡親王打斷他,“朝中豈會無人可用?”

  怡親王看向英國公和成國公,還未說話,成國公俯到地上,拉長腔調哭道:“都是老臣無用,身體不爭氣,走幾步便頭暈目眩。”

  英國公也歎息,“老了老了,扛不動箭了。”

  怡親王:“……”

  第64章

  怡親王聞言眉頭輕皺。

  成國公和英國公以年邁體弱多病為由推拒出戰,宣德帝出言安撫道:“英國公護國公不必自責,兩位年輕時沙場殺敵,為大齊立下汗馬功勞,也該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了,此次出征凶險,兩位便留在朝中,輔佐朝政,若朕回不來了,便由——”宣德帝目光在齊琮和齊瑛之間來回移動,還未定下由誰監國,吏部尚書拱手道:“陛下,萬萬不可,戰事危急,雲城守將是否叛國未知,陛下怎能犯險。”

  英國公麵色肅嚴,沉吟道:“大齊連失幾座城,羅衛汝不戰而退,軍心衰竭,北部將士鎮守邊關多年,率領的將士多是從前汝陽王的舊部下,那批將士原就不願接受朝廷調遣,陛下才會將他們分別編入北部軍隊,羅衛汝曾是汝陽王麾下騎兵統領,又在北部雲城鎮守多年,北部將領怕是早就隻聽從他的命令,陛下命他暫代主將,林炳帶過去的那些兵,現在也被他接管。”

  宣德帝一掌拍在案桌上,叉腰罵道:“逆賊。”

  如今的羅衛汝,顯然是早就暗度陳倉,接管了汝陽王曾經的勢力,隻是他沒有汝陽王對朝廷的忠心,倘若他真的與鄎人勾結了,劍指自己的國家,大齊必然動搖國本。

  怡親王道:“陛下,羅衛汝曾是汝陽王麾下悍將,衝鋒陷陣,戰功赫赫,在未有確鑿證據證明他叛國之前,他都是大齊的功臣。”

  宣德帝聽了他的話,抿了抿唇角,臉色稍緩,衝著怡親王道:“皇叔,羅衛汝棄城而逃,哪有一軍主帥的樣子,朕的糧草已經快要押至,即便他沒有叛國,也是因為他的怯懦,丟了城池。”

  怡親王素知自己這個皇帝侄子疑心過重,身為一個帝王,資質平庸,對自己所疑之人,卻是心狠手辣,當初他若是肯聽一點點勸誡,不對汝陽王世子下手,大齊又怎會落到今日無人可用的局麵。

  “陛下又怎知,羅衛汝不是到了不得不退的地步。”

  宣德帝被怡親王的話噎了一聲。

  怡親王道:“羅衛汝即是一軍主將,便要為手底下的將士們負責,城中糧草不足,在不知糧草援兵何時能到的情況下,留在城中硬抗未必是良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將士們還在,暫丟一座城池,還可以奪回來,可若因糧草不足致將士傷亡慘重,城池被破也隻是早晚的事,眼下羅衛汝還在戰場保家衛國,若傳出他叛國的消息,豈不是更加動搖軍心,陛下應該往好處想。”

  宣德帝被怡親王說的臉色有些掛不住,輕咳一聲道:“皇叔言之有理,是朕偏激了。”

  他這時候還算聽話,沒有亂使帝王性子,怡親王稍感欣慰,扭頭看向英國公。

  “不知英國公可有良策?”

  英國公拱手道:“微臣覺得,禦駕親征,確實可以安撫軍心,令士氣大增。”

  怡親王擰眉,不讚同的搖了搖頭。

  英國公繼續道:“當初汝陽王上交兵符,退居封地,他所帶領的將士們便替汝陽王不平,不願接受新主將,陛下雖將他們編入新隊,但汝陽王世子困死鄴城時,軍中流言甚多,汝陽王的舊部下對朝廷多有不滿,對陛下也諸多誤解,認為陛下身在定熙,不能體會將士疾苦,他們寒了心,不願拚盡全力為國效力,陛下若能禦駕親征,那麽一切流言,自當迎刃而解。”

  宣德帝見英國公極力勸自己禦駕親征,和皇後的意思差不多,愈發覺得這是陰謀,他從小便不喜練武,兵法學的一塌糊塗,他去了,除了把自己置身險境,能有什麽用。

  怡親王看向宣德帝,英國公說的沒錯,流言向來半真半假,在那群汝陽王的舊部下心中,雖然猜測汝陽王世子是陛下派人暗殺,但鄴城一個人都沒出來,他們也隻是滿腔怨憤,並不能確定,陛下親自坐鎮軍中,必然能改變陛下在他們心中陰險狡詐的印象,真心為朝廷殺敵。

