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作者:西蘭花炒蛋      更新:2020-07-08 11:49      字數:4517
  過兩日便是清明節,姐妹三人商量去清涼山踏青。一向愛玩愛鬧的佩蘭突然害羞起來,“咱們大了,不同小時候,娘想必不會同意吧?”

  蕙芷伏在王瓊姿的耳邊,悄悄說了幾句話。佩蘭嚷起來:“你們背著我說什麽?”

  王瓊姿笑道:“佩蘭妹妹大喜了!我們好的跟親姐妹一樣,還有什麽不能說的!”

  佩蘭紅著臉,呐呐道:“兩家還沒有定下來呢,現在不好說。”

  蕙芷笑:“程家與咱們家世代相好,程二哥哥與姐姐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這是我聽程伯母親口說的,這婚事是板上釘釘的,隻管放心!隻是你若是嫁到江都縣就離咱們家遠了。”

  “也不過是一天的水路,不算太遠。”王瓊姿想了想說。

  佩蘭道:“別說我的事情了,姑媽也在替你相看,聽說求親的人都快踏破你們家的門檻了!”

  王瓊姿道:“我娘說再留我兩年,嫁人哪有在家裏舒服!”

  蕙芷捂著嘴巴竊竊地笑,望著王瓊姿,問:“是哪個總是跟我訴苦在家裏太累,女夫子太嚴厲,練字練得手都腫了,彈琴也不好玩,做女紅都做哭了?”

  王瓊姿:“那都是小時候的事情了,難為你還記得!”

  俞氏很注重對女兒的培養,在王瓊姿小時候家境不寬裕的情況下,還特地請了女夫子教學。

  姐妹幾個說說笑笑,時間過得很快。晚上蔣氏吩咐廚房送了飯菜過來,讓姐妹幾個在自己屋裏用飯。

  蕙芷很詫異,問道:“家裏有客人來了麽?”

  廚房的婆子笑著回道:“是有兩個客人上門來,聽說是咱們家太爺的世交。”

  6、第 6 章(修)

  俞家太爺是王瓊姿的外祖父,前幾年仙逝。蕙芷聽說是爺爺的世交,不禁咋舌:“那得七八十歲了吧?他們是來拜祭我爺爺吧。”

  那婆子搖搖頭,道:“挺年輕的一男一女,想來是太爺世交的子孫,老爺夫人安排他們在客房住下來。”

  俞老太爺中過舉人,曾宦遊在外,同年世交數不勝數,經常有客人上門拜訪,不是稀奇事,蕙芷沒了興趣,不再追問。

  用過晚飯,王瓊姿準備回家,佩蘭與蕙芷非要讓她留下來住兩天。蕙芷道:“過了清明節再回去。二哥清明節那日有空,讓他帶著我們姐妹去遊清涼山,純兒清明也放假吧,咱們接了他一起去。”

  佩蘭更直接,讓蔣氏身邊的老媽媽親自去了一趟王家,稟明俞氏後,帶著王瓊姿的換洗衣服回來。

  邵廷玉與朱小憐在俞家客房安頓下來。朱小憐在家做慣了活,很會照顧人,她替邵廷玉倒了一杯熱茶,又問俞家的一個婆子借了針線,在羊角燈下,替邵廷玉縫補衣服。

  邵廷玉感歎一聲:“自我娘過世後,就再也沒人為我縫補衣裳了,小憐妹子,多謝你。”

  小憐抬起頭來,微笑道:“比起邵公子對我爹與我的大恩,我做的這些不算什麽!”

  女子的麵容在羊角燈柔和的燈光下顯得愈發嬌俏可人。邵廷玉是血氣方剛的青年男子,心念微動,柔聲說:“小憐,你不是我的丫頭,叫我邵大哥就好。”

  小憐滿麵嬌羞,聲音微不可聞地喊了一聲:“邵大哥!”

  邵廷玉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拂她鬢角的碎發,這時屋子的門突然被敲響了。

  來人在外麵說:“邵公子,夜裏寒,夫人讓送兩床棉被過來。”

  邵廷玉陡然清醒過來,起身去開門,門外站著一個老婆子,手裏抱著兩床棉被,一雙眼睛在屋子裏亂瞟,從滿麵通紅的小憐身上掠過。

  邵廷玉接過棉被,“您給我吧。”

  老婆子順手交了過去,道:“邵公子早些歇息。”

  這老婆子是蔣氏身邊得用的婆子,姓李。李婆子送完棉被,去了正屋。

  “怎麽樣?”蔣氏急切地問。

  李婆子說:“邵公子隻怕與那位朱姑娘的關係不一般。我去送被子時看見朱姑娘在為邵公子縫補衣裳,兩人看著很親昵。”李婆子是老人精,年輕男女那些事情一看就知。

  蔣氏重重地將茶盞擱在桌子上,氣道:“這也太沒沒規沒矩了吧?他還沒成親,就鬧出這樣的事情來,什麽人家才能教養出這樣的兒子,我就說這門親事不妥當!”

