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
作者:易楠蘇伊      更新:2020-07-10 19:46      字數:4593
  林雲舒斜睨了他一眼,“咱們家今年除了給你娶親,還能有別的喜事嗎?”

  老三黝黑的臉龐漲成豬肝色,撓頭憨笑。

  林雲舒調笑完,給他倒了杯茶,“說吧?什麽大喜事?”

  老三端起茶,像牛嚼牡丹喝了個精光,而後將空茶杯往桌上一丟,翹著一條腿,見大家都沒聚過來,有些失落,衝著大夥大聲道,“聽說朝廷已經決定解除海禁。許多商家都前往京城,等著抽簽呢。”

  老大撥了幾下算盤,瞧了他一眼,“老三,咱家是開飯館的,解除海禁跟咱們家有關係嗎?”

  老三梗著脖子,打了個響鼻,“大哥,你說這話,我就不愛聽了。你知道出海都運些啥玩意麽?”

  老大沒讀過幾年書,自然也不知道出海都有啥好的。不過他到底是有腦子的,想了想,才道,“我哪知道。總歸咱們家這些吃的東西運不了。”

  老三無話可說,“大哥,你不能隻想著咱家這一畝三分地。你也要想想咱們族裏。咱們家每年拿族裏三成利。上千兩銀子呢。如果咱們顧家的紙被朝廷選上,以後不也是一條財路嗎?”

  老大懊惱得拍了下自己的頭,“我怎麽把這事忘了呢。”

  說著,他從櫃台後麵繞過來,招呼大夥一塊聽。

  淩淩覺得這事有些玄乎,“顧家紙在河間府有優勢,但在外地可就沒什麽名氣了。能選上嗎?”

  老二也有些懷疑,“對啊。別回頭白跑一趟,白白浪費了人力物力。”

  林雲舒想要解除海禁,其實沒想著將顧家紙銷售出去。她隻想著快點找到土豆,玉米等產量高的經濟作物。

  不是她不思進取,而是顧家紙的名頭太小了,顧家的規模也遠遠比不上那些有靠山的大商賈。

  老三咧嘴笑,“娘,我可是專門找人打聽的。聽說這次是抽簽決定。寧王主持。”

  “寧王?”老大經營鋪子這些日子,也摸清一些門道。

  就說這新縣令,就是個眼紅心黑的,時不時就要借口朝他們這些商人要錢。什麽壽辰,冰銀,車馬費等等,花樣還特別多。偏偏他收了錢,還要名聲。但凡傳出去,以後不再收銀子,時不時就讓衙役上門找麻煩。

  “這寧王該不會是那欺世盜名之輩吧?跟那信王一個樣兒。”

  信王是壞在麵上,縱容惡奴傷人,殺人放火無惡不作。這寧王跟信王可是同一個父親,一根藤上還能結出兩種瓜嗎?

  老三卻是極認真搖頭,“我聽京中那些人說寧王人很正直,但他身體不太好。平時連兵都由幹兒子帶領。這次說想去海外走走,要親自跟船。”

  林雲舒騰得站起來,大驚失色,“寧王要跟著一塊去?”

  她這突然出聲嚇了眾人一跳,老三愣愣地點頭,“是啊?怎麽了?”

  林雲舒握緊拳頭,眉頭皺成一團。以皇上對寧王的尊敬,這寧王是出海,萬一出了事,有此提議的崔知府豈不是要受他牽連?

  不行!他不能去!

  林雲舒回頭看老三,“朝廷有沒有說什麽時候出發?”

  “說是要先造三艘大船。估計得要明年。”老三瞧著母親麵色嚴肅,還以為出什麽事了,也不敢再吊大家胃口,一股腦將自己打聽到的消息全說了,“我聽人說,皇上一開始是反對的。可後來寧王說,他身體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想去國外看看有沒有好的郎中,博一線生機。皇上最終還是同意了。”

  林雲舒傻眼了。這理由簡直絕了。

  誰要是提出反對意見,豈不是讓寧王放棄最後一絲機會?那跟殺了寧王有什麽區別?

