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作者:當歸矣      更新:2020-07-06 15:53      字數:4886
  這裏是他和大牛二牛住的房間, 他們倆都是健壯男子, 又會趕車,還是先找他們合計為上。現在雨勢小了些,實在不行就借口出去拿行李,直接騎著騾子跑路, 萬不能折在這慈悲寺裏。

  顧玉成思來想去,漸漸定下心來,奈何兩個被寄予厚望的車夫一去不複返,怎麽也不見回來。

  藏在靴子裏的短匕被摸了又摸,顧玉成的臉色也越來越沉,直到他忍不住懷疑大牛和二牛是不是已經遭了不測,才看到這倆人端著兩大盆的燴菜和饅頭,滿麵油光地大步回來。

  二牛更機靈些,看顧玉成臉色不好,以為是嫌他們洗涮時間太長,趕緊奉上菜和饅頭,道:“秀才公莫怪,俺們兄弟太髒了,被廟裏的師父給押著洗了兩回,正好饅頭又快出鍋,空淨嫂子就讓等了會兒子,正好端熱乎的過來,您嚐嚐先?”

  顧玉成:“???”

  顧玉成:“空淨……嫂子?”

  “就是空淨師父的娘子,可利索了!”二牛道,“她跟另一個老嬸子,蒸了三大籠屜的饅頭!”

  顧玉成感覺自己出現了幻聽,什麽時候和尚還有娘子了?

  還有這饅頭,騰騰冒著熱氣,不會是下了什麽蒙汗藥之類的吧……

  然而大牛已經笑嗬嗬地開口,一臉陶醉地道:“不愧是武師傅的娘子,手勁兒大,饅頭也筋道,俺一口氣吃了仨!”

  兩兄弟說著,都勸顧玉成趁熱吃,還說不夠了能再去要。

  顧玉成:“……”

  他實在沒忍住,試探道:“我從沒出過遠門,竟不知這慈悲寺的和尚,還能娶妻生子,可是一家子都住在寺裏?”

  大牛和二牛對視一眼,彼此都很驚奇,仿佛顧玉成問了什麽匪夷所思的問題。

  尷尬的沉默過後,二牛道:“好多和尚都成家的,像那些淨土寺、普度廟裏頭的大師父,都是成了家的。寺廟也不交租子,過得比俺們好多了。”

  顧玉成心頭一震,他知道佛教分許多支,理念也不甚相同,還有修歡喜佛的,但從沒想過出家的僧人能光明正大地娶妻生子。

  這可是寶慶府,和清平縣相比,已經算是繁華的中原腹地了,怎麽會有這種教義?照這樣說來,他之前看到的香客,沒準兒就是僧人的家眷。

  顧玉成忍住困惑,引著大牛二牛說了一通,才知道僧人娶妻並不罕見,那不娶妻不生子的才是異類。如慈悲寺這樣的還不算什麽,大寺廟占地甚廣還有各類產業,跟城鎮相差無幾。

  “淨空嫂子說今天下雨,怕擾了佛祖清淨,大殿不開門,明天才能去拜。”誤以為秀才公想去拜佛,求個金榜題名,二牛拍著胸脯道,“淨空師父掌著鑰匙,待會兒雨停了俺就去給嫂子砍柴,保管叫秀才公燒上頭炷香!”

  顧玉成:“……倒也不必。你們今日好好休息,明天我們再一起去拜吧。”

  他將菜和饅頭都給了大牛和二牛,邁著四平八穩的步子走出去,又回到那條賞雨的廊下。

  恰有個婦人拎著半箱紙經過,顧玉成便搭了把手將其送到禪房。他生得俊秀,又是趕考的秀才,言談親和有禮,很得那婦人喜歡,偏對方又是個話多的,沒一會兒就告訴顧玉成她是大前年守寡後改嫁的僧人,新生的小兒子才兩歲多。

  等告辭回來,顧玉成連那僧人不愛洗腳的秘密都聽了一耳朵。

  顧玉成:“……”

  雨勢漸漸小了下去,吹來的風卻愈發涼,顧玉成打了個哆嗦,匆忙回房間去加衣服。

  大牛和二牛已經將飯菜吃得精光,商量著去幫忙砍柴,顯然並沒有任何不適。

  顧玉成終於放鬆下來,暗自唾棄自己一番,加了衣服就去隔壁找王婉貞和顧玉榮,一看顧玉榮已經打著小呼嚕睡著了,王婉貞守著她在縫衣服。

  “阿成,你怎麽了?臉色看起來不太好。”王婉貞小聲道,“是不是著涼了?我去給你熬碗薑湯來。”

  顧玉成搖搖頭,道:“沒事,就是吃著寺裏的飯菜不習慣,想去車上拿幹糧。”

  王婉貞笑道:“娘帶了的,早上阿榮嚷著要吃肉餅,我就帶了幾張,正好咱們一起吃,就不必勞煩寺裏的娘子了。”

  連王婉貞這種足不出戶的都知道寺裏有娘子……顧玉成再遭一擊,急忙岔開話題說起明天的行程。

  母子二人聊了一會兒,等顧玉榮醒來後,就一塊兒喝了薑湯又在爐子上熱了肉餅吃。

  飯後,顧玉成叮囑了王婉貞和顧玉榮不要隨意出門,有什麽事先去隔壁房間找他,就回了客房和衣躺下,在大牛的鼾聲中默默反思。

  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他今天才算明白其中滋味兒。清平縣附近隻有道觀,偶有小廟也不成氣候,他就隻去過衝虛觀,竟從未了解過寺廟情形,差點鬧出大笑話。

  唉,他的老師就是因為不滿僧道盛行被貶謫,他怎麽就能這般……缺心眼呢?

