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4646
  姐妹兩個各自帶著丈夫兒女一起到了梅香家裏吃晌午飯,連襟二人一起喝酒,梅香囑咐妹妹,“以後逢年過節就到我家裏來,這裏就是你的娘家。”

  蘭香給姐姐盛飯,“好,我到姐姐這裏來。姐姐要是想出門了,隻管去我那裏。”

  吃過了飯,蘭香回婆家去了。

  葉氏一走,頭兩天梅香還沒覺得有什麽,等快到十天的時候,她感覺極度不適,她從來沒有隔這麽久不回娘家的。

  不光回不了娘家,兒子媳婦和女兒也不在家,梅香感覺心裏空蕩蕩的。

  好在家裏還有泰和,每天泰和下學後,梅香陪著泰和一起讀書寫字,看著他習武。

  黃茂林見梅香意誌消沉,主動帶她出去逛,茶樓酒肆、戲園銀樓,每天換個地方,總算能讓她高興一些。

  再說省城那邊,慧哥兒到了之後,李先生雖然並不勉強他住自己家裏,但堅決讓他住在她的陪嫁宅子裏,就是頭先給青蓮送嫁住的地方。

  慧哥兒有些不好意思,“總是麻煩先生。”

  李先生一再安慰他,“不要想那麽多,我那宅子空著也是空著,我又不往外頭租賃。你們住在裏頭,也多了些人氣。若是在旁人家,媳婦娘家人來借住,還要擔心給姐妹帶來麻煩。我們家不存在這個事兒,我喜歡青蓮比長俊還多。”

  長俊開玩笑,“阿娘,青蓮才是您親生女兒,我是上門女婿。”

  母子二人一起,打消了慧哥兒的疑慮,又送了兩個仆人給他用幾天。

  等慧哥兒安頓好了之後,把仆人還給孟家。慧哥兒跟著長俊去了衙門,郎舅二人在不同的公署,跟著不同的長官,從公文撰寫開始,一樣樣學習。

  好在孟家是大族,李先生提前打點過了,郎舅二人在衙門隻是為了曆練,早晚要去考進士,也無人故意為難他們。

  錦屏住在別院之後,帶著自家的仆人很快熟悉了附近的地方。慧哥兒把家裏的銀子都給了她,錦屏並不是個浪費之人,每日安靜在家裏打理家事,照顧慧哥兒的起居。青蓮經常過來,送吃的穿的玩的。

  錦屏有些不好意思,“妹妹,你家裏有婆母,還是不要總是送東西給我們。”

  青蓮毫不在意地擺擺手,“嫂子不要擔心,這都是我婆婆讓我送來的。莊子上送來的多,我們又吃不完,我不給哥哥嫂嫂給誰。”

  錦屏接了好東西,時常做些鞋襪孝敬李先生,李先生都是毫不客氣地接下,並和青蓮開玩笑,“你阿娘娶的好媳婦,倒讓我先享福了。”

  小夫妻二人漸漸在省城紮下了根。

  過了一陣子,慧哥兒熟悉了衙門裏的事情之後,開始四處看宅子。

  李先生聽說後,把他叫了過去,“你要買宅子?”

  慧哥兒點頭,“我阿爹說讓我看著買一處宅子住。”

  父母之命,李先生不好說什麽,“你既然要買宅子,我那棟宅子就賣給你吧。”

  慧哥兒急忙擺手,“不不不,先生的陪嫁宅子,我豈能占了。”

  李先生笑了,“又不白送給你,你照著市價給我錢。我是想著那裏一來離衙門近,二來離我家裏也近,方便。再者,我這宅子不能總是空著,賣給誰不是賣。你放心,我不止這一處宅子。”

  慧哥兒知道李先生的好意,不好再拒絕,自己去打聽了市價,給了李先生八百多兩銀子,買下這一棟省城比較靠中心位置的兩進院子。

  買過了宅子,小夫妻手裏的銀子就更少了。

  李先生除了讓青蓮送一些莊子上蔬菜瓜果和活禽,從來不送錢。她知道親家是送孩子來曆練的,不經曆生活的打磨,如何能曆練。缺錢,是最好的打磨。

  好在慧哥兒終於能從衙門裏領俸祿了,一個月的俸祿加上別的補貼,夠小夫妻和兩三個仆人過日子。

  慧哥兒每個月往家裏送一封信,沒提買宅子的事情,他怕阿爹阿娘急吼吼過來送銀子。

  等入了秋,慧哥兒從衙門裏拿的錢終於開始有結餘之後,他正準備往家裏送信說買宅子的事情,錦屏被診出有孕了。

  慧哥兒喜得直搓手,圍著錦屏轉,“你怎麽樣了?想不想吐?想吃什麽?”

