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作者:當歸矣      更新:2020-07-06 15:53      字數:4910
  顧玉榮突然間就靠兩條腿站了起來,對這新姿勢極為不適,扭動了兩下,被哥哥鼓勵著才試探著往前邁了一步,竟是走得挺穩。

  顧玉成心中大喜,逐漸放鬆扶著小丫頭的力度,沒一會兒這丫頭就邁著兩條小短腿,晃悠悠走到矮桌前,摸走了最後一塊油渣。

  看她又要趴到地上,顧玉成忙道:“阿榮乖,走到哥哥這裏來。”還往前示範著走了兩步,“這樣走。”

  顧玉榮咬了咬手指,瞪著一雙大眼睛,猶豫了一會兒,搖搖晃晃地邁開小短腿,朝心愛的哥哥走去。

  顧玉成眼眶一熱,竟有種想掉淚的衝動。他的小黑丫頭,終於能直立行走了!

  王婉貞也是才發現女兒會走路了,喜得抱起顧玉榮親了好幾口,又悄悄抹了抹眼淚。

  兒子醒來後越來越能幹,女兒也日漸健壯,她的日子,總算是又有了盼頭。

  .

  在家裏就已經試驗成功,在酒樓家當更多,自然沒有失敗的道理。

  興隆酒樓熱鬧鬧賣豆漿和豆花的時候,顧玉成就待在單獨辟出來的小廚房裏,指揮著賈老三幫他實驗雞蛋豆腐的方子。

  顧玉成在廚藝上沒什麽天賦,但邏輯能力和做事條理遠超一般廚師的靠經驗和手感。

  他專門訂了個本子,每次都詳細記錄下雞蛋和豆漿的比例、上鍋的時間和最終口感等,沒兩天就做出了相當完美的雞蛋豆腐。

  其中加豆漿多的,更加晶瑩剔透,其色如花上堆雪,整體也更加輕盈。雞蛋和豆漿比例均衡一些的,則純淨如黃玉,更加凝實一些,看起來也相當高檔。

  “顧兄弟真是七巧玲瓏心啊!” 趙崇圍著這兩塊方方正正的成品,滿眼驚喜。

  買方子花錢是應有之義,也是個一錘子買賣。趙崇主動給顧玉成開出一貫錢的薪水,又不讓他做什麽雜事,其實也沒指望他做出什麽,純粹為的是感謝顧玉成仗義相救,不然他自己一準兒帶個不知道底細的女人回家供起來。

  沒想到他這顧兄弟也是個實誠人啊,才幾天就做出這種新式糕點來,品相如此完美!

  賈老三也不住口地誇:“顧小哥真是個細致人!一遍遍地試,還記得清清楚楚,可不就做得好?小的再沒見過比顧小哥更精心做方子的人了!讀過書的人就是不一樣!”

  他小時候也學過兩天廚,不是“適量”就是“少許”,因為學不出來還被老師傅打罵。哪像人顧小哥,兩天下來,連雞蛋攪打幾次、過濾幾回、紗布要用多大網眼的都清清楚楚!

  憑那一手記錄,連他都能做出一模一樣的糕點!

  顧玉成請趙崇給這兩種新品取個名字,這廝抓耳撓腮半晌,吐出幾個字來:“豆漿雞蛋糕?”

  顧玉成:“……”

  賈老三:“……”

  顧玉成想了想,道:“不如一個叫黃玉水晶糕,一個叫白玉堆雪糕?上麵可再撒些白糖。”

  這名字非常應景又高大上,立馬將寫實派的豆漿雞蛋糕打敗,正式成為興隆酒樓的最新菜品,交給孫長厚繼續琢磨。

  因著豆漿和豆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孫長厚每日裏都喜笑顏開,並重新回到大廚的位置上,正式開始燒菜。

  以前酒樓客人稀少,他已經很久沒體驗過不停顛勺的感覺了。

  得了這黃玉水晶糕和白玉堆雪糕的方子跟成品,孫長厚樂顛顛就去試驗新菜品了,順便被分了一個新訂的本子。

  在賈老三的大力推薦下,現在但凡做什麽新菜式,都要拿這麽一個本子,又方便又好使。

  另一邊,趙崇堅持要再給顧玉成十兩銀子,作為新方子的買斷費。

  顧玉成堅辭不受,道是已經領了薪水,不能再另外收錢。

  “趙大哥真心想幫我,不如幫忙在城裏尋一處可靠的房子吧。”顧玉成道,“我現在住得太遠,想在清平縣租個房子。”

  一來解決這路上往返太遠的問題,二來也是為了長遠發展。自分家後,他們一家三口在溪口村就是房無一間、地無一畝的狀態,那茅屋不但不大安全,等入冬後,取暖也是個大問題。

  王婉貞是個勤快人,但是沒了地可以種,她那手現在又繡不了花,隻好每日裏勤勤懇懇地在院子裏種菜、醃菜,每一枚銅板都精打細算,饒是如此,也經常為家計發愁。

  搬到縣城後,就能慢慢給她尋個可以在家裏做的活計。哪怕掙得少一些,也是極大的心理安慰。

  最重要的,是為了自己以後能繼續讀書。

  顧玉成早翻過原身留下的那筐書,發現這個時代在他記憶中的曆史軌道上拐了個彎,走向大為不同,現在是周朝的寶華二十六年,生產力相當發達,民風也比較開放,但士農工商的排行始終牢固。

