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上清觀的秘密
作者:卯牛      更新:2022-04-09 07:23      字數:5396
  玉玄道長又沉默了片刻,像是在整理思路,隨後又緩緩問道,“居士既然知曉烏蒙山區的傳聞,想必也是明白這青烏鎮名頭的由來吧?”

  餘一丁點點頭,他對青烏鎮和烏蒙山區的認知基本上是來自於魚骨石鎮的那位捕頭,正因為他得知烏蒙山區裏有一處風水寶地,所以才會產生想在此地突破自己修行瓶頸的念頭。

  “那麽居士是否又知曉這上清觀的由來呢?”玉玄道長又問道。

  餘一丁聞言一愣,這個他倒真不是特別清楚,隻是在追擊那名受傷的賊人時老魏簡單給他介紹過一下,餘一丁也就隻知道此觀是方圓百裏之內最大的道觀,從建成到現如今也有數百年曆史了。

  於是他便搖了搖頭。

  玉玄道長見狀淡然一笑,剛才餘一丁就已經告訴他自己沒有窺覷上清觀的意思,老道也已相信,何況餘一丁又是一名帶著家眷路過此地的旅人,既如此,要是不知道上清觀的由來也說得過去。

  “既然居士不知,那麽就由貧道給居士簡單介紹一下上清觀的由來吧。”

  餘一丁連忙正襟危坐,擺出一副恭敬受教的模樣。

  “嗬嗬嗬……”

  這下玉玄道長終於露出了那種得道高人的慈祥笑容。

  “上清觀始建於前朝,距今已有近三百年曆史,也是烏蒙山區及其周邊方圓百裏之內最大的一處道觀。此觀最初據說並不是以‘上清’為名,因為建在烏蒙山中,因此喚作烏蒙觀,但是在其建成後僅過了一個甲子,此觀便遭受到一場浩劫,整個道觀全部毀於一旦,其時已是大晉立國,事後有當時朝中的一位重臣上書晉皇,由朝廷出資重建了道觀,並改名為上清觀……”

  餘一丁聞言暗暗吃驚,上清觀的曆史有近三百年,就算減去六十年,少說也有兩百年,如果那時候晉皇就已在位,豈不是說這位皇帝已經活了兩百多歲?那不是成了一位地上半仙了嘛?

  可是再一想餘一丁又覺得不對,雖說他沒有見過晉皇本人,但是沈辰基和他是熟識的,這位平洛郡王也就四十左右的年紀,他的親哥哥沈辰龍再怎麽年長也不會比他大那麽多歲數吧?這又如何解釋的通呢?

  於是餘一丁皺著眉眼不斷地變換著臉色。

  玉玄道長將這一切看在眼中,他本在緩緩述說,突見餘一丁臉色有異,連忙住口,有些疑惑地問道,“居士莫不是有什麽疑問?”

  餘一丁答道,“在下確實有些吃驚,難道說當今大晉的皇帝沈辰龍已經活了兩百多年了?這未免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老道麵上一怔,一時沒有明白餘一丁話中的含義,但他自己卻是臉色突變,連忙道,“居士果然是修行的世外高人,根本不在意那些世俗的繁文縟節,這晉皇的名諱豈是可以隨便說出口的?”

  餘一丁這才想起這個時代是要對皇帝的名字講究避諱的,不過老道還沒有給他解惑呢,避不避諱先暫且不提,對於他來說,先得弄清楚這個晉皇到底是位仙人,還是個妖怪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於是他連忙又道,“可是……”

  “嗬嗬嗬……”

  玉玄道長又是慈祥一笑,他已經反應過來餘一丁的疑問是什麽了,於是悠悠地說道,“居士果然是位旅人啊,而且還不是大晉人氏吧?”