  宣德帝見怡親王猶豫了,擔心他也讚同自己禦駕親征。

  他已將禦駕親征說出了口,就不能自己反悔,得由怡親王極力反對自己親征才行。

  怡親王見他如此神情,哪裏不知道他說要禦駕親征,隻是故意激英國公和成國公,誰知這兩個老東西壓根就不像朝中其他老古板一樣把他奉若神明,憂心他的安慰,把他架在那裏,進退不得。

  衍慶殿裏爭執不休,英國公成國公極力請奏宣德帝禦駕親征,吏部尚書和安王反對親征,衍慶殿裏亂的如民間菜市,成國公突然捂著胸口咳了一聲,拱手道:“請陛下定奪。”

  宣德帝想借怡親王和吏部尚書安王等人把自己禦駕親征的事甩出去,成國公卻直截了當的讓他自己說。

  齊瑛看出父皇意思,上前道:“成國公,父皇身為一國之君,自是想親自前往邊關驅逐鄎人,但若羅將軍已經與鄎人勾結,父皇抵達雲城,對父皇不利,恐以父皇為質,讓大齊割讓城池,又該如何?”

  英國公和成國公兩位老狐狸,口才了得,宣德帝沒想到自己這個兒子,竟能不落下風,心中滿意。

  齊瑛這個問題實在刁鑽,成國公若是堅持請奏宣德帝禦駕親征,那便是不將宣德帝的安危放在眼裏。

  成國公也不慌,淡淡道:“安王殿下言之有理,一國之君,確實不能以身犯險。”

  宣德帝怡親王齊瑛齊齊一怔,不解成國公為何突然轉了話鋒。

  成國公和英國公對視一眼,似乎是心有靈犀般,英國公點了點頭,說:“不錯。”

  吏部尚書納悶的問,“不知成國公英國公有何高見。”

  齊瑛也等著看成國公英國公鬧這麽一出,準備如何收場。

  英國公道:“國不可一日無君,陛下不能離開皇城,但要讓軍心穩定,必須要派一位地位尊貴,陛下最疼愛的皇子前去北部接管軍隊,讓將士們相信,陛下最在意的,是保家衛國的將士們。”

  英國公說著,目光看向齊瑛。

  齊瑛心裏咯噔一下,讓英國公的眼神看的發毛,若是太平盛世,接管北部軍隊,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可眼下戰起,羅衛汝帶領的軍隊擺明了不聽朝廷號令,他舅舅帶領的大軍到了北邊也被羅衛汝接管,若羅衛汝已經叛國,他過去必然凶多吉少。

  到時候被抓住為質,便是父皇願意用城池換他,以齊琮為首的官員也會極力阻止,何況父皇,也未必肯換他。

  他就說英國公成國公不會不知道父皇隻是嘴上說說,不會真的禦駕親征,為何還要不顧得罪父皇,請奏父皇禦駕親征,原來他們是在這裏等著他。

  他們一開始的目標就不是父皇,而是他。

  除了他,就無人能和五皇兄爭太子之位了。

  英國公真是打了一手好算盤,竟能在大齊紛亂之時,不忘為齊琮除去阻礙。

  英國公正要張口說話,齊瑛慌不則亂的先發製人,“父皇,兒臣也讚同英國公之意。”他衝著齊琮躬身行禮,“五皇兄乃先母後嫡子,又是英國公的外孫,是最有資格替父皇出征的人。”

  宣德帝本來還覺得齊瑛這個兒子有出息,這會見他反應迅速的把這苦差事甩到了齊琮身上,麵色一冷,看向齊琮。

  齊琮隻是麵色淡然的站在那裏,似乎有些沒有反應過來,怎麽這出征的事,突然就落到了他身上。

  英國公急道:“安王殿下,這朝中人人都知道,殿下你才是陛下最看重的人,你十多歲便被陛下親自帶在身邊,出入衍慶殿,處理政務,這些,可都是身為嫡子的寧王從未享受過的待遇,陛下,您覺得呢?”

  宣德帝臉色微變,也沒想到事態會發展成這樣,他原本,隻是想逼著英國公和成國公中的一位出戰,可現在,卻不得不讓一位兒子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