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7 章
作者:雲弎      更新:2020-09-12 14:09      字數:4115
  治栗內史不爽沒關係, 皇帝說了要開這個部門就是要開,但是作為頂頭上司,治栗內史的態度也是很重要的。

  他消極而抵觸, 底下人辦事效率就很低,好幾天了這個部門還不見個影子, 嬴政將人叫過去了解情況,順帶敲打了一頓,回過頭對著兒子扶蘇就搖了頭。

  扶蘇試探性道:“換人當?”

  把治栗內史一下子換掉顯然是不可能的, 現在這位出身大族, 還是當年和嬴政一起打天下的老臣,雖然心胸不夠寬廣利己主義了些, 做事也保守,不符合嬴政這個當權者現在進取的狀態, 但臨陣換將, 還換掉一個有功的老臣, 在試圖發展和改革的道路上這是個極為不好的訊號和開頭,會讓朝野上下恐慌的, 這是九卿之一, 不是什麽阿貓阿狗, 能夠隨便換掉的。

  隻能循序漸進。

  之所以搖頭,嬴政是突然發覺現有的用人製度已經完全跟不上發展的速度了, 按照朝朝的那份計劃表,未來會影響輻射的人會越來越多, 如果每個臣子都是這樣的辦事態度, 那談何發展?

  更何況前兩□□朝又給了一份土地納稅製度。

  這一份有關於土地納稅如果放在農業計劃之前, 無論考慮到國庫儲備還是考慮到軍隊情況,嬴政都不會同意的, 因為朝朝提出來新的納稅製度是,以糧食產量納稅。

  按階梯式的,產量越高納稅越多,但同時收獲的糧食也更多,產量越低則納稅越低,如果低到一定數量,就可免當年稅收,但若次年仍是如此,則取消次年的納稅優惠,按畝收稅。

  這樣的製度放在現有的畝產量來說,等於讓朝廷虧本,收不到稅,但是若有了朝朝的農業改進計劃,等農具與糧種齊頭並進,等糧食增收上來了,國庫年年豐盈談何是夢?

  隻怕到時候糧倉都要多建幾個了!

  同時這樣的納稅製度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預防災年,給受災而導致糧食減產的老百姓一個緩衝的時機,因為納稅製度上麵寫了,若當年糧食收成低於最低產量的話,則當年免稅,這樣意味著災民能得到一年的緩衝期,可以很快恢複過來。

  但是這樣有一個弊端,若有人弄虛作假往低了報,或和貪官勾結報低產量薅朝廷羊毛又該如何?

  沒關係,朝朝還出了主意,每個地區因為土壤地質不一樣,氣候環境也有差異,適合種植的糧食也有區別,到時候就區別開來,每種糧食其實若不遇上災年,收成畝產量幾乎是差不離的,這是可以預估到的。如果沒有災年,收上來糧食數據還差太多,那顯然是有問題的。

  當然,如果對方有本事種到比預估的平均值更高的糧食,朝朝是不管的,因為隻要能收到位於平均線的糧稅,那朝廷就大賺特賺了,壓根不需要特意去糾。

  水至清則無魚嘛,等人們摸清朝廷隻要你交滿了平均線的糧稅,剩下的你要能厲害多種些出來,那就算你的,老百姓種田積極性就會更高了。

  雙管齊下,同時到了收成時,由朝廷的收糧大隊到全國各地行監督收稅之責,當地官員和收糧大隊互相監督,還提供了舉報係統,每個衙門外都有舉報信箱,任何人都可以有舉報的權利,同時對待這種貪墨糧食行為,朝廷懲罰是極嚴重的,輕則掉烏紗帽,重則命就沒了,看你敢不敢貪。

  這樣的舉措下來,其實要貪點糧稅是不容易的,誠如上頭所說,每種糧食的收成幾乎是差不多的,有個數據擺在那裏,不遇上災年荒年的輕易不會差太多,差太多就明顯等著朝廷來查你,誰敢呢?

