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作者:羅青梅      更新:2020-07-10 23:48      字數:3411
  =============

  《太子妃她有點慫》

  作者:羅青梅

  文案:

  其實應該是:《太子妃她有點懵》

  庶女金蘭進宮探望入選秀女的妹妹,忽然被權勢滔天的司禮監大太監擄走,接著又被聞訊趕來的皇太子救下。

  素未謀麵的兩個男人都對她情根深種,而她一頭霧水,什麽都不知道,稀裏糊塗進了宮,成為了東宮太子妃。

  十五歲的東宮儲妃,十七歲的中宮皇後。

  史書記載,帝後同起同臥,朝夕與共,一如民間夫妻。

  終景宗一生,六宮虛設,未納妃嬪。

  避雷:

  1.太子沒重生,小羅是真太監,穿越文,女主會穿越到太子小羅小時候。前幾章可能看得迷糊,女主她也懵。

  2.蘇文,很蘇。

  3.有原型參考,結局走向不同。

  內容標簽:宮廷侯爵 破鏡重圓 前世今生 穿越時空

  主角:賀金蘭 ┃ 配角: ┃ 其它:

  =============

  第1章 宮門

  嘉平三十年,京城。

  春韭肥嫩,煙絲醉軟,草木葳蕤蔓發,柳絮無風自起,漫天飛揚,好似半城飛雪。

  十四歲的小娘子賀金蘭坐在搖搖晃晃的馬車裏,身著簇新襖裙,頭梳蚌珠髻,簪珍珠茉莉花圍,手執一柄高麗折扇,斜倚車窗,透過一層薄薄的龜甲文細竹簾子,好奇打量車窗外的熱鬧坊市。

  前街高樓林立,晨雞報曉,早市已開,街市人頭攢動,比肩係踵,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金蘭看得津津有味。

  不說街角高台上精彩紛呈的“飛叉”、“中幡”、“花磚”之類的百戲表演,光是行人身上的各色衣裝就足夠讓她眼花繚亂了。

  她是從鄉下來的,以前從未進過京城,看什麽都覺得新鮮。

  今天,金蘭要陪嫡母祝氏入宮赴宴。

  ……

  一年前,宮中頒布懿旨,周太後命選婚太監廣選民間秀女,要為諸位皇孫選妃。

  孟春時節,選婚太監抵達荊湘。賀金蘭嫡出的妹妹賀枝玉貌美聰慧,得以入選。

  經過重重嚴苛的甄選,三千名秀女最後隻留下寥寥十數人,這其中就有賀枝玉。

  過完端陽,賀枝玉至武昌府坐船南下,到揚州和其他地方的秀女匯合,然後一道北上,由選婚太監送入皇城。她們要在宮裏接受女官的教導,學習宮中禮儀,熟悉宮中人事,再由周太後和鄭貴妃選出皇子妃的人選。

  年底臘月,雪晴雲淡,黃梅吐香,家家戶戶正忙著宰豬祭灶,宮中突然派人接賀家人入京——賀枝玉要做皇子妃了,而且很可能是太子選侍。

  賀家人又驚又喜又憂愁。

  民間百姓都知道所謂的為皇子選妃隻是個借口,周太後真正想選的是太子妃。

  當今嘉平帝寵愛貴妃鄭氏,路人皆知。

  鄭氏驕奢善妒,皇太子非鄭氏所出,處境艱難。

  因為鄭氏的阻撓,太子至今未娶正妃。

  去歲開春,眼看太子都到加冠的年紀了,謝太傅和禮部尚書說動朝中剛毅正直的大臣,冒險聯名上書請立太子妃。

  消息傳回後宮,鄭貴妃勃然大怒,以“皇太子體弱多病”為由勸阻嘉平帝下旨賜婚。

  嘉平帝不欲讓鄭貴妃失望,扣下謝太傅的奏折,不允許六科廊房傳抄奏本,更不許內閣存檔,試圖以他最擅長的“拖”字訣把事情敷衍過去。

  然而謝太傅這回並不好糊弄,得知嘉平帝再次含糊儲君冊妃之事,他素衣素服、懷抱先帝所賜寶劍,決意入宮直諫。

  各部、各科年輕文官聽說此事,群情鼎沸。怕太監加害謝太傅,他們叫來其他官員和有名望的士子,一同趕到謝太傅家門前,要陪同他一起入宮。

  一群官員視死如歸,浩浩蕩蕩出了貢院胡同。

  司禮監太監消息靈通,得知此事,連滾帶爬衝進乾清宮,說謝太傅為皇太子請命,要入宮手刃鄭貴妃!

  嘉平帝大驚失色。

  謝太傅乃三朝元老,在政治上並沒有什麽過人之處,但為人方正樸直,是當年嘉平帝能夠順利登基的大功臣,嘉平帝見了他得尊稱“先生”。他已近耄耋之年,早就不過問朝政,和皇太子並無師徒之情。眾所周知,太傅一職是純粹的虛銜,乃嘉平帝獎賞功臣的榮譽。事實上謝太傅和皇太子連話都沒說過幾句。

  嘉平帝認為謝太傅不會為皇太子大動幹戈,沒想到謝太傅居然鬧出如此大的動靜!

