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
作者:西蘭花炒蛋      更新:2020-07-08 11:49      字數:5749
  馮妙青的這幾個姐姐中,大多家裏有妾,也有個五姐家裏是沒妾的。有妾的姐姐們自然覺得夫君納個妾不是什麽問題,妾就是個玩意兒,根本不值得放在心上,沒妾的那個五姐也嫁到了一戶伯爵人家,從表麵上看與英國公府是門當戶到,實則是個空架子,目前仰仗著英國公府過日子,加之馮五娘進門後一口氣生了兩個兒子,便有了資本在婆家稱王稱霸,婆家一家子人都得把她捧在手心供著,夫君當然不肯提納妾的事情。

  不過這五姐說:“男人都是那偷腥的貓兒,家裏沒養小的,外頭指不定能有多少個呢,反正不在我眼前膈應我就行。”

  馮妙青瞠目,“五姐夫怎麽這樣啊!”她是真以為五姐與五姐夫琴瑟和諧,兩人之間再也容不下第三人。

  馮五娘得意地笑道:“我的嫁妝都牢牢的把在自己手裏呢,你姐夫手裏統共就沒幾個錢,想要時常出去花天酒地也不能夠。你要記住,自己的嫁妝千萬不能傻乎乎地交到你夫君或者你婆婆手裏。”

  馮妙青今日真是大開眼界了,原來她以為姐姐們各個都夫妻和諧,生活幸福美滿,實際上竟然是這個樣子。

  馮五娘滿不在乎道:“總之,男人就那樣,女人往後還是要靠兒子。”

  姐姐們說的話全是馮妙青不愛聽的,馮夫人擔憂,馮五娘悄悄對母親說:“娘,九妹才嫁人多久?現在想不通也是人之常情,日子久了,吃過幾次虧話自然就會懂了。”

  想當初她嫁人時,還不是跟九妹一樣,一年兩年看不明白,三年四年總會看清楚。

  最後,馮妙青還是跟著邵廷玉回了家。嫁了人她畢竟成熟了一些,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再任性下去了,隻是心裏仍然有氣,不肯同邵廷玉說話。

  回到邵家,她直奔屋子,搶先一步進屋,想要把邵廷玉關在門外,邵廷玉早有準備,用手扶住門。馮妙青擔心夾傷他,悻悻地放了手,轉身進屋。

  邵廷玉拉住她,“還在生我的氣?”

  馮妙青冷笑兩聲,“沒有,我哪敢生你的氣!”

  “那你不要不理我。”邵廷玉從背後抱住馮妙青。

  馮妙青掙紮不動,氣得口不擇言,“你來我這裏做什麽!不是要去朱姨娘那裏嗎,讓她給你生個大胖小子。”

  “別吃醋啦,”邵廷玉拉著她一同坐到榻上,“我對小憐怎麽樣你還不知道嗎?她就是我的妹妹,我心裏隻有你一個,若不是因為母親,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納了她。”

  馮妙青賭氣道:“你說這個有什麽用呢,她現在已經是你的妾室了。”

  邵廷玉笑道:“這不過就是權宜之計,母親養育我一場,以死相逼,我不能違逆她的意思,可是她卻不能強逼我跟小憐圓房。小憐名義上是我的妾室,實際上我仍然當她是我的義妹,她就是一個擺設,我跟她說好了,先暫時這樣安撫我母親,等他日,我母親仙遊,她要是想嫁人,我們再給她找一戶好人家,她若是不想嫁人,我們家也不差她一雙筷子。”

  馮妙青半信半疑,“這也太委屈她了,她真願意這樣嗎?”

  邵廷玉道:“她說願意,不過就算她不願意也沒法子,我心裏隻有你一個,容不下其他人。”

  馮妙青咬咬唇道:“以前是我看低她了,以後我一定會好好對她,拿她當親妹妹看待。”

  當下她就吩咐了貼身丫頭,拿了兩匹內造的錦緞與一副珍珠頭麵送去朱小憐屋子裏。

  邵廷玉見狀鬆了口氣,他喜歡馮妙青是真,此舉也是想安撫英國公,此去甘肅,很多人未必會服他,還需借助英國公的勢力,英國公的主要勢力雖然在宣府,大同兩鎮,但馮家累世經營軍中,部下故交遍布各地,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得罪英國公府。

