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我為大梁立過功!!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06-01 19:33      字數:2484
  傍晚,台城東,如潮的歡呼聲起,開啟的東華門處,有許多車輛滿載著糧食駛入城內,守軍將士和避難官民見著此情此景,喜極而泣,如同劫後餘生。

  如今是太清三年三月,台城被圍將近五個月,城中糧食幾乎耗盡,許多人甚至被迫吃死人肉充饑,若再不得解圍,守軍就再也支撐不下去了。

  如潮的歡呼聲一浪接著一浪,衝擊著城內所有人的耳朵,街道旁,人群中,李笠看著入城將士,同樣十分興奮。

  台城之圍解了,不管接下來戰事如何發展,至少皇帝、皇太子現在安全了,中樞安全了。

  梁國避免了“腦死亡”導致全身潰爛的慘劇,曆史的車輪,轉向了。

  這是他數月努力換來的結果,當然激動,至於梁國的命運接下來會走向何方,他不清楚,但可以確定一點:

  局勢不樂觀,極大概率惡化。

  建康之役,將梁國外強中幹的虛弱本質暴露出來,無論是北邊的兩個魏國,還是梁國國內各地出鎮宗室、牧守以及地頭蛇,都看出朝廷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侯景這條喪家之犬,居然能把建康天翻地覆,朝廷坐擁數十萬大軍,居然差點就被這喪家之犬咬死,野心家看清朝廷虛弱的本質,那野心之火可不得燒起來?

  所以,還有得亂。

  即便侯景之亂“草草收場”,但宗王內戰極大概率爆發,在此次建康之役表現不怎麽樣的皇太子,將來繼位後,肯定壓不住野心家。

  內有宗室諸王蠢蠢欲動,外有強鄰虎視眈眈,梁國的未來,依舊不樂觀。

  李笠覺得一旦老皇帝去世,梁國國內局勢就會漸漸失控。

  更別說侯景如今好端端的,實力猶在,並且如同心腹之患,一日不除,梁國一日不得安寧。

  正琢磨間,在一旁看熱鬧的蕭勤和柳偃,扯著李笠提要求:“李郎!你可得與我說說,那日你是如何飛進來的!”

  “行,郎君有興趣,卑職改日介紹一二。”

  “那我也要飛!”

  “郎君,這件事卑職做不了主,得上麵許可。”

  蕭勤又說:“李郎,我都聽李將軍說了,你在外邊,給兄長出了許多主意,兄長才打了許多勝仗!原來你這麽會打仗啊!”

  蕭勤越說越來勁,前幾日,李笠“從天而降”後,同行的李朗已經把李笠的情況對他說了一遍。

  “郎君說笑了,出主意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若無將士們浴血奮戰,我哪怕出一百個好主意,也無法實現。”

  “你總是這麽謙虛,想誇誇你都不行麽?”

  “謙虛是美德,況且卑職說的是實話,打仗,無論多精妙的計策,都是要靠將士們來實行的,郎君日後做官,事務也都是要靠佐官來,所以,得善待佐官。”

  “知道了知道了。”蕭勤說完,有些遺憾,感慨著:“哎喲,你立了這麽多功勞,一定能升官,我想讓你做佐官,看來是不成了。”

  李笠卻說:“郎君說笑了,卑職犯了大錯,不被嚴懲就不錯了,如何奢望升官?”

  蕭勤和柳偃覺得不可思議:“怎麽就犯了大錯?誰胡亂汙蔑人!”

  李笠看著街上打出荊州軍旗號的士兵,知道自己挾持湘東王世子一事必然要有個說法,那麽隨著台城之圍解除,說法恐怕快要來了。

  就在這時,身後有一隊士兵接近,分開人群,向李笠這邊走來。

  帶頭的,是板著臉的羊鶤和李朗,李朗手裏還拿著鐐銬。

  蕭勤和柳偃見狀驚呆了,卻聽羊鶤大喝一聲:“李笠!”

  李笠見是這兩位來找他,還如此‘行頭’,心中明白大半,但蕭勤和柳偃懵懵懂懂,隻道李笠被人汙蔑,要“含冤入獄”。

  旁邊看熱鬧的人們,見狀紛紛讓開。

  羊鶤繼續說:“你挾持宗室貴胄,對湘東王世子大不敬!如今本將奉命將你鎖拿入獄,聽候發落!”

  李朗隨即上前“鎖拿”李笠,李笠見著這位不住對自己使眼色,隻歎“城裏套路多”。

  “幕後導演”怕他誤會,所以特意派這兩位帶隊抓人,那麽他也得識相些,演戲要演全套。

  李笠被李朗‘鎖拿’,見旁觀人群如同見鬼一樣看著自己,‘奮力’掙紮起來:

  “我為世子打過仗,我為大梁立過功,我要見殿下,我要見陛下!”

  。。。。。。

  秦淮河口,靠泊碼頭的船隻正在卸糧食,這是來自長江中上遊荊州的船隊,奉命向建康輸送糧草。

  共計二十萬斛,能緩解官軍的燃眉之急。

  隨船督運的王琳,登岸後打聽起時局來,船隊在采石靠泊時,他就得知台城之圍已解,卻不清楚具體情況。

  前來辦理交接的一名荊州軍軍吏講解起來:“如今,逆賊尚未離開建康,還占據石頭城負隅頑抗,不過據說已經上表請罪”

  台城之圍已解,指的是勤王軍從東麵突破叛軍攔截,收複東宮,和台城連上了,但是,之前圍攻台城的叛軍依舊勢大。

  盤踞台城西側、江邊石頭城一帶,負隅頑抗。

  而且,叛軍還攻占了下遊江北廣陵,如今據說要“戴罪立功”,撤到江北,為朝廷守淮南。

  這種鬼話沒人信,但是叛軍人數眾多,實力猶在,朝廷急切間無法將其消滅,加上官軍的糧草供應也頗為緊張,所以目前建康依舊在打仗。

  戰場在台城和石頭城之間。

  不過台城解圍,意味著叛軍在建康待不了多久,遲早是要撤的,大概再過得一陣子,建康就能太平了。

  王琳聽得明白,鬆了口氣:台城解圍就好,不然一旦侯景得逞,後果不堪設想。

  但是,他在半路聽到個消息,那就是率軍勤王的湘東王世子,被鄱陽王世子帳前效力的東冶監作李笠挾持入台城。

  這消息是勤王的荊州軍中軍吏所說,王琳聽了之後不敢相信,不敢相信李笠居然敢做這種事,所以抵達建康後,旁敲側擊打聽起來。

  那吏員回答得倒是爽快:“將軍,這件事朝廷已經做出處置,凶徒已被有司鎖拿入獄,要受嚴懲!”

  “嚴懲?!”

  王琳聞言緊張起來,卻聽那吏員說:“不過,據說此事是情有可原,所以,湘東王世子為那人求情。”

  “鄱陽王世子也求情,最後,皇太子也為那人求情,據說,天子看在皇太子求情的份上,很快就赦免罪過,把他放出來了。”

  “是麽?皇太子求情原來如此。”

  王琳很聰明,琢磨出這一捉一放後麵的意義,道了聲謝,向前走去。

  走著走著,笑著搖搖頭:“虧你也想得出,居然挾持世子,也不知是如何做到的”

  確實,王琳實在想不通李笠是如何挾持蕭方等成功,然後還能躲過荊州軍諸將興師問罪。

  更想不通,李笠挾持蕭方等意欲何為。

  所以,他要找李笠好好談一談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