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4155
  黃茂林拿出他莊戶人家的做派,大碗吃飯,吃菜時淨挑肉吃。一連吃了兩大碗,肚子混飽了之後,他就告辭了。

  回家之後,黃茂林把今兒的事情說給了梅香聽。

  梅香忍不住咋舌,“你這花了十幾兩銀子,隻在偏院混了頓飽飯,連紀家人的麵都沒見著,可見那些被紀家主人招呼的,得花多少銀子。這一頓酒席,紀家過年的錢都賺回來了。”

  黃茂林又打了個嗝,“你還別說,飯菜倒是做的不錯。這要是在鄉下,我定要給你帶一些回來吃。”

  梅香忍不住笑了,“這縣城裏好是好,就是規矩太多。我也去幾戶人家吃了喜酒,從沒見有人帶了飯菜回家的。這要是擱咱們平安鎮,桌上剩了那麽多菜,帶些回來給家裏老小吃,也省得浪費了。”

  黃茂林摸了摸肚子,“等以後孩子們大了,各自成家,我定要回老家住去。”

  在家裏消過食之後,黃茂林又跑出去了。到了臘月,豆腐坊裏生意特別好,各家酒樓也訂了許多貨,黃茂林一天不落的要去看著。

  平常送貨,都是黃茂堅帶著夥計去,這會到了臘月,黃茂林也要去和酒店掌櫃們敘敘舊,再給他們送些好處。雖說是長久的生意夥伴,把人打點好了,明年才能更好的合作。

  除了去和掌櫃們敘舊,黃茂林把各處的帳也收了收,又多歸攏了一些銀子回來。

  梅香在家裏備著年貨,過幾日他們就要回平安鎮過年,各樣東西都少不了。除了家裏的吃喝,還有各處的走禮。

  梅香提前把王鐵鎖父子二人打發回了平安鎮,先把屋子收拾好,在鎮上多買些柴火,一些能就地買的東西,梅香都列好了單子,讓王家父子趁著年前都預備好。從縣城裏買一來價錢貴,二來往回運也不方便。

  兩口子合計好了,等衙門封了印,梅香跟著娘家人先回去,把年貨也一並帶回去。黃茂林繼續在縣城裏,等把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完畢再走。

  到了小年這一天,衙門封印,葉氏著人來通知梅香,明兒一起回平安鎮。

  小年當天,黃茂林和梅香把黃炎夏夫婦接到家裏來一起吃頓飯。

  黃茂林勸黃炎夏夫婦跟著梅香一起回去,“這一年辛苦阿爹了,阿爹阿娘先回去,我稍後就來。車我已經找好了,明兒早上就和我嶽母等人一起走,路上也有個照應。”

  黃炎夏也同意了,“豆腐坊裏這幾日要用的豆子我都預備好了,夥計們我也和他們說好,等二十八再放假。到時候你給他們一人封個紅包,打了他們各自回去。幾個小徒弟家裏離的都遠,願意留在豆腐坊裏看著的人,多給些壓歲錢,願意跟著你回老家過年的就一起帶回去。你也別貪多,過年要緊,趕緊忙活完了就回去。若等的太久,你連車都找不到。”

  黃茂林點頭,“阿爹放心,我心裏都有數。”

  轉天早上,黃家人跟在韓家車隊後麵一起往平安鎮出發。

  梅香給黃茂林留了許多東西,包括他這幾天的適用,還有過年後回縣城要招待客人用的東西。

  因老家有王鐵鎖父子,梅香把貴仁留給了黃茂林,又把王媽媽留下做飯,幾個丫頭也都帶走了。

  縣城離平安鎮也就是兩個時辰的路程,因婦孺較多,走的比較慢。

  中途歇息的時候,梅香爬到了葉氏的車裏和她說閑話。

  “阿娘,婉柔大著肚子,讓車夫走慢些。”

  葉氏點頭,“我已經囑咐過了,她的車裏鋪了厚棉被,不防事。”

  梅香想了想,“阿娘以後每年都回去過年嗎?”