  餘一丁下意識地點頭。

  玉玄道長將這一切看在眼中,不禁扶須頷首,心頭暗道果然如此,大晉人哪有不知道‘晉皇’是對在位的晉國君主的統稱呢?餘一丁的表現隻能說明他並非大晉人氏。

  何況烏蒙山區地處大晉腹地,上清觀的隱秘本就極少有人知曉,如果餘一丁對此確有窺覷之心,像他這樣一名修行者,已經到了青烏鎮的地麵,肯定會對身邊的一切嚴加防範,又怎麽會輕易就被賊人搶劫呢?除非是他本無此意,加之帶著家眷匆匆趕路,一時不察才被那些賊人得了手。

  玉玄道長隻憑餘一丁這個微小的動作便得出那麽多結論,確實算得上是人老成精了,不過他也因此而對餘一丁更加放心。

  於是老道接著又道,“大晉開國至今已有二百餘載,前後也已有十幾位君主相繼傳位,所有的君主在大晉都被稱作‘晉皇’,隻是他們各自的年號有所不同而已,貧道方才所說的晉皇可不是當今的皇上啊,那可是大晉的開國之君。”

  “哦!”

  餘一丁恍然,原來是自己少見多怪了,如此說來,老道口中的那位晉皇就是沈辰龍和沈辰基兄弟倆的祖宗了。

  這下總算是幫餘一丁解了惑,於是他又擺出剛才那副虛心聆聽受教的模樣,隻等老道繼續往下說。

  “居士既是修行之人,想必也是知道‘上清’所謂何意吧?”玉玄道長又拋出一個問題。

  餘一丁卻茫然地搖了搖頭,這個問題又是他不清楚的,不過前世之時他倒是知道很多道觀會有像是“上清宮”、“上清殿”之類的稱謂,也僅僅知道這是道家常用的一個名稱而已,但其中具體有什麽含義他就不甚了解了。

  這一次輪到老道驚訝了。

  在玉玄道長看來,餘一丁能夠擊敗那位欲將明月肉身奪舍的修行者,又能使出不依靠藥石之力便可對他的傷情進行治療的手段,無一不說明餘一丁是一位修為極其高深的修道之人,先不說他這小小的年紀是如何修出這一身本事的,天下之大,總會有一些奇人異事出現,玉玄道長對此毫不懷疑,何況這也不是旁人應該打聽的事情,但是像“上清”這種道家基本的知識餘一丁都不知道,這就大大出乎老道的意料了。

  “哦?”

  玉玄道長將自己的疑惑很明顯地寫在了臉上,又見餘一丁有些尷尬,更有些無奈地望著自己,隻得暗自歎息一聲,看來還得費些口舌給這位修行大能惡補一下基本的道家常識才行了。

  這叫個什麽事?玉玄道長雖然也有些無奈,但仍舊繼續娓娓道來。

  “在道家中所謂‘三清’,既為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亦是道家三位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玉清元始天尊,全稱為‘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無上帝’,又名‘玉清紫虛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統籌一切英魂,所有將領,皆歸玉清管轄傳授。太清境主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開天創世與救贖教化的太上道祖,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統管三界陰靈,所謂陰者,至柔也,一切陰性不和,皆歸太清管轄。而上清大羅靈寶天尊,又稱上清大帝、上清高聖太上大道君等,全稱為‘一炁化三清上清居禹餘天真登上清境元氣所成日靈寶君靈寶天尊妙有上帝’,由大道赤混太無元玄黃之氣化生,統籌三界法器,一切法寶皆歸靈寶天尊管轄,諸多神仙法器都由上清批準使用……”

  這些東西玉玄道長早已是爛熟於胸,而且他在此時給餘一丁所講的還是有關三清的一個粗略大概,總不能像是給普通的道家入門弟子授課那般仔細講解吧?

  這不僅是時間上不允許,主要是在玉玄道長看來,餘一丁雖說年輕,但明顯就是一名修行大能,老道自己是一位清修者,他這一生隻修道法,卻從不去學道術,講經論道是他的強項,要說與人拚鬥術法,那則是玉玄道長極為不擅長的,但是像現在這般隻講道法,玉玄道長絕對是娓娓道來,如數家珍。

  可是餘一丁卻是頭疼不已,這些道家術語著實拗口,不要說讓他記憶背誦,僅僅是聽玉玄道長如此一說,就已經令他頗感頭痛了,他也實在佩服玉玄道長居然能夠將這些東西一一記在心中,而且還能給他講述的如此清晰。

  隻不過餘一丁既然是聆聽受教,總不能打斷玉玄道長的介紹吧?直到老道介紹到上清靈寶天尊管轄一切法寶法器之時,餘一丁的眼神才突然間一亮!