  雖然學過的曆史知識大部分付諸東流,叫人想起來就心口痛,但幸運的是,科舉仍考的四書五經,是他曾跟著導師悉心研究過的,加上原身的多年苦讀,顧玉成頗有信心能考出個秀才功名。

  然而他那心胸狹隘的大堂哥已經是四平鎮的頭一個秀才了,又得罪了陸夫子,直接斷了他繼續在陸家學堂裏讀書的路。

  清平縣就不一樣了,不但有長鬆學堂,還有成犄角之勢的忘憂學堂和篤時學堂,教書的夫子不但有秀才,還有幾個舉人。隻要攢夠束脩,再通過夫子的考校,都能繼續進學。

  他現在才十四歲,正是精力和腦力發達的年紀,還是應該努力一把,給家裏兩個女性掙來更安穩的生活才是。

  他現在,已經不是從前的鹹魚顧玉成了!

  “這點小事,顧兄弟何必客氣!”趙崇一口答應下來,“等你到了縣裏,咱們兄弟兩個也好把酒言歡,多多親近!”

  他娘已經提著他的耳朵說了許多次,讓他多上進,少花錢。他那天也是累了,又覺得自己無甚本事心中煩躁,才偷偷跑出了城。

  沒想到一下就碰到了顧兄弟,現在在家中腰杆都比以前更直。

  今日提了這新糕點回去,娘一定更加開心。

  趙崇想到此處,臉上笑容愈發真誠,暗道要請厲伯掌眼,盡快為顧玉成選一個合適的宅子,最好離他家近一些。

  顧兄弟此人旺財,離得近說不定生意都更興隆……

  第15章 說書先生

  繼豆漿和豆花風靡清平縣之後,興隆酒樓又推出了黃玉水晶糕和白玉堆雪糕,以及相配的若幹新菜式,頓時風頭更勝,不但平民百姓喜歡花上幾文錢嚐個新鮮,連富貴人家都有慕名前來的。

  在顧玉成的建議下,孫長厚還將幾個菜品合在一起做套餐,開發了外賣業務,竟意外地受歡迎。特別是有老人的人家,更是隔三差五就點個套餐,一次消費就頂酒樓一桌客人。

  生意紅火起來後,趙崇也從一個每日裏晚來早走的大少爺,變成了早來晚走的掌櫃,每天津津有味地盤賬,自嘲一身銅臭味兒。

  顧玉成心說你那是金錢的芬芳好嗎,畢竟多的時候能一天淨賺三四十兩銀子,放眼清平縣也是數一數二的了。

  興隆酒樓日益紅火的同時,夥計也多了起來,一氣兒擴充到十四個人,都是趙家夫人派過來幫自己兒子的,全是精挑細選的家生子。

  顧玉成就此對趙家的財力有了新認知,畢竟不是誰家都能送出十幾個奴仆還不影響日常生活的。人雖多了不少,幸好趙崇對他極為推崇,加上貢獻方子的功勞,沒人敢明麵上小瞧他。

  顧玉成趁機搞了一套規範,包括所有人必須勤洗手、做菜要頭上戴個紅色帽子等。雖然一開始有人抵觸,但在趙崇這個東家兼主人家的要求下,還是順利施行了。

  這規範施行沒幾天,縣城南清街的一家酒樓就被客人發現湯裏有頭發,很是吵打一番,還砸傷了一個夥計。

  消息傳來,顧玉成這管事名頭才算真正砸結實,除了賈老三之外,也能支使動其他人了。

  如是忙碌半月,興隆酒樓請了個說書先生,在大堂正中間搭了個台子,每日下午說上半個時辰故事。

  這說書先生姓李,帶了個本家侄子做小童,幫他辦些跑腿收錢的雜事。

  顧玉成這才知道,原來酒樓請先生也有一套講究,比如那客似雲來的大酒樓,說書先生想去說書,就得交入場費,多少不等。那沒幾個客人的酒樓,要想請個好先生來增加人氣,就給反過來人家付錢。

  而新請來的這個說書先生就是收錢的那一批,綽號“李斷腸”。據說是每次講完一段故事,都能令人牽腸掛肚,恨不得將他扣下來繼續說。

  就憑興隆酒樓以前的慘淡情形,哪怕給錢他也不會來的。畢竟對有些名氣的說書先生來說,賞錢才是大頭。

  “且說那王姓書生,剛到破廟,點上一支蠟燭,忽聽得四周狂風大作,那廟門吱呀一聲緊緊關上,高處的佛龕卻散發出隱隱光芒。側耳細聽,似有女子在婉轉歌喉,唱得是那閨怨之詞,聲聲泣血。”李斷腸聲音一轉,“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話音未落,一個八九歲的小男童就端著托盤,在客人中間穿梭,嘴裏說著好聽話討要賞錢。

  “再說一段呀!那唱曲的到底是不是前次的張小姐?”