  翌日,顧玉成頂著兩個黑眼圈,帶家人一起拜佛。

  借著在各個殿裏捐香油錢的機會,他還在大大小小的佛像身上敲了敲,走路的步子也時輕時重,終於確定這裏沒有什麽地道和空心佛像,然後才在知客僧怪異的眼神裏,道了聲佛號迅速離開。

  官道隻是較為結實的黃土路,雨後很難走,好在並沒有到把車子陷進去的程度,三十多裏後就漸漸走出泥濘路段,加快了速度。

  這般走走停停,十二天後終於到達福寧城,又花了幾天安頓下來。

  結清工錢送走大牛和二牛,站在新租的院子裏,顧玉成長長伸了個懶腰。

  趕考真的太難了!

  他們三月下旬出發,在路上就走了快一個月,馬不停蹄找到地方安頓下來,時間就進了五月。天氣已徹底轉暖,隨處可見花紅柳綠,鳥雀鳴啼。

  這次時間倉促,沒有找到很合適的一進院兒,就租了個兩進的院子。雖然貴了些,但地方寬敞,院子裏還有兩顆棗樹,長得有些年頭了,很是粗壯。

  簡單歸置好家當後,顧玉成就用繩子在棗樹間捆了個秋千,自己坐上去試了試,然後招呼顧玉榮過來玩。

  早在清平縣的時候,顧玉榮就見過別人家的小孩蕩秋千,很是羨慕,但那時候家裏沒有樹,她就沒吭聲,每日裏或投壺或認字,玩得不亦樂乎。

  現在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秋千,顧玉榮高興得在院子裏歡呼著跑了一圈,然後才過去蕩秋千,沒一會兒就把搬新家的不適應拋得一幹二淨。

  王婉貞則在準備貢品和香燭。雖然行程順利,但到底離家千裏,又恰逢五月初一,她就想燒香拜佛,求個平安。

  祭拜過四方神佛後,一家人歇了兩天,從長途奔波的疲憊中緩過來,就開始一如往常地過日子。

  顧玉成給仍在京城的顧儀寫了信報訊,然後重新立了個倒計時,掛在布置好的書房裏。

  鄉試一般在八月底或九月初,算起來隻剩一百多天,必須要用功讀書,才能增大中試幾率。而且鄉試是每場連考三天,堪稱科舉中的最大難關,鍛煉強度也要增大,不能因為身體原因撐不過去。

  這般規劃之後,顧玉成對飲食和鍛煉更加注意。也不知是養生作息起了效果,還是終於到了福寧城心頭放鬆,總之在之後的某一天裏,他做了個美滋滋的夢,醒來就發現自己的難題解決了。

  顧玉成大鬆一口氣,懷著隱秘而欣喜的心情悄悄洗了衣服,就開始給《問仙圖》寫結局。

  這稿子已經寫到九十四卷,大大超出一般話本的長度,也破了欣榮書坊的記錄。顧玉成不想大注水,便準備在一百卷前正式完結,也省得以後惦記。

  他花了幾天時間,將路上構思的內容落到紙麵,一氣寫到孟青雲乘著問仙圖飛升成仙,天降甘霖,有仙子在雲中接引。而孟青雲踏上天階,垂眸低望,無人知他在看什麽。

  隻有數柄金色小劍投向修真界,倏然消逝,不知為何人所得。

  寫完後,顧玉成將厚厚的《問仙圖》手稿托給鏢局,花了二兩銀子請人送到京師的欣榮書坊。畢竟那邊有分號,比往清平縣送稿劃算許多。

  與此同時,一封來自京師的回信也到了他手中。

  隨信而來的,還有顧儀的兩個包裹。

  第41章 鄉試之前

  這兩個包裹挺大, 也挺重。

  一個是曆年會試題目,另一個還是會試題目。

  顧玉成剛打開就呆住了, 屏住呼吸小心翻看, 發現這倆包裹裏竟集合了一甲子的會試題, 詩書禮易春秋的都有。

  集齊五經會試題, 也不知老師費了多少功夫……顧玉成大為感動,恨不得給顧儀送個“萬世師表”的牌匾。

  誰說顧儀不會教學生來著?就衝這兩包裹的真題, 也必是那些人不肯好好學習!

