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判斷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07-10 12:33      字數:3502
  夜,即將率軍北上的李笠,和梁森、武祥以及張鋌一起議事,要認真分析一下嶽陽王蕭詧的意圖。

  蕭詧的意圖是什麽?

  當然是突襲建康,不然為何突然從襄陽跑出來,沿著漢水入長江,連下夏口、湓城?

  對方這麽做,總不能是來彭蠡湖釣魚。

  蕭詧就是要突襲建康,所有人都這麽認為,李笠得知夏口、湓城失守後,也這麽認為,但仔細一琢磨,覺得事情沒有這麽簡單。

  問題出在“突襲建康的實際可行性上:看起來不錯,其實成功率很低。

  “五十年前,先帝從雍州刺史任上起兵,就是順流而下,從漢水入江,連克夏口、尋陽,然後攻入建康。

  張鋌說起五十年前的往事,尤其點明幾個時間:

  “但先帝是在一月起兵,十月才兵臨建康城外,圍攻台城一個多月,才大功告成。

  “那麽,蕭詧想要在一到兩個月時間內,完成襄陽起兵到攻入台城這一過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侯景做到了短時間內攻入建康,但圍攻台城數月而不下,如今蕭詧就算突入建康,又能把台城如何?

  “除非他有內應,開城門,但我認為,不太可能,陛下之前為十餘年儲君,即位後,不缺可靠之人出任要職,蕭詧不太可能在台城中有能開門的內應。

  “而且,他不可能如侯景那樣,靠著釋放奴婢、短時間內拉起大批隊伍來攻城,因為這會得罪權貴和世家大族。

  “若無這些人支持,他就算奪了位,如何坐得穩?

  “然而他還是出擊了,如今,已經占了湓城,那麽他哪來的底氣敢如此冒險?

  “我認為,蕭詧一定是從魏國借兵,而且兵力不少,才敢孤注一擲,但魏國不可能白白借兵,所以,襄陽恐怕已經被蕭詧質押出去了。

  “蕭詧有了助戰的魏兵,才能出其不意,連下夏口、湓城,以我之見,出謀劃策、打前鋒的,一定是隨行的魏軍將領。

  “數百騎奪了夏口,在尋陽、湓城有戒備的前提下,突襲湓城得手,又伏擊尋陽援軍,用兵如此厲害,不太像是蕭詧所為。

  “他本人或左右有如此武略,那麽為何之前一直未有顯露?

  “當初蕭詧與湘東王衝突,用兵可沒有現在如此犀利,之後一直龜縮襄陽不出,哪裏能有如此銳氣。

  張鋌剖析了一番,李笠認為事情變得有意思起來:“那麽,我們來猜猜,蕭詧和前來助戰的魏軍將領,誰說了算?

  張鋌聞言眼睛一亮,武祥也反應過來;“莫非....

  李笠見兩位已經想到了一種可能,便舉例子:“我想侵占一個大家族的家產,可以有兩個辦法,其一,挑動其家族成員內訌,趁機漁翁得利。

  “對方內訌得越久,我能侵占的家產就會更多。

  “其二,扶持其中一個成員,擠掉家主,由他做家主,然後,讓對方按照約定,把一部分家產當做辛苦費給我。

  “請問,對於我來說,哪種策略,獲利最大?

  這個比喻很形象,梁森也反應過來了:“莫非...莫非助戰魏軍將領所想,和蕭詧所想不一樣?

  他一直在努力學習,看史書,看古來名將的戰績,爭取做個用腦子而不是隻會靠蠻力打仗的‘良將’,所以腦子越來越靈活。

  得了李笠的提醒,梁森意識到一種可能:“蕭詧必然想速破建康,但魏軍將領卻是希望...戰事拖久些?所以,他們未必會往建康衝去?

  “我認為是這樣。李笠表明自己的觀點,拿張鋌的往事做例子,不過沒有明說主角是誰:

  “王五要對付仇人,但勢單力薄,也沒有武藝,隻能湊錢雇傭遊俠來效勞。

  “那麽,什麽時候動手,在哪裏動手,怎麽動手,得由遊俠說了算,不是麽?畢竟人家是吃這碗飯的。

  “遊俠收人錢財、與人辦事,殺了人完事就好,可若遊俠起了心思,變著法子拖延、找借口加價....如果王五沒得選,他不就隻能乖乖加錢?

  “我想,蕭詧可能也會麵對如此局麵。

  “對於蕭詧及其心腹而言,既然出擊了,就必須盡快攻入建康、攻入台城,俘虜皇帝、控製中樞,這才是出擊的最大意義。

  “蕭詧既然敢冒險,依仗的不光是他自己的身份、麾下兵馬,必然還有前來助戰的魏兵,而這些魏兵的戰鬥力,一定不弱。

  “然而魏國出兵助蕭詧奪位,能得什麽好處?春秋時,秦國的秦穆公,先助女婿、晉公子夷吾回國爭位,結果夷吾上位後食言,和秦國翻臉。

  “秦穆公又助晉公子重耳回國爭位,重耳上位後,依舊和秦國翻臉,為什麽?身為國君,就不會再受人擺布,但凡還有能力,就不會割地求和。

  “難道魏國不怕蕭詧奪位成功後食言麽?不怕自己辛辛苦苦一場,沒撈到什麽好處?

