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4086
  淑嫻嗯了一聲,“官人覺得韓家妹妹如何?”

  方孝俊想了一下,“論身份,常家是財主,韓家是讀書人家,明朗遲早會中舉人,暫時是相配的,以後就不好說了。”

  淑嫻小聲說道,“蘭香妹妹論家世、論相貌,樣樣都比我好,我看大郎的樣子,以後說不得在科舉上能有所斬獲,倒是相配。且常家這一大片家業,蘭香妹妹若是嫁過來了,不說旁的,一輩子定是衣食無憂。”

  淑嫻說完後,等著方孝俊回答,哪知半晌之後,方孝俊幽幽開口,“在我心裏,娘子才是最好的。可娘子這些日子越發狠心,每日夜裏恨不得把我推出八丈遠,娘子可是不喜歡我?”

  淑嫻頓時紅了臉,“胡說,再沒有的事情。我想著你白日裏教書辛苦,自然想讓你多歇一歇。”

  方孝俊突然一個翻身,淑嫻被他這凶狠的樣子嚇住,頓時呆住了。

  方孝俊摸了摸淑嫻的頭發,低下頭湊在她耳邊說,“娘子多慮了,我雖是個讀書人,並不是手無縛雞之力。”

  還不等淑嫻說話,方孝俊身體力行向淑嫻證明了自己不是個弱雞。

  自此以後,方孝俊終於結束了自己的半饑餓生涯。

  淑嫻想把蘭香說給常大郎,但她年紀輕,又是頭一次給人說親,謹慎的很。她先讓方孝俊與常老爺提了一句,常老爺聽說是秀才郎的妹妹,又與方先生有親,自然滿口答應,並一再請方孝俊夫婦保媒。

  冬至前後,方孝俊陪著淑嫻回了一次家。在方家住了一宿之後,夫妻二人先回了黃家。

  淑嫻聽說大嫂又有了身孕,帶著厚厚的禮物去看梅香。

  姑嫂二人說了一堆的閑話,淑嫻才給梅香提了這個話頭,“大嫂,我也不大懂這些,隻是看那孩子很不錯,先來問問大嫂,不知合適不合適。”

  梅香摸了摸肚子,“這個事情我也不好說,我沒有見過常家人。這樣,我去問問我阿娘和弟弟,若他們覺得合適,我再來回你的話。”

  淑嫻走後,梅香慢悠悠走去了韓家,跟葉氏說了淑嫻的來意。

  葉氏有些驚訝,女兒的小姑子,居然想著給嫂子的娘家妹妹說親。

  好在葉氏知道淑嫻和方孝俊都是靠得住的好孩子,他二人都說好,看來這常家大郎倒是個不錯的孩子。

  葉氏說要問過明朗兄弟的意思,然後就與女兒和兒媳婦開始說養胎的話。

  葉氏問梅香,“你這幾日吐得厲害不厲害?玉茗如今已經能好生吃飯了。”

  玉茗笑著接口,“自從滿了三個月,我這胃口大開,我真擔心孩子還沒生出來我自己先長成個大胖子。”

  葉氏笑著嗔怪兒媳婦,“胡說,你一頓吃那麽點,再怎麽吃也胖不了。”

  玉茗的肚子已經有七個月了,估計過年的時候孩子就能出生。

  梅香的肚子才剛剛顯懷,慧哥兒湊到阿娘身邊,輕輕摸了摸阿娘的肚子,口裏喊著乖乖聽話。

  葉氏與玉茗笑個不停,慧哥兒又跑去摸了摸舅媽的肚子,口裏喊的卻是弟弟聽話。

  這是梅香教他的,摸舅媽的肚子要喊弟弟,摸阿娘的肚子喊乖乖。梅香已經不在乎肚子裏麵的是男是女,但她怕玉茗想生兒子,故而教慧哥兒喊弟弟。

  坐了一會之後,梅香就回去了。

  等明朗兄弟回來之後,葉氏說了常家的事情。

  明朗放下了飯碗,“都是兒子無用,沒考上舉人。若是能考上舉人,就能給妹妹說更好的親事了!”

  蘭香聽大哥這樣說,忙放下了碗筷,“大哥!”

  葉氏立刻攔住大兒子的話頭,“別胡說,嚇著你妹妹!”

