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難民救濟 續刷聲望
作者:曉小鋒      更新:2021-08-06 01:31      字數:3140
  大梁領土全部歸附,通通成為了王新的領地。

  ??但王新接管的大梁並不是一個富庶繁榮之地,反而是一個風雨飄搖,百姓艱難度日的國家。

  ??這個國家有六成百姓,都在餓死的邊緣掙紮求存;有三成的百姓也隻是能勉強度日,但依舊是擔饑受凍;剩下一層才是大良的基德利益者與他們的附庸。

  ??想要讓治下百姓衣食無憂,王新需要做的、需要付出的、需要努力的,還有很多很多。

  ??九月初到十月這段時間,大梁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八十多個大大小小的難民營地,直接救濟難民超過五百萬,龐大的救濟支出,一下子就把稍有好轉的政務院財政給壓得難以喘息、動彈不得。

  ??為緩解政務院的財政壓力,王新又從自己的小金庫中掏出了兩百萬兩白銀,但麵對如此龐大的難民基數,兩百萬依舊是杯水車薪。

  ??守望相助,疾病相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在宣傳部與各地報紙的大力宣傳下,難民營地中的淒苦與悲涼被傳到了半島百姓耳中,生活無憂的半島百姓開始紛紛慷慨解囊,捐錢捐物協助這個新政權渡過難關。

  ??看到至下百姓如此積極,王新的內心是激動的、是欣慰的。

  ??與此同時,半島興起的那些實業家,也開始捐錢捐物,但更多的卻是捐獻各種物資,主要以肥皂、棉布、糧食等為主。

  ??當王新看到各家企業捐贈上來的物品清單時,咧嘴欣慰而又滿意的笑了,竟然在半島的體製下盈利,相應的社會責任,也是他們應該承擔的。

  ??至於那些就拔那幾根毛,隻是表示表示一下意思的家族和企業,王新給出的答案就隻有一個,以後一定要多多關照他們,工商、衛生、警察等部門可以勤快些,多上門走動走動,他們最好不犯錯,不然就等著傾家蕩產吧!

  ??至於那些用心賣力的家族或者企業,可以給他們發個榮譽證書與錦旗之類的,以後的一些政府工程和項目,可以優先考慮。

  ??就在這短短的一個月內,燕國和吳國的大量糧食流入了半島,然後再由政務院輸向各個難民營地。

  ??因為大量的囤購,吳國與燕國的糧食價格都在飛速上漲,以至於兩國國內的百姓民意沸騰,混亂與動蕩都在不斷滋生。

  ??…………

  ??青州。

  ??雖然青州城仍然在封鎖,但青州城外卻有著最大的難民營地,因為很多逃避戰爭與逃荒的百姓都來到了這裏,逃難百姓看著高聳的城牆,他們在盼望朝廷出手援助。

  ??雖然胡州為了充盈國庫,不斷向各地官府攤派繳稅任務,逼迫各地官服去搜刮民脂民膏,但他也知道流民必須賑濟,因此青州城外的救濟粥棚,也成為了大梁少有的幾處固定難民營之一。

  ??城外難民營地的昭示牌中,一張布告清晰的貼在牆上。

  ??“久不洗漱,汙濁纏身,病疫數不勝數,長發藏汙納垢,益毒蟲滋生,流民暴病十不存一,為絕病蟲毒汙傳害親朋,除女眷幼女外,男子不分老弱,皆須剪發沐浴,由大夫觀診,數日待病根盡去,則往來複常,蓄剪自便……凡不從者,生死存亡,自求多福。”

  ??布告一今貼出,就在營地中引起了不小的爭論,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流民不少人都認為這是在數典忘祖,背棄祖宗禮法。

  ??王新與政務院因為救濟好不容易積下的一點名聲,轉瞬間就要瓦解崩塌,然而楊樺的一番斥責,卻把所有人都罵得啞口無言。

  ??“一群不忠不義之輩,隻顧自身利益,而不在乎他人性命,你們身體健壯,又有食物供給,修養數日便可身體康複,可你們的妻兒老小呢?他們身體殘弱,你們自身就是一個疾病傳染者,你們這樣做隻會害了他們,看看往日健朗活剝的孩童,今卻被疾病纏身奄奄一息,榮美嬌妻,也不負往昔麵容,個個神情憔悴,麵色蒼白,再看看你們年邁的父母,老人身體本就殘弱,又怎經得起你們這番倒騰?”

