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4208
  按照大戶人家的規矩,孩子出生是有奶娘的。但李先生母子經過這麽多年的曆練,早把那些臭規矩丟了。有親娘,要奶娘作甚。誰奶的跟誰親,故而李先生不反對兒媳婦自己喂孩子。

  見長俊醒了,青蓮笑著看向他,“你醒了,不多睡一會?”

  長俊趕緊跑到床邊,見孩子閉著眼睛吃奶,覺得又新奇又感動。這麽小的娃兒,也能長大。

  長俊摸摸青蓮的頭,“你受苦了。”

  青蓮笑了,“你也受苦了。”

  長俊搖頭,又問她,“你想吃什麽?我去給你做。”

  青蓮嗔怪他,“都是你整日給我做吃的,把孩子養大了,不好生。”

  長俊撓撓頭,“我也沒想到多喝兩口湯孩子也能長胖了。”

  青蓮又笑,“我跟你開玩笑的,我也沒多吃,孩子長的好,說明身子骨好。我想喝粥,不想吃肉。”

  長俊疑惑,“你才生了孩子,元氣大傷,不吃肉怎麽能行?”

  青蓮紅著臉搖頭,“我奶水多,再吃肉會堵了。”

  長俊點頭,“那我去給你煮粥。”

  說完,他摸了摸女兒的小手,誰知一下子被握住了,他頓時激動的差點喊了出來。

  過了一會兒,小娃兒又睡著了。

  長俊輕輕拿出自己的手,又在女兒的小手上親了一口,然後自己去廚房了。

  大爺愛下廚,孟家下人們都見怪不怪了。

  長俊以前的手藝一般,隻能做些普通的飯菜。自從搬回省城之後,家裏許多以前的老仆都回來了。他跟著廚房裏的人學了不少東西,熬粥、煲湯、做菜、燉肉,連包餃子和做包子,他都在行的很。捏出來的包子褶子非常漂亮,攤的餅兩麵金黃香噴噴的。

  李先生沒有什麽口腹之欲,長俊做的也沒什麽意思。後來成親之後,青蓮特別喜歡吃他做的飯菜,長俊的下廚熱情空前爆發。

  因他讀書和衙門裏的事情繁忙,也沒法天天下廚,隔兩三天做一頓,青蓮都能吃的精光。

  等青蓮懷了身子之後,長俊每天都要下廚。現在女兒出生了,他歡快地跑去了廚房。

  李先生每日來幫著帶孫女,小小軟軟的一團,看的李先生心都化了。孩子的洗三、滿月,一樣沒省略,都是照著孟家男丁的標準來的。

  孩子小名叫嬌嬌。

  嬌嬌一歲的時候,開始能說一兩個字,一歲兩個月的時候,可以歪歪扭扭自己走了。長俊每天恨不得能多出十個時辰來陪女兒玩耍。

  院子裏,花園裏,他帶著女兒到處逛,采花、扯草,什麽都霍霍。

  嬌嬌長的像親爹,容貌極為出色,小嘴巴又巧,人又機靈,家裏人都寶愛的很。

  長俊為了女兒,更加用心琢磨廚藝。女兒可不是青蓮,他做什麽都吃的幹幹靜靜。這小東西從一歲開始就知道挑嘴,長俊怕家裏下人做不好,時常自己下廚伺候她。

  等長俊做了官,底下人都知道,孟大人手藝極佳,外出公幹時都喜歡帶著他,省得吃幹糧。

  有時下衙了,長俊著急忙慌往回趕,同僚們取笑,“孟大人急著回去做飯嗎?”

  長俊斜看他們一眼,“我樂意,關你屁事!”

  作者有話要說:

  歡迎親們到作者專欄踩坑,挑喜歡的收藏,作者坑品很好喲。

  第145章 大結局

  葉氏死後, 四個孩子扶棺,一路舉哀到了榮定縣。

  榮定縣縣令親自至管道口迎接,明朗與他打過招呼之後, 沒有停留, 繼續往前走,從平安鎮的官道口進入,一路沿著大路,到了韓家崗。縣令非要一路相送, 韓家人也隨他便。

  韓敬傑早就把韓家老宅還給明朗了, 當然,明朗給了他更多的銀子。時移世易, 當初賣宅子是無奈之舉,如今他收宅子,誰也沒有二話了。

  韓敬傑夫婦早就去世了, 這幾年, 家裏的老宅子有下人打理,韓敬傑的幾個兒子也時常會來看看。

  韓敬堂也去世了,如今的族長是他的長子, 年紀也有五十多歲了。

  前幾日他收到消息後,立刻帶著闔族子弟忙碌了起來。整理宅子、布置靈堂、購買香燭紙炮和做孝衣的白布,給各路親朋也報了喪。

  棺木離著韓家崗還有二裏路遠呢,族裏後輩們全部出來迎接。

  喪事班子又吹打了起來, 葉氏如今在整個韓氏家族是年紀最大的了, 她身份又貴重,除了幾個輩份比她長的年輕叔父輩, 其餘男女都集體哭了起來。

  明朗和韓敬堂的兒子打過招呼,繼續帶著棺木往家裏去。

  好在這是冬天, 從京城一路走來,越來越冷。這會子正是滴水成冰的三九天,棺木又是上等木材,故而沒有漏出一絲的異味。

  進了家門後,族中年輕子弟們一起,把棺木抬進了堂屋,明朗和明盛帶著兒子孫子們隻管跪在棺木之前,裏外的事情都由族長夫婦在打理。家裏的管事早就給了足足的銀子,要求他二人務必把喪失辦得體麵。

  韓太夫人的棺木回來了,縣城中各家富貴人家都來吊喪。

  梅香已經六十七歲了,她一路跟著回來,雖然坐車,也有些疲憊。好在她身子骨好,歇一歇就好了。

  但其餘人就沒這麽幸運了,如明朗,隻比梅香小了兩歲,又是文人,這些年天南海北到處遊宦,身心疲憊,這回歸鄉走的急,一回來就病了。

  登哥兒強行要求父親臥床,明朗不肯,他隻能帶著兒子孫子跪地懇求,“阿爹,阿奶才去,阿爹若是傷了身子骨,阿奶如何放心。阿爹,兒子沒了阿奶,還請阿爹保重自己。”

  明朗是長子,堅持要在老宅再守三天靈。

  登哥兒沒辦法,去求姑媽。

  梅香也去勸弟弟,“你別死強著了,讓孩子們擔心。阿娘又不是那等一味講規矩的人,你如今是家裏的主心骨,若是連你也倒下了,外頭人要說阿娘不體恤兒孫了。快去,再不去我打你了。”

  明盛也勸兄長,“大哥不要死板,聽姐姐的話。我也累的走不動了,你不去歇著,我怎麽好意思去。”

  六十一歲的明盛性子還是這麽開朗,他看的透,老母親都八十多了,歡歡喜喜的走,他們兄弟應該歡歡喜喜的送。若是為了給老母親送葬把自己身子弄壞了,人家還要說老母親命硬,臨死還要折騰兒孫。

  明朗雖然做了高官,但在姐姐麵前,仍舊如舊時一樣,一點架子沒有。

  姐姐這樣說,他隻得起身回房歇著。兄弟姐妹四個年級都大了,連帶黃茂林等人也不年輕,千裏奔波而回,都去了半條命。剩下的事情,交給兒孫們去辦吧。

  葉氏在家裏又停了十幾天,最後挑了個好日子好時辰,兒孫們一起把她送到墳山上,和韓敬平合葬。

  夫妻二人的墳頭非常大,比老祖宗的也不差了。而且,葉氏的墓碑上還有禮部規定的誥命銘文,這東西平常百姓也不許往墓碑上寫的。

  韓敬平去世那年,葉氏二十九歲,今年八十四歲,時隔五十五年,夫妻二人再次團聚。

  兄弟姐妹四個在墳前痛哭了一場,算是把老母親送上了山。

  辦完了葉氏的喪事,明朗兄弟二人準備住在村裏老宅中,帶著兒孫們守孝。

  但老宅房屋小,如今兄弟二人子孫繁衍,幾十個後人,如何能住得下。

  最後,一家子商議後,兄弟二人帶著長子長孫住在韓家崗,其餘後人住到鎮上去。不管住哪裏,都需閉門守孝,不可違了規矩。

  梅香回到了鎮上的宅子中,蘭香送走了老母親,她也回老家去了。

  梅香覺得自己老了,不想再外出,從此長住平安鎮。慧哥兒和泰和聽說後,都送了一個兒子回來,陪在老父母身邊。

  送回來的兩個孫子都二十多歲,正是讀書的年紀。堂兄弟二人各自帶著妻兒和父母的囑托,回來孝敬祖父母。

  梅香本來不同意的,說耽誤孩子們讀書。

  慧哥兒來信,二位舅父和表兄弟們都在,何愁讀書之事。

  黃茂林勸她,“孩子們不放心,咱們若是一個都不要,傳出去了於他們名聲有損。就算為了孩子們,留兩個孫子在身邊吧。這兩個孫子把咱們送走了,也能得個孝順的名聲。登哥兒和夏至他們一窩子讀書人都在,還怕沒地方做學問。”

