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章 報父仇
作者:一人魂      更新:2021-07-21 09:03      字數:4354
  聽完老丈的話,公孫亮祖是哈哈大笑,靠幾個鄉間神棍,便想抵擋自己大軍?這不是癡人說夢?隻能說,這李天祿,對應天大軍畏懼到了極點,應天大軍一到,這富陽,勢必一鼓拿下。

  ??雖然心裏這樣想,但公孫亮祖絲毫不趕大意,安慰讓老漢安心,在老漢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便朝富陽而去,查探富陽情況,等探明富陽情況,便帶著孫虎等人,返回駐紮地。

  ??等公孫亮祖和孫虎返回,耿天璧袁洪二人,已在軍營之中,四人將各自收集到的情報一匯總,便有了攻打富陽的計劃。

  ??公孫亮祖沉聲道:“耿天璧,明日你率四千人馬,走水路朝富陽進發,袁洪,你率一千人馬,策應耿天璧。

  ??孫虎,你率一隊人馬,沿著山路,繞道去富陽縣,埋伏在富陽縣衙附近。

  ??我率大軍,從陸路去攻打富陽,聽到炮響,咱們便一起發動,定要拿下富陽!

  ??諸位,這富陽易守難攻,咱們隻有出其不意,才能拿下,若此戰,不能攻下富陽縣,那咱們就隻剩硬攻一條路,到時候,勢必死傷慘重,諸位萬萬不能大意!”

  ??眾將聞言,拱手應諾,便去準備明日戰事。

  ??第二天黎明,公孫亮祖便帶著大軍,朝富陽殺去,富陽縣令李天祿聽到大軍攻來的消息,立刻帶著大軍,出城抵擋。

  ??對於擋住公孫亮祖,李天祿很有信心,畢竟,富陽是自己的地盤兒,無論地形,還是民心,都在自己這一邊而,但很快,他便信心全無,在與公孫亮祖戰了幾個回合之後,李天祿便有些握不住手中長槍,打馬逃回自己軍陣。

  ??公孫亮祖見狀,立刻帶著大軍衝殺過去,縣令都逃了,其餘人,更是被公孫亮祖的桿勇絕倫嚇傻,被公孫亮祖攆著砍殺,砍殺一陣,公孫亮祖才想起,自己竟然還沒有給耿天璧、孫虎他們發信號,趕忙命人去放炮,自己則繼續衝殺。

  ??等炮聲響起時,富陽縣令已經逃到了距富陽不到半裏的地方,等到富陽城下,李天祿發現富陽城內的大軍,竟然也向城外奔逃,李天祿見狀,心知不妙,二話不說,騎著戰馬,便朝江口逃去。

  ??結果等李天祿逃到江口,卻發現江麵,也已被耿天璧拿下,無奈之下,隻能束手就擒。

  ??很輕易,公孫亮祖便拿下富陽縣,拿下富陽後,公孫亮祖便通知公孫文忠,讓公孫文忠大軍繼續前行。

  ??這富陽,是餘杭東南要路,等公孫文忠到了富陽,二人便進了軍帳,謀劃如何攻打餘杭,餘杭才是自己此次出征,碰到的第一個真正的硬茬子,因為,餘杭守將謝再興,是應天義軍叛將,對應天義軍的戰法,極其了解。

  ??便在公孫文忠、公孫亮祖二人商議如何攻打餘杭之時,軍士來報,抓到了張士誠的丞相李伯清。

  ??聽了這話,公孫文忠和公孫亮祖都吃驚不已,公孫亮祖沉聲問道:“張士誠丞相李伯清,這李伯清不老實在姑蘇待著,來富陽幹什麽?他要協助姑蘇大軍守城,也應該留在杭州啊,來富陽,不是送死嗎?”