  好在內閣元輔、次輔等人及時趕到,攔下謝太傅一行人,好說歹說強行將人送回府,這才平息了這場小風波。

  嘉平帝心有餘悸,鄭貴妃也心驚膽寒,嚇得夜不能寐。

  這時深居內宮的周太後出麵說要為皇孫們選妃,嘉平帝就順水推舟答應了。

  周太後以給眾皇孫選妃的名義采選秀女,一來給兒子嘉平帝和鄭貴妃留足臉麵,二來將皇太子摘出去,以免嘉平帝因為謝太傅的事遷怒於太子,三來也是未雨綢繆,提防鄭貴妃插手太子妃人選。

  朝野內外對這場選秀的真實目的心照不宣。

  所以當宮中內侍暗示賀枝玉可能入東宮服侍皇太子後,賀老爺震驚之餘,既喜且悲。

  皇太子身份高貴,女兒能夠進宮伺候太子是祖宗積下的福分,他當然高興。

  但想到自家門第寒微,祖上幾輩連個主簿、文書之類的小官都沒出過,又難免為女兒的前途憂心。

  而且人人都知道鄭貴妃想加害皇太子,女兒成了太子選侍,會不會受連累?

  賀家人又是高興又是畏懼又是忐忑,沒有心思張羅過年的事,草草收拾了行禮,隨內侍北上入京。

  賀金蘭自小和表兄定親,兩家定下年底成婚。表兄一家正好也在京師,賀老爺便把她也帶上,準備讓她在京師完婚。

  進京後,賀老爺在內侍的照應下賃了間宅院住下,等待宮中召見。

  他們在京中住了快兩個月,天天巴望著能和賀枝玉見上一麵,但宮中規矩森嚴,秀女不能出宮。

  期間時不時有宮中內侍登門,告知他們賀枝玉的消息,以解賀老爺夫妻倆的思女之情。

  前些天內侍終於帶來一個好消息:周太後慈和心善,憐惜秀女,決定趁著天氣晴好帶著秀女們去西苑遊春踏青,順便宴請京中眾誥命女眷,屆時秀女的家人可以一同入西苑赴宴。

  ……

  嘈雜喧囂漸漸遠去,馬車遠離主街,在一道城門前停了下來。

  守衛驗過文書符節,盤問仆從,撩起簾子檢查車廂,和引領的內侍交談。

  他們檢查得非常仔細。

  金蘭回頭張望,發現後麵漸漸排起隊伍。

  今天去西苑赴宴的還有誥命夫人們。她們乘坐的馬車明顯比賀家的要豪華,跟隨的仆從也氣質不凡,衣著鮮亮,連隨車的婆子養娘手腕上都套了成對的大金鐲子。

  金蘭看得咋舌。

  她注意到各家仆從老老實實按照順序排隊,雖然偶爾會因為守衛的粗魯舉動而微微皺眉,但絕不會開口抱怨什麽,個個舉止從容有度,完全沒有跋扈氣。

  金蘭再回頭看自家仆從,養娘從沒見過大陣仗,早就嚇呆了,她的丫鬟剪春一臉惶恐,就連祝氏也是一副戰戰兢兢的模樣。

  半個時辰後,守衛確定祝氏和金蘭等人的身份,終於揮手放行。

  西苑在紫禁城西邊,從遼代至本朝曾幾經擴建,是皇家園林中規模最大的宮苑。太液池清波粼灩,荷萍簇錦,兩岸楊柳垂絲,古木參錯。小山曲水,奇花異果,玲瓏有致,別有天地。離宮別苑、亭台軒榭坐落在天然青山碧水之間,飛閣丹樓,金碧輝煌,氣勢恢宏,壯闊秀麗,恍如人間仙境。本朝帝王深愛西苑風景,時常遊幸。

  離西苑越近,道旁的景致愈發清幽,如果不是隔一段距離就能看到手執纓槍的衛士戍守,金蘭差點要以為自己回到山清水秀的家鄉了。

  祝氏性情嚴厲,心裏又記掛著女兒賀枝玉,一路上鐵青著臉,一聲不吭。

  金蘭緊握高麗扇,小心翼翼縮在車廂角落裏,圓溜溜的杏眼努力捕捉窗外景色,櫻唇輕抿,盡量不發出一點聲響,免得祝氏發脾氣。

  她倒是不怎麽為賀枝玉擔心。

  她了解妹妹賀枝玉。

  賀枝玉從小誌氣大,眼光高,縣裏門當戶對的小官人,她一個都瞧不上,進宮對她來說正好是施展才華抱負的好機會。

  金蘭喜歡賀枝玉,以己推人,她覺得宮裏的人也會和自己一樣喜歡賀枝玉。

  又聰明又標致的小娘子,誰不喜歡?

  ……

  道旁身穿不同服色的衛士越來越多,騎馬跟在車外的內侍看到遠處高聳的圍牆和守衛森嚴的望樓,示意車夫快到正門了。

  馬車的速度越來越慢,停了下來。

  內侍在簾子外麵小聲提醒:“夫人,到了。”

  祝氏精神一振。

  金蘭跟著祝氏下了馬車,沒敢到處亂看,按著養娘教的那樣乖乖站在祝氏身後,老老實實盯著腳底下鋪了層薄薄黃土的泥地看。

  隻聽等在宮門前的小內侍和祝氏寒暄幾句,慢悠悠道:“隻宣了夫人。”

  祝氏一愣,指指身側的金蘭,“不是還宣了小女賀阿妹?”

  金蘭恨不能捂臉,她的大名是賀阿妹。

  小內侍沒有鄙夷金蘭的大名,揚揚手裏的燙金書帖,冰冷如霜:“許是您記錯了,這單子上隻有夫人一個人的名字。”

  “一個人”三個字咬字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