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官船出海
作者:貳蛋      更新:2020-03-07 06:02      字數:2858
  等過數十分鍾,文天祥到了。

  趙洞庭跟他說黃華和高興的事,如文天祥這樣滿心為宋的忠臣,自然是當即領命。

  隻是他卻也有些疑慮,領命後道:“皇上,臣心中有些擔憂。臣前往福建,攜頭陀軍和佘民義士們和高興作戰倒是不難。隻是,臣擔心江南西路元軍會有異動,伯顏、也速兒軍卒十餘萬盤踞江南西路,若是到時候揮兵東進,以頭陀軍和佘民義士們的裝備,怕是難以抵擋。”

  “嗯……”

  趙洞庭微微沉吟著點頭,“軍機令覺得伯顏、也速兒可能會揮兵東進?”

  其實這種可能性他不是沒有想過,隻是覺得,這不太可能。

  伯顏、也速兒剛逢大敗,怕是要麵臨忽必烈的責難,自顧不暇,還會去福建?

  文天祥道:“伯顏、也速兒剛剛被我軍大敗,按理說應回大都請罪才是,但他們兩人卻是駐兵江南西路,臣覺得這其中怕是有些緣由。要麽就是兩人不願回大都去受責罰,寧願冒犯忽必烈,也不願丟掉手中兵權,要麽,就是忽必烈默許兩人駐軍江南西路,挽救岌岌可危的南方局勢。而他們軍中又有餘糧,任是這其中哪種緣由,都可有可能會揮兵進福建的。因為若在福建取勝,不僅僅能挽救元朝之危,再顯元軍之盛,他們兩人也能將功贖罪,不至於受到太重的責罰。”

  趙洞庭沉默了。

  他沒將事情想得這麽深,隻以為伯顏、也速兒是暫且在江南西路駐軍。

  作為臣子,他們有膽量違抗忽必烈的命令麽?

  但現在想來,還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廣西元軍被覆滅數十萬之巨,他們兩回去,能不能活還說不定。

  再者,誰又知道忽必烈是怎麽想的呢?

  若是真如文天祥想的這樣,忽必烈讓他們兩人穩住南方局勢,暫且不追究他們兵敗之過呢?

  十餘萬軍馬並不算太多,但要都匯聚到福建去,聯合高興,對頭陀軍和佘民都將是滅頂之災。

  沉默過後,趙洞庭些微凝重道:“那朕派遣飛天軍和飛龍軍隨軍機令前往福建。”

  “多謝皇上,臣必不辱命。”文天祥拱手。

  他也知道,這是趙洞庭能夠盡的最大的幫助了。

  其餘諸軍現在還在休養生息,招募士卒,短時間內顯然無法出去征戰。就算有兵,也沒有糧草。

  大宋在打完廣西之戰以後,已經算是彈盡糧絕了。

  飛天軍和飛龍軍,是大宋最為精銳的兩支部隊,說是能抵數萬大軍,都毫不為過。

  有這兩支軍隊,文天祥當然還是有些底氣。

  這事,便就這麽定下了。

  翌日早朝,趙洞庭當著眾臣的麵宣布封文天祥為征北大元帥,前往福建對付高興。大宋其餘軍卒,暫且由副軍機令張玨全權掌管。至於蘇劉義,他原本是文臣,雖是副軍機令,但在大宋軍中更多的是和兵部交接,負責招募兵員、軍中後勤等事。當然,現在各地守備軍的組建也是由他在全權負責。

  社稷要穩,守備軍是少不得的。有些事,光靠社安部的捕快終究力有不逮。

  就在當日,文天祥就持著許夫人的信物,帶著任偉和趙大、趙虎從海康沿海,乘海戰船往福建泉州去了。

  其後月餘,雷州各地離開雷州回往故土的百姓越來越多。

  戰火焚燒過後,廣南西路終於再度浮現些許生機。

  趙洞庭的條條政策也相繼頒布下去,每日裏,海康縣內到處都張貼著告示。

  百姓們回去以後,仍可憑地契從官府手中要回老宅。而那些各城之中空餘出來的房屋,則是盡歸官府所有,被趙洞庭劃到國務院財務部下麵的住房管理司統籌管理。百姓們想要遷居到城內的,可以以極低的價格從住房管理司購買,當然,數量有限。

