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奸細
作者:一人魂      更新:2021-07-21 09:03      字數:4318
  寫完信,公孫文忠便去找公孫亮祖,商議攻打杭州的事情,這杭州守將,名叫潘原明,是張士誠老部下,與張士誠一樣,都是鹽徒出身,但與張士誠不同的是,這潘原明,卻是一位心係百姓的好官,在杭州百姓心中,有著不錯的口碑。

  ??而且,杭州城內兵多將廣,而且物資極其豐富,若這潘原明鐵了心要守杭州城,對於公孫文忠來說,必定是一場艱難的大戰,困難程度,恐怕不亞於徐達攻打湖州城。

  ??與公孫亮祖等人討論一番之後,公孫文忠最終決定,招降潘原明,信,寫的很有水平:“您固守城池,是受了吳王之命,但救撫杭州百姓,亦是您這個浙江行省平章該幹的事情,如今,天兵如雷霆之勢,所擋者,無不如嗇粉。

  ??聽聞將軍是仁德之人,所過之處,連百姓雞犬都不肯騷擾,如今王師到來,何不帶著杭州百姓,歸順我應天義軍?”

  ??派人將招降信送到潘原明手上,其實公孫文忠並沒有抱多大希望,畢竟,張士誠能讓潘原明掌管整個浙江,足以說明,這潘原明,是張士誠心腹,若是一封信,就能讓潘原明投降,那就太小看張士誠的這些老兄弟了。

  ??之所以要派人去勸降潘原明,主要是看看,在潘原明心中,這百姓和張士誠,哪個更重要一些,在決定自己攻打杭州的策略。

  ??但令公孫文忠沒有想到的是,在信送出去的第二天,潘原明便派使者到了公孫文忠軍營之前,與公孫文忠商討歸降事宜。

  ??此事兒,讓公孫文忠有些摸不著頭腦,但看到潘原明的使者把當初殺害胡大海等人的苗人叛將蔣英、劉震賊黨帶到公孫文忠麵前時,就由不得公孫文忠不信。

  ??蔣英、劉震二人,雖然戰力一般,但在苗兵中,卻有著極高威望,若這二人被殺,苗兵很可能就此反叛,潘原明把這二人送來,可以說是誠意滿滿啊,可公孫文忠,卻總是覺得,此事兒,是如此的不真實。

  ??這潘原明,就這樣降了?

  ??等恍如夢中的公孫文忠,在眾將簇擁下,進了杭州城,看到杭州城內已經被潘原明封存的府庫、公孫糧,公孫文忠這才回過神來,杭州城,真的就這樣歸順自己了。

  ??既然杭州不動刀兵,便歸順自己,那公孫文忠,自然不會在杭州城內胡作非為,而且,張士誠經營杭州多年,若想讓杭州百姓真心歸順自己,就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杭州百姓覺得,自己在應天義軍的統治下,比跟著張士誠要好。

  ??所以,進入杭州城的公孫文忠,很小心,為了做到秋毫無犯,嚴禁軍中士卒離開隊伍,恰巧一個士卒要去找杭州百姓借鍋做飯,被逮了個正著,不由分說,被公孫文忠砍了腦袋。

  ??拿下杭州,公孫文忠立刻給公孫元捧去信,問公孫元捧杭州如何安排,等公孫文忠的信送出去,公孫元捧關於謝三、謝五的處置方法,也有了回信。

  ??看完公孫元捧的信,公孫文忠發愁了,公孫元境對此事兒,是一點兒麵子都不給自己,信中直截了當的說,謝三謝五當初跟著謝再興反叛,是應天義軍叛徒,殺之!