  林雲舒隻覺得頭疼。轉眼一想,這寧王身體本就不好,就算真的出了事,也是情理之中啊。那皇上也沒有理由怪到崔大人頭上?這樣一想,她又覺得寧王出海,對大家都有利。

  “那咱們試試。如果真能成功,好事一樁。如果不成,也就損失點人工費和路費。連百兩銀子都不到。族裏又不是虧不起。”林雲舒一錘定音。

  第二日,林雲舒讓老三回了族裏,將此事告之族長。

  對方倒是很快給了答複,說會派人試一試。

  又過了三個月,林雲舒接到族長寄來的信件,得知顧家紙抽中十萬刀紙,喜得差點叫出聲來。

  這十萬刀紙除去全部費用,可以淨賺一千兩銀子。他們家都能分到三百兩。這筆錢完全是意外之財。

  又過了兩個月,族長一行人回來了,將抽簽之事說了。

  “頭一次海貨都是抽簽,靠得完全就是運氣。如果此次海路暢通,下次的貨物可能就要根據各家銷量來決定由誰參加了。”族長沒想到顧家紙名氣這麽小,居然也能選上。不過在所有家中,他們家的份額的確算是最小的。

  “那我們要把質量做好才行。”林雲舒想到國外畫家喜歡油畫,“不如就將畫紙加厚一倍半吧?”

  學過畫的人都知道,油畫多是在畫布上完成,材質主要有純亞麻布、棉麻混紡、純棉布三種。純亞麻布的彈性最差,但是畫布強度最高,且裝框後不易鬆動變形,是性質最佳的油畫布。但是價格昂貴,專業油畫家多使用純亞麻布。

  後來孔柏基將以宣紙做成的油畫紙發揚光大。不少畫師都開始在紙上創造。而且它還有個優點就是價格低廉、易處理。由於不需要專門製作油畫內框,所以很適合初學者訓練時使用。

  畫師完成一副好作品,前期必然要浪費無數個初稿。可以說初稿用掉的紙比定稿多許多倍。

  族長張了張嘴,“加厚的話,那價格可就不低了。”

  “你把成本加上去不就行了?”林雲舒擺了擺手,羊毛出在羊身上。他們反正按的是量,十萬刀油畫紙比十萬刀宣紙利潤多一倍,傻子才會不高興。

  “那樣一來,我們的售價就會比別家高出許多。”族長不明白她為什麽要將紙加得那麽厚。

  林雲舒背著手,給他解釋,“我在閨閣中曾經讀過一本舊書,知道海外畫師喜愛用厚一些的紙張作畫。咱們顧家紙的質量和價格都不占優勢。不如從這方麵入手吧?”

  畫家消耗的紙張也是不小的。而且隻有顧家才有,船回來時,外商也會跟他們定這種紙。這就是獨家的好處。

  族長見她說得頭頭是道,倒是沒再懷疑,“那我回去就辦。”

  時間一眨眼,一年半過去了,奉元九年,八月十五中秋節。

  顧家一家子這個團圓節過得冷冷清清,隻有五個人,偏偏個個都心不在焉。

  因為小四正在府城鄉試,考試分三場,分別於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進行。

  今天正是最後一場,老大和老二一早就去府城照顧他。老三走鏢尚未歸家。

  大人的情緒也會感染到孩子,剛上桌瞧見這麽多好吃的,虎子眼睛晶亮,沒等他吃幾口,發覺其他人都不怎麽動筷子。小眉頭皺得緊緊的,扯了下娘親的袖子,指著桌上的鹿肉丁,仰著腦袋,小肥臉上滿是疑惑,奶聲奶氣地問,“娘,這肉很好吃的,你不吃嗎?”

  月國貴族以食鹿肉為尊,價格不菲,也就是逢年過節,他們家才會吃上一回。

  淩淩摸摸他的小腦袋,看向婆婆,“娘,四弟一定能順利考完的,你別擔心。”

  林雲舒也知道自己緊張過度了。不過這也不怪她,在科舉考試中競爭最激烈的是鄉試,鄉試中舉分省定額製,整個河間府,隻錄取75人,偏偏報考的秀才有兩千三百人。也就是說三十人中才取一個。有不少人還是考了好幾次的。而小四,三年前才中了秀才,名次還不算拔尖。機會就更渺茫了。

  她心裏著急,可也不總不好讓家人都跟著一起緊張。尤其是大孫子正眼巴巴盯著自己,那就更不好了。

  柳月晨跟著勸道,“是啊,娘,用膳吧。要不然餓瘦了,大哥二哥和四弟都要怪我們幾個沒好好照顧你呢。”

  嚴春娘不會說好聽的話,拿公筷給婆婆夾了一筷鹿肉丁,“娘,這是我做的,你嚐嚐鹹淡。”

  林雲舒提起筷子,招呼大家,“你們也吃。”

  半個月後,顧家飯館來了報喜的衙役,“顧永季高中,取得十三名好成績。”

  林雲舒絕對是驚大於喜了,十三名?小四這是吃了飼料嗎?怎麽突飛猛進這麽厲害?

