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節
作者:Miang      更新:2020-07-08 02:18      字數:4417
  “他…他已經去了?!”朱嫣倒吸一口冷氣,趕忙撐著酸軟的身體站起來,嘟囔道,“怎麽也不帶我一起去!這不是太子妃進宮後的規矩嗎?”

  “太子殿下說,因小姐…娘娘您實在沒法起身,這才向陛下告了失禮,等日後再補上。”琴兒瞧著朱嫣那副形如風中老人的樣子,酸澀道,“瞧著模樣,娘娘確實是…沒法起身呢。”

  “太子殿下雖這麽說,可規矩便是規矩,不能亂了。”宋姑姑卻板著臉,如此說道,“等過了午後,還是要去陛下與太後跟前謝恩。”

  好在沒有皇後,不必再去皇後的宮裏多走一遭了。

  在宮女的服侍下,朱嫣穿上了衣服,又梳好頭。想要用早膳,人走起路來,姿態頗為僵硬別扭,猶如剛學步不久。

  琴兒看了,真是納悶無比。

  “太子妃娘娘……”趁著宋姑姑不注意,琴兒湊到朱嫣耳邊,小聲問,“昨晚上,您是不是,和太子殿下打了一架?”

  朱嫣愣了下。

  想起昨晚的事兒,她發狠地冷笑了起來,道:“是啊,打了一架。昨夜是太子贏,今晚,我還要再討教討教,華山論劍呢。此仇不報,非君子也。”

  琴兒:您原本也不是君子呀……

  第97章 布菜

  新婚的前三日都要住在巍和宮, 午膳和晚膳也俱是送來此處。

  午後,朱嫣分別去皇帝與太後的跟前謝恩。也許是因先前京中的亂事, 皇帝的興致並不大高, 草草地交代了幾句話便揮退了她。

  延康宮的老太後倒是殷勤些,見朱嫣與李絡來了, 便忙招呼二人上座, 又撤掉了原本支起來的葉子牌桌。

  “太子妃,你如今正是青春年少,得鉚足了勁, 趕緊為太子綿延子嗣。”老太後一上來就單刀直入,搭著朱嫣的手, 說起了她心頭最掛念的事, “你現在這個年紀, 生個嫡長子最合適。哀家這裏有些藥方,最能幫助女子得孕, 一會兒叫你身旁的人來領了去, 每日按時服食。”

  朱嫣聽得麵孔訕訕, 心裏忍不住道:誰會喝那個啊!

  這兒女本就是上天給的緣分, 哪裏是喝喝藥就能來的?更何況,就一個晚上,她都要累死了。若是勤快一點,豈不是每天都要身子骨散架?

  她才不要。

  老太後不知她心中所想,還在一個勁地說早生子的好。饒是朱嫣先前在延康宮伺候過一段時間,也有些受不了太後的絮叨, 忍不住向一旁的李絡投去了求助的神情。

  李絡原本安靜坐在一旁,見她神色掙紮,便對太後道:“祖母,嫣兒今日身子有些疲憊,一會兒就要回去休息了。”

  老太後聞言,微微一愣,旋即,她和身後的甌姑姑同時露出了意味深長的曖昧笑容。都是宮裏的老婦人,生過孩子養過皇帝的,沒什麽不懂。“哎呀,年少夫妻真是情深。”老太後吃吃笑起來,總算鬆了朱嫣的手。

  朱嫣與李絡出了延康宮,回到巍和宮時,午膳恰好送上來。

  宋姑姑在屋內伺候著,又給朱嫣使個眼色,小聲道:“娘娘,太子為尊,您得先為殿下布菜才是。”

  宮女們端著肴碟列在一邊,卻都遲遲沒將膳食端上桌。朱嫣隱約記起,她跟著木芙姑姑學過一點如何伺候夫君的禮節,譬如一家之主最先上桌,妻妾要負責為夫君夾菜擺碗。

  雖說這是規矩,可她怎麽就覺得…有點吃虧了呢?

  “喔……”在宋姑姑嚴苛的目光下,朱嫣遲遲地應了一聲,親手端了兩盞小碗放到鋪著紅絨的錦桌上,對李絡很不情願地說道,“太子殿下,您先用,我給您夾菜。”

  李絡剛在銅盆裏洗了手,聞言,看向朱嫣的目光竟有幾縷古怪,仿佛是瞧見一個紈絝子弟轉了性,為此詫異不已。

  “這…倒也不必。”李絡拿麵巾拭去手上水珠,聲音低緩,“一起坐下吃便是了。”

  “那可不行。”朱嫣拿小銀筷敲了下碗,那瓷碗發出嗡的一聲響來,恰好為她鏗鏘的說話造了勢,“您是太子殿下,是主人家,我當然得在旁邊伺候你了,對不對?”

