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五大優勢
作者:一人魂      更新:2021-06-04 08:32      字數:3762
  公孫劍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他,卻極少和他說話。

  今天的李自成鼓足勇氣,言道:“小的曾在驛站勞作多年,對於裏裏外外的勾當了然於心。此外,小的每日跟在陛下身邊,耳濡目染下學到不少東西,正好可以一試。”

  話說到這裏,公孫劍決定給他一個陳述的機會,如果你去管理驛站,準備怎麽做?

  李自成終於等到和皇帝對話的機會,看得出他有幾分緊古,帶著顫音說道:“首先,陛下已經為驛站改革定下了基調。驛站的花費由朝廷出,不再與各地官府有關,此舉可理順驛站與官方的關係,它直屬朝廷,並不歸地方管轄。其次,驛站的住宿、飲食和車馬租賃都是收費的,取消各地官府開具的證明,此舉將遏製私人使用驛站的行為。”

  公孫劍點點頭,這兩點是驛站改革的基石。前者讓驛站運營擺脫各地官府的控製,後者將杜絕關係戶吃白食的現象。

  李自成在驛站工作多年,對於以上兩點深有體會。你的驛站靠縣衙撥款才能發放俸祿,自然要服人家的管,縣衙中人安排的接待,你就得好好準備,走的時候找你要點路費,反正都是人家撥付的,那你就得給。

  大家但凡有點門路的,不管是親戚朋友,還是師生,都是白吃白住、車馬接送。到最後,隻要來的都不給錢,剩下全是不具備條件,根本來不了的。

  問題是,這個困局怎麽破?

  公孫劍的新政已經頒布有段日子,舊的模式仍然存在,很多人心存僥幸,仍舊是白吃白住白拿。

  李自成告訴皇帝,殺雞給猴看,就拿廣安門的驛站為例,到時候在《大周日報》上刊登,看天下誰還敢觸這個黴頭。

  公孫劍認可他的觀點,這屬於執行層麵,派李自成帶人巡視各處驛站,發現問題立即整改,他應該是稱職的。

  李自成顯然還有更多的辦法,驛站的職能必須擴展,陛下說了搞貨物及信件運輸,那就應該全國統一價格,通過《大周日報》告知更多的人。

  貨物按照重量和裏程收費,信件單獨收費標準。公孫劍有些意外,沒想到李自成能想到這一點。

  統一價格聽起來是件小事,實際上卻非常重要,好比是後世裏的肯德基、麥當勞,無論是多大的城市還是鄉村,它的價格是統一的,首先給人一種信任感,知道你不會騙人,也無須討價還價。

  李自成接著說自己第二個辦法,承諾時間,有效反饋。你替人運送貨物,哪怕隻是傳遞一封信,一定要有回複,送到後讓對方簽收,把結果返回到發送的驛站,這會增加人們的信任感,提升驛站的信譽。同時,你可以按照路途遠近,承諾貨物送抵的時間,讓自己顯得更為專業。

  公孫劍大吃一驚,如果說杜濱是他發現的第一個弟子,那李自成是第二個。

  看來他沒少看《大周日報》,平時又經常聽皇帝說話,對於經濟學這一套,雖然不懂理論,卻已經懂得應用。

  李自成還有第三個辦法,驛站實行承包製,自負盈虧。

  驛站花費巨大,原因是隻有支出,沒有收益。現在你承擔快遞的業務,替人家運送貨物和信件,那就等於有了收入。與此同時,有人住店要收費,有人吃飯要收費,租賃車馬更要收費,這些都是收入。

  李自成認為,朝廷可以定一個標準,根據驛站的規模和客流量劃分不同等級,每個等級撥付不同的款項,欠缺的部分由驛站自行賺取。

  驛站的活多,賺的錢多,便可以發的多。如果不幹活,沒人光顧,隻靠朝廷撥付的這點,那就生活的寒酸點。

  隨著時間推進,朝廷可以逐年遞減撥付的錢糧,最終實現多數驛站的……

  公孫劍提醒道:“收支平衡!”

  是的,不止是收支平衡。小的測算過,幾乎所有驛站都設在官道旁邊,要麽就是入城後最顯眼的位置,如果敞開麵對所有百姓,隻要價格合理,客流量會非常大,每年都可以賺大筆的銀子,到時便可以按比例向朝廷繳稅。

  公孫劍問:“還有嗎?”

  李自成笑了,有一種早知道你會問的神秘感。

  “哪怕驛站不賺錢,大周朝廷需要驛站。”

  公孫劍懂他的意思,所謂朝廷法令,其實隻能下發到縣令一級,再朝下幾乎沒有太大的約束力,大周朝的各地基本還是鄉紳自治,有決議不斷的才會去縣衙告狀。

  那麽,驛站就起到了朝廷駐地方基層辦事處的職能,如果說官府層麵像是一條大動脈,那麽驛站就是毛細血管。

  毛細血管看起來不重要,似乎破了也隻是流點血,過會自己會愈合,完全動搖不了國家的統治。其實,毛細血管才能通往身體的各個角落,才能讓一個人感覺到心髒跳動的節奏。

  大周朝要想將視角遍及各個鄉村,唯有驛站一種途徑。

  換句話說,大周朝的長治久安,最根本的層級不是縣衙,不是鄉紳,而是遍布各處的驛站。

  從這個角度來說,驛站非但不能裁撤,反而應該加強。

  隻要運用得當,驛站將是朝廷維持穩固統治的基石。

  話說到這裏,公孫劍對平時沉默寡言的李自成刮目相看,甚至有了放他出去大展拳腳的想法。

  劉文炳好說歹說,總算讓皇帝“淡忘”黃丙才的事情。

  他能看出來,皇帝對黃丙才的父親黃立極不滿意,極有可能在近期更換內閣首輔的人選。

  皇帝之所以還在遲疑,大概源於沒有太合適的接替人選。

  按理說袁可立挺合適,可是遼東同樣需要他,在女真人被剿滅之前,袁可立的位置暫時動不了。

  ?小承宗有大才,可他向來是有派係的,有一幫子走的很近的人,而皇帝不喜歡別人拉幫結派,尤其是內閣首輔這樣的高官。

  徐光啟倒是稱職,但是皇帝認為,科學更需要他,大周朝的未來還需要他幫忙開啟,內閣首輔的位置會束縛他。

  怎樣才能找到一個老成持重,同時還能替君分憂的人昵?

