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雅言正音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1-04-02 15:54      字數:2867
  網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a>最新章節!

  文林館,一場學術研討會,演變為大規模“舌戰,使得本來優雅的文學場所,瞬間變成大型地域歧視現場。

  身處其中的李笠,聽著各地學者、大儒、經學名家之間的“舌戰,感受南北地域矛盾的總爆發,無奈至極。

  想說些什麽,卻不知從何說起,一如學渣坐在高端學術研討會時懵懵懂懂的狀態那樣,默默坐著。

  眼睜睜看著南北兩個陣營的文人集團“激戰,卻使不上勁。

  雙方“交戰的原因,是關於雅言正音。

  那麽什麽是“雅言?

  雅言,即官話,可以理解為後世的普通話。

  普通話的曆史不算不長,而這個時代的“雅言,卻源自商周。

  那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周天子的時代,官話是什麽呢?

  一般認為就是《詩經》的語言,即洛陽雅言,因為東周的國都便是洛陽。

  所以雅言標準音(正音)的基礎,應當就是在洛陽一帶。

  這裏,是以洛陽為核心的中原地區,於是,雅言又稱河洛語、河洛話,即洛陽話。

  春秋時期,孔子講學,門下三千弟子來自四麵八方,口音各有不同,那麽,孔子講學時,必須說“通用語。

  據傳,孔子是用洛陽雅言來講學,《論語·述而第七》中有雲:“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到了兩漢時期,延續傳統,以洛語為國語,稱“正音、“雅言,也稱“通語。

  魏晉時期,繼續以洛陽雅言為國語。

  到了永嘉之亂後,洛陽淪陷,琅琊王司馬睿在江南建康建立朝廷。

  大量士族南下,寓居江南,他們口中所說的洛陽雅言,難免受當地吳語影響,形成了“建康雅言。

  與此同時,洛陽在戰亂中失去了國都的地位,淪為各方勢力爭奪的要地。

  沒有南下的士族,紛紛返回家鄉避難,上百年過去,他們口中的洛陽雅言,不可避免地摻雜了本地方言。

  所以,魏晉時純正的洛陽雅言,在南北士族、官員的口中,部分發音已經有了變化。

  雖然有“切韻這種注音法,來保證每個字的讀音,切合“洛陽雅言的“正音(標準讀音)。

  但是,南北長期分裂、對峙的結果,就是連部分字的切韻,也有了分歧。

  這是訓詁學(包括音韻學、文字學)的學術問題,李笠是不懂的。

  而他想要用“拚音法來給洛陽雅言“定音,在全國範圍“推廣普通話,依靠的是訓詁學權威顧野王。

  顧野王是眼下無論南北都承認的訓詁學大家,但是,正音之爭涉及到“正統,北方的學者不爭一爭,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問題還是出在李笠身上:若他開始就以征服者的姿態發布政令,以建康雅言為基礎,修正出“全國版的洛陽雅言,哪來那麽多事。

  但李笠想要集思廣益,尊重北方學者的意見,所以召開討論會來討論,而不是自己乾綱獨斷。

  既然他表明了“歡迎各方踴躍討論的態度,要以學術討論來定洛陽雅言的標準讀音,那麽南北兩方學者陣營間的學術討論,演變為“地域歧視,也就在所難免。

  因為地域歧視這種事,自古以來就屢見不鮮。

  三國歸晉時,中原的士族,對江南地區人士的看法就帶著明顯歧視,文化上也是如此。

  中原大亂之後,沒有南下的士族,自認為算是留守故土,仍居中原之地。

  而南渡的士族,則被北人認為是逃到“茹毛飲血的吳越之地,和吳姓大族混居,血統不純了。

  語言自然如此。

  北方士族、學者的這種心態,以及如今對雅言發音的爭論,李笠覺得若用後世的某些事物來比喻,就類似於:

  純正的英語發音?那當然得是英式英語,美式英語那是土鱉暴發戶才說的。

  而英式英語,又分許多口音,愛爾蘭口音、蘇格蘭口音,威爾士口音,都是鄉巴佬口音。

  英格蘭地區的英語,當然才“正。

  然而英格蘭地區的英語,又有很多口音,不同區域的口音區別很明顯。

  你要是說中部英語,譬如一口伯明翰腔英語,容易被嘲笑(伯明翰腔因為口音重,常被喜劇演員用於搞笑)。

  若說的是中北部英格蘭地區英語,譬如曼徹斯特、利物浦地區口音英語,也會被上流社會看不起,因為這是外地產業工人口音。

  那好,說一口倫敦腔英語,總該純了吧?

