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節
作者:奶酪西瓜      更新:2020-07-08 08:34      字數:3745
  這辯題確實無理好講一些,但有意思的是,有理的人確實能說出很多反駁的話來。

  圍觀群眾聽得高興,聽到後來恨不得喊兩句“打起來、打起來”。台上的人爭得麵紅耳赤,一下場就繼續去排隊,一個題竟是爭了一個時辰才出結果。

  謝寧服了這群話嘮,終於上台給勝者獎勵了一杯茶水:“好了,我們開始第二題。”

  他朝著台下的人笑了笑:“第二題,在場不論先生還是學子,全為男子。朝中百官,無一女子。女子為官從軍,皆與禮不合。然女子出眾者眾多,此禮有理還是無理?”

  勝者當然選擇有理,這朝中出女官員,回頭牽扯出的禮製問題可多了去了,女子出眾者眾多,可以當謀士,當詩人當畫家,不一定要當官嘛。

  於是底下學子隻能選擇無理這個話題來反駁。

  當即就有人舉了一堆的例子。

  很快守擂方變成了無理的,底下攻擂的人又手持有理來爭執。爭執這種事情,總歸要引經據典,引著引著就拉出了肖先生。

  肖先生在京城裏相當知名,學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的畫畫本事,那可是連皇帝都認可的。而且她身為肖家人,其實並不僅在畫畫上出眾,詩詞文藻、琴棋書畫,每一樣都拿得出手。

  要說走科舉,肖先生畢竟沒考過。不過她知道的事情多,四書五經文史都念過,真要考起來保不準還真能有個一官半職。

  有人提她難道不能做官麽?

  有人就說她性子放蕩,與多名男子情感糾纏過多,還點了好幾個知名的男子出來。說這等女子放到朝中,這還得了?

  還有人就反駁,那男子中難道就沒有風流人物了,怎麽男子可以,女子就不成了。

  所有人吵成一團,愣是花時間比上一題還久。就連台上原本評判的幾個先生都忍不住互相看看,要麽晃了晃腦袋,要麽埋頭寫點什麽,心中癢癢,很想下去說道兩句。

  不參與擂台的吃瓜群眾和牆頭草一樣,一會兒集體倒向這邊,一會兒集體倒向那邊。最好笑的還是關於肖先生的事,他們原本隻聽說過女子風流,卻沒想到風流到這種程度。

  “原來那位也和肖先生有過來往。”

  “哇,這位也是麽?”

  “有才學真好。”

  “呸,有才學的多了去了。你看人家封狀元,一心傅小姐和天下,哪裏有過別的人。”

  “就是啊。這天下風流才子多,用心專一的也多。這和有沒有才學沒什麽關係。”

  一群人看熱鬧看得開心,總算見證了第二場勝者的誕生,哄鬧著鼓掌。

  謝寧再次上台,說了第三題。

  辯論太過刺激,茶館裏人滿為患,還有人源源不斷跑過來湊熱鬧。桌子早就從湊桌到完全坐不下,不少人靠在邊上點了茶水在看上麵打擂台。

  前兩題沒聽到的還在向周邊人打探之前說了什麽。

  一打聽,什麽詭辯有沒有理,沒多少性質,可一聽還有什麽肖先生和男子的風流韻事,頓時興趣就上來了。再一聽還會出書,手裏頭有的錢都算計起來,回頭拿一本消遣看看也不錯。

  謝寧好像是謝家的公子哥啊?

  不愧是謝家,幹這種事情都不怕被肖家找上門。

  這世上不管男子女子都愛熱鬧,茶館人越來越多,到後頭僅是路過人就要過來問一嘴。全京城讀書人是多,可真正懂他們在辯論點什麽的到底是少數,到頭來傳來傳去,還是八卦最有意思。

  謝寧忙著發號碼,還督促著旁邊人趕緊記錄已得勝的人說過的話。

  能將這事情辦得那麽熱鬧,他覺得自己簡直絕了,非常有組織天賦。

  茶館都支撐不住他的野望。

  掌櫃臉都笑成菊花了,眼睛都眯得隻剩下一條縫。

  封淩這個計謀還真是狠。老百姓聽大道理,聽半天隻能覺得很有道理,大部分轉頭和別人嘮嗑,全隻能嘮嗑裏頭的好句和好例。

  有才學的說好句,沒才學的說好例。

  肖先生就是這例。

  謝寧有些許同情肖先生。他聽了封淩簡單的轉述,也不知道肖先生當時到底對傅辛夷說了點什麽事情,竟惹得傅辛夷回家幾天沒能好好吃飯,更惹得封淩出手來對付肖先生。

  太慘了。

  太慘了。

  謝寧毫無實質性行為的同情,半點沒讓肖先生的八卦減少幾分。他還打算讓全京城都知道這個八卦,運氣好,指不定別處的人來京城買書,拿了書去印。

  那回頭可就是天下皆知了。

  刺激。

  八卦嘛,又不會少塊肉。再說了,大家說的都是實話。肖先生幹了這些個事,難道還沒膽子應這些事麽?