  “我看得是李秀娘!”

  “哎呀怎麽停在這裏?倒是把這一段說完啊!”

  “就是!李斷腸你忒小氣了!”

  “要不怎麽叫李斷腸呢?真是名副其實。”

  “爺可是給了賞錢的啊,咋還這麽小氣?”

  抱怨歸抱怨,眾食客也知道這說書先生的習慣,凡事必要留一段,才好勾得人下次再來。看那小童走近,有的扔碎銀子,有的扔銅板,倒也沒讓他空手而歸。

  那小童收了托盤,就從側門避出去,和等在角落的顧玉成匯合,將十個銅板還給他。

  “顧少爺真是聰明,今天的賞錢比昨天多不少呢!”那小童名喚李年,此刻捧著錢袋,整個人都喜滋滋的。

  先生的故事雖說得好,卻是已經在其他酒樓說過的,就有那聽過一鱗半爪的客人不饒人,非說不該要賞錢。花花轎子人人抬,這一個不滿,連帶著其他人也跟著小氣,這兩天的賞錢猛然見少。

  多虧昨天碰見顧家少爺,看他蹲著發愁,一番詢問後幫他想了個好主意,今天還親自上陣當托兒。旁人一看他一個少年都出手大方,也跟著扔了不少。

  顧少爺真是個好人!

  顧玉成微微一笑,接過銅板後又拿出兩枚放到李年手裏,道:“我也喜歡聽李先生說書,就打賞一點吧。”

  李年知道這是給自己的零花錢,頓時更加開心,笑出兩個深深的酒窩。

  顧玉成趁機道:“我聽你們先生說書,也是有本子的,不知他這本子是自己寫的,還是找人買的?”

  他聽了幾天,發現李斷腸說的內容就是窮書生和富小姐的故事,隻是因為此時僧道盛行的緣故,披了一層新外衣,總有那高僧和大師指點迷津。

  要是這本子是買的……

  這事沒什麽不好說的,李年痛痛快快地就告訴了顧玉成:“當然是買的啦,我家先生不會讀書,就專門買讀書人寫的故事,老貴了呢。”

  恰好李斷腸也收拾停當過來,正趕上這話頭,就道:“顧小哥可是有什麽好本子?有的話盡管來找我,我本家有個開書鋪的老叔,待我講完之後,說不定還能雕版出書,再賺一筆。”

  原來李斷腸每次找人買故事本子,都隻買六個月的。六個月之內這故事隻能讓他一個人用來說書,之後作者可以收回這本子再賣。

  如果說書時反響好,還能去找他那老叔,從書鋪再收一次潤筆。

  如此一來,李斷腸就經常有新故事可說,而且花的銀子還少。畢竟他隻買了半年的使用權,萬一故事反響平平,書鋪看不上,那也與他無關,作者自可另尋門路。

  李斷腸說完又客套了兩句,便帶著李年去另一家酒樓趕場。

  顧玉成看著一大一小兩個背影,暗道這李斷腸真是個伶俐人,怪不得能在清平縣打出名聲。哪怕故事質量不怎麽樣,他也能常換常新,遠遠好過守著一個段子吃老本的同行。

  顧玉成這般想著,慢慢回到小廚房去看早上沉澱下來的洗麵水,就發現澱粉和清水已經分開,可以準備做涼皮了。

  正要倒了清水大展身手,厲伯卻笑眯眯地找過來,讓他出去看房子。

  顧玉成有些猶豫,厲伯卻道:“你這孩子怎這般拘謹?這是大少爺吩咐的,務必要盡快辦妥,旁的事都能放一放。他今天跟人喝酒去了,不然也要去看看呢,你就快跟老頭子走吧。”

  顧玉成於是對賈老三交待了餘下的工作,讓他先蒸一蒸試試,然後跟著厲伯去看房了。

  厲伯不愧是趙崇倚重的老人,一邊忙著管家一邊捎帶著給顧玉成找房子,不過十來天就找了三家比較合適的。

  顧玉成跟著看了一圈,其中一個房子最大,院子裏還種著花,但房租貴,他們就一家三口,沒必要住那麽大的房子。另一個則在兩個巷子的交叉口附近,四周商鋪小販頗多。顧玉成的小心症再次發作,唯恐小黑丫頭跑丟。

  權衡一番,最後選定了水井巷子的一家,麵積不大,是個一進的小院,但坐北朝南,有三個房間,還有一個廚房,家具比較齊全。

  位置雖偏裏,出門不怎麽方便,但四鄰安安靜靜的,而且相對來說最靠近縣衙,每日早晚有衙役在附近巡邏。對於家裏沒個成年男人的顧家來說,安全還是很重要的。

  就是沒有水井,需要走到街口那裏去打水。也正是因這口井的水清甜,這裏才叫做水井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