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作者:當歸矣      更新:2020-07-06 15:53      字數:4190
  顧玉成再三保證一定會勤奮讀書,待王婉貞情緒平穩後,就開始盤點家裏的銀錢。

  他今天是倉促拜師,隻定了名分卻沒有正式走禮,明天必須去縣衙補上,順便把師徒名分鞏固一下。

  二甲傳臚就是二甲第一名,是刨除狀元榜眼探花之外的殿試第四名,真正的天之驕子。就憑這一點,隻要顧儀放話說要收徒,清平縣來拜師的人能把門檻踏破。

  而且這種拜師,也不同於普通的上學堂,是真正的“師徒如父子”,師父比學堂夫子的話語權大得多。

  顧玉成怎麽也想不明白是哪裏得了顧儀的青眼,但老師不易得,好老師難得,像顧儀這樣願意收他為徒的進士老師就更難得,其罕見程度堪比天上掉餡餅、祖墳冒青煙。

  甭管是什麽原因,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萬萬不能在禮數上疏忽了。

  他們分家時得了八兩銀子和兩貫銅錢,賣方子又得了二十兩,但添置東西加上搬家租房子,花得挺多,顧玉成又不讓王婉貞頓頓吃鹹菜,隔幾天就買些肉和雞蛋,零零總總的開銷也不少,現在統共剩下二十一兩多點。

  顧玉成拿了十兩,王婉貞又給他添了二兩:“禮不嫌少,何況是顧先生這般人物。”

  顧玉榮在一旁湊熱鬧,小手劃拉著又給添了一兩,嘴裏叫道:“鍋!鍋!”

  “哎喲,白天還隻會咩咩呢。”王婉貞大為驚喜,“我們阿榮都會叫哥哥了。”

  顧玉成抱起小黑丫頭揉了揉,悄悄鬆了口氣。

  在他的印象裏,小孩是一周歲就會說話的,但小黑丫頭隻會咿咿呀呀,害他擔心了好一陣兒。

  現在終於會叫哥了,也不枉他每天晚上散步時努力示範。

  今後就備點古詩,讓小丫頭慢慢念吧。

  第二天一大早,顧玉成就揣著銀子去買拜師禮。

  拜師禮的大頭是“束脩”,就是用繩子吊起來的肉。收下束脩的老師,就是有地位的“食肉者”。顧玉成先跑到肉鋪,撿著上好的臘肉買了十五斤,又轉到菜攤上買了芹菜、紅棗、桂圓等物,寓意勤奮進學、鴻運圓滿。

  他起得早,腳程快,各色禮物買完才剛到辰時,又拎著籃子回到水井巷子,打了水將自己擦洗一遍,然後穿上王婉貞用藍布做的新直綴,上上下下檢查了好幾遍,確定頭發絲都沒有一根淩亂,才拎著拜師禮去縣衙求見顧儀。

  很快就有差役出來,讓他先等一會兒,說是顧先生在用早膳。

  顧玉成道了謝,就安安靜靜在門房等著,殊不知府衙客院裏,顧儀早已吃完了飯,正在和譚縣令下棋。

  “不是說再也不收徒了嗎?怎的又收了一個?”譚縣令落下一子,語帶揶揄,“現在可好,你的得意門生在外麵等著呢。”

  顧儀年少成名,又早早中了進士,加之年輕時生得俊朗,是京師數一數二的風流人物。哪怕沒做幾年官就受不了朝堂風氣,掛冠辭去,也是聲名遠揚。

  他又有個好為人師的毛病,辭官後放言不能為名相,就要為名師。因為才名在外又有不畏強權的美名,一時間門庭若市,不少權貴人家都帶著家中子弟上門求見。

  顧儀精挑細選了十個學生,每日裏勤懇教導。恰逢第二年就是大比之年,就趕著弟子們都下了場。

  結果無一得中。

  別說進士了,連個舉人都沒有。

  顧儀大怒,痛斥學生們朽木不可雕,浪費他心血。

  這下學生的父母不幹了,紛紛大叫不公。本來權貴人家的孩子就是自小精心培養,送過來的更是其中翹楚,怎麽到了你顧儀手裏就能了朽木?

