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節
作者:西蘭花炒蛋      更新:2020-07-08 11:49      字數:6571
  成婚近一年,兩人幾乎沒有說過什麽話, 相敬如“冰”,李兆文決心跟李媛把話說清楚,道:“那臣就在公主府上等著公主。”

  “隨便。”李媛留下輕飄飄的兩個字,就不再理會他。

  李兆文在廳堂坐下來, 公主府的下人們極會看人眼色,公主不待見這位駙馬,他們便視駙馬為空氣,隻有一個小侍女給他倒了一杯茶,一直到李媛從梅園赴宴回來,竟然沒有一個人再跟李兆文說半句話。

  李媛在筵席上喝得微醺,燕兒扶著她進來,她斜著眼裏瞅了一眼李兆文,詫異道:“你怎麽還在?”

  李兆文站起來,拱手道:“公主,臣有話要說。”

  李媛打量他幾秒鍾,笑了笑,道:“你先等等。”

  她進了內室,重新梳洗更衣,收拾妥當了,才出來,接過侍女端來的熱乎乎的茶,呷了一口,懶洋洋地問:“什麽事,說吧?”

  這個駙馬這一年來還算是安分,駙馬的家人也都老老實實的沒有給自己惹事,李媛覺得若是駙馬真有事相求,在她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她或許會幫忙,反正她今日心情好。

  李兆文看看左右,猶疑道:“臣想單獨同公主說。”

  行吧,李媛揮揮手,燕兒把屋裏服侍的人都帶了下去。

  李兆文也不墨跡,直截了當地說:“公主,臣能入選駙馬絕非是因為臣賄賂了司禮監馬大成公公。臣家隻是普通的軍戶,沒那麽多錢。”

  李媛點點頭,看不出臉上是什麽表情,淡淡地說:“我知道。”

  李兆文家姊妹不少,京都女子出嫁講究厚嫁,父母要給準備一份厚厚的嫁妝,如此女兒才能嫁得好人家。李兆文有四個姊妹,隻有一個大姐出嫁,就這已經耗費了李家三分之二的家產,以至於生下的三個姊妹一直待嫁閨中。也就是李兆文成了駙馬,發達後,他的另外三個姐妹才在去年嫁了出去。

  就這家境,他也沒錢去買通那些胃口極大的太監們,真正買通太監的人是蔣安。

  以馬大成為首的太監必然是收了蔣安的銀子,才將蔣安推薦到皇上麵前,隻是沒想到後來蔣安的身世暴露。可是即使是知道馬大成在其中搞鬼,皇上卻也沒有懲罰馬大成。李媛心裏有失望,但並不怨恨,也不敢怨恨她,知道他不能觸犯皇上。

  李媛的目光重新回到馬大成的身上,譏諷道:“你是想說自己是無辜的?”

  李兆文苦笑一聲,“我說不上無辜,不管怎麽樣我隱瞞真實身高總是事實,我隻是想把其中的內情給您說清楚。”

  事情已成定局,多說無益,要是放在往日,李媛未必有這個耐心聽他。李兆文在她麵前一向畏手畏腳,今天突然抬頭挺胸,有了點男子漢的氣概,李媛就想聽聽他能說些什麽。

  李兆文將他遴選駙馬的緣由及過程娓娓道來。

  李家家境一般,日子尚且過得去,李兆文的父母生了二子四女,大女成婚傷了李家的元氣。李兆文的外貌還過得去,聽說公主選婿之事後,李父就瞞著李兆文將他的名字報了上去。

  李兆文原本也沒當一回事,報名參選駙馬的人那麽多,怎麽會選中他?哪知道這一輪一輪地選下來,竟然選到最後。

  李媛打斷他的話,“你是想說選駙馬並非出自你的本意,而且你也並不指望被選上?”

  李兆文道:“是。”

  李媛冷哼一聲,“既然你不想被選上,你有無數的機會可以據實說出你的身高,做什麽在鞋子與帽子上搞鬼?”

