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4243
  說完,梅香又問葉氏,“阿娘預備以後和蓮香走禮?”

  葉氏又點頭,“是呢,你家裏有事你二伯娘過來送禮,以後蓮香家有事我也跟著去送份禮。這都是至親,自然要多走動。”

  說過了去看蓮香的事情,葉氏起身,“走,你們跟我一起去吃西瓜,等會再給茂林帶一點回來。”

  慧哥兒聽見去吃瓜,高興的拽著梅香的裙子,“阿娘阿娘,吃瓜吃瓜!”

  梅香點了點兒子的小鼻尖,“成日家也沒缺你的零嘴,怎地就這樣嘴饞!”

  葉氏摸了摸慧哥兒的頭,“小孩子可不就是這樣!”

  梅香囑咐了張媽媽和小柱幾句話,抱著慧哥兒一起跟著葉氏往韓家去了。

  蘭香帶著兩個丫頭正在預備學堂的菜,見姐姐來了,忙出來打招呼。

  葉氏買了兩個西瓜,先切了一個,把玉茗也叫出來了,娘兒幾個坐在一起吃瓜,連麥芽和玉茗的丫頭柳葉也分了一小塊兒。

  梅香拿了個小勺子,一邊挖西瓜子一邊喂慧哥兒吃。

  西瓜性涼,葉氏隻給玉茗切了小小的一塊,略微嚐兩口。

  梅香看了看玉茗的肚子,“弟妹這些日子怎麽樣了?胃口好不好?”

  玉茗比前些日子瘦了一些,“多謝姐姐關心,我還好,雖每頓吃的不多,勉強也能進一些。”

  慧哥兒吃的滿臉都是西瓜汁,葉氏趕緊讓梅香給他擦一擦,“這東西沾到衣服上不好洗。”

  梅香中間也吃了幾口,“真甜!也不知這東西怎麽種的,明年我也想種幾個!”

  葉氏笑了,“你家的菜園就幾間屋子大,能種些菜就行了。”

  娘兒幾個正說著話,黃茂林來了。

  還沒進垂花門,他的聲音就傳到了堂屋,“怎地吃西瓜也不叫我?我聽小柱說你們跑到這邊來吃西瓜,趕緊就攆了過來,來遲了可就沒了!”

  梅香在屋裏回嘴,“你那大肚皮,一個瓜還不夠你吃的,我們可不就得背著你吃!”

  一屋子裏的人都笑了,慧哥兒看見阿爹進來,忙掙脫梅香的懷抱,衝過來抱住黃茂林的腿就要抱抱。

  黃茂林抱起兒子,先和韓家女眷打招呼,然後坐在梅香的身邊。

  蘭香給黃茂林端了兩塊瓜過來,黃茂林毫不客氣接過就吃。

  外麵大熱的天,屋裏的人一邊吃瓜一邊說笑,炎炎夏日裏,難得一幅溫馨和樂的場麵。

  作者有話要說:

  我又來了,親親們晚上好!

  看在作者這麽勤勞的份上,請親親們收藏一下作者的接檔文吧!麽麽噠!

  感謝在2020-04-22 16:22:50~2020-04-24 10:20:1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baobao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胡思亂想的河豚、非律 10瓶;繁花似錦、珠珠 2瓶;秋水玲瓏、一秒前的月光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98章 生意火淑嫻出嫁

  過了幾日, 早晚的天涼快了起來,如意坊那邊正式動工。

  開工當日,黃茂林去工地上放了一掛鞭炮, 又祭拜天地諸神, 祈求保佑平安。

  葉家兩個兒媳婦一大早就來了,王氏膽大一些,帶著葉思遠的屋裏人柳氏一起給工地上的人做飯。

  昨兒梅香就打發小柱送來了許多柴米油鹽和肉菜,梅香提前與葉家人商議好, 因杜氏和李氏仍舊往鎮上送菜, 工地上需要的素菜也從她們那裏訂,每日多少量記好數, 三天一結賬。

  其他米麵油、柴火和葷菜,梅香會另行采購,並讓小柱送過來。

  葉厚則原說素菜不必從葉家定, 菜多菜少也無人知道, 全憑自己家報給梅香,時間久了怕有人說閑話,以為葉家從中撈油水。

  梅香信得過舅舅們, 仍舊堅持,“表嫂們每天早上過來時,直接把菜挑過來,不比我再去買了送過來方便?舅舅不用想那麽多, 咱們親戚之間的事情, 外人插不上嘴。”