  ??得知公孫元捧要殺謝三謝五,公孫文忠有些不解,拉住送信的使者不讓走,趕緊給公孫元捧寫信回複道:“如今應天義軍,正征討天下,若是此時殺降,恐怕,此後,再無人敢降。

  ??謝三、謝五雖然可恨,但為了大局著想,希望父親能放這二人一命。”

  ??沒幾天,公孫元捧便回複了公孫文忠,對於潘原明,獻出城池,有功於應天義軍,著其繼續擔任浙江行省平章一職,苗人叛將蔣英、劉震賊黨,殺了祭奠胡大海,至於謝三、謝五……公孫泓的回複,沒有絲毫變化,應天義軍叛徒,殺之!

  ??見公孫元捧鐵了心要殺謝三、謝五,公孫文忠無奈,隻能背上背信棄義罵名,下令將謝三、謝五以及他們的家眷,推出營門斬首。

  ??公孫文忠攻下杭州城時,張士信帶著的人馬,也到了湖州城附近,就駐紮在皂林屯,等待戰機。

  ??見張士信再次帶著十萬大軍攻來,徐達麵色有些凝重,單單一個張士信或者李伯升,他都不怕,怕隻怕這張士信與李伯升例外夾擊,到時候若腹背受敵,大軍很可能會潰敗,想到此處,徐達立刻召集眾將,商討對策。

  ??待跟眾將說明情況,徐達便沉聲道:“如今,李伯升固守湖州,張士信又帶著大軍前來,咱們形勢,並不樂觀,若想拿下湖州城,必須先擊敗張士信。可有人願意走一趟皂林屯,把這張士信給除掉?”

  ??徐達說完,常遇春便笑道:“元帥,這事兒,我來辦,在東阡我三千人便能打的這張士信丟盔棄甲,這一次,張士信在遇到我,恐怕,也討不到便宜。”

  ??聞言,徐達沉聲道:“常遇春,你英勇善戰我知道,但你要記得一點,這張士信雖然領兵作戰的能力一般,但為人狡黠,詭計百出,千萬千萬小心。

  ??上一次你擊敗張士信,是因為這張士信大意了,此次前去,恐怕就沒有這麽好運氣了,這張士信,一定會小心翼翼,步步為營,你千萬要小心,莫要大意失荊州,知道嗎?”

  ??聞言,常遇春笑道:“元帥放心,我常遇春粗中有細,不會輕易上當的,咱們共事兒這麽多年,我老常的為人,您還不清楚?”

  ??“嗬嗬,你的為人,我當然清楚,就是害怕你東籲一戰,得意忘形,會有些飄啊!”說罷,徐達收起笑臉,鄭重對常遇春道:“千萬千萬莫要讓太湖上的慘劇,再次發生,咱們雖然有二十萬大軍,但孤軍深入,很可能一場小小挫敗,便會全軍覆沒,千萬千萬謹慎啊!”

  ??常遇春聞言,也收起了笑臉,拱拱手道:“元帥所言極是,勝不驕敗不餒,才是一個合格將領應有的樣子,我會記在心裏的。

  ??隻是……當初東籲大戰,我是占據地利,再加上一股血勇之氣,才成功守住東阡,這一次,張士信有備而來,恐怕沒有那麽容易啊,所以,我想多帶些人馬。”

  ??徐達哈哈笑道:“這有何不可?給你七萬人馬,郭英、公孫劍、廖永忠、俞通海、丁德興、康茂才、趙庸這些人,都隨你前去攻打張士信。”

  ??聽了徐達的話,常遇春眉開眼笑:“您要是這樣安排,那擊敗張士信,是一點問題都沒有,我常遇春立下軍令狀,若不能擊敗張士信,就砍了我頭!”