  她雖不情願,但也知道這是宮中的規矩,壞不得。既然宋姑姑在旁邊盯著,那她就老實一點,狠狠地下了決心,安心地伺候這位太子殿下用飯。

  李絡聞言,皺眉,竟試探著問道:“我…今日可有說錯了什麽話?嫣兒你這是…不高興了?”語氣有些小心翼翼的。

  朱嫣聽了,差點氣到。

  她好不容易下定決心,拋棄心中“吃虧”的不悅念頭,像個宮女兒似地站在這裏吃飯,不指望李絡誇她一句奉獻巨大、自我犧牲賢、良淑德,那好歹也要讓李絡露出讚許的目光來。誰知道,這人竟懷疑她是在借機發脾氣?!

  什麽人呐!

  “你吃不吃?”她不由哼了一聲,“趕緊坐下,我給你夾菜。喜歡吃什麽?我全給你放碗裏。”

  李絡:……

  他不動聲色地站了起來,將椅凳和碗碟都推向了朱嫣的方向,道:“太子妃先坐,請用餐。絡來布菜。”

  ……

  寂靜。

  守在一旁的宮婢,連同朱嫣身旁的宋姑姑,都露出了目瞪口呆的神色。

  堂堂太子,東宮之尊,竟然這般謙遜地讓出了第一個上桌的位置,請太子妃坐下用餐,還說自己會為太子妃布菜……

  這是何等有損體統、前無古人的事情!

  宋姑姑倒吸一口冷氣,連忙勸道:“太子殿下,此事不合規矩,萬萬不可這樣做。您乃東宮最尊者,當為第一個用膳之人。太子妃娘娘為您布菜,也是理所應當……”

  李絡卻不以為然,隻揚了下手,道:“以後都這樣吧。太子妃先坐就是,你們都記好了。”

  宋姑姑差點沒厥過去。

  ——這都是什麽事呐!!

  朱嫣眯了眯眼,倒是沒客氣,把那雙銀筷塞到李絡手裏,一屁股坐下了。

  “上菜吧。”李絡說罷,宮女們動了起來,一片脆瓷響,青盞銀碟次第鋪開。金棗雞脯碼作齊整的一疊,口蘑豆腐與蝴蝶肉胗白黃相襯,一罐鰣魚枸杞泛著乳白香沫,令人食指大動。

  太子卷起袖口,慢條斯理地端著小碗,舀起一勺鮮湯,先放至唇下淡吹一息,微轉了下湯碗,才將其放至了朱嫣的麵前。

  “試試看燙不燙。”李絡將勺子塞到了她的手中。

  朱嫣試著舀了小半勺魚塘,偎入口中。淡淡鮮香自唇齒間散開,馥鬱之至。她不由眉開輕笑,道:“不燙,味道也好。李絡,你也別幹站著了,坐下來一起吃呀。”

  他輕笑了一下,撩了袍擺,在她身側坐下。東宮夫婦二人,竟再無誰為誰布菜的架勢,兩人並排一起上了桌。

  朱嫣用筷子夾了一塊細嫩的魚肉,小聲嘟囔道:“從前在岐陽宮時,福昌殿下的小廚房常煨一種鴨脯湯,鮮而不膩,最合冬春的時節。也不知道那個廚子如今在哪裏伺候呢。”

  “找人再去打聽打聽便是。”李絡說。

  兩人一邊閑談,一邊進膳,宋姑姑在旁看的眉心直跳,心裏翻天覆地。

  食不言,寢不語;太子在上,太子妃在下。這些可都是宮裏的規矩,先前木芙姑姑千叮嚀、萬囑咐的,可如今竟是一條都沒有遵守。虧得太子妃娘娘出嫁前還辛苦學了那麽久的規矩禮儀,竟是完全沒派上用場!

  宋姑姑的表情,越來越複雜,越來越複雜。

  李絡偶爾瞥見她微微扭曲的眉,心底竟有好笑之意。

  “你們都下去吧。”他揮手驅退了宮女,道,“你們在,嫣兒怕是會不習慣。等一會兒用膳罷了,再來收拾便是。”

  於是,宋姑姑頂著一張複雜的臉出了門去。

  ///

  午後至傍晚間,李絡去了皇帝的書房商議國事。太子大婚,本該休沐三日;但皇帝近來精神不濟,無暇應對諸多政務;李絡思慮再三,還是舍棄了休憩的時辰,攬起了皇帝桌頭的政務。