  葉氏沉默了半晌,卻答非所問,“今年回去,我想給你阿爹做個道場。”

  梅香點了點頭,“好,阿娘帶上我一起。阿爹生前最疼我,給他做道場,我也要出銀子。”

  葉氏抬起頭,眼中有些濕潤,“好,把孩子們都帶著,讓你阿爹看一看。這麽多年了,我早就想了好生給他做個道場。等辦完這件事兒,以後過年我就不回來了,就元宵節的時候回來給你阿爹送個亮。來來回回的折騰,大人也就罷了,若是把孩子折騰病了,你阿爹知道了也要怪罪我。”

  梅香又問葉氏,“那,怕是要跟七爺爺商議一下,阿奶還在世呢。”

  葉氏點了點頭,“你放心,這些事我心中都有數。你隻管過好自己的日子,不要為我們多操心。”

  梅香勸慰葉氏,“阿娘,我們先好生把這個年過了。”

  葉氏收起了悲傷,“你說的對,過年是喜事,咱們一起高高興興的。”

  母女兩個在車裏悄悄說著私房話,車輪子吱吱呀呀往前滾,很快就到了平安鎮。

  作者有話要說:

  晚上6點還有一章哈,今天中午隔壁《太傅家千金》開文,歡迎親親們前來捧場哈,沒收藏的給個收藏。開文前幾日好評紅包不斷喲!謝謝大家!

  感謝在2020-05-15 22:39:27~2020-05-16 22:45:1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貝拉 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胭脂糯米團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你說啥 10瓶;純蠢的愛 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22章 做道場妻妾秩序

  到了家之後, 梅香火速忙碌起來。

  慧哥兒先去拜訪了方孝俊,方孝俊略微檢查了他這大半年的功課。

  “很好,到了縣城裏比以前學的更紮實了。你二舅父是真有才華, 別看他年紀比我們小, 於文章之道頗有靈氣。你既然跟了他,好生多學幾年。爭取在他中進士之前,你自己先考個功名出來。若是他以後高中授官,你身上沒有功名, 再想找這樣好的先生怕就難了。”

  慧哥兒笑著坐下, “多謝姑父,我才回來, 說了半天的功課,我都累了。”

  方孝俊忙笑著打發他去看淑嫻和孩子們。

  梅香帶著青蓮在家裏忙活,各處需要再清掃一遍, 家裏的年貨也要清點一遍。

  王鐵鎖把買東西的賬目一一報了, 什麽雞鴨魚肉蛋、柴米油鹽茶,都是在鎮上買的,梅香帶回來的都是縣裏才有的稀罕貨。

  黃炎夏和楊氏直接回了二房, 紅蓮和蓮香聽說梅香回來了,各自送了一筐菜過來,梅香把自己從縣城裏帶回來的東西給她們各自分了一些。

  掃塵、浣洗…趁著年輕還有幾天功夫,梅香要把家裏都收拾妥當。

  忙忙叨叨了幾天之後, 黃茂林終於回來了, 帶回來一個夥計和一個徒弟,當然還有貴仁。

  梅香把跨院開了, 如今跨院裏都是空的,沒有什麽東西, 正好讓大夥兒都住在裏麵。

  左右鄰居們也先後來拜訪,自然又是一番寒暄。

  梅香與黃茂林說了要給韓敬平做道場的事情,黃茂林正色說道,“咱們到時候多送兩個花圈,多燒些紙。”

  梅香看了看黃茂林,“要不要給阿娘也做個道場?”

  黃茂林神情有些恍惚,半晌之後嗯了一聲,“阿娘去世二十多年了,如今有兩個孫子一個孫女,也該好生給她做一場。”

  梅香又問他,“那咱們什麽時候做?”

  黃茂林看向梅香,眼神有些濕潤,“先看看嶽父的日子,既然是阿娘先提出來的,咱們排在後麵。就用同一班人,多預備些東西就是了。”

  梅香點頭,“你放心吧,我預備了不少東西。”

  正月初二回娘家的時候,梅香仔細問了葉氏的安排。

  葉氏一一說給女兒聽,“我定在了初八那天,請了附近的道場班子和鼓手班子,其餘香燭紙炮已經預備好了。到時候你們也過來,給你阿爹看。”

  梅香點點頭,“阿娘,等給阿爹辦完了,你把人都轉給我,我們想給我婆母也辦一場。”

  葉氏神情嚴肅,“是該辦一場,你婆母天生命苦,如今也是兒孫滿堂,兒子又爭氣,也該受用受用。和公爹商議過了嗎?”