  李兆文:“我出身軍戶,自小因為我身材瘦小,不知得到多少人的欺淩,後來讀書時遇到一位夫子,教我的鞋子帽子上做功夫,自此才好些。那些太監來我家時,隻對言行舉止考察一番就離開,沒有更加深入的遴選。後麵選到隻剩下三人時,那蔣公子放言說自己一定是駙馬,而且那些太監對他恭敬客氣,我便知道他是內定人選,於是也沒有必要說出身高的事情。”

  “後來蔣安因出身問題,不能成為駙馬。我也沒想到最後的駙馬會從我與袁光之中選擇,皇上突然召見,然後就定了駙馬。之後,我思來想去,去見了馬公公,如實說出了我的身材矮小的事情。但是馬公公讓我不要說出去,因為皇上一旦知曉,那麽我就犯了欺君之罪,連帶著我的家人也會受到牽連。”

  “所以你就沒主動說出來,心存僥幸,一來,皇家選婿,在蔣安的事情上鬧了笑話,要是再選一個駙馬,又鬧了笑話,皇家的顏麵何在,就是為了臉麵,也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你這個駙馬。二來,成婚後生米已經煮成熟飯,皇家自古沒有和離的公主,況且,男子身材矮小在天下百姓眼裏並不是什麽大問題。”李媛冷冷道。

  李兆文老實道:“公主說的都對,就是馬公公也是這麽對我說的。我隻是一個俗人,為了我的家人不受牽連,隻能硬著頭皮做了駙馬。”

  李媛被他的話氣笑了,“說的你好像挺委屈。”

  李兆文搖頭,“臣不委屈,臣連同臣的家人因為公主而受惠,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司禮監遴選駙馬未盡職責,他們有錯,臣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算他還算識相,要是李兆文一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模樣,李媛會更生氣。現在李兆文將心中真實的想法告訴她,她雖然也生氣,但是釋然了一些。

  李兆文他就是塵世中最普通的俗人,不可避免有各種缺點,這種人沒什麽大惡,但是同樣難討人喜歡。李媛雖然是一個不得寵的公主,但她以自己是高祖太宗的血脈為榮,這個李兆文在選駙馬的過程中雖然有不得已的苦衷,但是他的軟弱、自私、膽小、無能徹底表現出來。李媛雖然知道其中緣由,但是不免更加看不起李兆文,要是李兆文覺得他三言兩語就能當所有的事情沒有發生,那麽他想錯了,她李媛絕不是那種柔弱順從,被個男人幾句話就哄騙了去的普通女子。

  她問:“你說這麽多話到底是什麽意思?”

  李兆文似乎鼓足勇氣,鄭重地說:“臣自知對不起公主,當然也配不上公主。皇上近來組織了一支船隊出巡列國,臣想隨著大周的船隊出海。”

  李媛這回真是驚訝了,“你想出海?”

  沒聽錯了,出海可不是一件玩笑事,一年半載都不一定會來,而且還很有可能喪生海上。

  李媛聽皇後說,皇上這次組建船隊可不是去南洋這些航線熟悉的地方,而是要在海上尋找未有開發的大陸,此中危險重重,連很多經常下南洋的人都不願意去。李兆文身為駙馬,一不缺錢,二不缺名,做什麽去冒這個風險?

  李兆文目光堅定,“公主,這是臣的真實想法。臣文不成武不就,卻也想為大周盡一份心。”

  李媛再次跟他確定,“你是真的想去?”