  就有膽大的學生跳出來,說顧儀講課天馬行空,還不如家中夫子仔細,根本就是誤人子弟。其他膽小的也附和,有說聽不懂有說跟不上,反正是學不會。

  顧儀出師未捷折戟沉沙,怒做文章與人辯論幾輪後,就開始四處雲遊。

  在離開京師到處遊走的過程中,顧儀又收了幾個弟子,不乏有神童之名的聰慧孩子。然而就是學不出來,沒一個科場得意的。

  反倒是當初在京師收的十個,先後中了舉,還出了三個進士。

  此消彼長,顧儀的名望大打折扣。連譚縣令當年在國子監的時候,都聽過不少人說顧儀不會教學生,好好的學生落他手裏,連個舉人都考不中。

  顧儀交遊廣闊,自然知道這流言,然而命運它就是這麽冷酷無情,持續努力十幾年後,顧儀越發跟名師稱號漸行漸遠,甚至在權貴人家裏都收不上徒弟了。

  他一惱怒,就跟譚縣令寫信,說再也不收徒了。

  譚縣令當時哈哈大笑,回信勸他不要在意,反正有詩文流傳於世,又何必執著於教導他人?

  顧儀當時答應得好好的,沒想到幾年過去,居然又激情收徒,連個反悔的機會都沒有。

  真是叫人……想押注啊!

  顧儀與譚縣令相交多年,哪裏不知道他的意思?

  他跟了一子,看看沙漏已過了兩刻鍾,便將手中棋子拋下,重重咳了聲,道:“我看這顧家小子頗有急智,昨天一番應對,細思量也挑不出錯來,是個可造之材。”

  說完起身就走,臨出門問候譚縣令,“今天雙日,思德你的文章寫好了嗎?”

  譚縣令:“……”

  顧玉成感覺等了沒多久,就被帶進大廳,見到了昨日新拜的老師。

  老師的精神似乎不是特別好,眼下有些青黑,神色也有些奇異,但並沒有再考校什麽,非常痛快收下拜師禮,認了他這個學生。

  “為師在縣衙旁邊買了宅子,明日辰正就過去上課吧。你年紀小,正是勤學的好時候。”

  顧玉成心頭大石落地,滿懷感激地再次行禮:“學生定不負老師教導!”

  等待的時候,他雖麵容平靜,心裏卻在瘋狂打鼓,非常擔心顧儀反悔。沒想到名士就是名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從現在起,他就是有進士老師的人了!

  顧玉成本就生得俊秀,這會兒又興致高昂,越發顯得神采奕奕,雙眸湛然若晨星。

  被這麽個少年人充滿信賴敬仰地看著,顧儀心中熨帖許多。

  這是他近兩年收的第一個學生,又家境貧寒沒有正經師承,想必和那些被庸碌族學耽誤的人不同,定能在他的學問浸染下有所成就。

  顧儀越想越覺可心,反正煮熟的學生也飛不了,幹脆又勉勵幾句,就給了帖子放顧玉成歸家去,命他明日持帖到旁邊宅子即可。

  顧玉成不知老師心中所想,恭恭敬敬地告退離開,然後直奔興隆酒樓去找趙崇。

  他就要正式進學,必須得去請辭了。

  興隆酒樓裏,李斷腸正被人纏著要求再說一段《緣木求仙》。

  這故事自開講以來就備受歡迎,每日裏聽的人越來越多,說書場次都移到了上午。今天的客人尤其多,饒是李斷腸應付慣了催促場麵,也頗費了番力氣才擠出來,留下聽眾討論得熱火朝天。

  “可憐林秀好不容易引氣入體,竟遭奸人陷害!”

  “那獨角烏金獸,也不知是誰用妖藤花給毒害了?”

  “流砂仙子不是心係林秀麽?怎的也不出麵為他洗冤?”

  “人家仙子是內門子弟,林秀隻是外門雜役,哪裏就看上了!”

  “嘿嘿,這你就不懂了,要不是生了情意,怎麽不收做徒弟呢?”

  “哦~~~還是大哥慧眼如炬啊!”

  “我家花草也生得茂盛,莫非也有木靈根之人?”

  “哈哈哈,做什麽好夢呢?木頭還差不多。”

  “李斷腸也不知哪兒挖來的本子,怎的這般抓人心肝?”

  “可不是!偏偏他還不肯說!”