  劉文炳幫著皇帝一起想,卻總是搖頭。

  按照內閣裏的排位順序,內閣次輔不是錢龍錫,應該是李國普,這位先生性情剛烈,倒是非常能幹活,就是脾氣臭了點,做事情風風火火,誰的麵子都不給,說好聽了叫嫉惡如仇,難聽點就是性情暴躁,情商低。

  接下來是錢龍錫,正在主持江南的經濟發展,同樣是一個重要崗位。

  然後是文震盂,皇帝親口承認的先生,關係近的沒話說,隻是略顯迂腐,不太懂的變通。

  後麵還有個蘇茂相,從戶部提拔上來的,在內閣中最沒有存在感。

  這個順序是朝堂上默認的,皇帝可從來沒說過,誰排第二誰排第三。

  在他看來,錢龍錫和蘇茂相沒什麽分別,他們都是內閣的閣老。李國普和文震盂也是一樣的,哪有什麽內閣次輔的說法?

  一旦黃立極致仕,這四位誰會成為內閣首輔,劉文炳覺得都有可能,又都沒有把握。

  他不管了,現在的形勢表明,黃立極離開位置返鄉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他的兒子可以留下。

  自從劉文炳拜訪過黃府,黃丙才幾乎每天都會登門求見,每次都帶一大堆禮物,口口聲聲要孝敬師傅。

  劉文炳有些小得意,最近幾個月巴結他的人多了,其中不乏尚書、侍郎、巡撫這樣的高官,但他都沒當回事。大家老老實實做官,不做那些蠅營狗苟的勾當,錦衣衛不會拿你怎麽樣。

  黃丙才不同,他是打心眼裏喜歡,甘願拜比自己年紀小的劉文炳為師。

  劉文炳連續收了人家好幾天送來的禮物,而且這個黃丙才在自己手下是可以發揮作用的,他決定再次登上黃府,合適的話就收了黃丙才,讓他跟自己在錦衣衛當差。

  進門的時候,劉文炳發現很多家庭護院拿著包袱離開,他攔住兩人問怎麽了?

  “老爺說了,他很快會離京,讓我們自謀生路。”

  劉文炳詫異,皇帝那邊還沒有指示,你怎麽搶先開始搬家了?

  待見到黃立極,他似乎比往常老了一兩歲,靜靜的坐在那裏,示意侍女給劉文炳沏一杯茶。

  劉文炳坐下來,沒急著問黃丙才的事,而是端著茶杯與黃立極對飲。

  過了許久,黃立極問:“陛下那邊可有關於老臣的消息?”

  劉文炳搖頭。

  “那劉大人可是陛下差遣而來?”

  劉文炳還是搖頭,他身份特殊,不由得讓對方多想。

  “黃閣老,陛下那邊沒什麽新消息,也沒派我做什麽。今日登門拜訪隻為令郎,我想再見他一麵。”

  兒子的事情,皇帝早知道了,也勸過他,跟著老爹回鄉吧!

  咱們家有錢有勢,在地方上還有大片的土地,回去做個富家翁,豈不是人生妙事?

  兒子不同意,堅持不懈朝劉文炳府上跑,各種珍玩異寶奉上,隻求能拜對方為師,跟在屁股後麵混。

  劉文炳把事情給黃立極大概一說,言道:“拜師就不要提了,我除了遊泳和滑冰,也沒什麽能教他的。如果黃閣老願意,可以讓黃丙才入錦衣衛,從一名普通的軍卒做起,能有多大成就看他的努力。”

  黃立極不會瞧不上一名普通的“軍卒”,有劉文炳罩著,他會官運亨通。

  “老朽隻是擔心,他那古揚的性格,留在京城恐怕遲早惹來禍端。”

  劉文炳覺得,“有我在,他或許能好些。再說了,即便他跟著閣老還鄉,難道就不會惹禍?”

  黃立極想想也是,劉文炳以前也是黃丙才那樣的人,甚至愛上賭博把家產輸個精光,現在一樣是個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既然劉大人成全,老朽替犬子謝過大人。”

  黃立極恭敬行禮,態度非常誠懇。

  劉文炳還禮,他看到一個老牌政治家的落寞。黃立極應該早已預料到,他的政治生涯行將結束。

  沒什麽可怕的,有開始總有結束。

  劉文炳忍不住多說兩句,“閣老盡可以放心,陛下仁慈,君臣之間是場緣分,好聚好散!”

  好聚好散?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何其難矣!

  皇帝登基以來,從崔呈秀到魏忠賢、客印月,還有福王等一幫子皇親國戚,再有韓壙等東林黨魁,誰人可以善終?

  黃立極沒說,但劉文炳能看出他的憂慮,寬慰道:“謀逆之人自然沒有好下場,黃閣老並無此狀,又何必擔心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