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過冬兒(求收藏推薦支持)
作者:寧溪南      更新:2020-06-28 01:32      字數:2167
  等三個人吃飽了飯,喝光了酒,張萬禮把準備好的東西拿出來遞過去。

  把頭看了看,看到了糧袋裏的那十塊錢,點了點頭,擺頭讓那兩個人接過來,說:“這年頭都不容易,你也是懂規矩的熟麥,別的就不說了,能生活誰也不能出來吃打食。

  我們兄弟不鬥票不打尖果兒,都是為了活著,這頓飯就領了。我們不是野毛子,你也放心。有蹦子來你該咋說咋說,當了爺爺就不怕放籠。再包點殺口的,爺們就走了。”

  張萬禮點點頭,去罐子裏掏了些粗鹽來包結實,放到麵袋子裏,三個男人拎著東西出去了。沒一會兒,院子門外響了幾聲馬聲,就再也沒了動靜。

  又等了一會兒,張萬禮出來在院子裏轉了一圈,把院子門叉好別了杠子,這才進了屋,到西屋讓張景義娘三個出來:“沒事了,和孩子洗洗睡吧。”

  張景義問:“幹什麽的?”

  張萬禮說:“亂石刨的胡子,這是冬天沒糧了,沒事兒。現在是革命政府,不是過去了。”

  張景義聽張萬禮張萬智閑聊的時候聽過胡子綹子的事兒,心裏有點兒慌。

  張萬禮說:“現在和過去不一樣,也就是弄點兒糧,不敢禍禍。以前那都是大馬鞭子皮軍靴,你看看現在的,和咱們也沒什麽差別,都是混個日子,不用耽心。”

  張景義問:“那今天給了,明兒還能再來不?”

  張萬智已經把洋槍掛到了牆上,笑嗬嗬的說:“不能夠了,放心睡吧。也就這樣,再逼就轟他娘的,他們心裏也有譜兒。現在的軍隊公安可不是白狗子那會兒,是真打。”

  一家人燒了熱水洗腳上炕,劉照豐是好奇,劉金榮早就困了,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一直迷迷糊糊的打盹兒,這會兒沾著枕頭就著了,一點兒也沒耽誤。

  張景義躺下來,睜著眼睛看著天棚發愣。

  張萬智拉了燈,咳了一聲,輕聲唱:“王二姐兒,坐樓堂,思想起我的那個二哥呀……”

  他的聲音有點兒細,唱的很有味道,聲音也不大,纏纏綿綿飄飄悠悠的,張景義迷迷糊糊的睡了過去。

  第二天一早,公雞一打鳴,一家人就陸陸續續的起來了,劉金榮坐在被窩裏揉眼睛:“媽,昨兒個誰來了呀?”

  張景義把頭發攏起來紮成髻,咬著卡子別碎發:“沒誰,說了你也不知道。”

  劉金榮眨了眨眼睛:“燉肉了,我聞著味兒了,不是說那肉是過年才吃的麽?燉完了,過年還有麽?”

  張萬智坐在炕沿上穿鞋,笑著說:“鼻子像貓似的。有肉,等我上山給你弄去,山上有的是。”

  劉金榮說:“山上有狼,你小心點啊,跑快點。”

  張景義問:“你和哥要進山哪?”

  張萬智說:“進去逛一圈兒,我前陣子下的套也該去溜溜了。洋槍裏裝了藥,不能那麽放著,得去找地方放了。打點什麽都是東西。”

  劉金榮把小棉襖套在身上,爬過去揭開棉窗簾往外看:“爸,院裏有家巧兒,不老少呢,你拿槍打吧。晚上炒鹹菜吃。”

  張萬智說:“家巧兒不能用洋槍打,那玩藝兒太小了,轟下來也不能吃了。等我看看,能不能弄野雞子回來。”

  劉金榮問:“怎麽弄?拿棉帽子嚇嗎?”

  張萬智笑著說:“那個不保準兒。今天用刺麽果去藥,你不問曬那些刺麽果幹什麽用嗎?又不好吃的。拿來藥野雞山雀可靈了,一弄一個準兒。”

  吃了飯,張萬禮和張萬智背上洋槍帶著鐮刀繩子進山去了,劉照豐在院裏劈柴,劉金榮就趴在屋裏窗台上隔著玻璃看,小白狗站在地上扒著炕沿看著劉金榮。

  農村晚上狗不能進裏屋,要值宿呢。夏天就在院子裏,冬天睡在外屋,有個稻草鋪的窩。

  很快就到了年根。

  隊上殺了口豬,挨家挨戶都分了點刀條肉,一斤多重,給了半鍋骨頭湯。隊上的幹部肯定不會隻有這麽一點兒,但是沒人感覺有什麽不對的,就是感覺不對也沒辦法,也不敢去找。找了也沒用。

  在這山溝溝裏,隊長就是天。

  燈籠是用高粱稈做的,糊上去合作社買的大紅紙,在裏麵點上半根蠟。

  對聯和福字是裁好了紙,到堡裏請學校張老師給寫的,寫一副對子加上福字,還有出門見喜,抬頭見財,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這些貼在雞窩糧倉上的吉利話兒,一共一毛錢。

  小年,三十,初一也會放鞭,一百響一掛的一毛三,兩百響的二毛。

  二踢腳和吐球是奢侈品,隻有隊長和會計那樣的家裏才會買幾個,家裏孩子天天拿在手上顯擺卻舍不得放。

  張萬禮給劉金榮買了些拿在手上放的呲花,三毛錢十個,就成了劉金榮的寶貝,想了一下午才帶著不舍分給哥哥一半。劉照豐笑著拿了一個。

  村裏的孩子頂著風雪跑到南溝來找劉金榮玩兒,在院子裏跳房子。

  她們有嘎了哈和小口袋,嘎了哈染成紅色,小口袋是用五顏六色的布頭縫的,裏麵裝著沙子。

  劉金榮很羨慕,但是沒管家裏要,她知道要了也沒有,一口豬才兩個,再說,豬是要上任務的。

  張萬禮笑著說:“別眼氣,大爺給你弄,弄來了也染成紅的玩兒。”

  劉金榮就開始盼著。

  可是這一冬天運氣不好,始終也沒打著大東西。張景義用碎布給縫了四個小口袋,這就成了劉金榮唯一的玩具。

  三月份,又開學了。

  劉金榮要到法台去讀四年級。

  沒有車,隊上的孩子約著在三道河橋上匯合,一起走著去。

  法台的學校是可以住宿的,但住宿要交糧,沒有誰家舍得,農村人沒人把走路當什麽大事兒,包括孩子。

  從張家堡走到法台的學校來回十七裏地,順著山繞過去,中間大部分地方連人家都沒有,要過兩條河。

  冬天還好,走路的時候也不會太冷,把臉包起來就好。

  夏天荒草和莊稼比成年人都高,一走一身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