  外甥女信任自己,葉厚則越發要做得好, 叮囑兒媳婦和侄兒媳婦,每日往工地上挑了多少菜, 一樣一樣都要算清楚,一片葉子都不能有差錯。

  葉厚則心裏明白,情分歸情分,這個時候,一定要把腰板挺直了做事。外甥女給的工錢足,自己也要做出個樣子來。

  葉厚則隻管工地上蓋房子的事情,一應銀錢出入都交給黃炎夏,他自己不沾一文錢。

  連黃炎夏也止不住在兒子麵前誇讚親家舅舅,人品可貴,是個可靠人。

  東西準備好了之後,蓋起來就快了。

  如意坊那邊忙得熱火朝天,黃家這邊,楊氏已經把淑嫻的嫁妝都備妥了,就等著女兒上花轎了。

  楊氏閑來無事,也會到如意坊那邊看看。經過閆氏一場鬧,再見到葉家妯娌在工地上做飯,楊氏已經不眼熱了。

  自己連孫子都有了,以後還是好生過自己的日子吧。

  黃炎夏蓋過一次貨倉,有經驗。他讓楊氏幫著看貨倉裏的貨,自己每日到工地上和師傅小工們一起蓋新房。

  黃炎夏因為要忙著蓋貨倉,女兒出嫁的一應事宜都是楊氏和黃茂源在操辦。為表歉意,黃炎夏把自己之前的工錢全部交給了楊氏,讓她好生給女兒置辦嫁妝。

  楊氏就這一個女兒,且女婿又是個讀書人,不用黃炎夏提點,她自然事事上心。

  有了黃炎夏另外給的銀子,楊氏給淑嫻的嫁妝又添了一些。

  梅香那邊近來比較忙碌,出了伏之後,喜饃鋪子又開始忙活起來,因黃茂林時常去縣裏,她偶爾還要去豆腐坊幫忙。除了這些,每日要另外采買東西打發小柱送到工地上。

  好在慧哥兒現在大了,張媽媽每日除了做家務,就是帶著慧哥兒玩。有時候把慧哥兒放在二房或者韓家,他能玩到連家都不想回。

  除了忙活家裏的事情,梅香又要操心給淑嫻添妝的事情。

  淑嫻是個好姑娘,從來沒與嫂子們發生一句口角。以前沒分家時,老實幹活,幫忙帶孩子,不挑嘴不抱怨,這樣的小姑子,還是後娘生的,極難得了!

  梅香給淑嫻買了一根銀簪子和一隻銀戒指,又買了一匹上好的料子,用今年新得的棉花給她打了兩床棉被,被裏被麵全是新的。除了這些,又另外加了二兩添箱銀。

  這一份添妝,已經算不錯的了。

  紅蓮有樣學樣,東西都備的一樣,銀子上又加了一兩。黃茂源和淑嫻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妹,比黃茂林家的厚一些也是常理。

  楊氏讓女兒接過了哥哥嫂子們給的添妝,淑嫻愈發用心的每日幫忙帶著侄兒們,還親手給侄兒們一人做了兩身衣裳。

  一眨眼,如意坊那邊的新房子落成了。

  如上一次一樣,黃茂林作為房主,在黃炎夏和葉厚則的主持下,弄了個簡單的落成禮。

  新房落成當日,梅香多備了幾樣葷菜,葉家妯娌把工地上飯菜做的油水足足的,所有師傅和小工們吃的滿嘴流油,直誇韓掌櫃仗義。

  吃了一頓豐厚的飯菜,黃炎夏按照賬本上記的出工量,給所有人結了工錢。黃茂林隻在一邊坐著,一句話不插。

  這是他們父子之間的信任,旁人也說不上嘴。等所有師傅小工都走了之後,隻剩下黃家人和葉家人。

  黃茂林對葉家男丁拱手,“這些日子辛苦二位舅舅和表兄們了,今兒不要走了,我請舅舅和表兄們去我家吃頓便飯!”

  葉厚則擺擺手,“我們不過是拿工錢幹活,你阿爹才是最辛勞的,拿著一份錢幹著兩樣活。”

  黃炎夏忙客氣道,“親家舅舅客氣了,我和你們都是一樣的,看中了這份厚厚的工錢!”