  “是,求公主成全。”

  這會兒李媛倒有兩份佩服他的勇氣了,看來他也不是一味膽小懦弱的人,“我可以替你跟皇兄說說看。”

  李兆文躬身道:“謝公主。”

  他抬起頭來,第一次直視公主的眼睛,公主是千金之軀,尊貴無比,他自知一無是處,配不上公主,此次出海,若然喪生海上,正好可以還公主自由,公主可另擇良婿;若有幸回來,且立的大功,他希望公主能正眼看看他,給他一個機會。

  李媛懶得揣測駙馬在想什麽,反正她一年到頭跟他見不了幾麵,無所謂,隻要他不給自己惹麻煩就行。現在既然他要出海,那就成全他,反正皇兄的派遣的船隊還差人,那些有身份的人都不願意去冒這個險,李兆文身為駙馬,錦衣衛指揮使一品的官職,充實門麵總是可以的。

  她進宮沒有直接跟李逸說,而是先給皇後說了,“嫂嫂,您覺得行嗎?若是您覺得還可以,幫我給皇兄說說吧。我隻是替駙馬傳個信,皇上覺得好就留下,覺得不好就算了。”

  這不是什麽大事,王瓊姿直接派人去問李逸,李逸覺得沒什麽,一口答應下來。

  作者有話要說:晚安,明天見。

  130、第 130 章

  李逸最近很忙, 朝堂上的事情太多,一是三月春闈的事情。此次春闈,李逸與內閣商議過來,打算對考題進行改革。李逸十分不喜歡八股文,總覺得八股文一板一眼,考題都出自四書五經, 也不是說四書五經不好,但那些畢竟是古人的東西, 治理國家還是要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他一點也不相信, 那些整天埋頭四書五經,其他事情一概不管的讀書人能夠把國家治理好。如此就要對會試的考題作出變動。這可不是小事, 從去年討論到今年, 總算與內閣達成一個互相都認可的方案。先暫時不廢除八股文, 在考八股文的基礎上, 再增加一門策論,不限格式, 這門策論要考生結合大周當前實際來作答, 例如對邊境軍備的看法,大周與蒙古的戰爭情況, 或者現實的民生問題,甚至海外貿易也行,最好言之有物。

  在李逸的堅持下,八股文與策論各占一半的分值, 不分高低。

  春闈在即,李逸隻需要提出自己的大致要求想法,其餘的自有底下的人去細化完善。

  第二件事則是甘肅總兵邵廷玉回京獻俘。邵廷玉已經回京,韃靼的二王子也跟著押解回京城,現在怎麽處理這個二王子還有與韃靼談判的事情。韃靼二王子是汗王的寵妃的兒子,與大王子就繼承權爭的如火如荼,這次二王子要不是急功近利,與大王子別苗頭,也不會這麽輕易被邵廷玉給抓住。李逸本人並不打算殺了二王子,韃靼那邊也派了使臣過來,請求大周釋放二王子。對於二王子的處置,朝堂上爭論不休,尚且沒有統一的定論。

  李逸忙得團團轉,不但去豹房的時間就少了許多,連見兒子的機會都少。太子現在才半歲,每天兩件事,吃與睡,據王瓊姿觀察,睡的時候比吃的時候多。好幾次,李逸從太和殿回來,太子就已經睡了。好不容易,李逸趕在兒子清醒的時候來坤寧宮逗逗他,剛一抱起來,這小子嘩得一聲,大哭起來,眼睛還望王瓊姿的方向看,掙紮著不讓李逸抱。

  李逸偏要緊緊抱住他,“臭小子,我是你爹,你不認得了麽?”

  太子烏黑的大眼睛了閃著淚光,很不喜歡這臭男人,隻管看向香香的母後。

  王瓊姿把太子從李逸懷裏解救出來,笑道:“你好多天沒陪他玩兒,這會兒凶巴巴的他不怕你才怪。”

  李逸覺得這孩子膽子太小了,“他是個男孩子,要鍛煉他的膽量,改天帶他去豹房看看老虎獅子。”

  王瓊姿嗔怪道:“他才幾個月,別把他給嚇壞了,我生他下來容易麽?在肚子裏揣了十個月,吃不好睡不香,身材變形,好不容易有了他,你可不能隨便折騰。”

  王瓊姿越說越氣,真是不公平啊,李逸身為男人隻需要提供一顆精子,其他懷孕生孩子就跟他沒關係了,而她自己,生了寧兒後,身子很明顯比不得沒有生孩子之前,足足花了三四個月才恢複苗條。