  兩個孫子來了之後,梅香給他們各自安排了院子。慧哥兒送回來的是三子,泰和送回來的是次子。家務事都交給了兩個孫媳婦,外頭人情禮節的事兒兩個孫子打理,黃茂林和梅香隻管每日悠閑度日。

  葉氏過身,梅香哭了幾場後就想開了。說不定過幾年,我也能去和阿娘團聚了。

  韓家子弟因為守孝,不大出門,梅香經常帶著黃茂林回娘家。有時候還會在韓家崗住一晚上,親自做飯給弟弟們吃。

  兩個孫子每日和鎮上那一群侄孫們一起讀書,日子倒也充實的很。

  光陰似箭,一眨眼,三年孝期就過了。

  韓家子弟開始謀起複,兄弟二人聯係各處舊人,先把兒孫們送了出去,該做官的繼續做官,哪怕降級複出也行,該讀書的,繼續去讀書,但各家都留了子嗣下來伺候祖父母。

  送走了兒孫,兄弟二人仍舊滯留在韓家崗。

  如他們這種辭官前身居高位的,謀起複不容易。原來的位置已經被人占了,自然不可能讓你官複原職。

  明朗本來已經歇了心思,他年紀大了,不想再去做官,不如就留在老家算了。六十五歲的人了,朝廷中比他年級還大的人真不多了。

  但這世上的事兒,很多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他無心做官了,皇帝反倒想起了他。這個忠厚的老臣,為他守了十幾年的錢袋子,如今也該回來繼續幹活了。

  一道聖旨,把兄弟二人都招走了。

  梅香得知弟弟們要走了,又高興又失落。高興的是弟弟們起複,娘家子孫們包括她自己的兒孫們都能多得一分助力。失落的是她又要和弟弟們分別了。

  臨行前,梅香在兩個孫媳婦的幫助下,做了一桌子菜,給兩個弟弟踐行。

  兄弟二人帶著妻室和孫子們一起來了。

  玉茗和婉柔都是老太太了,妯娌兩個一進門就摸進了廚房,“還是姐姐硬朗,還能做飯呢。”

  梅香笑著和兩個弟妹打招呼,“我忙活慣了的,你們明兒就要走了,這輩子還不知道咱們能不能再見麵了,我做頓飯給你們吃,以後到哪裏也能記得我這個老姐姐。”

  妯娌二人都紅了眼眶,她們的父母早已去世,哥哥嫂子們也逐個凋零,如今婆母去了,婆家上頭隻剩這個大姑姐了。

  在兒孫們麵前,她們是老祖母,在外人麵前,她們是老夫人,也隻有大姑姐還把她們當剛進門的小媳婦似的。

  玉茗擦了擦眼淚,“姐姐身子骨好,定然和阿娘一樣能活到**十,過幾年官人辭官告老,我們還回來和姐姐一起住。”

  婉柔幫著切菜,“我們家老頭子常說,姐姐做的飯菜最好吃了,今兒晚上定然要讓他多吃兩碗。”

  堂屋裏,黃茂林招呼兩個小舅子坐下,三個老頭子坐下後一起喝茶。

  黃茂林還是愛操心,“你們行禮都收拾好了?”

  明朗笑著點頭,“多謝姐夫,都收拾好了。”

  明盛吃了口果子,“姐夫這日子真好,做官多累啊,我真想回來養老。”

  明朗摸了摸胡子,“在外可別說這話。”

  郎舅三個在屋裏絮絮叨叨說著閑話。

  廚房裏,梅香正帶著兩個弟妹做飯呢。

  玉茗有些惋惜,“可惜妹妹不在榮定縣,不然今兒倒是能一起聚一聚。”

  梅香安慰她,“無妨,以後總有機會的。”

  三個老太太一起動手,做了一桌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