  京城中皇室、達官貴人的八卦多得很,今日這個是新聞,明日就被其他的八卦所取代,這一場風波就這麽過去了。

  外命婦們會時不時的進宮給太後、皇後請安。不是所有的外命婦都有這個資格,得是當紅有實權的貴婦人才有這個資格,英國公夫人在此之列。

  馮妙青未嫁人之間,嫌宮裏規矩太多,不願意同母親一同進宮,自王瓊姿做了皇後,便經常與母親一起進宮。馮夫人是清寧宮的常客,她則去清寧宮拜見太後,小坐一會兒,再去坤寧宮拜見皇後。

  王瓊姿正在聽一個女官稟告去東苑避暑的行程情況。馮妙青在一邊坐著,等她們說完話,才道:“你們要去避暑?”

  王瓊姿道:“是啊,再過了三四日就出發,八月下旬才回來。”

  馮妙青長長“哦”了一聲,“我家也有避暑的莊子,本來還想著今年跟廷玉一起去。”

  聽她這語氣,她跟邵廷玉應該和好了,這龍傲天還是挺有法子的。

  王瓊姿把上次侯爵夫人說的話跟她說了,問道:“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馮妙青也不瞞她,道:“有點小問題,不過不想侯爵夫人說的這樣,她們慣愛胡說八道。”

  她把事情簡單地給王瓊姿說了,道:“就這樣,是我那婆母搞出來的,其實與廷玉無關。”

  王瓊姿歎為觀止,她突然覺得朱小憐真是個人才啊,這麽一步步的走下來,竟然真成了邵廷玉的妾室。這女子天生對付男人是一把好手。

  王瓊姿以前與朱小憐時常互通書信,但是自她當上了皇後,朱小憐就再也沒有傳信給她了,朱小憐大概是知道了她與馮妙青的關係。

  王瓊姿有種深深的預感,馮妙青不會是朱小憐的對手。

  不過龍傲天桃花旺盛,就算沒有朱小憐,應該也有其他人。邵廷玉說什麽納朱小憐為妾隻是權宜之計,王瓊姿是半個字都不信。

  道德經怎麽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今天因為所謂迫不得已的理由納了朱小憐,明日就可以因為這個理由納別人,難道個個都是擺設?

  在原書中,龍傲天打進京城,為了獲得前朝遺臣的支持,以及安撫人心,迎娶李媛作為新朝皇後,這同樣可以說是不得已。

  馮妙青無知無覺,臉上揚著快活的笑容,王瓊姿歎了口氣。

  邵廷玉這次應該當不上什麽皇帝了吧,也就無所謂降妻為妾,憑著馮妙青的家世,正室的位置必然穩穩當當,也就如同大周千千萬萬個普通女子一樣,這樣一想,也沒什麽好說的。

  ……

  過了三日,就到了去東苑避暑的日子。車駕儀仗,繁瑣的事情不少,等到了東苑已經傍晚了。太後安置在了萱和堂,王瓊姿與李逸住在清涼殿,李媛住在淩波閣。

  李媛這小丫頭精明的很,太後不喜歡她,她就不去討太後的嫌,隻把帝後二人奉承的好好的,每日必去坤寧宮殿給王瓊姿請安,現在換了地方,便來清亮殿請安,她的女紅很不錯,給王瓊姿與李逸做衣服,李逸穿上她做的衣服,倒也領她的情,還派人給她送了幾匣子玩意。

  邱琰奉了王瓊姿的命令去打探三位駙馬候選人的情況,打探了幾日,大致知道了情況,特地過來稟告王瓊姿。

  邱琰道:“小的去打探過了,這三人俱是相貌堂堂,家世清白,父親,祖父在當地都薄有名聲。”

  作者有話要說:晚安,明天見

  112、第 112 章(捉蟲)

  王瓊姿問道:“就這些?”

  這也太簡單了, 跟官方套話一樣,要不是知道邱琰素來與羅翔、馬大成等人不和, 王瓊姿都懷疑兩人串通一氣了。

  邱琰說了一些具體情況, 道:“三位之中要論容貌,李兆文最優, 袁光孝順,有才名;至於蔣安,此人家境豪富,大名府清豐縣人士,清豐縣有大片大片的良田都是蔣家的。”

  其實真沒什麽好說的, 選駙馬並不是什麽大事, 而且駙馬都是從一些普通的百姓或者軍戶中選,五官端正,品行孝順就行了, 至於其他的真無所謂。

  邱琰去打探了一圈,覺得這三個人都平平無奇,沒什麽特別之處, 以他京城人的眼光看, 不過是個普通的鄉下人罷了。

  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會想著娶公主,他們努力上進, 自己掙前途。京城中紈絝子弟不少,但是有真才實學,風度翩翩的世家子弟也有很多,可惜這樣優秀的年輕人輪不到公主頭上。

  永安公主聰明漂亮, 實在可惜了!