  一席話說得眾人都笑了起來。

  葉家人停留了一會之後,堅持走了。

  沒有外人在場,黃茂林又塞給黃炎夏二兩銀子,“工錢是工錢,這是兒子的孝心,還請阿爹不要拒絕。”

  黃炎夏接過銀子,笑眯眯的,“你放心,老子才不會客氣呢。”

  說笑完了,他又與黃茂林商議,“蓋了這麽大一片房子,以後要是都租出去了,我一個人也看不過來呀。”

  黃茂林收斂了笑容,“阿爹說的我也想到了,阿爹看可有合適的人選?”

  黃炎夏沉默了一會子,“不如還是把葉家人叫來吧,做生不如做熟,我看葉家人是靠得住的。”

  黃茂林用手指敲了敲桌麵,“阿爹,請葉家舅舅們,兒子給的工錢可能就沒有那麽高了。”

  黃炎夏點頭,“我曉得,你給我的工錢超過了市價許多。葉家人的工錢你自己斟酌著定,不能太多,你這裏還沒掙著銀子呢,也不能少了,以免傷了親戚情分。”

  黃茂林點了點頭,“先辛苦阿爹再照看幾天,過幾日等有新的租客了,我就去與葉家舅舅談,到時候也能有個人給阿爹換手。”

  爺倆又說了一陣子話,黃茂林先回家去了。

  貨倉蓋好之後,仍舊是黃炎夏先看著。

  淑嫻出嫁之前,新蓋出的貨倉又租出去了幾間。黃炎夏要主持女兒出嫁,一個人照看不過來。

  黃茂林親自去葉家,請了葉厚則來幫忙,一個月八百文錢,包吃住。

  葉厚則答應了黃茂林,但也提出了一個條件:等到了冬天,一家人要進山燒木炭,到時候他可能會讓葉思賢去如意坊替換自己。

  黃茂林點頭同意了,葉厚則第二天就去了如意坊。

  如意坊的角落裏蓋了三間小屋子給黃炎夏和葉厚則住,一人住一間,剩下一間做廚房。

  原來黃炎夏一個人住,如今葉厚則來了,黃炎夏說和葉厚則一起做飯一起吃,葉厚則同意了。

  如今如意坊的規模比以前大多了,黃茂林再也不像以前一樣全權交給黃炎夏打理。他自己一有空,也會往驛站那邊去,一來和驛丞搞好關係,二來也能給自己攬一攬客。

  黃茂源給外地客商拉貨的時候,也會幫著推一推如意坊。碰到大主顧來存貨取貨時,黃茂林還會熱情請人家吃飯,或是在租金上略微打些折扣,還給人家介紹這附近都有什麽東西是緊俏貨,什麽東西在什麽地方更好賣。

  若有客商想在本地采買貨物,黃茂林會熱情的給人介紹哪家貨物好哪家掌櫃的好相處。

  外地的客商們都喜歡他這活絡性子,有個本地人做向導,行事總是方便一些。

  漸漸的,如意坊的生意又蓋過了福滿堂。

  再說韓家那邊,七月底的時候,明朗與葉氏商議秋闈的事情。

  此前,明朗也問過玉茗的意見。

  秦先生考過舉人,玉茗知道的多一些,她看著十七歲的明朗,如實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十七歲的舉人不多見,但也不是沒有。官人若是想去,試一試也使得,說不得就中了呢,就算中不了,也能多得一些經驗。我聽我阿爹說,這秋闈不光考文章,還要考應變能力。”

  明朗輕輕摸了摸玉茗的肚子,“你才有了身子,我若走了,怕明盛一個人照看不過來家裏。”

  玉茗小聲笑了,“官人隻管去,有我和阿娘在呢,姐姐姐夫也在邊上,不用怕。”

  葉氏聽說明朗想去參加秋闈,也滿口支持兒子,“你隻管去,我聽說秦先生考了三次才考中,可見這舉人難考。不多考幾次,哪裏有經驗。就算文章做得再好,頭一回去定然也要受一些難處。你就當去跑路,看一下人家如何考的。不光你去,你把明盛也帶去,讓他也看一看秋闈的氣勢,去過了省城,明年他去參加院試也更從容一些。”

  家裏有兩個讀書郎,葉氏說起科舉的事情頭頭是道。

  明朗對葉氏說道,“阿娘,我若去省城,把明盛也帶走了,家裏就剩下一屋子婦人,我如何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