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作者:當歸矣      更新:2020-07-06 15:53      字數:4669
  顧玉成一眼看中, 不甚熟練地砍了價後,就拿出一千零五十文將其買下, 裝到雕有梅花紋樣的榆木盒子裏。

  他要把簪子送給王婉貞。

  顧玉榮年紀小,父親去世時什麽也不懂,雖過了段艱難日子, 現在也忘得一幹二淨,每天樂嗬嗬的。他不是原身, 自然沒有那般感情, 還每天出門在外,不是上班就是上學。

  整個家裏,隻有王婉貞為顧大河的不幸罹難悲痛, 偏又沒有可訴說的人, 隻能在日複一日的勞作裏消磨。

  現在手頭寬裕了,正好買個簪子讓她開心一下。

  顧玉成這般想著, 又買了一小袋白麵, 還在街口小攤上買了三根冰糖葫蘆。

  他現在看著還是瘦,但長了個子,力氣大了許多,肌肉也結實起來, 一隻手就能輕鬆拎起三十斤白麵,再也不用懷念小毛驢了。

  本來還想買棉花,但他看不出好壞,又不認秤,隻好作罷,回頭讓王婉貞再來買。

  到家後,顧玉成先把麵放好,將糖葫蘆給了顧玉榮,然後才把梅花簪拿出來。

  王婉貞的眼睛一下就紅了,愛惜地摸著簪子,好半晌才舍得戴到頭上。

  開春的時候,顧大河說要給她買個簪子,還說已經悄悄攢了幾十文錢,年底肯定能買上。結果沒到年底,人就走了。

  這是夫妻倆的悄悄話,兒子定然不知道,她也從沒提過。

  想不到今天收到了兒子買的銀簪……王婉貞一時百感交集,躲到自己房間掉了會兒眼淚,再出來時已重新梳了發髻,簪子插在鬢邊,整個人都透著鬆快。

  顧玉成道:“娘,這樣挺好看,以後我再給你買新的。”

  顧玉榮開開心心地啃著糖葫蘆跟上:“或闊!”

  王婉貞一時心頭熨帖,熱乎乎地像揣了個炭團,她端出針線筐,一邊給顧玉榮縫新衣服,一邊道:“你大堂哥成親了。”

  顧玉成一愣:“顧明祖成親了?”

  “你這孩子,哪能這麽叫人?”王婉貞說了他一句,垂下眼道,“就是前天的事兒。名祖娶的是馬員外家的閨女,也在縣城裏,就是跟咱們掉了個角兒。我那天去秀坊找活兒做,正好碰到迎親的隊伍。”

  吹吹打打的,好不熱鬧。

  王婉貞繼續道:“這麽大事兒,你奶奶和大伯他們,誰也沒跟咱們說一聲。我本來想著就不告訴你了,今天想想不對。反正你早晚是要知道的,還是先知道的好。”

  顧玉成:“……”

  他每天兩點一線,還真是不知道。

  怪不得這兩天王婉貞有些消沉,原來還有這樁事。

  此時的人們重禮,尤其是婚喪嫁娶這種大事。然而長孫成親,呂老太太一家連托人捎個話都沒有,這做派跟斷親沒兩樣。

  這樣也好,就當省了一筆份子吧,連將來顧大富成親的那份也一並不用出了。

  .

  休沐過後,顧玉成正式開始學做文章。

  自從前朝廢除詩賦,改考經義以來,作文就成為科場最重要的技能。本朝以來,文章製藝越發成熟,那格式也就日益固定,開篇必要破題,破題之下接題,然後是承題,再轉入起講。

  起講之後才是文章的核心內容,也就是後世熟悉的起股、中股、後股、束股,最後做個大結。

  顧玉成對這個體裁並不排斥,不就是總分總的議論文嘛,隻是中間的“分”要求每句對偶兩兩排比,隻要吃透經義內容,還是能寫出來的。

  然而剛做完一篇就被顧儀訓了:“你看看你這破題,破得離題萬裏!虧你還能一路寫下去。”

  而且寫得一氣嗬成,文采斐然,真叫人不知說什麽好。

  這次的題目是“無以為也”,出自《論語·子張》。說的是有人詆毀孔子,然後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顧玉成從整段話出發,最後寫的是先賢不可被詆毀,概因其品德光輝如同日月。為了向聖賢學習,需要如何如何修身養德,才能無懼詆毀。

  中間修身養性的部分用典頻繁,文字平實,一口氣讀來如流水奔瀉,酣暢淋漓。

  “可惜破題差強人意啊!”顧儀歎了口氣,旁征博引地把這段話講了一遍,然後才道,“這是寶華九年的會試題目,當年有禦史上奏,言僧道日益為患,要求天子遣散僧道,肅清朝政,後被天子申斥。半個月後的春闈,就出了這道題。”