  說完,他從懷裏掏出五兩銀子,“這是昨兒上官給我的,你拿去買吃的。”

  錦屏接過銀子,笑容溫和,“官人真能幹。”

  慧哥兒輕輕把錦屏抱緊懷中,“這些日子你跟著我受苦了。”

  錦屏搖頭,“一點都不苦,我有吃有喝的,官人對我又好,日子美著呢。”

  慧哥兒輕輕摸了摸她的肚子,“我給阿爹阿娘去一封信,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

  錦屏低頭對慧哥兒說道,“官人,我跟你說,不光我這裏有喜信了,妹妹前幾日也有好消息了。”

  慧哥兒瞪大了眼睛,“果真?怪不得長俊這幾日告假了,我還以為他要走親戚,居然不告訴我!”

  錦屏拍了他一下,“孩子才上身,哪有到外頭嚷嚷的。妹妹前兒把如約打發過來告訴我的,要不是你要送信,我還準備過幾日再告訴你呢。知道的人多了,嚇著孩子。”

  慧哥兒哼了一聲,“你們是親姑嫂,我是外人。”

  錦屏笑了,“你是做大舅的,難道不希望孩子好。”

  慧哥兒又摸了摸她的肚子,“這下可好了,到時候他們兩個一起出生。”

  青蓮接到嫂子這邊的信兒之後,驚奇不已。

  李先生也覺得又有趣,“這兩個孩子居然一起來了。”

  長俊拍手,“這下可好了,我怕大舅兄嫉妒我,都沒敢跟他說。”

  青蓮嗔怪他,“胡說,我大哥才不會嫉妒你。”

  李先生立刻吩咐家裏下人,往慧哥兒那邊送了許多東西,還送去一個經驗老道的嬤嬤,讓她好生照看錦屏,並一再囑咐她不可拿大,若對舅爺和舅奶奶不敬,嚴懲不饒。

  這回李先生不再提什麽打磨孩子的事兒了,她知道慧哥兒兩口子手裏不是特別寬裕,凡是給青蓮預備的東西,都往那邊送一份一模一樣的。

  黃茂林和梅香接到信之後,歡喜的差點跳起來。

  梅香立刻就要收拾行李,“茂林哥,不管你去不去,我要去省城看媳婦和女兒。”

  黃茂林立刻攔住她,“急什麽,再等等。”

  梅香看向他,“你難道有什麽計劃?”

  黃茂林讓她坐下,“兩個孩子才有了身子,我們這會子去,她們又要迎接我們,不免勞累。再說了,媳婦是個好孩子,咱們去了,以她的性子,定要照顧我們吃喝,還要每日到你麵前來陪著。咱們不在,她和慧哥兒倒沒有那麽多規矩,輕鬆自在。你若真想去,再等一等吧,等孩子穩了再說。”

  梅香聽黃茂林這樣一說,頓時止住了腳步。是啊,兒媳婦的性子,再不肯錯一點,自己去了,反而給她添麻煩。

  黃茂林拍了拍她的手,“慧哥兒才買了宅子,手裏定是空了,咱們托可靠的人多送些錢過去,比什麽都好。你再等一等,最多明年,你要是想去,咱們搬到省城去也行。”

  梅香雙眼發亮,“咱們也搬過去?家裏怎麽辦?”

  黃茂林笑了,“這隻是我的初步想法,泰和也大了,張師傅跟我說他再也沒有什麽東西可以教導泰和的。為了泰和的前程,咱們也不能再留在這裏了。你給我一些功夫,我把家裏的事情處理好。咱們雖然要搬走,這裏也不能隨意甩手,以後每年我單獨回來兩趟查賬,你隻管安心和孩子們在一起。”

  有了這個保證,梅香再也不急著去了,夫妻二人往省城那邊送了信和錢,囑咐孩子們好生照顧身體。

  等過了兩三個月,明朗和明盛先後往家裏送了信。明朗去了南邊一個還算富庶的中等縣做了縣令,開始了自己長達二十多年的遊宦生涯。葉氏跟著他一起,到了南邊後非常適應,還給梅香寄來了一些土特產。

  明盛第一站留在了京城,去了翰林院,再苦讀三年,散館後再謀出路。

  京城米貴,明盛算是寒門子弟了。翰林院是個清水衙門,一個月給個二三兩銀子還不夠吃飯的。他和婉柔隻帶了兩個仆人,小夫妻節儉度日。

  好在明盛不是個死要麵子的,除了去翰林院,他有時間就到外頭接些私活,教孩子讀書、做些文書上的事情。漸漸地,身邊人發現他教孩子特別有一套,開始有達官貴人請他業餘時間去家裏教導家中子弟,給的回報自然也很豐厚。