  食客們得知這一好消息,紛紛圍上來向她道喜。林雲舒壓下心中疑惑,從袖中取出一早就準備好的紅封遞了過去。

  那衙役顛著紅封,硬幫幫的,還挺重,猜到是銀子,約莫二兩重,當下喜得眉開眼笑。說了一串吉祥話,這才騎馬走了。

  小四是在四日後回來的。一同回來的還有老大老二。

  小四的舊日同窗爭相過來拜訪。小四請他們吃酒,熱情招待他們。

  晚上,客人走了,小四才得以解脫。

  但他卻沒有直接回房,而是先去了母親房中。林雲舒不習慣太早睡,每晚都要看一兩個小時的醫書。

  此時房中亮著燈,請他落坐後,方問出自己的疑惑,“你為何進步如此之快?”

  雖然理智告訴她,崔知府不會弄虛作假,可小四進步也太快了,簡直就是神速。要知道舉人可遠比秀才難多了。

  雖然不該懷疑小四,可她真擔心小四受不住誘惑,幹了糊塗事。

  小四笑著給她解惑,“娘,在崔府學習的這兩年,我才明白為何許多貧民學子都止步於鄉試。不是他們不夠努力,而是他們沒有好的先生。崔府請來的大儒其實是崔家族裏的老先生。先帝時期就得中狀元。自科考以來,他們崔家就搜羅了各屆的科舉試題。分析出題者的意圖與喜好,分別給予不同的答案。更甚者他們將主考官的例年詩詞文章抄錄下來,加以分析。我在崔家學堂讀書,自然也得了好處。”

  林雲舒這才恍然。這其實就是題海戰術與名師解答。普通學子根本接觸不到這些,自然不知道考官們的喜好。

  之前的縣試考官是何知遠,院試考官是崔大人,他們都是務實性子,最看中小四這種樸實無華的文章。

  但當今聖上登基也才九年,本人也才二十有二。性子不夠沉穩,想必更喜愛那些張揚有新意的文章。

  上行下效,鄉試的主考官都是從京中派下來的官員,他們必定知曉聖上的喜好。揣摩聖意,自然要選這類考生。

  若是照原先小四的性子,必定考不中。但偏偏他遇上了貴人。

  林雲舒拍拍他的肩膀,“以後你要好好待你媳婦。沒有她,你未必能這麽順利。”

  小四眉眼帶笑,兩年來,他眉眼長開,原先的少年稚氣漸漸變成英氣勃發。

  “對了,陸文遠中了嗎?”林雲舒突然想起陸家那個庶子來。

  小四翹起嘴角,“中了,名次靠後。”

  林雲舒也很是高興,“那也不錯了。中了舉,將來分了家,他日子才能好過些。”

  陸府嫡子有兩個,嫡女也有一個。庶子庶女卻有十幾個。

  按照法律,陸家嫡長子分掉六成,剩下四成,其中六成歸嫡次子,剩下的十幾個庶子均分。

  照這麽個分法,哪怕陸家家財萬貫,分到陸文放手裏也僅剩千兩。說到底還是自己有錢更好。

  讓林雲舒沒想到的是,她前一晚念叨著人,第二日一早就見到了。

  陸文放帶著重禮前來拜謝小四,“要不是陸賢弟念舊日情誼,將書籍贈予我。此次我未必能得中。”

  小四請他進屋,“陸兄太客氣了,你我本就是至交好友,互相幫忙也是應該的。”

  其實兩年前陸文放的學識遠在小四之上,但小四到崔家念書,知道崔家許多書籍是外麵買不到的。就想著也幫幫好友,他問過先生,大部分不允許外傳,但也有小部分得了允許。小四就將那些書籍謄抄一份寄給陸文放。

  說起來,他能得中,確實得虧小四沒有忘了他。

  小四請他落坐,岔開話題,“你打算何時進京?”

  陸文放中舉,陸老爺自然高興,一甩手就給了他一千兩銀子。此舉卻惹惱了陸夫人,這幾日就變著法兒的折騰陸文放的姨娘。

  可偏偏他沒有法子幫她,便想著早點離家,也省得嫡母整日看他不順眼,“父親打算明日為我大擺宴席,我準備後日就出發。”

  小四訝然,“這麽早?明年三月三才春闈。過了年再出發也不遲啊。”

  陸文放不想說家中那些糟心事,隻道,“我想進京請陳兄幫我一把。”

  京城的水很深,陸家在西風縣算得上數一數二,但到了河間府就不夠看了,更不用說遍地都是官的京城。

  小四拱手,“那我明日上門為你恭賀。”

  陸文放擱下手中的扇子,抱拳衝著小四爽朗一笑,“多謝。”

  第4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