  顧玉成心頭感動,連來信中隻寥寥百來字的勸勉都不介意,飽蘸濃墨給老師回了封充滿感情的長信, 保證會刻苦攻讀,絕不辜負老師期望。

  為了讓顧儀放心, 還隨信附送了最近的文章, 足足兩遝,向學之心非常誠懇。

  有了真題,顧玉成就開始模擬考。

  為更接近鄉試的環境, 他還用木板在院子裏搭了個簡易號房, 左右前後俱是三尺寬,待在裏麵將能轉身, 然後放置桌椅做題。

  試了兩次發現不大牢靠, 幹脆雇人用磚砌了個同樣的號房,抵著牆搭兩塊木板,白天當桌椅寫字,晚上當床板睡覺。

  隻待一天, 顧玉成就覺出了這種號房的威力。

  和木板房相比,磚頭壘的考房更加狹小逼仄。在這種環境裏高強度用腦,作不了三篇文章就能讓人頭昏腦漲,恨不得溜出來透透氣。

  要真進了場,得連考三天,還有府軍衛士一對一盯著,心理壓力更大。

  顧玉成暗自咋舌,心說難怪鄉試才是最難過的一關。院試和會試雖也是考三場,考棚同樣沒好到哪兒去,但每場隻考一天,中間還能喘口氣兒。

  鄉試的三場卻是每場三天,這三天裏,考生吃客拉撒睡都在這麽個小小的號房裏,其中艱難可想而知。

  而且鄉試題量更大,首場就要做三道四書題和四道五經題。為了方便修改且不汙卷麵,必須先在草稿紙上寫一遍,再謄抄到卷子上,不計思考時間,純文字都有一萬多。

  科舉考試曆時雖長,但出題的範圍有限,都是四書五經,跳不出這個框架。能挺過截搭題考中秀才的,經義都沒問題,作文也有些章法,但每次大比之年,鄉試時都有考生提前被抬出來。

  估計跟這種考試模式脫不了幹係。

  顧玉成感慨一番,開始循序漸進地模擬考。

  模擬考是應試教育一大利器,不知被多少人詬病,但能風行幾十年而不衰,自然有它的好處。顧玉成一心想要取中,自然不能放著利器不用。

  他守著兩大摞真題,每天雷打不動作七篇文章,不管好壞,必須要寫出來。一開始還比較費勁,後來做習慣了速度逐漸提升,甚至能趕在天黑前做完一整套題。

  速度上去後,顧玉成就開始每隔兩天去號房裏做題,累了在裏麵活動活動,連飯都是王婉貞給放到木板上吃的,晚上還特意在板子上睡過半宿。

  在這種高強度的模擬考訓練下,顧玉成的備考清單也逐漸增加,包括擦號房的五塊抹布、擋風的門簾、萬一下雨漏水能鋪到頂上的油氈、擋風擋雨的油紙傘、熱飯的小火爐和木炭等。

  王婉貞還給他做了兩個方方正正的布袋,比著布袋裁好油紙,帶進考棚後就能把這三樣疊到一塊兒,做個防水的袋子,睡覺或吃飯時把考卷放進去,免得破損汙毀。

  至於在號房裏睡覺的問題,顧玉成決定多帶兩床被子克服一下,爭取第一天做完題目,至少打完腹稿,然後第三天提早交卷離場。

  都說“三場看首場,首場看首篇”,再怎麽模擬,他也不能窩在三尺木板上睡兩天還精神奕奕,不如直接放棄,主攻第一天。隻要首篇文章入了考官的眼,大概率就能取中。

  一旦取中,不管是頭名解元,還是最後一名吊車尾,都是實打實的舉人老爺,具備參加會試的資格。對顧玉成這個實用主義者而言,已然是達到目的了。

  顧玉成在家中模擬強化的同時,京師裏的顧儀正在奮筆疾書,寫完又把字紙扔到火盆裏燒掉,惆悵歎氣。

  他就不該回來!

  顧家是京師高門,五代書香門第,走出去的都是端方君子。唯有顧儀,聲名遠揚卻放浪不羈,好不容易做了官還給辭了,從此更是一年年不著家。

  早年間顧儀母親時常裝病騙他回來,後來被鬧得裝不下去,母子倆彼此清清靜靜過了好幾年,沒想到去年忽然修書一封說是病得起不來身,召他回來。

  顧儀自己人到中年都偶有小恙,何況是他母親?收到家信就直奔京師,進門卻見老母親笑盈盈地拄著拐杖。

  她老人家卷土重來了。

  顧儀當場被氣個半死,恨不得掉頭就走,到底是看著老母親滿頭華發狠不下心,順了她的意在家中住下。

  本想住個一兩月就再次雲遊,哪知合陽公主這女人消息靈通,臉皮又厚,一天天的上門糾纏,又不知耍了什麽手段糊弄住他母親,現在這家中,他竟是一個同盟都沒有!

  還有京師這些俗人,忒是無知,竟然背地裏開局,賭他的學生能不能取中,簡直不知所謂。

  他顧儀的學生,能連個進士都考不中嗎?考不中的都是些沒用心學的朽木!

  顧儀看著火苗將字紙吞沒,憤憤舉起酒壺,悶頭喝下一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