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以毒攻毒(續)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06-07 12:34      字數:3550
  夜,私第,李笠正和張鋌商議,張鋌對李笠所獻‘以毒攻毒’之策十分讚同,但卻對李笠所冒風險十分擔心。

  他說:“時局動蕩,荊州要地,恐怕湘東王不舍得離開,結果這麽一安排,離任回京,恐怕會有怨氣呀。”

  李笠不然以為然:“張兄多慮了,我向陛下獻策,旁無第三者,而且陛下絕不會讓別人知道,這主意是我出的,所以,湘東王還能怨誰?”

  “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那又如何呢?但凡做事,就會有風險,而且我又不是專門針對湘東王,再說,新君繼位,能夠回朝輔助、擔當重任,難道湘東王不想要這種機會?”

  這話說得有道理,但張鋌還是擔心:“荊州刺史一職,湘東王和邵陵王能夠平安交接麽?萬一出了大事”

  “所以我請天子三思,具體怎麽防止出現意外,這不該難住天子,還有那麽多重臣可以谘詢,不需要我來出主意,而且我也沒那資格。”

  李笠說完,指著紙上臨時畫出來的地圖:“侯景拖不起,拖得越久,勝算越小,所以他必然要想盡辦法引建康諸軍出擊,然後擊敗,最後再猛攻建康。”

  “朝廷最穩妥的應對,就是不要出擊,等聚集了更多的兵力,再步步為營,將侯景逼到牆角。”

  “然而,三吳很重要,若朝廷不發一兵,也不好看,各地郡縣極易被叛軍逐個擊破,所以,必要的動作還得有。”

  “至少,要有一支軍隊東出,在建康門戶句容附近駐紮,一來做出增援的態度,而來掣肘叛軍,讓他們以為,官軍主力即將出擊。”

  “具體該怎麽做,當然是天子來做決定,我呢,就是出主意,畢竟人微言輕,沒資格參與決策。”

  張鋌見李笠考慮周到,沒什麽好說的。

  李笠先回建康,材官營稍後啟程,張鋌擔心李笠為了獲得天子信任、亂出主意闖禍而不知,便也先行一步,趕到建康。

  現在,李笠辦事滴水不漏,張鋌就放心了,也有些期盼:“那,陛下還會向李郎問策麽?”

  李笠很有信心:“我覺得,應該會。”

  。。。。。。

  翌日下午,皇宮,蕭綱召見李笠,就昨日的話題,繼續‘權衡利弊’。

  李笠的‘以毒攻毒’計策,蕭綱仔細琢磨了一夜,覺得不錯,現在,想聽聽李笠進一步的講解。

  他自己想清楚後,再與重臣們商議具體怎麽實施。

  “陛下,如今心腹之患是侯景,兩個月時間,足夠調兵遣將,然後靠著兵力優勢,將侯景擊殺,這是首要之務,其他都得放到後麵再說。”

  “至於河東王、嶽陽王兄弟,可以酌情先讓嶽陽王卸任,畢竟先帝時就做的決定,他沒有任何理由滯留襄陽。”

  嶽陽王本來兩年前就該卸任雍州刺史,之前是以自保為由,找借口不交接。

  李笠認為,若有對兄弟倆最友善的叔叔邵陵王來接任荊州刺史,嶽陽王再沒有正當理由滯留襄陽。

  天子可以讓司州刺史柳仲禮就近接任,嶽陽王有何理由拒絕?能如何拒絕?

  要知道,河東柳氏、京兆韋氏都是寓居雍州的士族,是當年隨著先帝開國的勳臣家族,在雍州地界,對地方豪族很有號召力。

  天子都做到這個地步了,仁至義盡,若這倆兄弟還要起兵,那就失了大義,誰也不會為此說天子欺淩宗室。

  即便拉上邵陵王立刻起兵,也沒用。

  因為下遊建康有勤王軍陸續抵達,上遊益州的武陵王得了天子派人通知,死死盯著荊州,柳仲禮奉命就近接管雍州,邵陵王和嶽陽王還能怎麽辦?

  或許,嶽陽王找西魏借兵?行,放著國朝藩王不做,給外人當狗,自然會大失人心。

  雍州當地強宗著姓,也不會支持嶽陽王這種行為。

  而湘東王和天子素來友善,當年被廬陵王為難,鬧出“西歸內人”一事,也是多虧尚在潛邸的天子出手相助,所以湘東王回京之後,天子可以重用。

  想來湘東王也會因為天子的信任而感激涕零,若擔任平叛軍主帥,無論是平侯景之亂,還是可能的三王之亂,肯定會盡心盡力。

  “但是,邵陵王、嶽陽王、河東王也許會鋌而走險,真就向西魏借兵,然後趁著三吳烽煙四起,發兵進攻建康,這一點,請陛下考慮。”

