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使吳國收複鎮遠
作者:一人魂      更新:2020-07-30 10:06      字數:3699
  “查。”公孫劍狠聲道:“派人去把黃文元和曹亮以及胡添翼都給我喊來這裏。不過注意暫時別走漏了風聲。”

  很快,僅僅兩日的時間事情的原委就弄清楚了。大致的情況和馬騰打探來的差不多,當地的知縣為官也不錯,沒有貪汙受賄之類的惡行。對於屬地的管理也都很好,可偏偏這位知縣老爺是個從小收到過富戶欺辱的寒門子弟。因此在公孫劍屬下做官之後,感覺到了新政對於貧苦百姓的好處。再加上他內心深惡那些富戶,因此對於屬地內那些富戶格外的苛刻。即便是依照新政贖買或交出了自家土地的富戶依舊不願意輕易放過。因此屢次找他們的事端。

  剛好這一次趁著勳貴和世家勾結叛亂,他準備好好的整治一下自己屬地內的這些富戶們。不過他所謂的整治也就是在規則範圍內的。可下麵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多數也是寒門出身,對於富戶本就沒啥好感。再加上知縣大老爺的態度,於是就借題發揮乘著這個機會能撈一點是一點。就算真的吧這些富戶弄死了,在百姓中間也不會有人替他們說好話。到時候扣一個帽子很隨便的就可以糊弄過去。

  弄明白了事情的緣由,公孫劍的背後不由得冒出一陣的冷汗。眼前的這一切讓他想到了自己雖然不曾經曆卻也了解頗多的那個年代。是左是右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矯枉過正!

  又過了一日,黃文元和曹亮以及胡添翼幾人全都匆忙的趕到此地。他們一路上也在猜測究竟是什麽原因使得公孫劍會突然讓他們幾位如此緊急的趕來。等知道了原因之後,不由得心中也是一驚。

  這個問題說大不大,可是說小也不小。仔細冷靜了幾日的公孫劍,沒有當場就做出處理的意見。反而是一副心事的回到了臨水縣,可也就在他回來的第二天,下令所有知府以上官員,全部放下手中事情前來開會,而且這一次的會議不單單是各地的官員們。公孫劍還通過曹家老太爺以及治下不少的耄老邀請到了各地有一些名望的鄉紳前來參與。

  這下大家都明白公孫劍是真的有些發火了。

  公孫劍的怒火其實有一部分是對自己發的。很多時候或許是思慮不夠周詳的原因,又或者是自己沒有太多的經驗,一切的一切都還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可有些事情其實他自己還是應該要想在前麵一些。

  對此馮懷道和石方恒卻對公孫劍勸解了一番。世上沒有生而知之的人,也沒有一個完人。好比王爺你的政策是好的,卻也還要有人去執行才可以。而執行人的素質可就千差萬別了。因此王爺您也別把責任都攔在自己一個人的身上,咱們好在經營這片屬地的時間還不久,發現了問題就去解決問題,今後各方麵工作再做的細一些,說起來我們二人也是有錯的。

  不得不說馮懷道和石方恒的水平確實很高。一番話下來也就打開了公孫劍的心結。而公孫劍此時也想到了監管的必要性,以及各級衙門的吏治和思想工作問題。

  也不廢話,先開會大家把事情那道桌麵上來說清楚。再然後才是關起門來研討今後該如何去解決這方麵的問題。

  此次的事情負責宣傳和監督的胡添翼黃文元二人難逃其責。不過公孫劍也沒有去追究,畢竟二人也都是認真辦事的,安全司的任務是監控那些內部可能的隱患而不是監督官員如何施政。而黃文元一直以來的重心都是在軍隊和文教衛生方麵。因此公孫劍這一次打定主意要加設一個對於各級地方甚至是他王府中央的監管部門,另外還要加設一個民間的督導機構。可是機構好辦,負責人選就難辦了。

  一直以來,公孫劍治下最頭疼的問題就是缺乏人才。之前的招聘看似有效,其實來的也就是一些二三流的人,可惜公孫劍也沒有辦法,隻能是稍微培訓一下就急急忙忙的趕鴨子上架,很多時候都是在摸索著來。

  可如今不同往日了,隨著公孫劍手底下的地盤越來越多,需要用人的地方也越發的多,總不能一直是這樣硬拉生湊吧。否則長此以往的話,終有一天整個係統可能都會癱瘓。

  對此公孫劍和他手下的幾位內閣大臣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畢竟這個時代讀書和知識都掌握在那些世家的手中,而這些人恰恰卻是公孫劍重點打擊的對象。人家怎麽可能幫著你去禍害自己家族呢?

