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家園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07-06 12:37      字數:3515
  夜,新平侯第,李笠抱著嚎啕大哭的兒子,怎麽哄都哄不了,急得滿頭大汗,最後隻能把兒子交給黃姈。

  黃姈接過兒子,抱在懷中輕聲呢喃,很快,小家夥就消停了,呀呀呀呀說話,也不知在說什麽。

  兒子才幾個月大,什麽都不懂,李笠頗為無奈:“唉,我在鄱陽,你們在建康,兒子就算開始認人了,怕是也不認得我這個阿耶。

  黃姈笑道:“那三郎讓人畫個肖像畫,讓他每天都看看。

  “算了,成日裏看畫像,感覺不太吉利啊。

  李笠感慨著,見女兒李平安眼巴巴看著自己,便把女兒抱起來,問女兒:“平安想不想阿耶?

  “想!

  “那,要不要跟阿耶回鄱陽?

  李平安兩歲多,聞言高興的點點頭,但想了想,問:“阿娘、弟弟也回鄱陽麽?

  “弟弟太小,出不了遠門,得和阿娘在建康。

  “那我要和弟弟在一起。

  “喔,那好,平安答應阿耶,替阿耶照顧娘和弟弟,好不好?

  “好!

  一家四口,其樂融融,杜氏見女婿有話要和女兒說,便讓奶娘把兩個小家夥帶出去。

  得了清靜,李笠坐在榻上,和黃姈談起家事:“過陣子,我就要回去了,你在建康多保重,兩個小家夥,可不省心呀。

  黃姈點點頭,卻問:“接下來,不會再帶兵出征了吧?

  李笠笑著搖搖頭:“不敢去了,接連立下大功,不知讓多少人眼紅,我就在鄱陽,專心處理郡務。

  黃姈卻將信將疑:“真的麽?這可是陛下說了算。

  “朝廷那麽多能征善戰的將領,總不能什麽仗都讓我打吧?李笠把手一攤,“此次奇襲湘州,無非是鄱陽比較近。

  黃姈忽然麵色一冷:“沒道理總是讓你去救急!奇襲,奇襲,你是玩命奇襲,又不是出門郊遊,做個郡守都不得消停!

  李笠回答:“沒辦法,能者多勞嘛,而且,我又不是傻傻的去送死,不可能明知前麵是懸崖,還往下跳。

  “然後呢?黃姈緩緩說著,“南川可能不太平,荊、襄能否平定,未曾可知,要是烽煙四起,又找你去救火,怎麽辦?

  “怎麽辦?那就去唄。李笠笑起來,“沒有戰爭,就沒有軍功,沒有軍功,我,還有梁郎,以及部下們,如何得晉升?

  “國與國之間決勝負,靠的是武力,你看看,北邊兩個強鄰,高氏、宇文氏,哪個不是靠著武功起家?

  “朝廷多年壓製武人,現在自食其果,遲早要吃大虧,缺將才,那麽誰能打,誰就多勞累。

  “之前,我就說過的,朝廷如同戲台,隻要我能在戲台上表演,鍛煉演技,哪怕再苦再累,哪怕要自掏腰包,也要咬牙撐著。

  黃姈當然明白這道理,隻是見李笠如此辛苦,頗為心疼:“那你答應我,沒有把握的仗,不要冒險,畢竟,善泳者易溺。

  “放心,我不是還有梁郎他們這些左膀右臂麽?等隊伍成熟起來,我就不需要事事親為,自然有他們在前方衝鋒陷陣。

  這個話題,起自黃姈的擔心,見李笠心裏有數,她便說起其他事:“鄱陽如今到處都在開荒、屯田,那我們...

  說到這個話題,李笠愈發精神:“地已經選好了,雖然眼下是一片荒蕪,但是,集中人力物力開墾,三年後,那可不得了。

  “三郎,我們的地,是在哪裏?

  “這裏,你看....李笠用手指沾水,在案上畫起草圖:“在南北鄱水之間,那是好地方,有山有水...

  黃姈想起了什麽,問:“三郎,那裏既然有水,會不會有血吸蟲?

  “血吸蟲?不會,沒有釘螺的水域,就不會有血吸蟲。李笠笑起來,“而且,我遲早要治理血吸蟲,讓郡內百姓安居樂業。

  血吸蟲病,是一種範圍廣、危害性強的慢性寄生蟲病,但這名稱是近現代才出現,李笠給黃姈“科普血吸蟲病,所以她才知道相關情況。

  古代,人們已經意識到接觸了有‘蠱蟲’水源的人,肝腹腫脹,會染上“大肚病,這病在長江流域及支流流域頗為常見。

  卻不知道如何防治。

  血吸蟲病的治療,即便在現代也頗為麻煩,此病在古代等同於絕症,會讓許多青壯失去勞動能力,也會阻礙人們開發更多荒地、擴大糧食產量。

  但李笠知道該如何“防,那就是消滅血吸蟲的宿主——釘螺。

  他如今是鄱陽內史,能調動些許資源來撲滅郡內一些水域的釘螺,防禦血吸蟲病,保一方平安。

  具體措施,明年會開始實施,現在,是先摸清楚哪些水域有釘螺。

  “你放心,等過得幾年,鄱陽,一定會有脫胎換骨的變化。李笠充滿信心的說,“我們,也會有田有地有莊園,來個...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深秋,天氣漸涼,但對於鄱陽郡的人們來說,心卻越來越火熱。