  梅香接到信之後往兩個弟弟那裏先後回了信。

  時光悠悠,來年初夏,青蓮先生了個女兒,錦屏後生了個兒子,兩個孩子隻差了半個月。

  慧哥兒本來還怕妹妹生了女兒孟家不喜,等看到李先生和長俊整日抱著孩子不撒手,這才放下了心。

  慧哥兒在這邊也認識了許多同僚,他家在異地,衙門裏的一些關係好的人都上門來慶賀他喜得貴子,長俊也跟著跑前跑後張羅。

  梅香接到信後,把那信翻來覆去看了一遍又一遍。真好啊,她有外孫女了,也有孫子了。

  梅香摸了摸自己的臉,在鏡子中照了照,頭發仍舊烏黑,臉上一條褶子也沒有,兩隻手白嫩的很,略微有些肉肉,手指中間還有淺淺的小梨渦。

  很多人都說,梅香長了一雙有福氣的手,你看她腰肢纖細,雙手卻有肉,一看就是享福之人。

  梅香忽然笑了,黃茂林正好回來了,“笑什麽呢?”

  梅香把信給他,“你有外孫女和孫子了。”

  黃茂林欣喜地接過信,一目十行看完,眼中又有了些水光。

  他放下信,拉著梅香的雙手,“家裏的事情我都安排的差不多了,咱們下個月就走。”

  梅香問他,“要不要先送信過去。”

  黃茂林笑著搖頭,“不送,省得孩子們為咱們破費準備東西。”

  過年的時候,因為錦屏肚子大了,不能奔波,小兩口沒回來。黃茂林去了信,已經和兒子媳婦透漏了自己要去省城的消息,具體什麽時候去卻沒說。

  過了幾日,黃茂林帶著梅香回了平安鎮,先去看望黃炎夏。

  慧哥兒中了舉人之後,黃炎夏就搬回了平安鎮。他已經快六十了,頭上添了許多白發,但人卻非常有精神。

  楊氏也老了,身上看不到一丁點爭強好勝的氣質,每日和黃炎夏一起,帶著那個不大機靈的小孫子。

  黃茂源熱情地招待了哥哥嫂子,聽說他們要搬去省城,一家人都愣住了。

  黃炎夏最先反應過來,“好,好,去吧,你比我有出息,能去省城,咱們老黃家在平安鎮算是頭一份了。”

  黃茂源也也跟著高興,並再三保證,“大哥大嫂隻管去,平安鎮這邊的事情我替你們看著。”

  淑嫻聽說大哥大嫂回來了,帶著方孝俊和兩個孩子一起來吃晌午飯。

  方孝俊的學堂越辦越紅火,附近鎮子的孩子們都來求學,他已經歇了繼續科舉的念頭,如今的目的,就是把兒子培養出來。

  在家裏吃過飯之後,黃茂林又帶著梅香去了郭家,郭老太太已經老得走不動路了,人有些糊塗,但仍舊認識這個外孫子,還讓郭舅媽拿糖果給外孫子吃。

  黃茂林留下了一些禮物和銀子,辭別了郭家人,又去葉家。

  在平安鎮逗留了三五天,總算把各處親友都拜訪了一遍。

  回到榮定縣之後,夫妻二人一起收拾東西,把金銀細軟都帶走,粗笨的東西都留下,他們以後還經常回來的。家裏下人帶走一部分,留下一部分,由貴仁和細月統領。

  人心不可測,主人家長期不在,難保仆人會作亂。黃茂林又去拜訪了張縣尉,請他幫忙看著一些。梅香也去看了妹妹,請她家幫著看著兩處田莊。

  常家是大地主,最擅長的就是管理田莊,蘭香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五月底的一個早晨,夫妻二人租了幾輛車,帶著兒子和張師傅以及幾個仆人,趁著天剛蒙蒙亮,為了不驚動旁人,靜悄悄地出發了。

  才走沒多遠,忽然聽見有人一直喊,“姐姐,姐姐。”

  梅香從車窗裏往外看,見蘭香坐了一輛車快速往這邊趕來。

  姐妹二人相擁著哭了一陣子,梅香安撫妹妹,“妹妹,以後我們不在家,你要是有了難處,及時給我們送信。若有急難之事,可以去找四叔,也可去去找張縣尉。你別難過,我以後還回來的。”

  蘭香點頭,“姐姐,我不難過,姐姐去和兒女們團聚,我替姐姐高興呢。姐姐姐夫去了,要保重身體。家裏的事情,我會替姐姐看著的。”

  梅香給妹妹擦了擦眼淚,仿佛她還是那個膩在自己懷裏要糕點吃的小妹妹,“好乖乖,別哭,姐姐走了。”

  姐妹辭別後,梅香又上了車,從車窗裏對著妹妹揮了揮手。黃茂林一打馬鞭,帶著妻兒往省城去了。

  天邊,太陽升起來了,黃茂林看向省城的方向,心裏有些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