  李笠這是在規避風險,免得日後出了意外,三王真的一同起兵,屆時他被氣急敗壞的皇帝拎出來殺頭泄憤。

  蕭綱明白這也是一種可能,點點頭,示意李笠繼續。

  李笠接下來的建議,就是派兵東出句容,一來守著東麵門戶,二來,吸引叛軍的注意。

  這支兵馬至少要有自保的能力,所以兵力不能少,最好能有一萬左右,要麽據城要麽紮營,如同釘子,牢牢紮著。

  其主帥人選,當然是天子來定,李笠的建議是“使功不如使過”,任命西昌侯蕭淵藻為主帥。

  蕭淵藻有幾十年的帶兵經曆,之前丟了京口,帶著殘兵撤回建康,心中一定憋著氣,若能戴罪立功,一定能有所作為。

  李笠畫起示意圖,向皇帝講解自己的戰術。

  叛軍以京口為,向東南攻入三吳之地,必須先拿下京口東南的曲阿,再拿下其東南麵的晉陵郡郡治晉陵城。

  所以,曲阿和晉陵如同三吳的兩重門戶,而位於曲阿西南、晉陵西麵的延陵,能威脅這個門戶。

  晉陵、延陵已經為叛軍所占,那麽蕭淵藻領兵東出,先到建康以東百裏的句容,做出即將全力出擊的樣子。

  叛軍首要之務就是盡快攻下建康,見有官軍出擊,行動卻又猶豫不決,必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句容,調集兵力來與句容官軍對峙。

  此舉也能讓三吳各地郡縣守軍有個盼頭,知道朝廷派出援軍,“即將”來救援,便有信心堅守下去。

  爭取一兩個月時間,朝廷的平叛大軍就能真正出擊了。

  而淮南之兵不需要南渡,鄱陽王父子鎮守淮南,一防東魏,二來可以嚐試攻打譙州、然後是廣陵,斷叛軍的後路。

  一切的一切,就是要穩,待得各地勤王軍抵達,兵力充足,再步步為營,擠壓叛軍的活動範圍。

  李笠認為,既然無法在淮南對叛軍主力關門打狗,那麽,就在三吳地區“關門打狗”。

  雖然這樣會導致三吳地區遭受巨大損失,但總好過應對失當,即保不住淮南,而三吳之地依舊被打得稀爛。

  “陛下,若羊公(羊侃)、韋公(韋粲)在,以他二人之一為主帥討伐叛軍,末將以為,絕對能全力出擊、短時間殲滅逆賊,奈何”

  “守城得有兵,兵沒了,城是守不住的,既然目前建康諸軍沒把握野戰破敵,何苦派出去冒險?一旦兵敗,建康危矣。”

  “如今柳使君坐鎮司州,肩負提防西魏之責,也不好調回建康平叛,既然眼下官軍沒有太大把握在野戰中打敗侯逆叛軍,故而,末將隻能建議,東出句容,伺機而動。”

  “末將不才,此為下策,必有考慮不周之處,還請陛下三思。”

  “不,這策略不錯,不錯!”蕭綱笑道,對李笠提出的“以毒攻毒”計策,十分滿意。

  李笠趕緊補充:“淮南必須保住,所以鄱陽王及世子,才未經陛下許可,擅自讓家眷係數來建康,一來表示問心無愧。”

  “二來也是表明態度,讓朝野明白,無論發生什麽事,鄱陽王及世子,都會為陛下赴湯蹈火。”

  “好,好!”蕭綱讚道,喜形於色。

  但李笠不忘規避風險,因為他既然沒資格參與決策,就不會承擔決策風險,於是申明:

  “陛下,此事幹係重大,請陛下與諸公仔細計議,若確實覺得可行,莫要延誤,趕緊實行。”

  “畢竟,兵貴神速。”

  “好,好!”蕭綱連說幾個好字,對於李笠如此積極為他排憂解難,十分滿意。

  加上李笠之前獻計並且成功速下壽陽、鍾離,他現在越看李笠越覺得順眼:“區區東冶令,材官將軍,不足以讓李卿施展抱負啊!”

  稱呼都變成“李卿”了,李笠受寵若驚,然而眼下隻是運籌帷幄,還沒實現決勝千裏之外,他可不敢接這誇獎。

  “陛下,末將鬥膽,願為魚餌,隨西昌侯出擊,引叛軍來攻,先勝一場,壯我軍士氣,盡可能讓三吳各地多堅持一些時間。”

  這讓蕭綱覺得很奇怪:“李卿所說,朕不明白,為何李卿出擊,就能引叛軍來攻?”

  “很簡單,末將速下東府城,又速下壽陽、鍾離,這事情隻要傳出去,必然引起侯逆注意,因為擅攻城之人,一般來說都擅守城。”

  “對於侯逆而言,要取台城,就得先把這種人解決掉。”

  “而末將會募集建康百姓從軍,操練月餘便浩浩蕩蕩出征,這在逆賊看來,是什麽行為?”

  蕭綱雖然沒打過仗,但也知道募集百姓從軍後,要形成戰鬥力,一個月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甚至一年都不行,所以,李笠的這種行為是尋死。

  李笠卻很有信心,他要爭取機會立功,就得主動表現能力,才能有受重用的機會,便解釋:

  “陛下,侯逆必然認為末將是在尋死,肯定派兵來攻,於是,末將所率烏合之眾,就是魚餌,能把大魚釣上來。”

  說著說著居然說到釣魚,蕭綱一下子沒回過神,李笠笑道:“陛下,末將擅長釣魚”

  蕭綱卻很擔心:“可李卿以羸弱之兵,如何能把逆賊釣上來?怕不是被叛軍一口吞下,絕無生路。”

  “陛下所言甚是,沒人可以靠著操練月餘新兵,於野戰戰勝窮凶極惡的敵人,末將有一個想法,打算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蕭綱聽了之後,看著李笠,頗為驚訝:“這果然能行?”

  “回陛下,末將確有把握,此事果然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