  ??這軍士笑道:“稟將軍,這李伯升,是奉了張士誠的命令,前往應天求和的,知道徐元帥和常遇春把守湖州,他過不去,這才無奈,想通過杭州、富陽、桐廬一帶,前往應天,可惜不巧的是,他到富陽的時候,富陽已被咱們占領,這才被咱們的巡邏兵給抓了個正著。”

  ??聽了士卒的解釋,公孫文忠是哈哈大笑:“這李伯清,還真是走背運,竟然被咱們給逮了個正著,去,把這李伯清給我請來,我倒要看看,這李伯升,打算怎麽說服我父親。”

  ??很快,李伯清便被請進了公孫文忠軍帳,看到李伯清狼狽的模樣,公孫文忠是哈哈大笑,笑著道:“你就是張士誠丞相李伯升?為何要私自過江?”

  ??李伯升聞言,苦笑道:“你便是公孫泓的外甥公孫文忠吧?果然是一員虎將,不瞞你說,我這次是去應天,找吳王商議罷兵言和之事的,我是使者,你快快放了我,雖然你是吳王侄子,但若是耽誤了議和大事兒,恐怕你也擔待不起。”

  ??聽了這話,公孫文忠笑道:“嗬嗬,我應天義軍滅到張士誠,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你以為你去應天,就能夠阻止此事兒嗎?

  ??俗話說的好,一山不容二虎,如今我應天義軍,是你十倍,張士誠如何抵擋?

  ??明知他擋不住,那我應天,為何又要跟他求和?把張士誠一舉攻滅,豈不一了百了?

  ??李伯清,你也是張士誠手下少數幾個明白人,何不回去勸張士誠,早日投降,以免江南百姓受苦?”

  ??聽了公孫文忠咄咄逼人的話,李伯清歎息一聲,一行老淚,便留了下來,公孫文忠說的沒錯,如今,自己前往應天求援,也隻是一廂情願罷了,弱國無外交,這公孫元諄都快打到姑蘇城下了,如何還會接受自己議和?

  ??想到此處,李伯清就是一陣心痛,痛哭道:“唉,背主不仁,事敗不智,我李伯清,還有何顏麵活在世上?”說罷,便一頭撞死在了台階之上。

  ??看著李伯清屍體,公孫文忠冷冷道:“哼哼,當初應天義軍與陳友諒開戰,你攛掇張士誠往死了逼應天義軍,如今落了下風,難道是你想議和,便能議和的?也不看看,你還有沒有議和的資格,來人,將這李伯升的屍體,拖出去埋了!”

  ??剛剛處理完李伯清的事情,公孫文忠正要與公孫亮祖商量攻打餘杭的事情,結果這時候,又有軍士來報,說餘杭守將謝三、謝五,帶著眾將,決定獻出城池,投奔公孫元境。

  ??聽了這話,公孫文忠立刻將使者請了進來,看完使者文書,公孫文忠又開始憤怒,原因很簡單,這謝三謝五,都願意歸降,重回應天義軍懷抱,而作為公孫元捧親家的謝再興,卻鐵了心要與應天大軍為敵,駐守諸暨,決定為張士誠效死力。

  ??隻要想起謝再興,公孫文忠就立刻想起被囚禁的公孫文正,這公孫文正,之所以會胡作非為,與謝再興的挑唆不無關係,本想著,謝再興是公孫文正老丈人,能饒,就饒他一命,可這謝再興,卻如此冥頑不靈,這才是公孫文忠真正憤怒的原因。

  ??公孫文忠從箭匣中抽出一根箭,當著眾將的麵箭折斷,恨恨道:“若不能將這謝再興擒拿,我誓不渡江!”

  ??說罷,公孫文忠又對使者道:“至於謝三、謝五二人,既然願意獻出杭州城,那我公孫文忠,也不是不知變通之人,他們二人以及他們的家眷,我公孫文忠作保,一定沒有人會傷害他們!”

