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十七章 清君側
作者:戰士雙腳走天下      更新:2020-04-24 23:36      字數:2092
  原來如此!畢晶終於斷定,這個劉據,一定就是穿越來的!最直接的證據就在於,原來曆史上,劉據可沒有這個罪名。說是起兵謀反,可手下並沒有正規軍隊,派人征發長水、宣曲胡人騎兵,結果人家不奉召,自己親自拿著符節跑去找護北軍使者任安,結果任安符節是接過去了,人卻跑進大營閉門不出,劉據一點轍都沒有。但形勢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可憐的劉據隻能將衛隊囚徒什麽的武裝起來,幾乎就是個光杆司令。但這幫烏合之眾能濟得甚事,交戰數日不得不兵敗出逃,最後死在深山老林貧困戶家裏。

  但現在,劉據顯然通過結交重臣外將,得到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支持,並取得了相當的正規部隊。

  如果不是穿越來的,怎麽會有這種變化?

  “沒理由啊?就像你說的,天下誰不知道將來皇位是他的?他隻要安心安心等著承受大位就是了,畢晶想了想又問,“我看你這身體好像也不老好的,他也等不了幾年吧?

  漢武帝雙目一擰,瞪視畢晶,麵露不悅之色,估計要沒剛才這胖子和那老頭的神奇表現,這會兒早就發作了。按了一口氣,道:“理由?謀奪大位,從此富貴通天,還不是理由麽?

  畢晶嘴巴扁了扁:“那他就那麽等不及?你確信隻是這個理由?不是因為你這些年為政有失,窮兵黷武致令國庫空虛、民生凋敝,引發太子及他周圍那些臣子不滿?或者……說著抬起頭來,森然望向漢武帝:“你確信不是因為,你聽信讒言,以巫蠱為名大肆株連,令群臣恐懼,更令太子被逼上絕路?

  “住口!漢武帝終於再也忍不住,暴怒道,“巫蠱殘害宮人不止,更大膽害朕,朕鏟除奸邪,乃是上應天意,何罪之有?朕征討匈奴,保我大漢子民不受異族搶掠屠戮,振我大漢雄風,千百年來誰人可及!你這般信口雌黃,究竟是何人授意,難道與那逆賊一黨?

  漢武帝越說越怒,渾身直哆嗦,周圍將士無不駭然變色,緊握手中刀劍,隻待漢武帝一聲令下,就要上前拚命。而那群文官更是一個個麵如土色,低頭縮腦,大氣都不敢出,這個穿得奇形怪狀的胖子究竟什麽來曆,這簡直就是在指著漢武大帝的鼻子罵!

  畢晶卻毫無懼色,轉頭看了眼虎視眈眈的將士,再掃一眼那些麵無人色的文官,絲毫不懼地與漢武帝對視,神色平靜道:“你確信,這是你的真心話?而不是太子勢力大增,已經威脅到你的權位,所以你要除之而後快?

  漢武帝身體猛地一震,雙目射出森寒的光芒,一時竟然說不出話來,他是不抖了,後麵那些文官渾身卻開始抖得跟篩糠似的。好半天。也不知道漢武帝想到什麽,森然道:“這是朕的江山。朕不給,誰也不許搶!

  我靠,這話怎麽說得跟現代人似的?畢晶搖搖頭暗自歎了口氣,聽這口氣,自己剛才的話是真正打在漢武帝心尖上了,這就是老皇帝跟接班人之間爭權的傳統戲碼,金老爺子幾十年前你就說過了麽,太子最難當啊!眼瞅著漢武帝擰眉瞪眼,神色不善地轉著眼珠子,看這意思不準什麽時候就有可能發難——要不是顧忌自己剛剛那超出人想象極限的表現,其實沒準兒早就翻臉讓人多了自己這幫人了。

  算了,這時候也不是追究這些的時候,反正剛才那麽說就是套漢武帝的話,看看究竟曆史改變了多少,是不是需要大費周章搞很多事才能完成這次任務,不是辯論來的更不是成心氣這胖老頭兒的。現在看起來,曆史雖然有很大改變,但基本上還是按原來的脈絡來的,巫蠱之禍什麽的還是照常發生了,那麽需要做的就不是很多了。

  現在既然目的已經達到,那麽就別跟老頭兒嗆嗆了,萬一再把老頭兒氣出個好歹來,那改變曆史的可就不是劉據而是自己,那責任可就大了去了。又歎口氣擺擺手道:“算了,咱別說這個了,我早就跟你說了,這回我是來幫你的。

  漢武帝正氣得直哆嗦呢,忽然峰回路轉聽見畢晶突然又來了這麽一句,一時有點轉不過彎來,居然楞了一下才反應過來,看著畢晶轉著眼睛沉吟著不說話,也不知道該不該相信眼前這胖子。

  畢晶也不管他想什麽,接著問到:“不過我還是有點奇怪,那些臣子就肯跟他走?就算他有了自己的勢力,就算他利用未來的高官厚祿引誘了這些人,那起兵謀反總也得有個名頭吧?不可能說造反就造反啊?

  “名頭……漢武帝的臉色變得陰森起來,咬牙切齒,一字一頓道:“清——君——側!

  又是清君側!畢晶差點叫出來,這幫造反的,還有個新鮮名頭沒有啊,怎麽喊來喊去都是這一套?尤其是劉據,身為一個穿越者,怎麽一點創意都沒有?哪怕你覺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符合你們上層階級的人設,“英特納雄耐爾一定會實現太超前,你喊個“均貧富等貴賤也好、“信太子得永生也好不都成麽,哪怕你把“蒼天當死黃天當立呢?你喊什麽清君側!

  清君側清君側,你把皇帝邊上的人都清完了,就算不篡位,剩下皇帝一個光杆司令,不是傀儡也得是傀儡不是?自打“清君側這詞兒誕生以來,他就是造反的同義詞不知道嗎,而且是又當又立那種,一點都不直截了當,簡直就是讀書人迂腐無能的典型。

  更要命的是,漢武帝他爹剛剛經曆過一次“清君側,到漢武帝搞出“推恩令來,才算把諸侯國的威脅掃清。估計漢武帝對這詞兒敏感著呢,不立刻發飆才怪了——好嘛,爹來了一次不斷,到老子這兒又來一次?你們沒玩了是吧?

  畢晶唉聲歎氣,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那麽,跟他騎兵的到底都有哪些人,手下兵力究竟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