  明朗見蘭香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忙溫聲安慰妹妹,“都是大哥的錯,大哥胡說的,你別害怕!”

  葉氏不再說此事,等吃過了飯之後,把女兒打發回房,繼續與兒子們說此事。

  明朗問明盛,“你如何看的?”

  明盛看了眼葉氏,“阿娘,我倒是覺得可行。方大哥的學生,人品自然不差。且家資又豐厚,妹妹以後不用吃苦。至於讀書的事,常家大郎還小,多考幾次,多少總能有一些收獲。若是這會子已經考上了功名利祿,我說句勢利的話,那就是咱們家扒著人家了。不過妹妹還小呢,暫時也不用著急。”

  明朗沉默了一會子,“阿娘,若是可以,讓常家常家大郎來拜訪方家人,我們也能看一看。”

  葉氏開口道,“暫時先不急,等過年再說,蘭香還小呢。”

  兄弟二人也就作罷。

  第二日,梅香來問葉氏,葉氏說暫時不急,也沒說過年再說的話。

  梅香把葉氏的原話傳給淑嫻,淑嫻又傳給了常太太。

  常太太明白,自己家得拿出點誠意,不然人家不會輕易許親。

  淑嫻頭一次給人說親事,說了半拉子又撂下了。方孝俊怕她心裏過不去,夜裏悄聲安慰她,“你不用放在心上,原不過是為了蘭香妹妹好,況且大郎確實是個好孩子。他們都小呢,再等一等,若是有緣分,再說也不遲。”

  葉氏確實也有這個考量,明盛還沒說親呢,長幼有序,就算常家大郎好,蘭香的事情暫時也得先壓一壓。

  隨著年關的臨近,玉茗的肚子越來越大。葉氏除了操心過年的事情,把一半的精力分在兒媳婦和女兒身上。

  臘月二十八早晨,玉茗的丫頭柳葉來報,“姑奶奶,大奶奶今兒早上生了個姐兒,太太讓我先來給姑奶奶報喜!”

  梅香抓了一把銅子塞到柳葉手裏,“真是太好了,辛苦你來跑一趟,回去告訴我阿娘,我馬上就來!”

  柳葉謝過梅香,自己先回去了。

  梅香是八月底懷上的,這會子也有四個多月了。娘家侄女出生,住得又這樣近,梅香換了身衣服帶著慧哥兒就往韓家去了。

  才一進門,就見屋裏人來人往。

  梅香進堂屋後,看見葉氏正在從水釜裏倒水,“阿娘,恭喜您得個孫女!”

  葉氏笑了,“孩子才剛洗幹淨,你來得倒快!”

  梅香坐在旁邊的凳子上,“那可不,這是我頭一個侄女,我能不喜歡嗎?”

  葉氏笑眯眯的看了看女兒的肚子,“喜歡,我也喜歡!我頭一個生的就是你,再不會嫌棄孫女的!”

  梅香又問葉氏,“弟妹怎麽樣了?生了多長時間?怎地沒去叫我呢?”

  葉氏仔細回答女兒,“昨兒天擦黑的時候發動的,叫你作甚,白嚇著你。”

  梅香看了看西屋,“弟妹怎麽樣了?明朗呢?”

  葉氏小聲回答,“玉茗這是頭一抬,自然要遭些罪,熬了一個晚上,明朗一直在外頭陪著,我才打發他去睡一會。”

  梅香看了看葉氏的眼光,“阿娘,你也去睡吧,這裏交給我了!”

  葉氏搖頭,“你大著肚子呢,別摔著你!”

  梅香堅持讓葉氏去睡一會子,自己帶著蘭香看著家裏。

  葉氏拗不過女兒,隻得先回房睡覺去了。

  葉氏才去睡了沒一會子,西屋裏忽然傳來小孩子的哭聲。梅香掀開簾子進去,發現侄女醒了,玉茗正手忙腳亂。

  見到梅香進來,玉茗忙問她,“姐姐,她這是怎地了?”

  梅香笑了,“定是肚子餓了,你看看她尿了沒?”