  ??很快,常遇春便帶著七萬人馬,浩浩蕩蕩朝皂林屯開去,路上,常遇春找來諸將一合計,便有了對敵之策。

  ??廖永忠的哥哥廖永安,在太湖之戰時,因為船隻擱淺,被呂珍所俘,後來,被張士誠在姑蘇囚禁而死,可以說,廖永忠與張士誠、張士信兄弟,有生死大仇,若是讓廖永忠前往陣前誘敵,這張士信,一定會覺得廖永忠是被仇恨衝昏頭腦,若廖永忠能夠成功,一舉擊敗張士誠,並非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於是,常遇春讓廖永忠率兩萬人馬,前去皂林屯叫陣,郭英、公孫劍二人,帶兩萬人馬埋伏路邊;康茂才、趙庸二人,帶一萬人馬,走湖邊小路,繞到張士信後營,大戰開啟,便趁機偷襲張士信老營。

  ??若計謀得逞,則趁機一舉滅了張士信,若計謀被張士信看穿,在另謀他法。

  ??郭英、公孫劍,在大戰後方,因此,戰事兒未開啟前,二人便有些無聊,讓將士做好隱蔽工作,公孫劍便一個人坐在小山包前愣神。

  ??剛剛坐下,郭英便笑眯眺坐到了公孫劍身邊,笑著問道:“公孫劍,你雖然年紀小,但之前打戰,是每戰必先,這次出征,這是怎麽了?

  ??看的出來,你興致不高啊?有什麽事兒,跟舅舅說,舅舅開導開導你?”

  ??聽郭英說完,公孫劍笑著便在郭英胸口錘了一拳,笑著道:“有你這樣占便宜的嗎?你比我大幾歲?就要給我當舅舅?”

  ??“唉?話可不是這樣說的啊,你是吳王的義子,我姐姐,又是吳王的老婆,算起來,我可不就是你舅舅?快快快,叫聲舅舅聽聽。”

  ??見郭英在哪裏調侃自己,公孫劍笑著道:“想起二娘與父親的事情,我就覺得好笑,不得不說,你父親,真是神仙一般的人物,路上隨便找個人,就有帝王相,就真敢把女兒嫁給他。

  ??說話說,當初,就連我都不認為父親能夠稱王稱霸,畢竟,當時父親隻是郭子興手下一員普通戰將而已,頂多就是眼光長遠一些而已。

  ??我真的特別好奇,見你父親時,我們穿的破破爛爛,為何你父親一眼就能看出,我父親有帝王相?而且,看如今這趨勢,二娘想不當皇妃,都難啊!

  ??當初,我還覺得你父親這個人,簡直實在胡鬧,是一個瘋老頭,現在看來,他老人家,才是真正的智者,真是有先見之明,可以肯定,將來你郭家,興旺是指日可待啊!”

  ??“嘿嘿,我郭家興旺,難道你家,就不興旺?雖然你家現在,隻有你和你兒子兩個男丁,但用不了兩代人,你們家就會枝繁葉茂,無論如何,你都對得起你離世的父母了。

  ??唉,公孫劍,說說,你究竟怎麽了?為何最近總是悶悶不樂,打戰的時候,一點積極性都沒有?咱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我一直都把你當親人看待,戰場上,也沒少照顧你吧?

  ??有心事兒,你不跟我說,跟誰說去?好歹我也年長你幾歲,你說出來,說不定,我真能給你一些建議,這事情,最忌諱別在肚子裏,說出來,大家探討探討。”

  ??聽了郭英的話,公孫劍鼻子一酸,差點兒哭出來,強忍著心中的傷感,對郭英道:“郭大哥,我是在為文正哥的事情傷懷呢,你說,我父親對文正哥那麽好,他怎麽會幹出這種事情來?

  ??還有我父親,他難道真的要囚禁文正哥一輩子?難道,權利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為了那點兒權利,親情都不要了?

  ??我是小乞丐出身,這點你是知道的,在我父母離世之後,我一直都把義父當作親生父親看待,文正、文忠也是當作親兄弟,如今出了這樣的事情,我真是無法接受啊!”

  ??聽了公孫劍的話,郭英是一臉鄙視:“切,我還以為你在想什麽呢,就這麽點兒破事兒啊,至於把你愁成這樣嗎?這件事情,哪裏需要你操心?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