  ??抱怨的人群,回想起自己身體瘦弱的妻兒老小,瞬間都是臉色蒼白,慚愧不已。

  ??“承蒙少爺救濟,你們卻不思回報就罷,反而還在這裏阻擾救濟他人,你們到底是何居心?莫非就要等著父母妻兒喪命才可,你們這才是數典忘祖,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你們連父母安危都不在乎,何有顏麵談起此話?”

  ??楊樺先把話說漂亮點,道理擺明白,後果講清楚,有情有理,連嚇帶哄,一瞬間,就把鬧騰的人說得啞口無言,低頭不敢相視。

  ??除了楊樺,在此的還有不少政務院的工作人員,與控製青州城的朱果子與陳翔南,此番話語一出眾人都一副恍然大悟與佩服之意。

  ??朱果子比那個大拇指,開口誇讚道,“怪不得當初這些家夥能成績名列前茅,而我倆卻是渣渣呢,聽聽人家這口才就知道。”

  ??衛生檢疫區,那些男子從臨時居住區來到了這裏,周圍是二十多名荷槍實彈的士兵肅穆站著。

  ??“……待病根盡去,則往來複常者,蓄剪自便……凡不從者,生死存亡,自求多福。”

  ??臨時搭起來的木板前,一位讀過點書的年輕男子大聲念著,楊樺則是帶人在一旁站著。

  ??工作人員誠懇的說道,“各位鄉梓父老,郎中所言非虛,近日盡管有衣有食,但依舊有人逝去,此就是病疾所為,字字泣血,絕無數典忘祖之意,還望諸位父老體諒。”

  ??工作人員說完,那年輕男子自己一人當先就朝消毒房前的剪發棚走去,雄赳赳氣昂昂。

  ??青年男子大聲笑道,“吾身攜帶之疾病,威脅自身妻兒老,禁不住自知,可悲,他人勸解不聽,可悲可歎也。”

  ??外圍人議論道,“原來如此啊!難怪我感覺頭暈目眩。”

  ??“我好像身上也有點癢……”

  ??“十不存一?凡不從者,自求多福?難道這疾病真如此厲害?”

  ??“疾病是否厲害?難道你沒看到西山的墳堆都多高了嗎?”

  ??“老三,日後再蓄發也不遲,還是先去了毒吧?末傳給了家人。”

  ??老實巴交的人們交頭接耳,互相交換著自己的心得體會,各個臉色都有點蒼白。

  ??擺事實說道理,很快各個難民營地中都開始了剪發運動,剪去一頭泥垢盤絞的頭發後,眾人都發現舜間輕快了不少。

  ??救濟隻是短時間的,政務院不可能一直花錢養著那些流民,所以以工代賑就成為了最好的解決之方法,在建設部與農林水利部的共同推進下,一條條嶄新的管道,一條條灌溉渠,被兩大部規劃了出來。

  ??並且一些招工企業工廠,也奔向了各個難民營地,因為移民和大量工廠招工,半島的剩餘勞動力已經越來越少,且雇傭工資也高。

  ??為了節省雇傭工費,不少企業工廠都把目光轉向了流民,對於這等行為,政務院是不反對的,但政務院也定出了最低工費標準,以杜絕私人企業壓榨勞工。

  ??在監督考察完季度考核後,王新也開始在各個難民營地轉場,檢查救濟工作是否妥當?同時也出來刷刷知名度,這好人好事要做,但宣傳自己與政務院也不能含糊。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