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4574
  夫妻兩個吃了飯之後,先把泰和哄睡著了,然後也一起歇下。

  黃茂林先醒過來,外頭還熱著呢,且梅香上午的模樣嚇到了他,他也不敢離開,就一直守在堂屋裏看賬本子。

  梅香帶著泰和一覺睡了好久,等起來之後才徹底恢複,頭也不暈了,也不犯惡心了,沒感覺到燥熱。

  泰和起來之後按照慣例先喝奶,然後就要下地去玩。

  梅香看了看太陽,沒有晌午那麽嚇人,讓王聚寶和貴仁一起跟著泰和。

  黃茂林讓細月把吊在水井裏的那個西瓜切了,給前院兒也送去一些,眾人一起分吃。

  等到太陽快落山了,夫妻二人帶著泰和一起出門了,先去給青蓮買了一些上學用的東西。兩口子不識貨,那什麽豎笛、圍棋,他們也不知道什麽樣的叫好。

  但黃茂林知道一個道理,人不識貨,錢識貨,隻管買那貴的就是了。

  梅香偷偷笑話他,“一看就是沒見過世麵的暴發戶!”

  黃茂林咧嘴,“店家最喜歡我這樣的!”

  等買過了東西之後,夫妻二人先回韓家接了女兒,又去學堂接了兒子,然後一起慢悠悠往回走。

  一路上,青蓮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一會兒說李先生知識淵博,一會兒說李先生彈琴好聽。

  慧哥兒在一邊插嘴,“李先生家的兒子孟大郎今兒頭一天去我們學堂裏,學問紮實的很,舅舅問的功課,就沒有他答不上來的。”

  黃茂林摸了摸大兒子的頭,“既是個好孩子,你就與他多來往,請教學問也好,多交個朋友也罷,他們母子遠道而來,我們也該盡些地主之誼。”

  一家四口說話的功夫就到了家,慧哥兒進門後先幫著劈了些柴。

  這是黃茂林規定的,每天要幫家裏幹些活。挑水劈柴掃地,不拘什麽都行。一來免得養懶了身子骨,二來也知道生活的艱辛。

  青蓮也幫著梅香一起收衣裳,一一疊好之後放到櫃子裏。

  等做完了這些事情,兄妹二人一起讀書去了。

  自此,青蓮也開始了每日外出讀書的生涯。好在韓家離得近,倒不費事。黃茂林每天早晚接送兩個孩子,其餘時間要麽在家裏陪著梅香,要麽就到處跑生意,一家人的日子清淨平和。

  青蓮不在家,梅香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泰和身上。

  泰和長得飛快,才幾天的功夫就走得穩穩當當的了。伴隨著他走路穩當的過程中,梅香發現了一件讓她吃驚不已的事情。

  才剛剛一周兩個多月的泰和,一隻小手就能輕輕鬆鬆拉得動二三十斤重的東西。

  頭一回看見泰和把太師椅打翻,一隻小手拉著到處跑,梅香嚇得趕緊過來奪下了椅子,又看了看兒子的小手,上麵也沒受傷。

  梅香對著泰和的小手吹了吹,“乖乖,疼不疼?這椅子這樣沉,你拉它做甚?”

  泰和聽不懂,衝著阿娘嘿嘿直笑,又要去拉椅子玩,梅香這才發現那沉重的太師椅在泰和手裏就跟個小板凳一樣。

  梅香的心頓時揪到了一起,難道這孩子也是個大力氣的?老天爺,這可怎麽是好!

  等黃茂林回來之後,梅香立刻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他!

  黃茂林沒有吱聲,先逗著泰和拉著椅子跑,又讓他拉更重的東西。逗了一會之後,黃茂林才相信了梅香說的話。

  他見梅香一臉憂色,忙著安慰她,“不用擔心,泰和是個男孩子,力氣大一些也無妨。我們好生教導他,讓他不要隨意欺負人,力氣大一些也不是壞事。”

  梅香想到了自己幼年時候的經曆,“我小的時候因為力氣大,阿爹阿娘從來不敢讓我出門,怕我打傷了人家,又怕傳出去名聲不好聽。泰和雖然是個男孩子,也不知這事是好是壞。”

  黃茂林摸了摸她的頭,“不要急,他還是個小孩子呢。小娃兒有時候爆發力大,長一長說不得就正常了。”

  黃茂林一再相勸,梅香這才暫時把這事情丟在一邊。

  才操心完了泰和力氣大的事情,這小家夥又開始給梅香找新的麻煩。

  他除了力氣大,吃的也多,跟同齡人比起來,他兩天吃的東西抵得上人家吃三天的。

  這也就罷了,家裏又不是養不起,多吃一些身子骨長得結實。

  除了這些,泰和的小腦袋瓜子也精的很。你看他虎頭虎腦,不知道的人以為這孩子憨厚,其實就是個小精豆。

  家裏誰也別想瞞著他吃東西,但凡聞著點味兒,他就能把吃的東西翻出來。因他年紀尚小,許多東西還不能給他吃。哥哥姐姐有時候背著他吃點心,他一聽見人家嘴巴動,立刻跑過來仔細查看。