  剛才玉玄道長就已問過他是否知曉“上清”的含義,現在又如此介紹了一番,餘一丁不得不對這“上清觀”這個名字的由來有了一絲聯想……

  玉玄道長將餘一丁的作態看在眼中,心知自己的講解已經有了效果,也看出來餘一丁對這些道家的知識不是特別感冒,於是接著又道,“若是居士知曉上清之意,貧道本不該再說這些,還望居士體諒。”

  話已至此,餘一丁還能說些什麽?此刻他所能做的隻剩下頻頻點頭而已,但腦子裏卻一直縈繞著上清、法寶、法器這幾個詞匯……

  “嗬嗬嗬,外人隻知這烏蒙山區中藏有一處風水寶地,若選擇此地進行墓葬,必能蔭佑子孫,福及後人,更有傳聞說前朝有位高官正是選擇了烏蒙山區的某塊福地作為自己的墓葬之所在,由此也引來了一些土夫子盜墓賊的窺覷,莫說在貧道任觀主之前的一百多年間早有大批此類人等在烏蒙山區四處淘沙倒鬥,就是貧道來到此地後的二十多年裏,也已經見識過許多土夫子的盜墓行徑,可是這些人除了挖到一些零星小墓以外,幾乎全都是一無所獲,抱憾而去。當然,至於此中的緣由,不為其它,隻因這些人全都找錯了方向,南轅北轍,緣木求魚,又豈能會有收獲呢?”

  玉玄道長的述說基本上和魚骨石鎮的那位捕頭所言吻合,這些對於餘一丁來說已是舊聞,但他也不好催促,隻能耐著性子聽老道繼續說下去。

  “那烏蒙觀始建於前朝,但是毀滅和重建正是處於朝代更迭之時,關於此觀所遭受的浩劫,大晉朝野也有兩種傳聞,一說是觀內的道人用火不慎,走水而致,整個道觀毀於一場大火,而另一種說法是烏蒙觀毀於戰亂之中,因為那時正處於改朝換代的多事之秋,烏蒙山區是京畿一帶的一個用兵之地,此觀便是毀於刀兵之禍。兩種說法各有道理,也各有依據,但是令人奇怪的是,無論是大晉朝廷還是道觀內的記載,對於此事都是一筆帶過,隻說是烏蒙觀發生了一場浩劫,致使道觀被毀,至於因何發生,又具體是何時、如何發生的卻是含糊其辭,不甚明了,但是貧道卻更相信烏蒙觀的毀滅是因為後一種原因,既是刀兵之禍。”

  說到此處玉玄道長頓了頓,目光灼灼地望著餘一丁,像是因為這段時期的傷病,說了那麽多話有些乏了,想要稍稍喘口氣歇息一下,又似乎是在等待餘一丁的反應。

  餘一丁見狀隻好問道,“既然大晉朝野對此事都無定論,不知道長卻為何會如此篤定那烏蒙觀一定是毀於戰亂之中呢?”

  玉玄道長淡然一笑道,“嗬嗬,正是因為大晉朝廷對此事諱莫如深,所有記載都含糊其辭,試想一下,若烏蒙觀確實毀於意外走水,那為何不明明白白的記載下來,這又不是什麽了不得的大事,何必遮遮掩掩的呢?”

  餘一丁點頭讚同。

  “更何況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原因,貧道才會確信烏蒙觀的被毀以及更名都是因其所致啊……”

  餘一丁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雖說現在已是深夜,但是由於有異能在身,他本就沒有絲毫睡意,老道說些什麽他都能熟記於心,但是餘一丁的心頭非常清楚,接下來老道將要說出的話肯定是關係到上清觀,甚至整個烏蒙山區的那個天大的秘密了。

  果然,玉玄道長麵色一緊,神情也變得更加凝重,餘一丁隻見老道不住地撚著胡須,喉結動了又動,卻好一陣沒有出聲,看來哪怕已經到了這個時候,想讓老道輕輕鬆鬆就將這個天大的秘密說出來仍舊是有些費勁。

