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節
作者:羅青梅      更新:2020-07-10 23:48      字數:4218
  “宋素卿家的大公子忽然告假回家,宋家正在張羅厚禮!”

  “報!宋家二公子去了周家,拜訪老太後的親兄弟!隨行的騾車足足有十幾輛!”

  消息接二連三送至,錢興雙眼微眯,冷笑道:“東宮隱瞞消息不過是揚湯止沸罷了!我倒要看看他們能隱瞞到幾時!”

  兩個去打探消息的太監迎麵跑過來,匆匆行禮,訕訕地道:“錢爺爺,羅雲瑾果然攔著我們!”

  他們奉命去乾清宮打探,碰了一鼻子灰,連羅雲瑾的衣角都沒碰到,更別提去乾清宮內殿了。

  錢興一揮袍袖,嗤笑一聲:“我就知道你們不中用,說起來你們都是我手裏調|教出來的,姓羅的確實比你們強,還得我親自出馬才行。”

  眾人聽了這話,俱都憤憤不平,捏緊了拳頭,緊跟在他身後。

  到了乾清宮,遠遠看到身著錦袍的殿前金吾衛和錦衣衛,剛才被趕跑的兩個太監立刻挺直了腰板,大搖大擺往前走,羅雲瑾可以不給他們顏麵,但是他敢攔錢興嗎?

  殿前金吾衛昂首挺胸,立在長廊兩側,麵容冷肅,一動不動。

  兩個太監對望一眼:剛才他們過來的時候還沒靠近就被驅趕,錢公公一來,這些人動都不敢動一下,不愧是錢公公,果然積威頗深!

  眾人興高采烈,洋洋得意地瞥一眼金吾衛,奉承錢興:“羅雲瑾哪敢和爺爺您比呀!您一來,他嚇得屁滾尿流,麵都不敢露了!”

  錢興獰笑了兩聲,掃視一圈,眉頭輕皺,腳步頓了下來,問身邊內官:“羅雲瑾呢?”

  內官疑惑地道:“剛才還在這裏……”

  叫住一個乾清宮宮人喝問。

  宮人躬身道:“萬歲剛才醒了,羅統領進殿回話去了,剛剛進去一炷香的工夫。”

  眾人喜道:“正好!”

  嘉平帝醒了,消息無論如何都瞞不住了。

  錢興皺著眉頭往裏走,越想越覺得不對勁,一種對危險的本能感知讓他停下了腳步,還沒來得及轉身,朱紅門檻裏跨出兩個手執拂塵的老太監。

  老太監看到錢興,一臉匪夷所思的表情,臉上肉皮顫了顫,詫異地道:“錢公公來得正好,萬歲召見。”

  錢興心裏咯噔一下,不寒而栗。

  眾人呆了一呆,高興地道:“萬歲這麽快就召見爺爺,一定是知道羅雲瑾隱瞞消息的事了!”個個笑逐顏開,喜氣洋洋。

  錢興氣得青筋暴起,定定神,收斂了神色,含笑問老太監:“萬歲起身了?”

  老太監眼神躲閃,低聲說:“萬歲起身有一會兒了,剛才南邊來了幾封密信,萬歲看完以後,立刻就命人召公公過來說話。”

  錢興直覺不好,太子遭殃,皇上召見他做什麽?

  本想多打聽幾句,偏偏他人已經站在乾清宮了,內殿值守的內官看到他立刻轉身進去報信,根本沒法拖延時間。

  他額前沁出幾滴汗珠,低著頭邁進內殿。

  內殿光線昏暗,隻有兩側的壁燈亮著。火苗投射下的暗影交錯著籠在金漆五屏風九龍寶座和須彌台式地坪之間,紫檀木大案旁的一對銅掐絲琺琅瑞獸在暗影中有如活物,威嚴冷酷的雙眼冷冷地凝視著他。古銅香爐上空盤旋著縷縷青煙,香氣清雅。

  一道高挑挺拔的身影站在禦案之側,織金雲肩通袖襴錦袍上落了層朦朧的暖光。

  錢興飛快思考,還沒跪下請安,一封書信擲到了他腳下,嘉平帝飽含慍怒的聲音響起。

  “看看你推薦的都是什麽人!一個劉敬,一個鍾義桐,全是沽名釣譽之輩!”