  “我想,魏國肯定是打著出兵幫助蕭詧奪位的幌子,實際上是要攪亂梁國國內局勢,讓內亂曠日持久,這樣,魏國才好趁火打劫,吞並更多的土地。

  他借助一張草圖,分析魏國趁火打劫的可能策略。

  “看看這幾個關鍵地點,首先是襄陽和江陵,魏國若控製了這兩處地方,或者支持邵陵王、嶽陽王割據,就能前端襄州西麵梁州、荊州西麵益州的外援。

  “魏國可從容吞下益梁,這是吃個半飽,如果他們膽子和胃口再大一些...把郢州夏口拿到手...那就把長江中遊大門關上大半。

  “北岸司州、南岸湘州,短時間內沒有外援,魏國吃起來,會比較容易些,若能吃下哪怕其中一地,對於魏國來說,就是吃飽。

  “然而,隻拿下夏口,並不能穩穩吃下司州、湘州,因為官軍還能在江州這邊,走陸路增援司州、湘州,無非是行軍及糧草轉運變得艱難些。

  “所以,若要穩穩吃下司州、湘州,更大膽的做法,應該是...李笠指著彭蠡湖北麵入江口,以及湓城、尋陽一帶。

  “把湓城、尋陽拿下,把南昌和鄱陽拿下,互為犄角,那麽長江中遊大門徹底關上,官軍就根本無法增援司州和湘州。

  “隻需要控製江州尋陽及彭蠡湖一帶,頂個一年半載,魏國就有極大概率來個鯨吞,直接把江州以西、長江南北兩岸州郡全部吞下!

  “但是,魏國本身要防範東邊齊國,不可能舉傾國之兵來趁火打劫,所以,得讓嶽陽王蕭詧和邵陵王蕭綸頂上去。

  “畢竟這兩位是梁國藩王,其名號還是有些用處的,方便招降納叛。

  “這叔侄二人是走投無路才借兵,上了賊船再想下來就難了,即便蕭詧從襄陽起兵時,打的是突襲建康的主意,可一旦他離開襄陽、進入長江,就由不得他做主。

  “他拿下夏口之後,其實最穩妥的辦法是分兵西進,和蕭綸一起合擊湘州的官軍,東進突襲建康,真的很難成功。

  “東進、拿下湓城,蕭詧隻能繼續攻向建康,魏將卻不一定願意,更可能想讓蕭詧當個看門狗。

  “我認為,蕭詧是被魏國給耍了,當他拿下湓城後,已經不可能再和蕭綸聯手,叔侄二人一西一東,隔著千裏之遠,隻能各自為戰。

  “任由魏國擺布,替人火中取栗。

  “蕭綸被迫在長江峽口和武陵王蕭紀對峙,無法東進和侄子匯合;蕭詧被迫在江州尋陽、湓城一帶,和朝廷大軍對峙,無法西進和叔叔匯合。

  “而魏國呢?可以穩穩拿下益、梁,屆時蕭綸、蕭詧叔侄撐不住了,魏國至少還能拿下襄陽甚至江陵,穩賺不賠。

  “若蕭詧還在江州硬撐,蕭綸擋住湘州官軍,那麽魏國接下來可取司、湘二州,大不了,把長江以南的郢州、江州留給這叔侄二人做窩,當個看門狗。

  武祥覺得不對:“如此策略若要成功,前提是蕭詧能在湓城頂住至少半年到一年,可他憑什麽頂住?就算有魏兵助戰,兵力也不會占優。

  “他在湓城孤立無援,不可能撐太久。

  梁森忽然發話:“不,他可以的。

  見武祥看著自己,梁森說:“我在建康時,聽陛下提起過,說河東王蕭譽當初曾和江州南川一帶豪強勾結。

  “如果,蕭詧以尋陽為餌,來個圍城打援,擊敗豫章、鄱陽等地援軍,二郡震動,那麽他就可以挑唆江州各郡豪強造反。

  “畢竟,他也是梁國宗室,是昭明太子之子,隻要封官許願,一定能招降納叛,並引誘包括南川豪強在內的江州各地大戶帶兵來投。

  “畢竟這十來年,江州多有豪強叛亂,可見不乏野心勃勃之輩。

  “蕭詧有了這些人助戰,甚至可以拿下南昌、鄱陽,控製彭蠡湖區,控製豫章、鄱陽二郡,是有本錢和朝廷大軍對抗一段時間的。

  梁森的分析很有道理,和李笠所見一致,但李笠的判斷也隻是判斷而已。

  前提是嶽陽王確實借了魏兵助戰,而且此次東進,極其倚重魏兵為作戰主力,不得不被魏將意見所左右。

  若判斷沒錯,那麽接下來,可就得隨機應變了,若不加防範、心急火燎北上,搞不好半路就被人伏擊,全軍覆沒。

  不過,萬一判斷失誤,嶽陽王率軍往下遊建康撲去...

  “狡兔三窟,我早有安排,不怕建康出事。李笠很冷靜,看著兩個發小:“你們嫂子,會隨機應變的,不用擔心...

  張鋌聽後,心中一動:對呀,就算蕭詧直撲建康又如何?

  就算蕭詧攻入台城、奪位成功又如何?各地牧守哪裏會臣服。

  梁國氣數已盡,完了就完了,那禦座,得換個人來座...

  他不由得看了一眼李笠,竟然有些期待:建康不亂,我們怎麽能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