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節
作者:當歸矣      更新:2020-07-06 15:53      字數:4425
  他望著顧玉成,眼眶都酸澀起來。

  當年他和徒兒在溪口村大意失荊州,連供奉都沒收上來就連夜離開,甚至沒敢在清平縣做道場。

  吃了這麽個大虧後,天靈道人痛定思痛,跪在祖師爺麵前將道號改成了“三笑真人”,一來紀念他三次大笑力挽狂瀾的這段經曆,二來提醒他戒驕戒躁,時刻不能大意。

  作為散道,他確實慫了點兒,但小心駛得萬年船,這幾年道門不知多少驚才絕豔的前輩折戟沉沙,而他卻靠著新的道號和加倍的謹慎,過得風生水起。

  甚至機緣巧合之下被舉薦進入平王府,當了小半年的供奉,從此身價倍增,走到哪兒都有權貴富豪追捧。

  連不怎麽露頭的阿昌人都聽過他的威名,輾轉請托,求他破解族中難題。

  若今日是別個縣令,三笑真人就會順坡下驢,將阿昌人的舉動打成“野蠻無知”,和自己切割開來。如果縣令識趣,他還可以考慮仗義出手,幫忙分憂一二。

  萬萬沒想到,堂上坐著的居然是顧二郎……

  數載未見,當年那個瘦高的少年已經長大成人,麵容俊美,豐神如玉,自帶不怒而威的氣勢。

  若這是自家兒孫,三笑真人能當場還俗,奈何這是個知道他老底的人,一貧如洗兼腹背受敵的時候都能把他反將一軍,現在成了一縣父母官,更加招惹不起了……

  三笑真人眨眨眼,隻覺心頭澀得發苦。

  如果說先前他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現在就是不敢相信自己的運氣了……

  九個道士一進來,顧玉成就覺得眼熟。

  倒不是眼熟三笑真人,而是眼熟左側打頭的年輕道士。

  他記憶力絕好,看了兩眼就認出這是當年追著黃符高喝“邪氣在此”的道士,再一看走在最前麵的富態老道,雖然眉毛胡子都白了,大臉如饅頭,整個人仿佛膨脹了一般,但細細瞧來,可不就是當年那個天靈道人嗎?!

  幾年沒見,這老道非但身形膨脹,從其所作所為來看,膽子也膨脹了不少啊。

  顧玉成驚訝過後就是喜悅,心說這也算他鄉遇故知了。

  眼看這老道一步三扭,恨不得邁著小碎步繞場,他輕輕拍了下驚堂木,含笑道:“久違了。一別經年,不知道長身體可好?本官仿佛記得,道長已過古稀之年?”

  三笑真人越發僵硬如木雞:“……”

  他在此地吹的是年過百歲鶴發童顏,現下被當場揭短,幾乎要嘔出一口心頭血。

  可恨他平日為了充門麵,都是讓徒兒們排在身後作陪襯,以致於現下眼跟前兒連個遮擋的都沒有。

  “承蒙大人掛念。”

  正麵迎上顧玉成似笑非笑的目光,三笑真人再也忍不住,眼中熱淚滾滾而下,哽咽道:“再見小友,吾心甚喜啊!”

  第77章 盛大科儀

  顧玉成唇角微彎, 頷首道:“本官亦是甚喜。”

  三笑真人:“……”

  縣令大人竟和三笑真人相識,看這情形, 二人關係還不淺。這一下非但堂上眾人吃驚, 連圍觀的百姓都瞪大了眼睛。

  “哎喲我滴個天爺!”

  “大師不愧是大師, 連縣令都是朋友嘞!”

  “還是父母官厲害, 這麽有本事的大師見了也掉淚。”

  “這可是風雷縣令啊,肯定不是一般人!”

  “你們說三笑真人有沒有算到今天重逢啊?”

  “算到了吧, 你看他都沐浴焚香收拾了呢。”

  那打頭陣的小道童平時就格外機靈,是以入門晚地位高,這會兒見師父和縣令大人有交情, 頓時底氣更足,趁人不注意給了梁臘一個白眼。

  想攀扯我們師徒, 做夢去吧!