  現如今大秦的土地是私有製,當年商鞅在秦孝公時期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變法,其中就涉及到了土地製度。

  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包括當時的諸國皆是井田製,井田製的田地名義上歸屬國家歸屬天子,實際操作上是由各大貴族為領主去主導農民耕種的一種貴族私有製,打著國家的旗號,收著自己的糧,還奴役著國家的勞動人民,這就是井田製。

  當年各大貴族都占有著國家的領地,這些領地上,農民們租著他們的田地,被貴族們強迫耕種“井田”,即:假如一塊地,分成好幾個方塊,這就是井田,然後貴族們叫他們耕種中間的那塊田,剩餘的絕大部分都變成了私田,那是國家得到的糧食多呢?還是他們私人的?

  私人田不用交稅,隻有“井田”才是國家的,那國家能收多少稅?世家貴族多聰明呐,農民幫他們幹活,最後得到微薄的勉強糊口的糧食,國家也拿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他們靠著薅天子羊毛,奴役百姓,賺得盆滿體缽,這就惹怒了眼裏容不得沙子,一心想要變革的商鞅。

  當年據說商鞅因為跟貴族搶土地,搶給耕種的老百姓,促進土地的私有化,和那些貴族爆發過很激烈的矛盾,他之所以惹人恨,成為貴族眼中釘,在土地的變革上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而現在,土地確實是私有化了,老百姓手上也有田了,但小龍崽從後世的經驗和記載中還是看到了很多弊端。

  比如土地的私有化促進了土地的隨意買賣,促進了一種叫做地主的人物產生,這種人物利用金錢無限製地屯田囤地,然後去租給沒有田或不夠田的農民來耕種,最終的結果導致土地分配不均勻。

  不能合理化有效地利用土地,導致糧食產量和土地耕種麵積的不匹配,對國家發展也是致命的傷害。

  當然這些都是後麵才要解決的問題,如果涉及到土地的變革,會引起整個天下的動蕩,眼下大秦還沒必要走到這個地步。

  當下第一步就是給糧食增產先。

  前麵所說的糧稅製度,其實是小龍崽在參考了後世的納稅製度得來的,後世是以工資收入為標準,按照階梯式地納稅,換成純耕種沒有其他收入的古代版老百姓也是如此,隻不過變成了糧稅,這樣可以保證大部分人的溫飽,也不影響厲害的人憑自己努力發家致富,是對國家和老百姓都有利的事。

  同時這個政策可以在新糧種推廣下去的時候實施,這樣最容易被老百姓接受,也不會遭遇任何反彈。

  因為新的糧食品種老百姓肯定會對此存疑,甚至抗拒,但假如有這樣新的按照糧食產量收稅的法子,他們就不用擔心新糧種如果種不出來糧食不夠吃不夠納稅怎麽辦的問題,因為產量低於溫飽線是免稅的,這無疑給了百姓一管定心劑。

  和新糧種新農具同時推廣下去這個時機是最好的,早於這個時機朝廷要虧錢,晚於這個時機老百姓見識到了新糧種的驚人產量,哪還會同意這樣按照產量交稅的法子?

  所以嬴政忍不住狠狠誇了自家崽兒一句,“沒白學回來!”

  小龍崽的活學活用的確讓嬴政刮目相看,越是到這種時候,他越意識到了這個女兒的聰明,他的崽崽,一直都當幼崽一樣捧著寵著,但這時候他才發現,小幼崽也是可以獨當一麵的,她會願意為了父親去努力,為了不讓父兄太過操心勞碌而選擇去幫他們承擔一些責任。

  而她也做得很好,相當的好,這讓嬴政和扶蘇無限感慨。

  說完土地和納稅的事,回說這次創建新的農業部門所遇到的阻礙和用人問題。

  按照嬴政父子三人如今的步伐,像這位治栗內史此類的守舊派官員顯然是跟不上他們的步伐的,這種官員最終歸宿就是朝廷給你個退休榮養的退路,你把位置讓出來給別的能辦事的官員。

  但也不是現在,現如今朝堂上這種官員太多了,除了因為大秦建立統一才十年,年限尚短的緣故導致當年和嬴政打天下留下來的功臣大多了之外,還因為如今的用人製度。

  中央官員和地方主要長官是皇帝任免的,但是能在皇帝麵前出現的,哪個不是有家世的貴族子弟?