  而各城修繕房屋的任務,趙洞庭則是派給了房建局。

  這也解決了不少百姓的工作問題。

  趙洞庭很明白,光靠種地,國家是沒法太興盛的。他卻是有意將士農工商全麵發展起來。

  或許就現在的局麵而言,這顯得有些急躁。但隻要隨著時間流逝,各方各麵總會正常運轉起來。

  如果不趁著現在百廢待興的時候將大概基調定好,等到時候,再想改,就麻煩許多了。

  而僅在解決房屋問題之後,趙洞庭又下政令,再度擴建渡口,鼓勵海運。

  為此,他甚至將世界地圖都畫了出來,公之於眾。

  全新的世界觀浮現在大宋的百姓們眼中,這在民間興起軒然大波。

  無數人這時才恍然,原來世界是這個樣子的。對趙洞庭,更是佩服如天人。

  天知道皇上是怎麽知道這些的?

  有許多不甘寂寞的青壯在利益的誘惑下紛紛出海,很快便有船廠在渡口周圍各處成立起來。

  這又解決不少人的工作問題,還為大宋朝廷增加了稅收。

  對此,最為高興的顯然是陳江涵無疑了。

  趙洞庭的種種新點子,仿佛讓他看到金錢滾滾向國庫而來的場麵。

  這些天,各種申請開辦香料、布匹、瓷器作坊的文書如同飛雪般遞到了財務部。

  雷州興起經商熱。

  這其中,自然也有趙洞庭的影子。

  他有刻意讓人在民坊間造勢,說出海經商如何如何能夠賺錢。

  下海浪潮就是這麽突然興起來的。

  這讓得趙洞庭仿佛看到前世的那個年代。

  要想發財,就得下海。

  不過,現在還僅僅隻是雷州之地而已,這對大宋來說,無疑還是遠遠不夠。

  但趙洞庭也明白,其餘地方民生都沒解決,吃飯都成問題,要想再行其他舉措也是為難。

  國家的任何發展,都是建立在先吃飽飯上麵的。

  而現在這個年代的農作物,產量還是太低了。

  到二月末。

  在諸多民眾冒險出海以後,朝廷的官商隊也終於是大船下海,準備出航。

  趙洞庭為此專門成立了海商司,甚至派遣數十武鼎堂高手隨船出海。其任務,自然不僅僅隻是賺錢那麽簡單。趙洞庭給海商司官船下達的命令是開辟往美洲的航線,將美洲的馬鈴薯、番薯等引進大宋。為此,他還特意畫了馬鈴薯和番薯等作物的圖紙。

  至於群臣和百姓會如何猜想他是怎麽知道這些東西的,他就管不著了。

  皇上,天子嘛!

  反正現在民間已經有不少人說皇上乃是神龍降世,有許多事情,也就不需要趙洞庭去解釋了。

  不得不說,這個年代對天的迷信,還真給趙洞庭帶來不少便利,不至於束手束腳。

  官商船隊出海這天,趙洞庭親自率眾臣在海邊祈福,已示重視。

  鑼鼓聲中,十餘艘大船向著海麵遙遙而去。

  至此,趙洞庭的大致布局算是鋪下。

  銀行、房建、學府、府衙等,隻待時間,必然會在各地正常運轉起來。

  大宋兵員十餘萬,且還在不斷的增員,廣西這個根基之地,算是徹底的掌控住了。

  元朝短時間無力再戰,而以大理兵力,想要犯宋,怕也為難。

  再者,隻要段興智不傻,都絕不會在這個時候出兵攻宋的。

  元朝才是猛虎,這個時候兩狼相爭,不是給猛虎機會麽?

  朝廷大概的發展局麵已經布下,趙洞庭也打算前往龍虎山而去。

  光複大宋不是他最想要的,說實話,他心裏最想追求的還是如空蕩子那般的武力絕世,行走於江湖。

  如果不是穿越到趙昰身上,剛來就是皇帝,興許他壓根都不會管這些征戰天下的事。

  多累呀!

  就在官商船隊出海這日,趙洞庭回到宮中,便立刻去了楊淑妃的寢宮。

  楊淑妃是他娘親,要出宮,總還是得和楊淑妃打聲招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