  李逸趕緊哄老婆,甜言蜜語說了一籮筐,許諾了許多事情,然後又道:“等這小子長大了,讓他好好孝敬娘親。”

  王瓊姿消氣了,說:“男孩子還是多跟著父親好些,我也不是不讓你帶他去豹房,隻是他現在還是個嬰兒,等再大幾歲就可以了。”

  兩人一同逗寧兒玩,趁著還沒有天黑,帶著寧兒去禦花園轉了轉。因天氣冷,寧兒難得出門一趟,結果出去了就不願意回來,當然由不得他。

  這孩子越長大,容貌越像李逸,尤其是眉眼之間,而且現在又多了一項,不愛待在屋子裏,老實想出去。王瓊姿開始犯愁,“寧兒長大了不會像你一樣吧?”

  李逸覺得自己挺好,“兒子像老子,挺好啊。”

  王瓊姿想起了原本龍傲天書中的那個小昏君李逸,嗬嗬兩聲,“是挺好。”

  算了,不去想那麽多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她會好好教導寧兒,至於這孩子的未來,她操不了那麽多心。

  回到坤寧宮,奶娘帶了太子下去吃奶,睡覺。王瓊姿與李逸用過晚膳後,李逸讓人把折子搬到坤寧宮來。他批閱折子,王瓊姿就坐在他身邊幹自己的事情,有時候看看書,有時候繡繡花,她負責內廷事務,雖然繁瑣,但是自有一套標準的流程,王瓊姿安排幾個領頭的人,每天自己隻需要花半個時辰就能處理完。

  李逸就不同了,本朝高祖皇帝加強中央集權,連宰相都不會,自己擼起袖子親自幹活,這要是放在身體康健,精力充沛的皇帝身上,完全不是什麽問題,但是總有些皇帝犯懶,或者身子不好,這樣大權就落在司禮監與內閣的身上。每天放到皇帝案頭的奏折多著上百份,其實很多並非是要緊事,李逸開始還每個折子都看,現在有了經驗,先讓人把折子歸類別,彈劾人的折子放置一起,官員任免的折子歸一起等等,然後隻挑其中重點看,其餘的留給司禮監與內閣處理,就這也要花費不少時間。

  二月,屋子外麵仍然冷得很,屋裏的地龍燒的暖融融的,王瓊姿看看自己閑書,偶爾在瞟一眼李逸,及他手中的折子。

  這一看,愣住了,“怎麽,邵廷玉封平西伯的事情居然還有人反對?”

  李逸將折子遞給她,王瓊姿看了看,原來是禦史在彈劾邵廷玉枉顧督軍的建議,貿然用兵,導致大周軍隊死傷人數較多。

  王瓊姿的眉頭蹙起,這個禦史懂用兵嗎?她很想說一句“你行你上啊!”

  大周在外駐兵,除了領頭的將軍以外,還有一個督軍,這個督軍由太監擔任,意在監督將軍。兩者之間的關係,就是東風與西風的關係,很明顯這個太監督軍被龍傲天給壓製住了。龍傲天是天生的男主角,軍事能力強,一個太監能懂什麽,大周屢次戰敗很大一方麵就有這些太監督軍在裏麵搞事情,比如說虛報戰領賞啊,在軍餉上做文章等等,雖然說有些將軍也不是個東西,但是對比起來,這些個太監仗著同皇上親近,更加不是個東西。

  韃靼二王子帶兵與邵廷玉杠上了,不敵龍傲天,帶著殘兵逃跑,這種時候邵廷玉肯定是追啊,但是太監督軍錢彬不幹了,他與邵廷玉屢次有矛盾,於是站出來反對,說這是韃靼的誘兵深入的陰謀,在他的煽動下,有幾名副將竟然動搖了。

  這種緊急時刻,多耽誤一秒時間,可能就會讓二王子跑掉,邵廷玉怎麽肯聽一個毫無作戰經驗的太監說的話,當下就以擾亂軍心為由,讓人綁了錢彬,打了二十軍棍,邵廷玉帶著部下連打了幾場勝仗,將士們自然信服他,沒人敢反對,錢彬受了處罰,然後指揮軍隊繼續前進。

  回京後這個錢彬就開始告狀,連著禦史也參合進來,因此邵廷玉封爵的事情暫時還沒有定下來。

  王瓊姿問李逸到底怎麽辦?