  因而朝堂上當官的大部分都是貴族子弟,寒門甚少,平民出身則一個也無。

  另外,除了這些主要官員是嬴政自己選的外,下麵的其他官員則是由地方長官自己挑選。

  這裏頭水分可就多了,這個家族推薦一個,那個大儒推薦一個,這其中來來往往的,今天你給我一個名額,明天我家有位置了讓你一個,操作空間太大,偏偏整個朝廷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真正辦事的就是這些處於水分深被舉薦當官的小官員們。

  嬴政若要按照朝朝所計劃的那樣發展,就必須要有強有力的執行官員,以中央為中心點,官員們就是中央的觸爪,令行禁止,令到人到,整個朝廷係統高速運轉,才可能支撐接下來大秦的十年計劃。

  而農業計劃隻是這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可想而知當嬴政這個統治者需要更多真正的人才來支撐他的發展計劃時,手底下都是些貴族世家的酒囊飯袋心中的感想可想而知了。

  他迫切需要新鮮的血液,新鮮的人才為大秦的中樞係統注入更多的動力,使它高速運轉。

  當小龍崽埋頭苦幹數日,又拿出一份成果,造紙術和印刷技術出來後,發現了父父的臭臉。

  她將這兩份計劃拿出去獻寶,並背著手得意洋洋道:“沒關係,有了紙張和印刷術後,以後咱們去建學校,建圖書館,到時候讀書也不貴了,父父也不用怕人才不夠用。”

  “那現在呢?”

  培養一個讀書人,一個有能力當官的讀書人,最低的平均年限是十年,但現在就已經麵臨人才的超大缺口了,該如何?

  小龍崽笑眯眯的,“後世的史書上有一種叫做科舉的製度,這種製度隻要是讀書人,不管你什麽出身,隻要不是三教九流的,隻要不是罪人之後,你有科舉的資格,你能過關斬六將,考中了,就能當官!”

  “不看出身,不用刷聲望,不需要貴族舉薦,隻要通過科舉就能當官?”

  但,科舉是個什麽?

  嬴政模模糊糊能猜到一點,他幾乎是觸碰到那個邊界線了,心中一片明亮,那個答案仿佛呼之欲出!

  不等小崽兒解釋,他就道:“是否和考試一般的東西,唯一區別的是,朝廷是主考官,朕是這天下學子的主考官!”

  說到最後,他總是深沉的眉眼難得黑得發亮,陽光灑進來隱約有些目眩神迷。

  這樣意氣風發的父父,小龍崽是不多見的,她忍不住大聲附和了一句:“沒錯!父父你是主考官,你想找什麽樣的人來當官就找什麽樣的,朝廷上那些酒囊飯袋幹不了活,就讓別人來!”

  打破世家貴族的優越感,和因為世代為官占據了當下世代的絕對統治地位,需要多久?

  小龍崽告訴你,隻需要一個科舉製度。

  當科舉製度出來的時候,嬴政猝不及防地打破了這一池平靜的水麵,給大秦帶來了十八級龍卷風,這股風像是之後大秦十年二十年間的瘋狂變化,飛快發展打開了一個風口,而有能力站在這個風口,甚至順著風口跟隨統治者父女飛出去的人,到最後都成為了名列史書的大人物。

  沒能力甚至固執站在原地不動還想著扯別人後腿的人則被時代遠遠地拋下了,落在地上碰了個頭破血流,他們起於優越,卻死於優越。

  這個例子在後世史書上告訴人們,當時代在高速發展的時候,不要揪著過去的優越感不放,你得拋棄榮耀,緊緊跟隨時代,才能不被那個輝煌的時代拋棄,你才能跟得上那對天人父女,站在世界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