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位登二品,流內一班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06-01 19:33      字數:2980
  什麽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李笠切身體會到這句俗語的含義,此刻,他身處荊州軍營地,麵對“千夫所指”,陪著笑臉。

  畢竟,是他犯了眾怒在先,當眾挾持湘東王世子“白日飛升”,嚇得左右侍衛以及荊州諸將麵無血色。

  所以,台城解圍後,朝廷必須給荊州將士一個交代,給湘東王一個交代。

  否則,往後別人有樣學樣,挾持宗室去立功,那可如何是好?於是乎有了一個風波:

  李笠立了功勞,卻因挾持湘東王世子,被有司抓了,得湘東王世子、鄱陽王世子、皇太子求情,很快獲釋。

  各方各麵,都有了交待,李笠今日來荊州軍大營,再走一遍“流程”,給荊州軍的“諸位”消消氣。

  一旁,陪同李笠入營的王琳,見路上碰到的諸位將軍對李笠板著臉,隻覺好笑,又不好笑出來,便帶著李笠往中軍帳走去。

  侯景叛軍,已經撤離石頭城,往下遊廣陵而去,朝廷接下來要如何應對,那是朝堂諸公要考慮的事情。

  建康終於恢複秩序,卻也形同廢墟,百廢待興。

  勤王諸軍會陸續返回本鎮,但為防萬一,以及加強建康城防,並不是所有兵馬都會撤離,譬如荊州軍就要多待一陣。

  來到中軍帳前,迎麵走出幾名將領,當頭一個,卻是荊州軍大都督王僧辯。

  王僧辯一出大帳,就見李笠這膽大包天的混蛋往這邊過來,臉色瞬間變黑:這小子挾持世子,不知多少人被嚇得魂都飛了。

  想罵些什麽,卻罵不出來。

  李笠此舉,實際上立了大功,間接讓台城之圍得解,隻是挾持宗室一事傳出去太難聽,湘東王臉上也掛不住,所以天子意思意思,小小懲罰了一下李笠。

  昨日,勤王軍諸將入宮詣闕,王僧辯自然也在內,他就聽天子說,說李笠這小子不像話,但也是為了解台城之圍,便宜行事,所以大夥莫要見怪。

  王僧辯還能說什麽?世子為李笠求情,皇太子也為李笠求情,他現在,總不能一耳光打過去。

  見李笠向自己行禮,王僧辯點點頭,徑直離開,跟在旁邊的王顗,看著這“李大膽”,滿是佩服。

  敢挾持世子,還能飛天,你敢想,還敢做,佩服,佩服。

  李笠見諸位將軍當自己是空氣,也不在意,候在帳外,得通傳後入內,見了蕭方等,趕緊告罪。

  蕭方等哪裏會讓他告罪,讓王琳扶住,然後笑道:“寡人可是得李監作神威,才飛入台城,如今得天子誇獎,又如何會怪監作呢?”

  王琳已經聽李笠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見世子高興,他也高興:“哎呀,若當日,王某也在場,不知李監作要如何動手?”

  李笠回:“呃,那熱氣球隻能坐三個人,沒有王郎的位置,所以,卑職會把王郎敲昏。”

  “你下得去手?”王琳做驚訝狀,蕭方等笑起來:“他連寡人都敢挾持,如何會下不去手敲昏你?”

  三人笑起來,笑得很開心。

  蕭方等當然開心,此次勤王,他如願以償,為解台城之圍,盡了自己一份力,如今建康化險為夷,祖父、伯父安然無恙,這樣就好。

  祖父誇他忠孝兩全,想來父親知道了,也會很高興的。

  李笠陪著蕭方等說了一會,問:“第下,不知何時啟程返回江陵?”

  “還不知道,不過侯景逆賊盤踞廣陵,隨時都有可能襲擊建康,或許,我軍還得在此待上一陣子。”

  “那,卑職陪陛下釣魚吧。”

  “哎喲,如今誰還敢讓寡人和監作一同出行。”蕭方等說完,指著左右侍衛:“他們呐,一個都嚇怕了,哈哈哈哈!”

  李笠見幾名侍衛對自己怒目而視,想起那日暴起發難,這幾位就是“受害者”之一,趕緊向這幾位道歉。

  又說了一會,王琳問:“李監作如今立下大功,想來會另有任用?”

