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常識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03-07 12:39      字數:3882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午後,天氣炎熱,白石村外被竹柵欄圍起的魚塘裏,沒有一個人影,魚塘邊上李家的守塘小屋裏,有些許動靜。

  屋裏放著幾口大缸,李笠在缸邊忙碌,吳氏站在一旁看著,屋外拴著大黃狗。

  被柵欄圍起來的大片魚塘裏,就隻有這對母子,又有幾個守塘人,分布在魚塘四周柵欄外的幾個小屋裏。

  因為魚塘裏暫時沒有養魚,所以不需要人在魚塘打理。

  這種時候,隔牆無耳,正是李笠做事情的好時機。

  此刻,李笠蹲在一個小盆子麵前,手中拿著一條肥碩的雌魚,用很特別的手法,讓其腹中魚卵排出,流到盆子裏。

  他把雌魚放到一旁的木桶中,然後從另一個木桶裏撈出一條尺寸差不多的雄魚,繼續用類似手法,給雄魚。

  不一會,精華溢出,落在小盆子裏,和魚卵混合在一起。

  吳氏看著兒子,看著盆裏的魚卵,眼睛越睜越大。

  毫無疑問,兒子是在對魚兒進行繁殖,讓魚卵“陰陽結合”,變成可以孵化出魚苗的“熟卵”。

  但是,不需要這麽麻煩的。

  養魚的人喜歡鯉魚,不止因為鯉魚好養,還因為鯉魚可以在魚塘裏自己繁殖。

  當雄魚、雌魚開始追逐的時候,要在塘裏水麵搭起架子,然後把采集來的草鋪在架子上,給魚兒營造出合適的“巢”。

  待得時機合適,雌魚就會在這個“巢”產卵,魚卵附著在草葉上,然後雄魚將魚卵“陰陽交合”,過一段時間,就會孵化出許多小魚。

  剛出生的小魚,還不需要進食,過得一兩日,就要把準備好的熟蛋黃碾碎,用水溶了,按時灑在魚巢周圍,喂這些已經可以開口進食的小魚。

  再過一段時間,就得用米漿(最好是豆漿)喂養。

  等到魚兒長到一寸時,魚苗自己就能覓食,算是度過最危險的時期。

  所以,繁殖魚苗,隻需要在魚塘裏進行,不需要人幫忙,拿著雄魚、雌魚揉來揉去。

  但讓吳氏驚訝的不是這種做法,而是魚的種類:李笠手上的魚,不是鯉魚,是鯇魚。

  而鯇魚,無法在魚塘裏自行繁殖:魚卵無法孵化出魚苗。

  吳氏很確定這一點,她雖然沒去過多少地方,但從小聽到的、看到的,讓她確定了一個常識:

  鯇魚苗隻能靠野外捕撈,沒有人,可以自己在魚塘繁殖出鯇魚苗來。

  即便把雄魚、雌魚放在魚塘裏,兩者相互追逐、排出魚卵,但這些魚卵都是死的,不可能孵化出魚苗。

  不僅如此,鰱魚、青鯇等魚,也無法在魚塘裏人工繁殖出魚苗。

  所以,但凡飼養鯇、鰱的人家,想要魚苗,就隻能向魚販購買,而魚販手中的魚苗多來自漁民,得在大江之上捕撈。

  以鄱陽為例,所有鯇魚苗,都來自尋陽、湓城等臨江的地方,隻有在大江之上,才能捕撈到鯇魚苗。

  每年夏天,就是捕撈魚苗的時候,但是對於尋常人家來說,購買鯇魚、鰱魚苗回來塘養,成本很高,每斤魚苗售價在一千到兩千文左右。

  所以,不如養鯉魚,因為鯉魚可以自己繁殖。

  雖然鯉魚的售價,要比同尺寸的鯇魚、鰱魚低,但僅憑鯉魚能夠自己繁殖這一優點,就足以讓許多人養鯉魚,而不是買魚苗,養鯇魚、鰱魚。

  那些財大氣粗的魚主,才會大量外購鯇魚苗回來飼養。

  可現在,吳氏見著兒子此刻明擺著是在繁殖鯇魚,她覺得兒子是不是昏了頭,居然違背常識。

  她看著兒子,把人工促成“陰陽結合”的魚卵,放到一個水缸中,這個水缸內部有環道,環道裏有流水,仿佛小溪一般。

  之所以有如此效果,是因為每一個環道水缸的旁邊,有一個放在高架上的水缸,高架水缸向環道水缸供水,所以才有水流的效果。

  為了確保環道水缸裏一直有流水,必須經常給高架水缸加水,而所加的水,就來自外麵的魚塘。

  之前,李笠把自家魚塘裏的水排幹,在池底撒上生石灰,然後引入新鮮河水,將魚塘消毒。

  然後換了幾次水,直到魚塘裏水質清澈。

  現在,吳氏不明白兒子在水缸裏這麽做的道理是什麽,她不敢相信兒子居然能孵化鯇魚苗,

  “寸鯇,你這、這是白忙活呀,鯇魚苗隻能在江河裏捕撈,沒有人能孵化鯇魚苗的。”

  “娘。”李笠抬起頭,一臉認真的說:“這件事,娘不要說與第三個人知道,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這..這我說出去,都不會有人信啊!”

  吳氏無法相信兒子在做的事情能夠成功,但改日她再來小屋時,看見環道水缸裏的情形,瞬間目瞪口呆:

  有密密麻麻的黑點在水中遊著,這些黑點,就是剛孵化出來的鯇魚苗。

  吳氏隻覺得天旋地轉,她無法理解自己看到的這一幕,鯇魚苗不可能人工孵化出來,這是一個常識。

  正如太陽從東邊出來的常識一樣,不容置疑。

  吳氏身體搖晃,李笠趕緊攙著她在一旁坐下,吳氏揉了揉太陽穴,看著兒子:“寸鯇,這...這是怎麽回事?”

  “娘,正如你看到的,孩兒把鯇魚苗孵化出來了。”

  李笠鎮靜的說著,眼睛裏閃爍著熊熊火光:“娘,這些魚苗,可都是錢啊!”

  吳氏聞言麵色變得慘白,仿佛被雷劈中一般,氣都快喘不過來。

  李笠扶著母親,不停輕撫後背,好讓她順順氣。

  李笠可以下定論,當今天下,隻有他一個人,能夠人工孵化鯇魚苗,也包括四大家魚另外三種魚的魚苗,這就是絕招。

  如果可以,李笠不想讓娘親知道這個秘密,但沒辦法,他需要幫手,不然忙不過來。

  所以,這個秘密不能讓母子之外的第三人知道。

  因為這秘密太過於驚世駭俗,傳出去,會出事的。

  在後世,四大家魚(草魚、青魚、鰱魚、鱅魚)尋常可見,所以人們自然而然就認為,養魚很簡單,魚苗必然是人工繁殖出來的。

  正如養雞場裏的小雞那樣,都是養雞場自己孵化的。

  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

  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延續了數千年的養魚業,有一個公認的常識,那就是四大家魚的魚苗,隻能靠野外捕撈。

  沒有人可以在魚塘人工繁殖四大家魚(唐代以前沒有四大家魚的說法)的魚苗。

  原因很簡單,數千年來,無數養魚戶嚐試人工繁殖四大家魚的魚苗,全都以失敗而告終,魚塘裏的魚卵,無法孵化出魚苗。

  所以千年以來,人們都認為這是常識。

  直到現代,科學家們開始研究四大家魚的繁殖行為,才破解了這個常識:四大家魚的魚卵,屬於“漂流卵”,必須在流水環境下,條件合適時才能孵化。

  換句話說,千年以來,人們在魚塘孵化四大家魚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四大家魚的魚卵,即便完成了“陰陽結合”,也無法在靜水中孵化。