  餘一丁也不禁隱隱感覺到自己有些心跳加速。

  “自從貧道成為上清觀的住持後,偶然間在藏經閣翻閱到上清觀誌,便對其中有關此觀更名前後的記載頗為迷惑,其後十數年間貧道又查閱了大量典籍,均未找到相關的確實證據,此事令貧道大感奇怪,一座普通道觀的更名竟會如此撲朔迷離,是為何故?於是貧道便對此事更加好奇……”

  餘一丁被老道的述說吸引,不由地頻頻微微點頭不已。

  “直到去年的某一天,貧道正在大殿之內與眾位弟子談經論道,不經意之間突然瞧見上首的三清泥塑之像,位於左側的上清靈寶天尊手持一柄玉如意,麵帶微笑地注視著大殿內的眾人,這本是貧道出家以來早已司空見慣的景象,但隻因烏蒙觀改名一事已經困擾貧道多年,此時看到上清大帝的塑像,貧道不由地便將烏蒙觀改名為上清觀的緣由與之聯係起來……”

  說到此處,玉玄道長像是終於將心中的思想包袱完全放下了,緊接著又道,“方才貧道已將上清大帝的基本情況告知居士,三界法器,一切法寶皆歸靈寶天尊管轄,而烏蒙觀恰巧又改名為上清觀,且此事又被大晉朝廷竭力遮掩,甚至連烏蒙山區內有前朝高官的大墓一事說不定也是有心之人故意放出的風聲,這樣不僅可以轉移人們的視線,而且那些聞訊前來的土夫子盜墓賊又可以掩人耳目,在不經意之間還會幫著掩蓋異寶的真實所在……”

  “真實所在?”

  餘一丁喃喃自語,“如果把那些地老鼠都吸引到此地,這些人到處掘地三尺,不是更容易增加異寶暴露的風險嗎?”

  “嗬嗬,居士此言差矣。”玉玄道長微笑著說道。

  餘一丁詫異地望著老道,不明白他說此話到底是什麽意思。

  “貧道是一名清修者,生平從未見識過任何法器法寶,況且貧道對這些術法修行者的所用之物並無半分興趣,可是既然貧道已經產生了這種聯想,就更加想要了解其中的真相,也好解開貧道心中多年來的疑惑。”

  玉玄道長這番話說的又是莫名其妙,跟餘一丁剛才所說的沒有一點關聯,更沒有解釋他的疑問啊。

  見餘一丁滿頭霧水的樣子,玉玄道長繼續道,“於是貧道便大膽猜測,若是真有那等異寶出現在烏蒙山區,而知曉此事的人會不會已經知道異寶所在的具體位置?但是他卻無法親自前來獲取,否則就不必大費周折搞出這麽多花樣,直接找機會前來取得便是,正因為此人無法親自前來,於是便將烏蒙觀改名為上清觀,以便給他的後人留下一個取寶的明示?而貧道之所以說居士此言差矣,正是因為有那些土夫子的存在,以便擾亂有心之人的視線,居士可曾聽聞過土夫子們會將道觀作為偷墳掘墓的目標嗎?如果他們不會將上清觀作為目標,那異寶又何來暴露的風險?”

  “哦!……,啊?!”

  玉玄道長這番話說出後餘一丁恍然大魚,隨即便大吃一驚,這樣說來烏蒙山區確實有異寶存在,並且這個所謂的異寶很有可能就是一件法寶或者法器,而它的所在地正是上清觀內!

  餘一丁被玉玄道長說出的這個消息驚的目瞪口呆,他本以為就算此地真有異寶,也會藏在烏蒙山區的某處,甚至就在那個所謂的風水寶地之中,哪知道這個所謂的異寶就在這座道觀之內!

  緊接著餘一丁又想到另外一些事情,脫口而出便是一句問話——

  “這麽說不論是那名懂得奪舍之法的修行者,還是那些讓魏捕頭焦頭爛額的賊人,都與這個異寶大有關聯不成?”

  老道沒有回答,隻是輕輕點了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