  等他忙碌完畢,回到巍和宮時,已是夜色四合的時辰。

  春日漸暖,但夜晚還是料峭微寒,人需披上雀羽長披禦寒。巍和宮裏懸著彩綢紅燈,仍是大婚的喜氣洋洋。他行至宮門前時,望至這闔宮的喜色,便不由止住了腳步,若有所思。

  這宮門之後,便棲宿著他的結發妻子。二人拜堂成親,喝了交杯之酒;日後,當風雨同舟,一生相隨。

  雖四下無人,李絡卻如瞧見了什麽好笑之事,慢慢地笑了起來。

  進了宮門,穿過轉廊,內堂裏傳來宮女嘻嘻的笑聲,不知是主仆幾個在說什麽,暖融融的燭火自窗紙上透出暈光來,碗口大的一片豆芽黃色,落在夜色裏,叫人心底暖適的發癢。

  他上了台階,通傳的宮女見了,忙行禮道:“太子殿下回來了。”

  屋內宮女們的笑聲戛然而止,朱嫣撩起簾子,從後堂探出身來。她剛洗漱沐浴過,頭發濕漉漉的,沾著水珠,柔軟麵頰被熱意熏的發紅,顯出一種春日似的嬌豔來。“怎麽才回來呢?”她埋怨道,“明明是新婚,卻還往陛下的書房跑!”

  李絡卸下了披風,交予一旁的宮女,隨即揮退了在旁服侍的宮人。

  “我怕回來的早,你又要怪我,覺得我是特地提前回來欺負人。”他說著,話裏有話。

  “……”朱嫣的眉頭跳了跳,麵色微微發紅,知道他在指什麽。

  夫妻之間嘛,左右逃不過那幾件事,她倒是有心找回場子,可她在床上的力氣不如李絡,這又能怎麽辦呢?

  頓了頓,她一邊擦著頭發,一邊小聲道:“要不然,我們今晚就…別做那事兒。就聊聊天,說說從前的事兒唄。柳先生那麽惹人厭,能說的故事多了去了,講上一晚上都不會厭。”

  李絡挑眉,問:“你怕了?”

  “……怎麽可能!”朱嫣當時麵色就一惱。她絞緊了毛巾,怒道,“我怎麽可能會怕你?我們認識這麽久了,我幾時怕過你呢?”

  “哦?”李絡卻一副不信的樣子,“我覺得你是在怕我。”

  “想得倒是美。”她咬咬牙,伸手拽住李絡的衣領,往著珠簾後帶,惱怒地磨著牙,“竟敢說我膽小?就算我膽小,那也是怕什麽妖魔鬼怪,不可能會怕你!…你給我等著!”

  李絡慢笑了起來。

  夜色溶溶,長燭不熄。

  第98章 回門

  三日之後, 東宮夫婦便從巍和宮回了長定宮。

  依照京中習俗,大婚三日之後, 新婚燕侶當一道回門省親。太子則不同旁人, 上下有別,本當是召朱氏族人入宮的;不過, 朱嫣小提了一句想回家中坐坐, 李絡便抽出了時間來,特意陪她一道回家。

  馬車出了商華門後,轆轆過了幾條大街, 向著城北去了。朱家高牆內外,還沒卸掉前些天大婚的紅綢與燈籠, 依舊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模樣。

  因早有宮人策馬提前通傳, 此刻, 朱敬觀攜著長子朱宏育及幾個同宗叔弟一道候在門前。東宮的馬車一停,朱敬觀便迎了上來。

  “恭迎太子殿下、太子妃娘娘。”

  朱敬觀彎腰行禮, 他身後的朱氏族人亦黑壓壓地作了揖。

  車簾輕動, 李絡自其間跨出, 踩著腳凳下了車, 伸手虛虛一扶:“嶽父不必虛禮。”

  這一聲“嶽父”,叫的朱敬觀老臉一顫,胡子都抖了下。就算是女兒嫁給了太子,但君臣依舊有別;太子在上,朝臣在下,此乃常綱。太子殿下開口一句“嶽父”, 真是叫人折了壽。

  萬氏陪在朱敬觀身旁,偷眼望向那馬車裏。好一陣後,才瞧見朱嫣姍姍下了馬車;她著一襲沉香色海棠花緞錦衣,袖挽霞色披帛;梳了婦人的高髻,飾以累金絲螺鈿花盛,通身似綻著翎羽光儀。

  萬氏眼眶一熱,心底登時一片慰意。

  自小捧在手心的女兒,千嬌萬寵的,想著法子為她謀求最好的,甚至還將她送入了宮中;如今總算是熬出了頭,雲散天明了。

  瞧瞧嫣兒這副風光萬千的架勢,過去吃的那些苦,都算不了什麽。

  朱嫣剛下馬車站穩,抬眼瞧見母親在,便興衝衝地想湊到母親跟前去。但不過是高興了片刻,立時想起了如今的場合可不適合閑散地說話,隻能端起架子來,陪侍在李絡身旁。

  但是,她的一雙眼已經笑起來了,顯見也是歡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