  慧哥兒和青蓮立刻緊閉著嘴巴一動不動,泰和仍舊不相信,非要扒開哥哥姐姐的嘴巴查看一番。若發現你嘴巴裏有東西,立刻要掏出來。有時候哥哥姐姐不肯讓他查看,他就對著人家的臉呼呼拍兩下。

  泰和不讓家裏人背著他吃東西,他自己卻偷偷吃東西。

  櫃子裏麵有許多點心,因慧哥兒和青蓮大意,拿點心的時候被泰和看見了,這可了不得,他的心就掛在上頭,無時無刻想去拿東西吃。

  梅香沒有辦法,把點心換了地方,要不了兩三天又被他發現了。

  梅香氣得和黃茂林抱怨,“這孩子嘴巴真饞,整日又沒餓著他,見了什麽都想吃。”

  黃茂林抱過兒子,對著他圓圓的大腦袋親了兩口,“小娃愛吃,才能長得更好。”

  泰和見阿娘總是把點心換地方,他也學精了,一旦找到放點心的地方,自己偷偷拿一些藏起來。

  有時候他能記得起來,趁著人不注意拿出來吃。但小娃兒記性差,經常忘記,那點心就放壞了。

  到後來梅香幹脆不在家裏放點心,每次少買一些,回來分一分,全部吃光。

  你以為這樣就能難倒小泰和嗎?

  他自己要出門買!

  泰和漸漸知道了錢可以換東西吃,故而時常搬個小板凳,踩在上麵去抽屜裏找錢,然後讓阿爹阿娘抱著他上街。就和當初慧哥兒小時候一樣,凡是他進過的店鋪,再次走過門口,一定要進去買些東西才行。

  日子呼啦啦的過,一眨眼到了中秋節。

  這是一家人頭一回在縣城過中秋節,梅香異常重視。

  節前兩天,梅香去點心鋪裏買了些上好的月餅和糕點。往葉氏那裏送了一些,豆腐坊和油坊裏送了一些,又往左鄰右舍以及黃茂林的那些生意夥伴那裏送一些。

  當然,各處也都有回禮。特別是葉氏那裏,明朗收到了許多人送來的禮,葉氏除了送給張縣尉家,也隻能往女兒這裏送了。

  中秋團圓日,黃炎夏忽然有些想回家,他的根在平安鎮,平日倒也罷了,一到年節就會想回去。

  今年端午節的時候,因為水玉坊裏太忙碌,他還要幫著黃茂林帶徒弟,也沒工夫想回家的事情。

  這回中秋節,水玉坊已經能周轉的開,徒弟們也漸漸能做許多事情,黃炎夏就萌生了想回去的意圖。

  黃茂林與他商議,“阿爹,要不我把阿娘和弟弟一家子都接過來,咱們一起過個中秋節。等過了節之後,茂源一家子人就回去,阿娘若是願意,留在這裏也使得。水玉坊裏暫時還離不開您呢。”

  黃炎夏歎了口氣,“人老了就是這樣沒出息,總惦記著落葉歸根。你說這縣城裏多好,整日人來人往,店鋪一家挨著一家,想吃什麽都有,想穿什麽都能想得到。但我時常還是想回大黃灣,惦記那幾間破房子。”

  黃茂林笑了,“別說阿爹,連我都經常想回大黃灣。我在那裏長大,時常做夢能夢見那個地方,不管是鎮上的屋子還是縣裏的宅子,夢裏麵從來都不會有,隻能夢見老宅。”

  黃炎夏也笑了,“那是你最初的根,忘不掉也是正常的。”

  黃茂林托人往平安鎮帶了信,八月十五那天上午,黃茂源自己駕著車,帶著妻兒和老母親一起來了縣城裏。

  泰和滿周歲的時候,楊氏帶著二房一家子來過,這回是熟門熟路,也不用人接。

  中秋節那天早上,水玉坊照常營業,半上午的時候都關了門,所有人都去黃茂林家裏過節。油坊那邊,韓明輝兄弟二人被葉氏接走了。

  梅香提前讓家裏人買了充足的雞魚肉蛋,準備好生過個節日。

  黃炎夏等人先到,梅香親自上了茶點,“這些日子辛苦阿爹了。”

  黃炎夏摸了摸泰和的小腦袋,“你也辛苦,給我養了這幾個好孫子。”