  “可不是,朱姑娘說的一口地道的南京話,可見是南京本地人,也不知道是不是這邵公子拐了來的,反正他說什麽朱姑娘是親戚世交家的女兒,我是不信的。”李婆子說。

  蔣氏眉頭皺得緊緊的,揮揮手,讓李婆子下去,轉身進了臥房。

  “老爺子,李婆子的話你都聽到了吧?”

  俞尚誌放下手裏的書,道:“明日我先問問廷玉,或許有什麽誤會。”

  蔣氏說:“當初爹在滄州南皮縣任主簿,與那邵公子的爺爺約定了兩家的婚事,可沒有信物,也沒有婚書,這都是上輩人的事情了!咱們不如送邵公子一筆厚厚的儀程,不提婚事?”

  “君子重諾,”俞尚誌道,“這可是爹親自定下來的婚事!”

  蔣氏的聲音加重,“那也得看看邵公子是個什麽樣的人品,養不養得起老婆?佩蘭、蕙芷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啊,老爺舍得,我還得不得。”說完她就伏在床榻上哭起來。

  她一向柔順,以夫為天,這是第一次衝著俞尚誌發脾氣。俞尚誌歎氣,踱步去了書房歇息。

  次日,王瓊姿與佩蘭姐妹兩在蔣氏屋裏說話,蔣氏很明顯情緒不高,蕙芷說:“一定是二哥惹著娘生氣了!”

  俞家是書香門第,子孫耕讀傳家,到了俞賀文、俞賀儀兄弟倆,老大天資聰穎,二十來歲中了舉人,如今在京城國子監讀書,以備來年會試。老二自小頑劣,憊懶不堪,不愛讀書,屢次惹得父母生氣。

  俞賀儀過來母親這裏,正好聽到這話,當即笑著說:“蕙芷,你又在說我壞話!這次可不是我惹娘生氣,娘生氣的源頭在於你!”

  蕙芷奇了:“我好好的,何曾惹的娘生氣?”

  “為你的婚事啊,昨日來咱們家的邵廷玉就是來提親的,這婚事可是咱們爺爺在時定下來——”

  “賀儀,別說了!”蔣氏嗬斥道。

  但俞賀儀的嘴巴太快,該說的都已經說完了。

  蕙芷、佩蘭愣住了。王瓊姿也為著“邵廷玉”三個字愣了一秒鍾。原來昨日邵廷玉說要投奔親戚,這個親戚就是俞家,實在太巧了。

  那本龍傲天大男主文,她看的時間太過久遠,很多情節人物都記不住了。不過邵廷玉好像年輕的時候定過一門婚事,女方家因為他家境貧寒,執意退了這門親事,而且還曾羞辱他,這是他決心努力奮鬥,一定要出人頭地的轉折點。至於退親的未婚妻家結局如何,王瓊姿記不得了,但未婚妻家得罪了男主角,結局不用想也知道肯定不好。

  蕙芷反應過來問:“娘,二哥說的是真的?”

  蔣氏忙說:“八字沒一撇的事情,聽你二哥瞎說!”

  俞賀儀也為自己嘴賤懊惱,輕拍嘴巴,向妹子陪不是,“二哥亂說的,對不住,後天二哥帶你清涼山踏青!”

  蕙芷氣鼓鼓地不搭理他,俞賀儀許了很多好處,她才開顏。

  蔣氏讓三個女孩子回房去,蕙芷眨眨眼,“二哥,你送送我們。”

  出了門,幾個女孩子把俞賀儀圍住,俞賀儀舉起手,“哎,小姑奶奶們,你們到底想做什麽?”

  佩蘭問:“那邵公子到底是什麽來頭,與咱們家婚事又是怎麽一回事?”

  俞賀儀:“我不太清楚,娘說沒事就沒事。”

  王瓊姿也很擔心,道:“二表哥,你去外院方便,打探下消息告訴我們。你看,蕙芷都快急死了。”

  最後俞賀儀沒辦法,隻能答應下來。

  ……

  俞尚誌在書房見了邵廷玉,問起朱小憐的事情。邵廷玉見他言語中有懷疑的意思,於是直言相告,昨日玄津橋發生的事情及朱小憐的身世。

  俞尚誌聽了,歎道:“世侄果然有俠義之風!隻是這鄧監生耳目眾多,世侄久住南京不妥當。”

  邵廷玉父母雙亡,來南京投奔俞家,也存了在南京生活的心思。聽俞尚誌這麽說,有些不信:“南京城這麽大,鄧監生能有這麽大的能耐?”