  “也許吧。”李笠笑了笑,倒是有些期待:我能得什麽任用呢?

  。。。。。。

  青溪,營地,李笠正和部曲們聊天,確定書信已經送往鄱陽,心定了許多,此次他被人套路,有驚無險,所以一定要及時報平安,否則家人會嚇出毛病的。

  “你們都辛苦了,不過還得辛苦些,東冶營的兄弟要好好安頓,莫要讓人寒了心。”

  “郎主放心,張郎都安排好了。”鄭原回答,看著李笠,由衷誇讚:“郎主一身是膽,某等佩服之極。”

  “一身是膽?那是怪人,要我說,兵為將膽。”李笠笑道,“諸位,才是我的膽呐!”

  張鋌匆匆而來,麵帶春風,見部曲們各自散去,恭喜李笠:“恭喜李郎,賀喜李郎,如今可是脫胎換骨,做流內官了。”

  此為套路,以便給湘東王一個交代,維護宗室顏麵。

  後來,李笠隨後得了任用,那就是“授東冶令,板材官將軍”。

  他不太懂官製,所以對於這任命一頭霧水。

  “這個官製我不是很懂,裏邊說話。”李笠走進房間,和張鋌各自坐好,然後聽對方講解官製。

  梁國官製有些複雜,即有官品製,又有官班製,要仔細說,說幾天都說不清楚,所以張鋌簡要介紹。

  官班製,有流內十八班,班多為尊,譬如位列十八班的官職,是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

  尚書令、太子太傅、左右光祿大夫,為十六班。

  皇弟皇子府諮議(參軍),為九班,譬如湘東王府諮議參軍徐君蒨,其官職就是九班。

  已經在建康之役喪命的徐驎,生前擔任的少府寺丞(少府丞),為四班。

  太學博士、國子學助教,為二班。

  東西冶令,為一班。

  流內十八班官職,稱為流內官,也是士族子弟的起家官職,而李笠如今得授東冶令一職,是流內官了。

  除此之外,又有流外七班,是寒門庶族、吏姓寒人起家官職。

  張鋌已經盡可能說得簡單,但是李笠還聽不懂,不過注意到一件事:他不是寒門庶族,勉強算吏姓寒人,那麽,按道理起家官、遷轉官了不起是流外官。

  現在,他為官的第一個官職直接是流內官,雖然隻是最低的一班:東冶令。

  一當官就是流內官,這是士族子弟入仕的待遇,但東冶令是“工”,是濁官,被人看不起,不會有士族子弟當這種官。

  “那,莫非我立下大功,救台城於危難,隻配得這種官做?”李笠明知故問,張鋌見他這麽問了,索性點明:

  “我認為,陛下正是想用李郎,才有如此安排,否則,隨便封個雜號將軍即可。”

  “這是第一步,以李郎的出身,驟然做流內官,極易受人詰難,所以,先做個濁官,至少入流了。”

  李笠當然明白這任命裏的意思,張鋌見其想通其中深意,便不多說,僅就這項任命進行講解:

  “得任流內官,位登二品,這是太平時節,許多人欲求而不得的。”

  流內十八班和流外七班,是士族子弟、寒門庶族以及吏姓寒人的區別,寒族、寒人想當流內官,難度很大。

  流外七班,是寒門庶族以及吏姓寒人專屬的起家官和遷轉官,也許熬得幾十年,都無法“入流”,成為流內官。

  若想起家官為流內官,那麽在州郡中正品評出的品級(中正品,不是官品)至少是二品,所以起家為流內官有“位登二品”的說法。

  李笠現在,就稱得上“位登二品”,官職東冶令,是流內一班。

  作為對比,藩王國的許多佐官是流外官,若李笠之前得鄱陽王世子征辟,當個尋常佐官,了不起是流外官。

  此外,地方官製也有官班,州有二十三班,郡守及丞為十班,縣製七班。

  武官也有官班,還有上百個將軍號,十分複雜,一時半會說不清楚。

  而且,若天子封李笠一個雜號將軍,即便這雜號將軍官班不低,也隻是看上去威風,其實上虛得很,比不上流內一班的東冶令實在。

  李笠又問:“那我又板材官將軍,這是?”

  他不懂官製,所以覺得“板材官”將軍很難理解,而且這三個字倒過來念,那就是“棺材板”,感覺很驚悚。

  所以得張鋌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