  李逸道:“四個字,論功行賞。”

  邵廷玉確實該賞,但是皇權至上,督軍是皇帝委派,並不是邵廷玉的下屬,雖說是為了戰事,但是也確實冒犯了皇帝,那二十軍棍做的太過,錢彬即使有錯,也該稟告給皇帝,由皇帝來處置,所以李逸才將封爵的事情往後拖,而且給邵廷玉升職的事情也先緩緩,目前李逸隻賞賜了邵廷玉金銀田產。

  邵廷玉從甘肅回來,本以為升官晉爵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誰知事情與他想得相反,彈劾他的折子也隨之而來。

  馮妙青為自家夫婿抱不平,氣道:“皇上這樣也太寒功臣的心了!”

  她想著同王瓊姿交好,於是對邵廷玉說:“過兩日我進宮給皇後娘娘請安,我悄悄地給娘娘說一說。”

  邵廷玉想得多一些,製止她,“先別,明日去一趟英國公府,我去拜見嶽父大人。”

  馮妙青:“好吧,看看我爹是個什麽意思。”

  英國公對邵廷玉這個女婿很滿意,見邵廷玉虛心要請教他,點撥了他兩句,“錢彬這種小人,許之以利,便能拿下,犯不著跟他計較,因為他畢竟代表著皇上。你就錯在不該打錢彬二十軍棍,若是嫌他礙事,凡事繞過他就行,然後稟告給皇上,讓皇上處置,你越權了,現在有理也變成無理。”

  邵廷玉虛心請教,“敢問嶽父大人,小婿現在該怎麽辦?”

  英國公笑道:“很簡單,上書向皇上請罪。你是難得的軍事人才,況且又有皇上有淵源,皇上實際上是看重你,你請罪,皇上順水推舟,不會把你怎麽樣。相反,你這請罪的折子一上去,說不定過不了多久,你該有的封賞就會下來。”

  英國公的那位朝鮮妾室為他添了一個兒子,隻是這個兒子來的太遲,嗣子已立,英國公現在想辦法看能不能把世子之位給自己的親生兒子。他的九個女婿中,最出眾的就是邵廷玉,英國公也希望邵廷玉日後能幫扶自己的兒子。

  作者有話要說:晚安,明天見。

  131、第 131 章

  邵廷玉在英國公的提點下, 上折子向皇帝請罪。李逸本來就不打算真正處罰他,正好借此機會輕輕訓斥一番,就當這事兒已了,然後封邵廷玉為平西伯。

  邵廷玉得了嶽父的指點,果然事事順利,他看重英國公這個嶽父, 英國公看重這個女婿,翁婿兩人關係極好。英國公將京城的故交好友引薦給邵廷玉, 加之邵廷玉是朝廷新貴,邵廷玉很輕易就融入了京城權貴圈子。

  英國公馮晉的人脈經驗對於邵廷玉很有用, 但是他畢竟年紀大了,想法較年輕時候保守了很多, 這也是五軍都督府逐漸沒落, 被兵部尚書分去了大部分權利的原因。邵廷玉看的很明白, 馮晉教的東西, 能用的就用,若是不符合他心裏的想法, 便不按照嶽父說得來。

  例如, 馮晉對於司禮監掌印太監馬大成,內庫掌印太監李平, 還有羅翔,張悅等皇帝身邊親近的太監十分禮遇,四時八節少不了送禮,英國公府開大宴這些人也都是座上賓, 平時也走的極親近。

  馮晉讓邵廷玉也這樣做,甚至還暗示他私下重金向司禮監馬大成賠罪,因為錢彬實際上是馬大成的人。邵廷玉有自己的想法,他見過皇上幾日,察覺到皇上其實並不想外臣與內宦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