  一整天下來,五名勝者全部決出。

  不管是先生還是學子都有些意猶未盡。謝寧還在裏頭瞅見了幾個當官剛脫下官服過來看兩眼聽兩聲的。他施施然去問掌櫃討了錢,拽著記錄的人,直往印刷廠子去。

  搞事情就得一鼓作氣,可不能給別人反應過來的機會。

  學子們的小打小鬧,上層官員最多戲謔說兩句,根本不會太在意。

  他們誰也沒料到書本報刊是第一步。

  第二日書印出來,街頭巷尾都開始賣書,肖先生風流韻事中的幾位男子中有兩位是有家室的。人知道自己相公在外有人,和人傳得沸沸揚揚的,還上了書,搞得人盡皆知,當然不樂意。

  家裏吵,娘家鬧,最後還帶著人去找肖先生算賬。

  在宅子裏的肖雯知道這些,靠在自己庭院的椅子上,半點動彈的想法都沒有。她吩咐了一聲:“隨他們鬧。”就算門口被人潑了顏料,她也沒半點反應,還讓人買了外頭傳言中的書來看。

  僅憑借流言蜚語想要搞她,太天真了些。

  但肖雯也沒有料想到,她平日裏牽扯過的一個男子,家裏有個潑辣媳婦,一棍子將丈夫打出家門,拿著書就衝向了順天府,狀告肖雯和自己丈夫,說要離婚。

  順天府府尹:“……”

  當朝律法是可以離婚的,講究的是“七去三不去”,就是有七種情況,男子和女子就可以離婚,而有三種情況,男子和女子不論如何都不能離婚。

  這個潑辣媳婦用的是其中一條:“他淫丨亂!”

  順天府府尹:“……”這條律法不是這麽用的,雖然好像隻能怪律法沒寫個明白。

  正手上有一堆麻煩事的順天府府尹,深深歎氣。他這兒的案子也和肖雯有關,看在肖家的麵子上,總不能讓肖雯跑兩次吧?

  他表示:“這事不需要肖先生出麵,是你們兩夫妻的私事。”

  潑辣女子出口就是三千字的斥責和辱罵,還試圖叫人過來潑水,讓他清醒清醒。

  很清醒的府尹扛不住這等凶殘,隻好說:“我們會處理。隻是肖先生身上還有別的案子在身,不方便叫來對峙公堂。你這等離婚的事不用如此麻煩,隻要你丈夫允了就成。”

  潑辣女子見確實能離,誌氣高昂回家了,順帶還出門炫耀了一遍:“我就知道這姓肖的不是好人。敢碰別人的男人,果然是個身上有案的。”

  八卦有了更新,全京城的人一傳,傳起來又變味了。

  也不知道是從誰口中就變了味,終有人說出“肖先生好像為情殺了人”,“順天府有人在查肖先生的案子”,“不是啦,是有男子為肖先生殺了人”。

  至於傳話的源頭,所有人都能說出“是我七大姑八大姨說的”。

  話傳來傳去,誰殺誰沒搞明白,但所有人卻確實認定了,肖雯牽連的案子裏有了人命。

  這些話傳播速度之快,內容變化之複雜,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就連當初順口舉例的人都慌了,忍不住找了謝寧:“兄弟,我不會被肖家盯上給搞吧?陛下也很喜歡肖雯的啊。”

  講到這裏,他擔心問了一句:“你說陛下會不會也是……”也是肖先生的入幕之賓呢?

  謝寧覺得這人絕了:“……你都害怕被人找了,還不少說兩句?”

  來人更慌張了。

  謝寧擺手:“別慌,很快事情就解決了。”

  這傳來傳去的勢頭,有人在後頭把控著呢。

  作者:我可憐的基友呢,忘記了申請榜單。於是她第一個榜單沒有了,淒淒慘慘讀者少到可憐。

  大家要是有興趣,行行好,去看看她的新文,收藏一下哈。【我覺得很有趣】

  推超愚蠢的基基基友一篇文:《奉旨吃糖》by 駢嶼

  寧姝與晉國公世子打小青梅竹馬,眼看就要成親了,卻被橫插一手,竹馬娶了她同父異母的妹妹。

  眾人都等著看她好戲,誰知她入了太後的眼,召她入宮。

  他們都以為寧姝進宮隻是陪伴太後,誰知道寧姝陪著陪著,竟陪成了皇後。

  ————————————————

  誰都不知道,寧姝能聽到瓷器說話。

  青花龍紋扁壺教她如何批奏章;

  邢白瓷粉盒教她美容保養;

  青釉六棱洗教她吟詩作對……

  在諸多瓷器中,寧姝最喜歡的是一個孔雀藍釉罐。

  她在裏麵偷偷藏了很多糖,但是孔雀藍釉罐從不說話。

  寧姝每天摸啊摸啊:“小孔雀你為什麽不說話啊?有什麽不高興的事情說出來給大家樂嗬樂嗬。”

  一日,孔雀藍釉罐終於受不了開口道:“摸了朕,就要對朕負責!”

  寧姝:“哈哈哈哈哈哈哈。”

  誰知第二日,皇上寢殿裏真來人把她接走了。

  第142章

  京城裏人精可多了去了。

  稍有點敏感的, 很快察覺到這事後頭有人在推波助瀾。更敏感的, 則是想著這事到底是怎麽回事,肖雯是不是真的涉及到了人命案, 又是得罪了誰被如此針對。

  大部分人不惹肖雯, 一有京城追她人甚多,另一有皇帝是她書畫粉的緣故。人生看不順眼的事情多了去, 沒必要為了一個毫無權勢地位的人而鬧得自己沒臉沒皮。

  可這回這人下手相當狠,直接將人清譽毀了一半。

  人再怎麽風流, 一些約定俗成的道德還是要有的。拆散別人家庭, 不論男女都要被唾沫星子噴死,於禮也不合。更別提人還牽扯了案子。

  對於大部分人家而言,能牽扯到需要上順天府決策的案子,那已經是有點嚴重的案子了, 如果回頭轉交三司, 那案子就是嚴重的嚴重。

  百姓對案子好奇,上層對案子也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