  被選中的駙馬娶了公主後能被封為錦衣衛指揮使,但是沒有實權,絕了仕途之路,老實一點的人,以後就安安分分在家裏做富貴米蟲;那些不老實的,就可以憑借著公主老婆的勢力,在外麵為非作歹,就像建昌伯一樣。

  王瓊姿覺得這個駙馬還是要老實安分一些,免得以後給李逸找麻煩,於是又仔細問了這三個人的性子。

  邱琰道:“袁光少年多才,意氣風發;蔣安驕傲;李兆文老實。”

  如無意外,最終駙馬人選就是從這三人裏麵定。王瓊姿吩咐道:“那就讓這三人明日來東苑,讓皇上見一見,最後定一人吧。”

  邱琰道:“是。”然後慢慢地退出去。

  李媛從內室走出來,王瓊姿道:“邱琰的話都聽清楚了吧?”

  她點點頭,“聽清楚了。”

  “那麽明日皇上在明光堂召見他們三人,你我在屏風後麵看一眼,你覺得誰好就定誰吧。”

  李媛替王瓊姿倒了一杯熱茶,封給她,“都是因為我的婚事,這些日子辛苦嫂嫂了。”

  事情都由下麵的人去做,在出力氣上說不上累,王瓊姿隻是有些心累,擔心千挑萬選的駙馬不好,誤了李媛的終身,畢竟這個時代,和離的還真沒有幾個人,尤其是李媛這樣的身份,要是過得不好,更加不可能與駙馬和離。而且大周的公主真的連唐朝公主的一根小手指都比不上,唐代的公主還可以養情人,大周公主與夫君相處的不好,就是一對怨偶走到老了。

  想想日後她要是有了女兒,王瓊姿是不願意女兒落到李媛現在的處境,再一想,不禁失笑,女兒還沒影子,選駙馬更是十幾二十年後才考慮到的事情。

  李媛想的挺開的,“嫂嫂不必為我擔心,不管選給我什麽樣的駙馬,橫豎日子就這麽過,我是公主,是君,駙馬麽,不敢拿我怎樣。”

  次日,東苑明光堂。

  羅大成領著袁光等三人覲見,三人禮數不錯,進來後規規矩矩給皇上行大禮,自報姓名,李逸說了免禮後,三人放才起身,恭敬地站著。

  王瓊姿與李媛躲在屏風後麵打量這三人,三人穿著製式差不多的圓領衫,頭戴網巾,像三株挺拔的小白楊。能被選做駙馬,外貌看上去還不錯,五官端正,氣質看上去都還不錯,不是那等尖嘴猴腮或者氣質畏縮的人。

  李逸隨口問了這三人一些問題,三人之中,袁光年紀最小,但是看得出胸有成竹,引經據典,侃侃而談,王瓊姿覺得袁光日後走科舉之路也不錯。

  蔣安身上有一種有錢人的豪氣與矜持,不過這在皇室眼裏無足掛齒,他在禦前表現倒也得體,李逸問出的話,每句都對答如流,但大多是套話而已,不過王瓊姿有一種感覺,她覺得蔣安現在麵試駙馬,就像是在考公務員麵試,花了大錢找名師培訓,研究考題,然後將考題大致的標準答案背下來,因為蔣安一板一眼實在很像啊。

  至於李兆文,麵白如玉,濃眉大眼,唇紅齒白,高挺的鼻梁,清瘦挺拔的身姿,確實是一個外貌無可挑剔的美男子。但是美貌在宮裏不是稀缺資源,邱琰就長得不錯,隻是把李兆文、袁光、蔣安放在一起,便襯托的李兆文十分俊秀。但是這樣一個外表無可挑剔的人,性子木訥,言談舉止呆板無趣,比不上袁光,當然也比不上背過答案的蔣安。

  舉個例子吧,李逸問問他們三人當地的民生問題。袁光引經據典,舉一反三,還能結合實際情況,說的頭頭是道。蔣安背過答案,用之乎者也那一套也能說出來,雖然大而寬泛,但是乍一聽,還是很能唬人的,畢竟麵試駙馬,不是殿試,李逸並不指望這些人能同那些寒窗苦讀十數載的讀書人一樣。到了李兆文,就無甚可說,好或者不好,簡單的描述,幹巴巴的,讓人聽著乏味。據說,在一個人實在找不到優點的情況下,隻是誇誇他老實了,好在李兆文長得還不錯。

  李逸也不耐煩跟他們三個多說,談了一會兒話,就讓馬大成把他們三人帶下去。

  王瓊姿拉著李媛走出來,李逸直接了當地問:“永安,你中意哪裏?”