  錢興嚇得打了個寒噤,匍匐在地。

  ……

  確定決堤的是劉敬主持的工程後,東宮屬臣鬆了口氣,額手稱慶。

  工部官員麵色尷尬,當初他們曾經因為支持劉敬而和皇太子朱瑄有過爭執,還有人提起宋素卿縱容族人的舊事彈劾他,想阻止宋素卿疏浚賈魯故道。現在劉敬出事了,皇上怪罪下來,他們難免有識人不明、拉幫結派的嫌疑。

  少詹事立刻修改奏本,將原先寫好的謝罪折子丟入火盆,付之一炬。

  幾個機靈的已經鋪紙磨墨,準備彈劾劉敬。

  不多時,乾清宮的宮人過來傳話,嘉平帝宣召皇太子。

  朱瑄起身。

  官員們簇擁在他身邊,道:“殿下不能放過這次機會,劉敬此前聯合六部官員彈劾宋素卿,對殿下多有不恭之處,這次他急功近利犯下大錯,導致新河決堤,陛下震怒,正好是撤換他的好時機。”

  朱瑄不置可否,麵容沉靜溫文,帶著幾個近侍和護衛踏進茫茫夜色中。

  乾清宮燈火通明,氣氛沉重。

  嘉平帝這些天不理政事,安心養病,今天剛覺得精神好了點,正準備找幾個僧道談今論古,得知新河決堤,勃然大怒,又看到鍾義桐寫給錢興的求救信,更是暴跳如雷。

  掌事太監手擎燈燭,點亮各處燈火,嘉平帝震怒的叱罵聲從內殿傳出來,窗下侍立的宮人瑟瑟發抖。

  錢興跪在地上,被罵得頭都抬不起來。他到底是跟隨嘉平帝多年的老人,知道嘉平帝的脾氣,不敢分辯什麽,隻是淚流滿麵地磕頭求饒。

  幾位內閣大臣奉召進殿,看到錢興哭得眼淚鼻涕滿臉亂淌,心中快慰,默默地站在一邊幸災樂禍。鄭茂向來明哲保身,雖然和錢興來往密切,但是沒有出聲相幫。

  朱瑄走進內殿時,寶座前一聲脆響,錢興痛哭流涕地抽了自己一嘴巴:“小的識人不清,被劉敬那廝給蒙騙了!小的知罪!”

  嘉平帝端坐在寶座上,臉色鐵青,氣喘如牛,怒道:“現在知罪有什麽用?”

  不等錢興再說什麽,厭煩地擺擺手。

  兩邊侍立的內官會意,上前拖走錢興。

  內殿安靜下來,幾位內閣大臣垂手站在寶座兩側,一言不發。

  嘉平帝揉了揉眉心,皺眉看著他們,目光一一從大臣臉上劃過。

  鄭茂微微佝僂著脊背,姿態恭敬,三位尚書眼觀鼻鼻觀心,誰都沒有吭聲。

  嘉平帝靠在扶手上,麵露疲倦之色。

  他和朝中大臣隔閡已久,親手提拔的幾個大臣軟弱怕事,不關己事不張口,隻知道溜須拍馬,真遇上大事,根本沒法倚重。平時他嫌朝臣麻煩,避而不見,現在他想讓朝臣開口,朝臣卻靜默不言。

  還是太監聽話忠心。

  嘉平帝看一眼立在寶座旁的羅雲瑾,心中暗暗計較。

  沉默中,徐甫輕咳了一聲,拱手道:“聖上,如今的當務之急不是論罪。”

  嘉平帝心灰意冷,淡淡地道:“宋素卿兼理河務,朕已命司禮監擬旨罷免劉敬,由他接掌新河工程。”

  幾位尚書對視一眼,先前曾經保舉劉敬的建議直接命當地官員扣押劉敬,治他一個玩忽職守之罪,以安民心。

  另外幾位知道他們想先下手為強除掉劉敬,眼珠一轉,慢條斯理地將曾經力保劉敬的官員名字一一報出,認為應當徹查劉敬主持工程過程中和朝臣的私人往來,不能隨隨便便處置劉敬。

  鄭茂立馬變了臉色,他當初也推薦過劉敬。

  眼看幾位尚書說著說著又吵了起來,嘉平帝不耐煩地揮揮手:“行了,夜已深了,朕略感不適,明日再議。”

  事出緊急,眾人急於回去思考對策,也無心多說,躬身告退。

  隻有朱瑄留了下來。

  嘉平帝站起身,示意他跟上自己,問:“五哥覺得應該怎麽處置劉敬?”

  語氣平淡,仿佛在閑話家常。

  朱瑄跟在嘉平帝身後,道:“兒臣覺得不應該罷免劉敬。”

  左右跟隨的太監眸中閃過驚詫之色。

  嘉平帝也愣了一瞬,笑了笑,“你也太心慈手軟了,劉敬犯此大錯,難道還要留著他不成?”