  ??拿下杭州,公孫文忠、公孫亮祖二人,便去攻打諸暨,而諸暨城下的謝再興已經帶著自己的五個兒子,謝清、謝浚、謝洧、謝洪、謝洋在諸暨城下,嚴陣以待。

  ??叛徒,幾乎是人見人恨,更何況,這個叛徒,如今卻要對曾經的同胞,舉起屠刀,當謝再興不願投降,要與應天義軍死戰到底的時候,無論是公孫文忠、公孫亮祖這些大將,還是手下小兵,都對謝再興的舉動,憤恨不已。

  ??不用公孫文忠動員,軍中便是一片喊殺之聲,一個個叫囂著要將這謝再興這個叛徒擒拿,帶回應天,交與吳王處置。

  ??攻打諸暨城,是軍心所向,公孫文忠自然不會打擊大軍士氣,立刻下令拔營,朝諸暨城進發。

  ??等大軍殺到諸暨城下是,無論是謝再興,還是公孫文忠,都沒有廢話的心思,若謝再興要投降,那謝三、謝五投降之時,就該跟著這二人一起投降。

  ??既然當時沒投降,那就是要死戰到底,而公孫文忠,發誓不擊敗謝再興,便不渡江,根本沒有緩和的餘地。

  ??就這樣,大軍一接觸,雙方便立刻展開大戰,謝再興的五個兒子一馬當先,趁著公孫亮祖率領的前軍尚未形成隊列,便殺了過來。

  ??公孫亮祖見狀,也不管軍陣,帶著親兵便殺了過去,一刀便把謝再興長子謝清,給劈成了兩半,殺掉謝清,公孫亮祖便與謝再興小兒子謝洋戰作一團,謝洪、謝浚見兄弟陷入死戰,立刻前去幫忙,戰場上的形式,發生逆轉,公孫亮祖落入下風。

  ??而在後軍壓陣的公孫文忠,自然不會看著公孫亮祖被謝家三兄弟圍攻,搭弓射箭,一箭便將謝洪射下馬。

  ??開戰不到一炷香的時間,謝再興便折損兩個兒子,這讓謝再興幾乎發狂,帶著剩下的三個兒子,朝著公孫文忠,便衝殺了過來。

  ??謝再興不管不顧,朝著公孫文忠統禦的中軍衝來,目標很明確,就是坐鎮中軍的公孫文忠,此時的公孫文忠,已經穩住了陣腳,見謝再興這幅模樣,便知道,事情已經徹底沒了轉圜餘地。

  ??本來,公孫文忠還顧慮公孫文正,畢竟,謝再興是公孫文忠的嶽父,想這隻要將謝再興生擒,或者擊敗,此事兒就作罷了,但戰場上,根本容不得公孫文忠多想,一連殺了謝再興兩個兒子,想和解也徹底沒了可能,於是,也不在顧慮公孫文正,帶著大軍,就碾壓過去,與謝再興大軍,陷入混戰。

  ??謝再興雖然桿勇,但畢竟年老體衰,還沒殺到公孫文忠跟前,便被公孫文忠大軍亂刀砍死,謝洋見自己的老爹戰死,想要過來搶回老爹屍體,結果被公孫文忠士卒一刀砍中馬腿,跌落戰馬,摔斷脖頸而死,見自己的老爹和兩個兄弟又戰死,與公孫亮祖對戰的謝洧、謝浚二人,有些慌神,謝洧一個不留神,一槍捅進公孫亮祖所用大刀的鐵環之中,公孫亮祖奮力一攪,謝洧的長槍被攪成兩段,謝浚見狀,一矛刺來,公孫亮祖順勢抓住謝浚長矛,往自己身邊一拉,謝浚收勢不住,被公孫亮祖一刀砍死。

  ??見自己父兄都死了,謝洧是亡魂大冒,也不在纏鬥,調轉馬頭,便向諸暨跑去,可公孫亮祖哪裏會放過這個機會?取下背後大弓,一箭便將謝洧射死。

  ??第一場大戰,謝家父子六人就全部戰死,諸暨城的守軍見狀鬥誌全無,立刻亂做一團,公孫文忠、公孫亮祖看見像沒頭蒼蠅一樣在戰場上亂跑的諸暨城守軍,立刻下令全軍進攻,直殺得諸暨城守軍十不存一,這才罷手。

  ??等進了諸暨,公孫文忠立即讓公孫亮祖他們去撫民,而自己,則找了個房間,給公孫元捧寫信,畢竟,自己斬了謝再興父子,這事兒,必須要告訴公孫元境一聲,而且,謝三、謝五投降,自己可是背過書的,一定要跟公孫泓說清楚,讓公孫泓饒他們一命。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