  玉茗扒開孩子的繈褓一看,尿布果然濕了,她忙給女兒換了塊尿布,又要喂奶。

  玉茗動作笨拙,梅香在一邊幫助她。

  玉茗有些不好意思,梅香笑著安慰她,“我剛開始也是不好意思,但為了孩子,隻得忍著羞。這人的臉啊,真是,忍著忍著就厚了。”

  玉茗臉紅了,“我感覺她什麽都沒吃到嘴。”

  梅香湊近了看一看,見侄女喉頭偶爾動一下,“若有奶,你能感覺的到。她還小呢,一次吃的極少。你換著兩邊喂,慢慢都有了。”

  姑嫂兩個坐在屋子說著養孩子的話,等一會子後,孩子吃著吃著就睡著了,也不知是吃飽了,還是累著了。

  玉茗輕輕把孩子放在一邊,梅香查看了她身下的灰包,給她換了一個,然後讓她趕緊跟著睡一會子。

  晌午飯做好了之後,梅香把葉氏和明朗都叫起來吃飯。

  葉氏睡了一覺,恢複了一些,但仍舊有些疲憊,“真是老了,不過是熬了一夜,就換不過來了。你們小的時候,我時常半夜都沒睡。”

  明朗見姐姐來了並不意外,“辛苦姐姐了。”

  梅香給他盛了碗飯,“恭喜你做阿爹了。”明朗立刻笑了,然後去屋裏看了看玉茗母女兩個,又出來吃飯。

  梅香單獨給玉茗做了些月子餐,讓柳葉端到房裏給她吃。

  葉氏問梅香,“你們娘兒兩在這裏吃,茂林晌午呢?”

  梅香一邊往慧哥兒嘴巴裏喂飯一邊回答葉氏,“阿娘放心,我走的時候囑咐過張媽媽了,他們晌午有飯吃。”

  葉氏說女兒,“該叫茂林來一起吃的。”

  梅香笑了,“過兩天姐兒洗三,我們再來。明朗,孩子取名了沒?”

  明朗回答姐姐,“取了一個,我測算了一下,她命裏缺水,就叫清溪。”

  梅香品了品,覺得這名兒美的很,“真好聽!”

  明朗不好說這名字是玉茗取的,“隻要姐姐不嫌棄就行。”

  葉氏在一邊插話,“洗三是辦不了了,大過年的,誰來啊。滿月的時候辦大一些也行。”

  梅香這才反應過來,今兒二十八了,洗三還真沒法辦,“真是個乖孩子,淨給姑媽省錢了。”

  說的眾人都笑了起來。

  吃過了飯之後,葉氏打發明盛送了梅香回去。

  才一進門,黃茂林就恭喜她得了個侄女。

  梅香斜眼看黃茂林,“頭先是你說男人得有了兒子才是真正的男子漢?”

  黃茂林輕輕抽了自己一個嘴巴子,“我胡說八道的,明朗從頭到腳都是男子漢,出去了往那裏一站,比我風光多了。”

  梅香哼了一聲,坐到堂屋的太師椅上。黃茂林忙拿了枕頭放在她背後,輕輕給她捶一錘,“累著了吧?”

  梅香又哼了一聲,“我也是我阿爹的頭一個孩子。”

  黃茂林立刻不停地作揖,“好梅香,都是我的錯,我胡說八道的。男子漢頂天立地,看的是本事,和幾個兒子有什麽關係呢?”

  梅香這才不再拿喬,讓他給自己捶腿、捶背。黃茂林用心伺候,半點不敢馬虎。

  年前,黃茂林把如意坊那邊的存貨基本上都處理幹淨了。過年期間,黃茂林沒有再接新單子,就是想讓黃炎夏和葉厚則能過個安生年。

  今年葉家燒木炭,葉厚則全部交給了兒子打理。葉思賢與叔父並堂弟一起,會同韓敬奇父子兩個,燒了不少木炭。葉厚則見兄弟子侄們能處理好木炭的事情,幹脆就留在如意坊不回去了,直等到快過年,結了所有的工錢之後,才回家過年去了。

  玉茗的娘家離的遠,年初幾的時候,秦家來人了,給孩子送來了不少東西。

  過年的時候,常大郎跟著方孝俊夫婦到平安鎮來了一趟,方孝俊帶著常大郎去韓家拜訪明朗。常大郎表現得進退得宜,明朗考察了他一些功課,常大郎都認真回答。

  明朗覺得這孩子讀書還算有天分,但鑒於明盛還沒說親事,韓家的意思是再等一等。

  常家也並不氣餒,預備讓常大郎先參加今年的縣試,若是能過了,再去說親也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