  朱瑄平靜地道:“新河工程修築已有數月,完工在即,大堤雖然被衝毀,但是重新修築不難,如果罷免劉敬,接任者肯定心懷畏懼,直接放棄開鑿新河,前期的工程全部付之東流。”

  新河開鑿確實有它的好處,那就是可以確保漕運的同時還不觸犯當地世家豪紳的利益,但是總體而言弊大於利,而且後患無窮。宋素卿早就說過新河工程勞民傷財,不宜動工,嘉平帝聽信劉敬的慷慨陳詞,準了他的奏疏,戶部也痛快地撥了銀子,現在工程快完工了,因為大堤衝毀就半途而廢,功虧一簣,實在可惜。

  嘉平帝嗤笑:“你和宋素卿當初不是說不宜開鑿新河嗎?現在大堤衝毀,你怎麽又改口?”

  朱瑄從袖中取出一疊文書,遞給內官:“兒臣近來研讀治河劄記,略有心得。前不久宋總督和兒臣正在商議若是同時疏浚新河、舊河,使新河舊河溝通,疏浚整條河道,那麽不僅能減緩河患,還能提高漕運效率。兒臣以為此時不能罷免劉敬,以免人心渙散,應當讓他戴罪立功,重新修築大堤,現在重修大堤刻不容緩,當顧全大局,疏通賈魯故道的工程可以暫時停工,以確保新河能夠順利完工。”

  嘉平帝看一眼內官手中捧著的文書,道:“劉敬可是直接在奏疏裏罵過你。”

  朱瑄麵無表情地道:“社稷為重。”

  內殿溫暖如春,燈火微晃,嘉平帝沉默了好一會兒,擺擺手:“行了,你回去寫封折子,要是內閣大臣都沒異議,就這麽辦吧。”

  朱瑄應是。

  ……

  宮門外星星點點的燈火在深沉夜色中搖晃,那是各家接送自家官老爺的馬車轎子。

  謝騫踉踉蹌蹌地出了宮門,爬上馬背,同僚們坐著轎子從他身邊經過,掀開簾子笑著和他打招呼:“又偷偷吃醉酒了?你小心點,別被禦史逮到了!”

  他笑了笑,挽住韁繩,問自己的老仆:“老頭子呢?”

  聲音冰冷。

  老仆回答說:“老太爺下午從宮中回來,直接回家了。”

  謝騫冷笑了一聲。

  第111章 八年了

  寒風蕭瑟,謝府門前兩盞竹絲八角燈籠在夜風中呼啦啦地響。

  謝騫爬下馬背,徑自往正院走去,管家擋在院門前:“大官人,老太爺已經睡下了。”

  他置若罔聞,眼神冷如寒冰,推開老管家和其他圍過來的老仆,大踏步衝進內院。

  院中黑燈瞎火,廊下一株高大蓊鬱的樟樹,繁茂的樹冠罩住大半個院子,廊前黑得伸手不見五指。

  謝騫猛地推開房門,沉聲道:“我和祖父商議要事,誰也別跟過來。”

  老管家和仆人麵麵相覷。謝家老太爺名聲清正、地位崇高,但是府裏管家的人都知道謝家現在真正做主的人其實是謝騫。謝太傅迂腐執拗到不近人情,仕途平平,也無過人的政績,全因為當年扶持嘉平帝登基、敢於叱罵縱容兄弟為非作歹的周太後和鄭貴妃才能有如今的名望。謝騫則通權達變,能屈能伸,常常為謝太傅的衝動之舉善後,之前謝太傅觸怒嘉平帝,就是謝騫出主意讓祖父回老家避風頭。

  他們退了出去。

  謝騫徑自轉過堂前一張落地大屏風,走進裏間。

  他的手心還是涼的,即使在燒了炭盆的值房裏坐了一下午,還是一點熱氣都沒有。工部官員們為大河決堤的事情急得團團轉,一開始都在為皇太子揪心,後來他們發現出事的不是宋素卿,風氣陡然一變,所有人心照不宣,開始奮筆疾書,寫奏折彈劾劉敬,搜集劉敬瀆職的證據,想辦法把以前推薦劉敬的事情遮掩過去……

  隻有他渾渾噩噩,置之不理,一個人坐在那裏發呆。

  從乾清宮衝下來的那一刻,他很想叫住謝太傅問一個清楚明白。

  但是那裏是乾清宮,處處都是司禮監的眼線,他怕兩人激動之下喊出什麽對羅雲瑾不利的話,隻能生生忍住憤慨悲愴,直接回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