  商議了很久之後,公孫劍一麵下令開始廣招人才,不限製學曆,當然這個時候也沒啥學曆的說法,最主要的是不限製出身和國別。另外當初他和曹家老太爺說的那個議政院也要加緊組建起來。一則是為了拉攏那些當地的鄉紳和有名望的耄老,二則是實實在在的給予百姓們參政議政的機會,最主要的還是監督各級地方衙門平日的工作。

  議政院的籌措伊始,便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尤其是一些在當地原本就有些產業現在交出田地歸附了公孫劍統治的鄉紳富戶們。對於他們來說,在付出了如此慘重的損失後,如果能夠得到來自官方的認可,也可以說是一種利益的交換。雖然公孫劍在原則上也打算這樣做,可是考慮到這個部門今後的公正性問題,卻並沒有如此行事。

  一開始公孫劍的打算是將這些人集中起來給他們一些事情做做,監督一下官府的職能和效率,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養老機構,給他們沒事找點事情做。尤其是給了一個官方認可的身份,這樣也好使得這些人有一定的歸屬感,方便於穩定內部。

  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公孫劍不希望這個部門成為擺設,而是更多的參與到實事中來,因此就不會給這些家夥濫竽充數的機會。

  在密議了許久之後,公孫劍決定按照不同階級和成分劃分比列,分配不同的議政院代表名額。比如像曹家老太爺這樣過去的富戶豪族來說,占比不超過百分之二十,其他的則來自於各行各業,比如當地的老農、商戶、工匠等等,甚至婦女代表也要占到一定的比例。

  公孫劍治下的每個縣都要組成這樣的議政院,用以監督當地衙門的工作情況。可以審查衙門每年花費財物狀況以及各種建設的開銷,甚至於刑獄。各縣的代表中在選舉或者推薦產生府代表,組成府一級的議政院。以此類推,連王府中央部門最後都要有議政院參與監督。

  當然議政院也隻有監督權限,而沒有管理權限。這一點必須要分清楚,否則那各級衙門還不得亂了套,至於說出現分歧發現問題,則直接可以向上一級監督部門匯報或者向即將成立的監察部匯報,自然會有人來查辦這些事情。

  如此一來,各級地方衙門得到了監管,而且還不用花費太多的人力物力,也使得各階層的人都有機會參政議政。當然公孫劍也同時宣布了一條命令,就是各地在選舉議政院議員的時候,必須公開公正公平,嚴禁弄虛作假徇私舞弊,一旦查出來決不輕饒。

  內政在一點點的糾偏,其實這也是事物發展的一個規律,任何的新生事物總是需要一個成長的時間和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任何的問題都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畢竟隻有實踐當中才能出真知。

  公孫劍的內部在忙碌著,而外部此時也起了變化。根據情報司傳回的消息顯示,齊國北方的趙國忍不住第一個下場了,打著支持齊國四皇子的名義出兵攻打齊國。

  齊國的四皇子生母是趙國的公主,而偏偏巧的是這位四皇子在奪嫡的過程中也不知生母原因莫名其妙的掛了,於是身為母舅的趙國皇帝大怒,以此為借口發兵齊國,誓要為自己的外甥討回公道。於是齊趙兩國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趙國一下場,局勢頓時就混亂起來。此時的齊國並非就比趙國弱小,別看齊國和周國打了那麽多年的仗沒占到便宜,可是人家本身的實力並不弱。況且現在也僅僅是內部有些不協調而已。可趙國一出兵,各方原本彼此敵對的勢力立馬就聯合了起來一致將槍口對準了趙國。

  根據公孫劍的經驗,這種情況下誰第一個下場往往並不能夠占到最大的便宜,反而最後很可能得不償失。因此公孫劍一邊在整軍備戰一邊在等待時機。

  可誰曾想,緊接著吳國也對齊國動手了。這大大的出乎了公孫劍的意料。以他對於吳皇的了解,那是個沒有便宜絕對不會出手的家夥,難不成現在的齊國真的如此糟糕了嗎?

  可雖有而來的消息大亂了公孫劍的計劃,因為周國也出兵了。

  這下公孫劍徹底的感到有些疑惑了。難道說是自己的情報係統有問題,還是說幾家早就暗地聯合好了,卻沒有通知自己。公孫劍這邊可是早就已經和吳國大城協議的,兩家共同出兵攻打齊國。而今趙吳越三國先後出兵齊國,很明顯的是不準備帶公孫劍玩。

  對此公孫劍感到極度的氣憤,而石方恒的話也隨即破解了公孫劍心頭的疑團。人家都是正兒八經的國家,而自己則是個可以被稱為亂臣賊子的家夥,哪一家的皇帝也不可能喜歡和自己這樣的人一起愉快的玩耍。

  乃乃的,既然大家看不起我不和我玩,那也沒有關係,咱們玩自己玩自己的,而且還是那種破壞別人玩性的玩法。

  隨即公孫劍屬地內大軍兵分兩路,一路四個野戰師出鎮遠關兵鋒直指吳國邊境,另外一路則由公孫劍親自率領,由特戰旅和快速支援師外加一個野戰師組成,通過周國北路穿插到周國和齊國兩軍戰場的後方,隨時準備投入戰鬥。

  這一下齊國的戰場局勢隨即發生了改變。除了北麵還在和趙國打生打死。而南方與西麵則全都停滯了下來。原因很簡單,西麵的吳國因為公孫劍出兵彼此邊境,害怕公孫劍隨時回懟吳國境內發起攻擊,因此深入齊國內部作戰的部隊擔心後路被斷,所以不敢在繼續進攻。而南方也同樣因為公孫劍的介入使得雙方彼此停戰。雖然公孫劍一仗也沒打,甚至連一句話也沒有說。可是卻對於戰場上的各方都構成了威脅。尤其是齊國南方戰場,公孫劍就帶著自己手下的部隊隔著不到五裏的距離死死的盯著交戰雙方。弄得雙方都不清楚他的意圖,不知道他就究竟是準隊伍哪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