  梅香點頭,“說過了,隻說隨我們操辦,還給了一些銀子。”

  葉氏囑咐梅香,“到時候你先跟著我們學一學,辦的時候心裏有個章程。你要記住了,你婆母是原配嫡妻,誰都越不過她去。”

  梅香明白葉氏的意思,“阿娘放心。”

  大過年的,女兒回娘家,葉氏也不想總說這些事情,又帶著女兒說一些高興的話。

  梅香回去之後就和黃茂林商議,把日子定在了正月十二那一天。

  兩口子一邊忙著走親戚,一邊預備給郭氏做道場的事情。

  初八那一天,梅香帶著黃茂林和孩子們一起回了韓家崗。

  梅香到的時候,韓敬平的墳前已經是人頭攢動。

  明朗兄弟二人都身穿孝服,玉茗也帶著兩個孩子來了,隻有婉柔因為肚子太大了,葉氏不讓她來。

  時間一到,悲樂響起,葉氏一聽到這腔調,眼淚就止不住了。

  梅香的鼻子也跟著發酸,跟在兩個弟弟身後,跪在墳前。

  很快,漸漸有了哭聲,越來越大。

  葉氏剛開始還顧著體麵,最後忍不住撲在墳上大哭,“當家的,我來看你了。你看,孩子們都長大了,也有了出息。咱們有孫子孫女了,你看看,他們長得多好啊。”

  蘭香和明盛對韓敬平已經沒有什麽印象了,但明朗和梅香確確實實記得阿爹的模樣,姐弟二人也忍不住痛哭了起來。

  旁邊的道士們早就開始念經了,族人們也都肅立默哀。

  整整一天,韓敬平的墳前沒有清淨過,哭聲,念經聲,悲樂聲,催人淚下。

  等做完了一天的道場,娘兒幾個都哭累了,辭別族人後,一起回了鎮上。

  黃茂林已經提前與兩班人商議好,十二那一天,再去黃家做一場。

  今兒一場痛哭,勾起了以前的許多回憶。回到家之後,梅香洗洗就睡了,連飯都沒吃。

  夫妻二人相擁而眠,梅香想到黃茂林兩歲就沒了親娘,頓時心中更加心疼。

  “茂林哥,我以後會對你更好的。”

  黃茂林把她摟的緊緊的,“我也會對你好的。”

  到了十二那一天,黃茂林一大早就帶著兩班人去了郭氏的墳前。墳墓提前兩天已經打理過了,今兒又有許多族人過來幫忙。黃茂林在王家飯館定了幾桌飯菜,晌午請族人和親戚們吃頓便飯。

  等把準備工作都預備好了之後,一樣的流程又開始了。

  黃茂林帶著梅香跪在墳前,一家子都穿著孝服。後麵跟著的是黃茂源夫婦,再後麵是慧哥兒兄弟和青蓮以及方孝俊夫婦,楊氏跪在後麵。

  泰和因為太小,被細月抱在懷裏跪在一邊。平日調皮搗蛋的他,也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氣氛,老老實實待著,並不敢搗蛋。

  這個位置排序,是黃知事安排的。

  黃茂林乍一提要給郭氏做道場,家裏人都沉默了。

  黃炎夏隻說了一句話,“我對不住你阿娘,這件事情就交給你操辦吧。”

  等黃茂林走後,楊氏輕聲問黃炎夏,“當家的,我要去嗎?”

  黃炎夏看了楊氏一眼,“你自然要去,茂林和淑嫻都要去。”

  楊氏當時點了點頭,“我曉得了。”

  按照黃知事的安排,黃茂林是郭氏親生子,他們兩口子自然是跪在最前麵。楊氏是填房,在黃茂林後麵也不違規矩。然後後麵依次是黃茂源、慧哥兒兄弟以及淑嫻夫婦。

  哪知楊氏卻拒絕了,她要求跪在最後麵,眾人雖有些詫異,也沒難為她,讓她排在最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