  大規模屯田,已經在南北鄱水流域地區展開,無論是各地大戶,還是外來豪商,都募集人手,購買大量鐵製工具以及耕牛,在官府的規劃下,選定地塊,動手開荒。

  爭取在來年春天,能夠完成播種,用兩到三年時間,將開墾出來的生田,其糧食產量提升到能夠養活耕田者。

  然後再過幾年,將生田變成熟田,提升的產量,能夠外銷,或者用與換取銅引、瓷引。

  某地,一大片剛過火的荒地裏,大量青壯手持農具,驅趕耕牛翻地、挖掘溝渠,地頭上旌旗招展,不同顏色的旗號,代表著不同的‘陣地’。

  一如打仗般,青壯們隸屬於不同的隊伍,在各自的“陣地裏勞作,爭取將這些荒地開墾為生田。

  武祥站在一處小丘上,看著眼前火熱朝天的勞動場景,頗為感慨。

  轉頭對著身邊的王樂笑道:“王叔,等明年夏秋,稻麥成熟,一眼望去,可就是滿目金黃。

  “對,一眼看去,望不到頭的金黃。

  王樂說著說著,笑逐顏開:“今年冬天,我們可不能閑著,把溝渠挖好,堰壩築好,雨季蓄水,旱季放水,那麽這裏就是旱澇保收。

  負責調度物資的龐秋插話:“過得數年,生田變熟田,我們一年到頭,天天都能吃上白米飯!

  “沒錯,但是,得努力才行!武祥大聲說著,“按計劃來,一環扣一環,可不能出岔子。

  眾人聚集在一起,研究起“施工方案。

  這片荒地,範圍很大,是李笠劃定的開荒地區,雖然地勢相對平整,但是灌溉起來有些麻煩,因為隻有一條不大不小的河從中間穿過。

  所以,需要挖掘出不少溝渠,以河流為主支,各溝渠為分支,盡可能讓絕大部分土地都能得到灌溉。

  又要在一些凹地處築壩,蓄水成塘,必要時也能灌溉周圍土地。

  那麽,開荒和挖掘溝渠、築壩蓄水,都要同時進行,為此,武祥組織起數萬人的隊伍,對這一大片荒地進行開發。

  這麽多的人需要組織起來,光靠一兩個人是做不到的。

  於是,武祥根據李笠的安排,將李家部曲、昔日的郡廨小吏們,以及李笠麾下的材官營老兵動員起來,按照軍隊的架子,組織起開荒隊伍。

  “各級將領,帶領各自的“兵卒,根據統一的安排,進行不同的分工協作,有隊伍負責“作戰,也有隊伍負責後勤、物資轉運調度。

  數萬人的開荒隊伍,在經曆過戰火錘煉的老兵們帶動下,有條不紊的按照‘施工方案’,將大片荒地漸漸開墾為農田。

  然後,除了雇傭來的青壯,其他人,都能分得田地。

  這些人之中,有白石村的村民,以及許多跟著珠署打漁的沿湖村落漁民。

  有當年聚集在白石村東河岸作坊的少年、護院,以及作場員工;

  有跟著李笠捕魚、養魚的郡廨魚梁吏及其親友,有李笠的部曲們,以及李笠在建康募集的幾撥兵卒。

  光是這些人,人數就已經接近兩萬,因為各種原因,追隨李笠左右,然後滿懷憧憬,在這裏建設新家園。

  因為能分田地,所以大夥幹勁十足,從年初到現在,已經把這大片荒地,開墾得初現雛形。

  用心耕作三五載,這裏就是阡陌相連的大片農田,秋天時舉目望去,滿地金黃,家家豐衣足食,庫房裏裝滿糧食。

  之前,李笠的請求,朝廷取消了鄱陽郡的珠役,武祥沒了官職,卻閑不下來,作為李笠的左臂右膀,帶著隊伍開荒。

  隻要有了田地,人心就會穩定下來,按照李笠的話說,那就是“有恒產者有恒心,兩萬餘人,跟著李笠在此生根,然後繼續開墾周邊荒地。

  “到時候,家家住上大瓦房,每家至少有三個月的存糧,可以度過春荒。

  武祥笑吟吟的說著,把李笠當年說過的話,重複一遍:“新年,每家釜裏,都有一隻雞,一尾大魚,人人都能換一身新衣裳!

  這段話,沒人質疑,看著眼前一望無際的荒地,人人都在暢想稻麥成熟時的壯觀景象。

  鄱陽郡,不僅李笠在組織開荒,也有許多大戶組織人力物力開荒,本地人守不住,就雇傭外地勞動力。

  因為交通便利,豫章郡、尋陽郡有不少無地百姓,在商賈的招募下湧入鄱陽郡,湧向南北鄱水沿岸地區。

  大量的田地,在南北鄱水流域出現,大量青壯,會在這些新開墾的地方定居,過得三五載,可不得了。

  哪怕這些田地和人口,因為種種原因,依舊不會登記在官府黃籍,但切切實實的糧食產量,以及定居人口,就是不得了的本錢。

  武祥想著想著,躊躇滿誌。

  有田地就有糧食,有了糧食就能聚攏大量百姓定居,有糧、有人,什麽事都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