  梁臘回瞪他一眼, 心裏卻哇涼哇涼的。他雖是阿昌人,也聽過“朝中有人好做官”這句話,現下親眼見著三笑真人和顧縣令相談甚歡, 老道士還眼淚汪汪的不似作假, 一時間心灰意冷,不知回了族裏該如何交代。

  俸珠一顆心跟著七上八下, 她已認定顧玉成是個好官, 但先前險些喪命,俱是拜三笑真人所賜,偏顧玉成與他有舊……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俸珠無法分辨眼前種種, 隻覺這公堂都化作了漲潮後的山溪,而她和孩子的命運如水中飄萍,不可捉摸。

  顧玉成身居高位,將眾人神色盡收眼底,忍不住感歎命運之神奇。

  他原先想的是將那道士扣住做個典型,現在有了得遇故交的意外之喜,便拋卻本來打算,直截了當地道:“真人神通廣大,既然已知前事,本官便不再贅言。隻問真人,阿昌人這邪氣一說,可是確有其事?”

  他要問個別的問題,三笑真人還得揣摩一番怎麽答,事關邪氣就不用提點了……

  “回、回稟大人,”三笑真人拂塵一擺,對顧玉成施了個禮,滿頭白發氣質出塵,“清靜無為,可窺大道,浩氣天然,充塞天地,然日月不照之隙,精華未生,或有邪氣藏匿,貧道修道多年,感悟天地……”

  他有板有眼地說起來,邊說邊小心覷著顧玉成的臉色,添添減減加上念咒,硬是把圍過來看熱鬧的百姓都念得昏昏欲睡,然後才抑揚頓挫地做了總結:“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道法無邊,誅邪不侵!”

  這是他行走江湖悟出來的老技巧了,如果事情擺得平,就是自己道法高深,所以誅邪不侵。如果擺不平,就是法力不夠,需要法器加持,才能驅逐邪氣。

  法器必然是要加錢的,而這個價錢會遠超雇主承受範圍,到時候他再歎息數聲,在對方懇求下勉為其難地做些科儀,殷切囑咐一二,便可全身而退,順便立個高人風範。

  顧玉成對這套念咒似的說辭毫無興趣,輕輕磕了下驚堂木,道:“阿昌人久居深山,可是沾染了邪氣才導致新生兒接連夭折?這邪氣要如何祛除?”

  “邪氣”二字從顧玉成口中吐出,就跟催命符似的砸在三笑真人頭上,他忍不住咽了口口水,也不去擦臉上的汗,先拍一記馬屁:“大人體恤生民,真乃黔源縣蒼生之福啊。”

  “這個邪氣,額,它當然是可以祛除的,首先要勘察山川地勢,因勢導氣,爾後……”三笑真人將自己所知的科儀說了個遍,末了舔舔發幹的嘴唇,誠懇表示,“貧道雖道法不精,願竭心盡力,為大人分憂解難!”

  又主動又不貪功,這老道還是一如既往地識趣啊。顧玉成頷首給了三笑真人一個讚賞的眼神,視線從眾人身上掃過,爾後朗聲道:“阿昌族雖為蠻夷,也是黔源百姓,本官不忍看治下子民遭此劫難,今天權且做個中人,請真人為爾等驅邪。你們意下如何?”

  還有這等好事兒?!

  梁臘等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彼此驚疑對視時,三笑真人已經一錘定音:“承蒙大人看重,貧道定不辱命!”

  終於等到顧玉成開出條件的他,現在好比是久旱逢甘露,哪怕隻有一滴也值得張大嘴巴接住,表完決心又看向阿昌人:“還不謝過大人恩典?”

  梁臘、梁紮、俸銀:“……”

  這世界變化太快,片刻前還是敵對方的道士竟然要主動幫忙,三人心情大起大落,到底腦子還在,誠心誠意地向顧玉成磕頭謝恩:“多謝大人!”

  這一下省了不知多少銀子,太值了!

  俸珠時刻警醒地聽著,還是沒弄懂事情怎麽成了這樣,但有人驅邪是好事兒,她們母子也得以暫時免除被燒死的厄運,於是跟著謝恩。

  至於俸銀趁機提出接她和孩子回族裏,一家人好好過日子的話,俸珠隻搖頭冷笑,一概不理。

  顧大人說得對,她就等丈夫來接,其他人說了不算。

  .