  不好意思,你說的若是倫敦東區口音的英語,還是被上流社會看不起:倫敦東區,是工人區。

  所以,最純正、最代表上流社會的英語口音,是RP英語,牛津腔。

  這才是上流社會說的貴族英語,代表著大英帝國...

  反正很高貴就是了,儂曉得伐?

  同理,現在北方學者陣營質疑南方學者“建康雅言為正統的論據,就有建康雅言已經被粗鄙的吳語“影響一條。

  要說正統,那麽請問,你們的建康雅言發音,到底是台城口音(台城即皇城),還是青溪口音(青溪是富貴人家聚居區)。

  是城南長幹裏的口音(長幹裏如今多為平民聚居)?是城西石頭城的口音?

  亦或是僑置州郡三吳地區口音?

  若說是台城口音,司馬皇帝被劉皇帝取代,口音會不會受彭城話影響?(劉宋皇族據說源自彭城劉氏)

  亦或是被京口口音影響?(宋武帝劉裕,是北府兵出身,北府兵長期駐紮京口等地。)

  蕭齊代宋,那麽蘭陵蕭氏的口音,到底正不正啊?

  畢竟南渡前的蘭陵蕭氏,不是什麽顯赫士族,南渡之後,蘭陵蕭氏族人聚集在僑置的蘭陵,說話口音難免被當地口音(吳語)影響。

  影響了兩百多年後,建康那邊的雅言,口音正麽?

  當然,南方學者的反擊也很尖銳、刻薄:哎呀呀,北方士族服侍夷狄之君兩百多年了,真是辛苦呢....

  辯論辯到這份上,學術問題已經讓位於地域歧視,李笠見白發蒼蒼的顧野王,和北方學者辯論辯得麵紅耳赤,忽然有些恍惚。

  仿佛身處兩軍陣前,而諸葛丞相和王朗已經開始了罵戰。

  諸葛丞相罵著罵著,突然冒出一句話: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朗聽後,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

  可眼下,他越看越覺得可能會倒地、氣絕身亡的人,是白發蒼蒼的顧野王。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老人家年紀大了,心血管疾病隱患多,情緒激動的和別人高聲辯論,鬼知道什麽時候會爆血管。

  真要是鬧出人命,可不好。

  李笠還指望顧野王幫他完善“拚音法,所以這位老專家可不能出事。

  他使了個眼色,負責維持會場秩序的禮官心領神會,趕緊把辯論緩一緩。

  李笠讓辯論雙方先喝幾杯茶,等氣氛“冷卻下來,開始定調:

  “朕聽了多場辯論,諸位的觀點,都了然於心,都覺得有道理。

  “那麽,言歸正傳,朝廷要定洛陽雅言正音,首要目的,不是為了定誰是正統,而是....

  他環顧眾人,語氣平緩但中氣十足的說:“而是為了中原一統之後,無論是河北、河南、江南、嶺表...

  “亦或是荊襄、益梁,以及關隴、代朔地區,朕希望,天下各地的讀書人,都能夠以正確的發音,為洛生詠。

  “何為洛生詠?洛陽書生諷詠聲,其實就是洛陽讀書人的口音。

  “既然是洛陽雅言,那麽,當然以河洛話為正音,如今諸位關於洛陽雅言中某些發音的分歧,朕以為,很好解決。

  “洛陽,已為朝廷收複,那麽,有分歧的發音,就看現如今洛陽書生怎麽發音,以其為正音。 <ter class="cle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