  “是詆毀聖賢嗎?是詆毀了大道!道可道,非常道,這世上有聖賢之道,為臣之道,為君之道。而聖天子所行的,就是不可詆毀的日月之道!我等為臣子的,要像敬仰日月一樣維護天子之道,才是盡到了為臣之道。”

  那禦史指責天子,就是沒有盡到為臣之道,後來看了一甲學子的文章就告老還鄉了。

  顧玉成:……這麽看來,他還真的是離題萬裏。

  “倒也不能怪你,你生在清平縣,距離京師將近千裏,自然不知道這考題背後的情狀。”顧儀將書卷成筒狀,在手上拍了拍,沉吟道,“這樣吧,從明日起,你下午就多加一個時辰,專看曆年的試題和邸報。”

  加了課業,顧儀又教學生破題:“這一篇文章才四五百字,看似不長,然而考官判卷,要在一日夜裏看數百份甚至上千份,哪裏能挨個看下去?寫得好的還看不過來,何況是破題不對的?一眼就得扔到地上,不會取中。”

  他自認是個風流人物,當初縣衙收徒,也是看中顧玉成應對得當,少年捷才,雖粗布舊衣難掩灑脫之態,這才見獵心喜,收為學生。

  沒想到相處下來,發現這學生非但不是個風流才子,還格外老成持重。每日裏勤學不綴,不叫苦不叫累,學什麽都快,就是不會作詩。

  甚至沒什麽學作詩的欲望和才氣,做出的第一首七言詩,就把顧儀想跟學生詩歌唱和的美夢打個粉碎。

  顧儀甚至懷疑,初見麵的那點印象,就是這學生此生最風流恣肆的時刻了。

  好在今天的文章給了他信心,那種文脈貫通的氣勢和胸襟,不是庸人能有的。且這學生最是尊師重道,他的文章都能出口成誦……

  顧儀心中滿意,也就講得格外細致,將破題的幾種方式,包括正破、反破、明破、暗破等都一一詳解,末了又布置作業:“你近日隻練破題,先以‘不以規矩’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為題,各破五道出來。”

  顧玉成領了今日的作業,又拿了《書集傳》歸家,就在書房裏做起了功課。

  這書房麵積不大,但幹淨整潔,靠牆是個簡單的書架,放著顧玉成原有的書和後來進學抄寫的書籍。

  靠窗是新打的榆木桌椅,雖然木料和做工都一般,但高度合適,椅背還有弧度,比時下流行的椅子好坐許多。王婉貞還用碎布和棉花給他做了個靠墊,正好托著腰部,久坐也不累。

  顧玉成直到點了蠟燭,才堪堪將十道破題完成,站起來伸了個懶腰,活動幾下後去堂屋裏吃飯。

  飯後,顧玉榮揮舞著小棍子在院裏來回跑,“噠噠噠”喊個不停,顧玉成則找了塊板子,用刀劈了個半尺見方的倒計時板子。

  今年是寶華二十六年,如果天子不改年號的話,寶華二十八年就是大比之年。年初考完院試,到秋天考鄉試,然後隔年的春天考會試。

  這三場考試跨度幾乎一年,是全天下讀書人博取出身的戰場。

  顧玉成本以為時間不緊急,今天回家路上算了算,發現也不過兩年而已。

  因為這時候守孝的規矩並不死板,雖說守孝三年,但是以過年計算的,並非嚴格的三十六個月。顧玉成在寶華二十六年喪父,到縣試之前,恰好過完三個年,將將能夠參加科考。

  這樣算來,其實還不到整兩年。

  顧玉成深吸一口氣,拿起炭筆,在板子上寫下了“四百六十八”幾個大字。

  .

  倒計時寫到四百三十六的時候,欣榮書坊派人給顧玉成送來二十兩銀子並三貫錢。

  顧玉成大吃一驚,忙問是怎麽回事。

  上個月的一千多文已經足夠讓他驚喜,怎麽這個月這麽多?

  他現在是欣榮書坊暢銷書的作者,都不用上門領錢了,來人也極是客氣:“任先生的書賣得好,老掌櫃請示了東家,就給雕了版,印得快,一下賣出四百多本,下個月還能更多呢!”

  說完將顧玉成一通誇,然後眼巴巴地道:“不知第二卷 什麽時候出來?大家夥可都盼著呐!”