  李媛少不得裝一裝,畢竟女孩子談及婚事必須要羞澀點,她低著頭,道:“全憑皇兄與嫂嫂的意思。”

  李逸不太懂女子的羞澀,畢竟他與王瓊姿兩人最初在南京相遇時就很直接,他皺了眉頭,“這是你的終身大事,駙馬是跟你過日子的,總要選一個你看的順眼的。”

  李媛咬唇,道:“永安覺得蔣安此人不錯。”

  袁光腦子靈活,聰明外露,李媛不太喜歡,李兆文又太木訥,蔣安處於中間,尚可。

  沒想到李媛見了真人還沒有改變主意,仍然選了蔣安。王瓊姿覺得袁光不錯,要是她選就是選袁光了,不過這話她沒有說出來。

  李逸笑道:“我以為你會選李兆文,我看他樣貌不錯,人也老實。”

  李媛忙問:“皇兄看好李兆文?”

  若皇兄喜歡李兆文,她就選李兆文了。

  李逸道:“也沒有,這三人都差不多,你選蔣安,那就定蔣安為駙馬吧。”

  三人都差不多,也就是三人都沒甚特別突出的,袁光有老學究的趨勢,有點像他的大舅子王綜,蔣安麽,就是一個極普通的富家子弟,李兆文也無趣。

  司禮監選了幾個月就選了這麽三個人出來了,李逸沒覺得太失望,換其他人去選估計也一樣。

  大周建國以來,駙馬也有好多個了,俱都是些人才平平的人,滿足五官端正,人品端莊、家世清白、身體康健這四個基本條件就行了,這個蔣安也行。

  於是蔣安就這麽被定為駙馬。

  蔣安走到這一步,並不就是實打實的駙馬了,駙馬前麵得加一個“準”字。首先他必須要去禮部報到,由禮部官員對他進行駙馬上崗前的培訓,培訓期間表現優秀,他與公主的婚事才會正式開始進行。不過經過前麵過五關斬六將的選拔,最後這一步其實也就是走個過場,基本上隻要老實一點,不鬧出什麽大的幺蛾子,都能過。

  李媛安心待嫁,其實她貴為公主也沒什麽待嫁不待嫁的,好不容易才能出一趟宮,她整日帶著侍女太監在東苑遊玩。李逸與大臣議事,或者處理公務忙時,王瓊姿便與李媛結伴同遊,兩人釣魚,折騰小廚房,進軍黑暗料理界,有些菜歪打正著,味道還不錯,有些則完全不能下口。

  王瓊姿讓人在東苑試種紅薯、馬鈴薯、土豆、辣椒、西紅柿等。東苑有個大暖棚,裏頭種一些花木果蔬,東苑的主管太監姚宣是個妙人,懂農事,王瓊姿讓人拿給他的根莖種子,他親自監督人小心培育栽種,在普通的田地上種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拿到暖棚裏種,長勢還不錯。

  他親自給皇後介紹種植情況,每種植物各占一塊地,每塊地上都貼了標簽。

  姚宣道:“娘娘,這些都是好東西啊,尤其是紅薯、馬鈴薯、土豆,此三種糧食,耐寒耐旱,而且還產量高,易果腹,若是推廣到民間,天下百姓可無饑餒。”

  這話有些言過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個太平盛世,以及當權者的政治清明,不要橫征暴斂。不過聊勝於無,有了這些,至少很多人能吃的飽飯了。

  午飯就是由這幾樣菜蔬組成,蒸嫩玉米,貼玉米餅子,烤紅薯,王瓊姿親自動手做了一道幹鍋土豆片。

  李逸吃的很新鮮,幾乎掃蕩了一大半,誇讚道:“這烤紅薯尤其香,要是放在寒冬臘月吃肯定滋味更佳。”

  王瓊姿指了指玉米麵餅子,問:“這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