  一場公開斷案,皆大歡喜。

  所有圍觀的百姓都忍不住向四鄰八家說起這場峰回路轉的神奇事件,末了聚在一塊兒嘖嘖稱奇。因為誇口的實在太多,沒過幾天甚至流傳出三笑真人是風流縣令特意傳紙鶴召過來幫忙的玄幻版本,還說得有鼻子有眼。

  顧玉成已經放棄跟流言作對了,在山中專心盯著三笑真人做科儀。

  科儀是道家的道場法事,也叫齋醮。這次生意來得突然,還是個無本買賣,三笑真人卻使出渾身解數,率領九個徒弟跑上跑下,把阿昌人居住範圍走了個遍,爾後搭好祭壇,擺開陣勢,開始了史無前例的盛大科儀活動。

  此時就顯出徒弟多的好處了,誦經、點香,燃燈、敲鍾等都有專人負責,三笑真人手持桃木劍,上劈下砍,左刺右挑,在祭壇上跳得格外賣力,汗濕夾背也不見停下。

  最機靈的小道童守著安魂燈傻了眼:“……”

  趁半夜三更沒人注意的時候,他悄悄溜到三笑真人房間,蹲在床邊用氣聲道:“師父,咱是真幫啊?縣令給多少銀子?”

  “就知道銀子!”三笑真人抬手敲了小徒弟一個爆栗,聲音低低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趕緊回去睡覺,明天繼續驅邪。”

  這倒黴孩子,不知道他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嗎?大半夜跑來擾人清夢,真是外麵聰明裏頭憨!

  教訓完徒弟,三笑真人倒頭就睡,鼾聲大作。

  小道童:“……”

  他腦門有點痛,應該不是幻覺啊?

  這場盛大的科儀足足做了七天,最後結束的時候,三笑真人膨脹的軀體都縮水了一圈兒,整個人曬得發黑發亮。

  他站在祭台上,寬袍大袖隨風飄動,一派高人風範:“邪氣太重,無法完全消除,貧道已經耗費七十年功力,將其封印。從今以後,你們可以安心過日子了!”

  阿昌人爆發出一陣歡呼,有的甚至當場落淚。

  他們全程圍觀,深知這次驅邪來之不易,過程中許多艱辛,現在得了保證,怎能不開心?

  倒是梁臘多次下山,是族中比較有主意的,這種時刻堅強保持了清醒,問三笑真人將邪氣封印到哪去了,他們以後好避開。

  三笑真人拂塵一指:“自古石為山精,你們阿昌人恰好保存了年代久遠的石枕,貧道正是將邪氣封到了石枕中。從此不可枕石而眠,否則必將邪氣入腦,侵人五感,最終魂魄離體而亡。”

  阿昌人:“……!”

  石枕不就是他們給孩子睡扁頭用的嗎?難怪新生兒都不好了!

  好在三笑真人這次高風亮節,他們多方懇求之後,就勉為其難地將石枕都帶走了,以後也會用自身香火進行鎮壓,讓邪氣再不能返回阿昌族地。

  .

  “和君你可真有辦法!”宋六郎笑得直不起腰來,好不容易才緩過勁兒,揉著肚子對顧玉成豎起大拇指,“阿昌人現在都不睡石枕了,那一個個的,都在山裏采絨草做新枕頭呢。”

  顧玉成微微一笑:“絨草枕頭多舒服,還不會睡成扁頭,夭折的嬰兒或許能少許多。”

  扁頭是阿昌人數百年的習俗,他一時間也沒什麽好辦法扭轉,隻好借驅邪將阿昌人恐嚇一番,至少能嚇得他們短時間不用石枕。

  待將來有了健康活潑的新生兒,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才可能真正將這種惡習根除。

  在此之前——

  顧玉成摸出個碩大圓球,其上描繪粗獷五官,裏麵不知填了什麽,隨著他手指動作,那五官間或扭曲起來,又可笑又猙獰。

  宋六郎嚇了一跳:“這是什麽東西?”

  顧玉成輕笑道:“說教神器。七娘幫我做的。”

  他將那球放在桌上,來回轉了轉,“六哥且看,這球好比人的腦袋,大小是固定的。從來隻見人有胖瘦之分,頭骨卻是不會變化。”

  “前麵大,後麵就小,前麵小,後麵就大。”顧玉成將那圓球來回擠壓,最後擠出一張大餅似的東西,“要是睡個扁頭,就注定有張大臉。走在路上,都比旁人顯得更寬。”

  這示例太過驚人(悚),宋六郎忍不住摸了摸自己後腦勺。

  還好還好,他們家沒有這個習慣……

  第78章 物盡其用

  “我道門古籍記載, 五百八十年前,曾有方姓人家, 連遭怪事, 五代之內, 少有後代成人。眼看著好好的人丁繁茂大戶人家, 漸漸落成個三代單傳,幾乎絕後。

  方家老頭兒思來想去, 求到了虛空真人觀上,發下宏願,要散盡家財修橋鋪路。師祖感他誠心, 親自出山,這一看之下大驚失色。你道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