  泰和一邊流著口水一邊看著旁邊茶盤子上的果子,黃炎夏連忙拿了一塊軟和的東西給小孫子吃。

  梅香打過了招呼之後就去廚房,讓慧哥兒和青蓮一起在這邊陪著阿爺說話。

  今兒要做兩桌酒席,黃家自家人一桌,黃茂堅昨兒已經回老家去了,外頭剩下的夥計們和下人坐一桌,王媽媽帶著幾個丫頭到時候在廚房裏吃。

  梅香剛和王媽媽把菜色定好,黃茂源一家子到了。

  梅香和黃茂林一起出門迎接,把二房一家人引進了正房。

  雙方互相廝見行禮,然後各自落座。梅香問候了楊氏,楊氏也客氣的問候了梅香一家子,還讓梅香轉達對葉氏的問候。

  說過了客氣話之後,梅香讓慧哥兒帶著榜哥兒去玩兒,紅蓮要跟著梅香一起去廚房幫忙,堂屋裏隻剩下黃炎夏夫婦和黃茂林兄弟。

  黃茂林問黃茂源生意情況,後者大略說了說,總歸是沒有太大起色,自然也沒有退步。

  說過了生意上的事情,又說田地,這是黃炎夏比較關注的。

  黃茂源認真回答父兄的問題,“今年收成還可以,這回是各家都在田裏忙活著呢,等回頭租子都收上來了,我給大哥送過來。”

  黃茂林點頭,“田租的事情不著急,你如今還是兩輛車嗎?楊大郎幹的如何?”

  黃茂源看了一眼楊氏,見楊氏把頭轉向一邊喝了口茶,也不避諱她,“大郎幹的還可以,我上個月又添了一輛新車,這回找的不是親戚。”

  黃茂林點頭,“隻要可靠就行,未必一定要用親戚。”

  楊氏許久不見黃炎夏,關心的問候他的生活,“當家的身子骨可好?我總在家裏擔心你,你如今也上了年紀,可要保重身子。”

  黃炎夏點頭,“你放心吧,我好得很。豆腐坊裏又有夥計又有徒弟,我隻動動嘴皮子就行。吃穿上頭茂林和他媳婦周到的很,就是認識的人少,沒個說話的。”

  楊氏笑了,“老家的人如今都羨慕當家的,到縣城裏享福來了。”

  黃炎夏想到前幾日黃茂林跟他說的話,問楊氏,“你在家裏也無事,願不願意留在縣城裏跟我一起住?”

  楊氏瞟了一眼黃茂林,“我在這裏也幫不上什麽忙。”

  眾人都知道楊氏的心思,她想留在這裏。整個平安鎮的人背地裏都竊竊私語,後娘就是後娘,黃掌櫃發達了搬去了縣裏,把親爹接走了,後娘還留在老家。外人可不管黃炎夏是不是來幫黃茂林帶徒弟的,人家隻覺得他是來享清福。

  楊氏剛開始也沒往這上頭想,等流言傳到她耳朵裏,楊氏心裏百般不是滋味。

  今日黃炎夏這樣一問,楊氏立刻心動了,但又怕黃茂林不同意。

  黃茂林心裏明鏡兒似的,立刻接口,“阿娘若是不嫌棄,就留在縣城裏跟我們一起過。”

  楊氏尷尬的笑了笑,黃炎夏幫著解圍,“孩子們的一片孝心,你就留下吧,跟我一起住在水玉坊,我獨自一人住了間大屋子,你留下幫著給大夥做飯,隻洗我一個人的衣裳就好。”

  楊氏見他們父子都這樣說,這才就坡下驢,“那我就留下了,別的不說,做飯我還是會的。”

  黃茂林眯著眼睛笑,“那就有勞阿娘了,我給阿娘開工錢。”

  楊氏連忙搖頭,“不用不用,不過是做飯罷了。”

  梅香正好帶著紅蓮進來,也跟著說客氣話,“那就要勞累阿娘了,本該我去的,隻是家裏孩子多,我也走不開。若是讓下人去也不合適,顯得我偷懶似的。以後我每日打發個丫頭過去,給阿娘打下手。”

  楊氏笑眯眯的客氣,“不妨事,我在老家也無事可做。榜哥兒每日去讀書,家裏的事情紅蓮都能操持的過來,我這把老骨頭都養懶了。”

  一家人坐在一起一邊吃茶吃點心,一邊說閑話。

  黃炎夏看著滿屋子的兒孫,心中無比熨貼。

  楊氏看到虎頭虎腦的小泰和,心中羨慕不已。榜哥兒都這麽大了,紅蓮也沒說再生一個。

  紅蓮心中也叫苦,她如何不想再生兩個,可她就是懷不上,能有什麽辦法呢!

  榜哥兒許久沒見哥哥和妹妹,跟著一起在大伯家裏亂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