  顧玉成突遭催稿,不慌不忙地道:“我已快要完成,過兩日就去書坊,勞煩帶個話給掌櫃。”

  來人得了準信兒,叮囑他一定要去交稿,然後滿意離開。

  顧玉成將銀子交給王婉貞鎖好,準備改天去兌換銀票。

  他不打算在清平縣買房子,又有這般進項,是時候去把那二百兩兌了。

  第28章 新年將至

  當初得知二百兩的巨款來路清白之後, 王婉貞就想買房。

  清平縣的房子不貴,這筆錢能買個相當不錯的三進院。要買個小些的, 還能剩下一部分。

  “咱們家一畝地都沒有, 又沒個穩當進項, 現在買了房子, 阿成你以後也好說親。”王婉貞道,“買個三進的, 以後帶孩子也方便。”

  年方十四的顧玉成嚴肅拒絕了。

  當然,他並沒有說“我還小著呢十年內不想結婚”,怕說出來把把王婉貞氣倒, 而是跟她說了下科考的流程。

  “一旦考過院試,就要去省城考鄉試。萬一有幸中舉, 還要去京師考會試。路途遙遠, 沒個一年半載回不來。真到那時候,我想帶著娘和阿榮一起走,考中了咱們就在京師落腳, 實在考不中再回鄉。”

  他們在清平縣可以說是無親無故, 將來他要離家趕考,家裏就剩王婉貞一個寡婦人家帶著兩三歲的小女娃, 日子恐怕會有些艱難。

  這時候交通不便, 通信也不發達,與其分隔兩地互相擔憂,有事也幫不上忙,不如一起出發, 彼此還有個照應。

  王婉貞略一想被被說服了,這筆錢也就一直在家裏鎖著。

  現在有了新進項,且還會繼續進賬,顧玉成心中底氣大增,轉天就打聽到錢莊,花了二百文,把銀子換成了四張五十兩麵額的銀票,順便去欣榮書坊交了《問仙圖》第二卷 手稿。

  這一卷裏,意外踏入修仙之門的孟青雲,並沒有獲得什麽超常待遇。

  因為整個孟家,大部分人都是水靈根,包括他的爺爺父親和兄弟。但孟青雲覺醒的,是火靈根。

  水火相克,他無法修煉孟家的功法,又沒什麽修煉資源,便背著問仙圖和一把長劍,腰裏係著儲物袋,離開孟家,前往千裏之外的仙人鎮。

  孟青雲這一路走得萬般艱辛,好在路過荒山野嶺時救了一位同樣要去拜師的靈兒姑娘,便與之結伴同行。

  靈兒姑娘貌美溫柔,又會彈琴作詩,二人互相鼓勵安慰,終於在第二年走到了仙人鎮,恰逢萬劍宗過來收徒。

  孟青雲和靈兒在那神秘的圓球上測了靈根和資質,就被萬劍宗的飛鸞車帶回宗門。隻不過一個是外門弟子,一個是內門弟子。

  “能進入大宗門就是萬幸了,哪裏能得一步登天?靈兒千萬不要為了我放棄前程。況且我是個大男人,皮糙肉厚,在外門幹活也不妨事,你一個小姑娘,還是當在內門,以修煉為重。”

  “我會早日築基,與你重逢。”

  孟青雲送別靈兒,便在外門一天天地種植靈穀、勤奮修煉。他心誌堅定,又有問仙圖時刻在身邊蘊養,進境飛快,三十年後就將丹田內的靈氣凝實,即將化液築基。

  築基之時,天上降下一十八道劫雷,劈得孟青雲如同焦炭。他頂著劫雷拚命吸收靈氣,九死一生後成功築基,得天道降下甘霖,不但傷勢複原,經脈也更加強韌。

  這等修煉速度,便是內門也不多見,萬劍宗的泓劍真人就將他收入門下,做了親傳弟子。

  孟青雲和靈兒久別重逢,情誼越發深厚。恰在此時,萬劍宗庇護之下的落霞山出現妖獸潮,宗門長老便帶領築基期的十幾個弟子,乘飛舟前去清繳。

  妖獸奇形怪狀,不一而足,孟青雲持劍衝殺在最前麵,悍勇難擋。靈兒卻不小心受了重傷,奄奄一息地靠在孟青雲懷裏,神色哀婉。

  “聽長老說,這般重傷,要不世出的法寶才能得救。可惜我福薄,終不能和孟大哥相守。待我死後,就將我葬回萬劍宗吧。”

  孟青雲心中大慟,忽的想起了問仙圖,急忙拿出來:“我得此物入道,應是個寶物,可恨三十年不得其法。”

  靈兒欣喜道:“你願意將此圖送給我?”

  孟青雲自然願意。

  以他心意,若是能救靈兒,便是自己性命也舍得。當下就照著靈兒所言,在問仙圖上滴了一滴指尖血,又發誓願將這圖送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