  俞尚誌不答,選了一個八股文的題目給邵廷玉做,心想著若是邵廷玉能在科舉上有所建樹,待他和女兒成親後,送他們夫妻二人去京城投奔長子也是一條出路。

  邵廷玉隻讀過一年塾學,認識些字罷了,於八股文上一竅不通,勉強做了一篇,文理不通,粗淺至極,俞尚誌看得連連搖頭,隻能留了邵廷玉在外書房住下,教他四書五經。

  蔣氏知道這事後,又跟俞尚誌吵了一架,“他既沒有父母依靠,讀書又沒長進,以後靠什麽為生?難道去碼頭擔麻袋?抑或是入贅我家?”

  俞家夫妻鬧得很僵,俞賀儀不敢再提去清涼山踏青的事情。王家遣了人來接王瓊姿,王瓊姿便回了自己家。

  葫蘆見她悶悶不樂的樣子,道:“小姐要是想去踏青,不如去求大少爺,大少爺一定會答應的。”

  王瓊姿搖頭:“不是因為踏青的事情。”

  她煩惱的是邵廷玉。這位龍傲天男主,除了受族人的磋磨,和未婚妻退婚的事情上受了挫折,後麵一直順遂無比,危機關頭都有貴人相助,他是未來的皇帝。俞家退婚,不會得到好,俞家不退婚,也好不到哪裏去,邵廷玉於女色上不忌,女人特別多。

  王瓊姿對邵廷玉各個老婆的故事比較感興趣,印象深刻些,記得他後來的原配也沒有好下場,皇後之位被一位將軍的女兒奪了去,原配鬱鬱而終。

  唉,這親事不管結或者不結都是兩難!

  回家跟俞氏說了這事,俞氏斷然道:“這婚事成不了!”

  “為什麽?舅父說莫欺少年窮呢,他還在教邵廷玉讀書。”王瓊姿不解地問。

  俞氏道:“這世上能中舉的人畢竟是少數,多數人苦讀一生,連個秀才也難中!邵廷玉年紀大啦,成婚後要養家,他去讀書,生計怎麽辦,全靠你舅舅家支持嗎?佩蘭在與程家議親,那程家是什麽樣的人家,邵家又是什麽樣的人家?一富一貧,以後佩蘭與蕙芷姐妹怎麽相處?再有一點,”俞氏蹙眉,“這位邵公子太憐香惜玉了些,才來南京就收了一個女子,這要是發達了,就更不用說了!就是你舅舅同意,你舅媽也絕不會同意。”

  見女兒還是愁眉苦臉,俞氏道:“別想啦,這事兒還得你舅舅舅媽做主。你可千萬別和蕙芷她們一起鬧。”

  王瓊姿“哦”了一聲。

  俞氏又道:“楊翰林與其夫人明日在清涼山梅園設宴,邀請我們一家去赴宴。”

  王瓊姿因為邵廷玉的事情一點興致都也無,“娘,你與大哥嫂子同去吧,就說我身子不舒服,不好出門。”

  7、第 7 章(修)

  季顯把自己捯飭一新,換上大紅織金仙鶴緞衣,腰上係一根玉帶,頭戴網巾,越發顯得麵如冠玉,仿若開屏的雄孔雀。

  崔詠沒口地讚他“玉樹臨風、瀟灑不羈、富貴逼人”之類的話。

  孫忠今日話少了很多,有些神不守色。

  太後又傳了信過來,召皇上速速回京師,可季顯根本不當一回事。孫忠在宮裏關係好的太監邱勇也派人悄悄給孫忠送來一封信,信上說太後震怒,認為他引著皇帝學壞,讓孫忠將功補過,盡快勸皇帝回京。這把孫忠愁的啊,皇帝是主子,太後也是主子,兩尊大佛都得罪不起。

  他趁著季顯心情好,稍稍提了提回京的事情。季顯嘲諷道:“朝廷的事情自有內閣閣老們與六部主事商量著辦,我回不回去又有什麽影響!”

  內閣那幾個老臣,仗著是先帝任命的顧命大臣,對他處處看不過眼,每天都會挑出一大堆刺來。

  更奇葩是,京師連著數日下雨打雷,都能說成是天子怠於朝政所致。這次他出宮這麽長時間,閣老們上書勸諫的折子估計能把太極殿淹沒。

  季顯本來是要去清涼山赴宴,孫忠的話讓他大大掃興,道:“孫忠,不如我先送你回京師?”

  孫忠嚇得渾身一顫,皇上沒回去,他回去了,那他的小命就完了,連忙說:“小的哪也不去,就跟在您身邊服侍。”

  季顯笑道:“那你得聽話,你不聽話,我要你幹怎麽?”

  “聽話,一定聽話。”孫忠趕快說。

  楊翰林在梅園宴請了許多官員與名士。季顯一眼就看見了王瓊姿的兄長王綜,過去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