  顧玉成聽了一耳朵,見大部分都是好評,偶有不滿的,也是嫌李斷腸講得少,便直接往二樓行去。

  大約是昨日之事已傳開的緣故,今天碰見的夥計都格外熱情,眼神裏透著恭敬。顧玉成挨個回以微笑,腳步輕快地到了趙崇常待的房間。

  剛一進門,趙崇就迎上來,握住顧玉成的手臂,語帶激動:“顧兄弟,你今日怎這麽早?我剛到酒樓,正要派人去縣衙外頭等你!”

  “大哥怎的這般客氣?我還能丟了不成?” 顧玉成道,“今天行拜師禮,我一出縣衙就過來了。”

  “我就知道顧兄弟記掛我!”趙崇拉著他坐下,兩眼放光,“這次多虧了你!我昨天一回家,我爹就再也不提平妻的事兒了!”

  顧玉成含笑道:“是大哥純孝,才有這般結果。”

  “嘿嘿,也是運氣。”趙崇摸摸腦袋,整個人都透著輕鬆歡快。

  昨日在縣衙,眾人散場之後,譚縣令單獨召見了他,問他可有什麽想要的。

  趙崇大聲道:“能為大人分憂是小子的榮幸,不敢要求賞賜!”

  說完有點後悔,怕被當真……好在譚縣令人情通達,又問了他兩次,趙崇便順理成章地表示想為厲夫人求個封賞。

  “小子天生愚笨,若有幸立下寸功,都是母親教導有方。”

  到了譚縣令這個年紀,對孝道的理解更深,也更喜愛孝順的年輕人,當即誇趙崇是純孝之人,並答允了他的請求。

  於是早上出門時,趙崇還是個為父母爭吵而迷茫,不得不避開家下人跑出家門的混小子,晚上回家時,已經成了有勇有謀有孝心的頂梁柱,連趙老爺都誇了他好一頓,恨不得開祠堂告慰祖先。

  至於平妻什麽的,迅速被趙老爺扔到腦後,提都沒有再提。

  趙崇樂了一會兒,就要大擺宴席感謝顧玉成:“我家事能平,多虧了顧兄弟,今天咱們來個不醉不歸!”

  顧玉成急忙拒絕:“你我兄弟之間,何必如此客套?說句掃興的話,現在也不到慶賀的時候。”

  趙崇奇道:“那是什麽時候?”

  “自然是封賞下來的時候。”顧玉成正色道,“非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隻現在還沒有定論,大肆慶祝難免落人口舌。而且還有一樁事,大哥也不可輕忽,那偷漿水的小賊可找到了?”

  趙崇頓時啞火:“……還沒有眉目,家母正在命人搜查。”

  顧玉成道:“那便好。我明日就要進學,不能再在酒樓做事,今天過來也是為了請辭。大哥以後獨自經營,要多加小心,酒樓到處是入口的東西,不可不防啊。”

  顧兄弟既拜了名師,請辭是必然的,趙崇早有預料,隻沒想到人要走了還惦記他的安危,心中大為感動:“我一定早日查清,時刻謹慎,不辜負賢弟一番好意!”

  二人又聊了些興隆酒樓可改進之處,就到了中午。顧玉成在趙崇邀請下吃了頓雞鴨魚俱全的豪華午餐,又領了當月的一貫錢薪水,才被趙崇依依不舍地送出酒樓。

  清平縣不大,有點稀罕事就容易迅速傳開。

  昨天興隆酒樓大張旗鼓去獻方子,今天還是縣裏頭條。顧玉成都走出兩條街了,還能聽到路邊攤販說得眉飛色舞,添油加醋,一個個仿佛親眼所見,連“少東家扛著口三百來斤的石磨,滿頭大汗青筋暴突”這種細節都出來了。

  顧玉成:“……”

  倒也不必。

  默默腹誹著,顧玉成加快腳步,踏進了欣榮書坊的大門。

  他要賣書。

  第24章 賣書&勤學(二更)

  清平縣有名的書店共三家, 分別是周記書鋪、欣榮書坊和四方書店。

  其中欣榮書坊是最大的,書的種類也最全, 還專門辟了間亮堂屋子供人抄書, 在讀書人中口碑甚好。

  顧玉成當初來縣城找活計, 就是去了周記書鋪和欣榮書坊, 結果周記不用外人抄書,欣榮的掌櫃看他年紀小, 招了個中年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