  而即便是在流水中,也必須在水流流速、水溫合適的時候,魚卵才有孵化出魚苗的可能。

  科學就是生產力,破解了四大家魚繁殖秘密的科學家們,由此研究出一套人工繁殖四大家魚魚苗的技術。

  從此,延續了千年的“魚苗隻能靠野外捕撈”的常識,被打破了。

  其技術核心,就是內有流水的孵化設施,包括孵化槽、孵化環道等等,這些設施,結構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土法上馬。

  準備好處於繁殖期的雄、雌魚,人工“助產”,然後將完成“陰陽結合”的魚卵放入孵化設施之中,隻要條件合適,就能孵化出魚苗。

  李笠知道全套技術,這是因為那一世,他想學養魚技術,自己養魚或者養魚苗賺錢還債,所以去養魚場打工。

  然而雇主隻當他是普通打工者,沒打算教核心技術,畢竟教不是不可以,要收學費。

  他沒有那麽多錢交學費,就隻能偷學,平日裏注意觀察,和老員工聊天時旁敲側擊,隻要有機會,就主動幫忙、打下手。

  養魚場有孵化魚苗的孵化環道,也有孵化槽,夏天忙起來的時候,人手不足,所以他有機會打下手,或者在一邊旁觀。

  看不懂的,自己上網查,了解原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等偷學得差不多時,被雇主發現,結果就是被炒魷魚,還被拉入行業黑名單。

  但學到的技術,是忘不了的。

  這種技術,在後世不是秘密,交學費就能學,但在這個時代,等同於點石成金術,是李笠發家致富信心的來源。

  一斤江捕鯇魚苗,在‘原產地’湓城都要一千餘文,在鄱陽的鄱口魚市,售價更高。

  而他,直接繁殖魚苗,就近銷售,可以說是暴利,百分之數百以上的暴利,成本又不高,足以讓人瘋狂。

  魚苗的繁殖,要在夏季進行,所以,李笠等了數月,並且提前做好了各項準備,現在,可以大幹一場了。

  但隻能偷偷摸摸行事,還不能一下子做成明麵上的產業,絕不能讓別人知道自己能夠“無中生有”,自己繁殖鯇魚苗。

  因為以李笠目前的地位,根本就守不住這個秘密,一旦泄露,下場可想而知:全家被抓,對方逼問出技術後,殺他滅口。

  現在,李笠看著自製的孵化環道,看著土法上馬的一係列設施,看著環道裏密密麻麻的小魚苗,看著母親,認真的說:

  “娘,這個秘密,不能讓第三個人知道,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我、我知道,我知道...”吳氏隻覺得後背發涼,兒子居然知道如何孵化鯇魚苗,這讓她驚喜萬分的同時,也意識到巨大的危險。

  “寸鯇,你,你是如何知道這辦法的?”

  “娘,孩兒的小名,不就叫寸鯇麽?”李笠笑起來,聲音很小:“寸鯇,這就是天意呀。”

  “可是,可是...”吳氏覺得腦子很亂,但想到一個問題:“你這些魚苗,若養到一寸以上,得喂許多米漿、豆漿,那別人總是會察覺的..”

  “養大了,總不能自己都養了,那如何拿去賣?你說不清楚來源呀!”

  “若是賣一些,人家不會覺得有什麽,可你..你怕是要孵化許多魚苗,那麽多魚苗,你拿去賣的話,有心人必然起疑,到時候,該如何是好?”

  對此,李笠早有計較,擺擺手:“娘莫要擔心,孩兒自有辦法,忙完這個月,家裏往後就不會缺錢了。”

  吳氏心中震驚,捂著嘴,顫抖著問:“寸鯇,這,這一畝魚池,你能養出多少斤魚苗?你要養多少魚苗拿去賣?”

  李笠笑起來:“娘,這都由孩兒來做,娘不需要擔心,孩兒可以不動聲色的把大錢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