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回:吊孤城孫赫悼二將
作者:可能是閑的      更新:2021-12-24 11:05      字數:3180
  他忽覺得北風烈烈,風中似有一些低語,他分辨不清這聲音傳達了些什麽消息,但他覺得,一定是那‘長臂猴’在警告自己。無論發生什麽事,都要守好這北境最後的屏障。

  孫赫又站起了身子,倚著攢珠萬寶棒,目凝遠方。

  不久之後,此地就沒有這般的景象了。曠野之上,將布滿蠻兵,高城之下,將撲來邱澤異獸。戰火一旦燃起,燒殺喊聲,刀劍血肉,此地將不再這麽靜謐。

  孫赫猛得回過神來,他用餘光看到了跪在身旁的士卒,這才注意到此人的存在。

  孫赫問道:“來援之將,將是何人?”

  那士卒道:“小的聽說,是龐龍龐老將軍。”

  孫赫心中略有所思,他繼續問道:“羅將軍何時至此?”

  那士卒道:“汴攸城傳言,羅將軍去往中原各派,說是去見他弟弟羅念成了。”

  孫赫知曉,這定是北皇李啟明要借中原各派之力,因此才行此事,教羅伏雲前去聯係羅念成等,與中原各派聯手。前番幾戰,也是因有各家英豪相助,北境才得以破敵守住,將南蠻趕退。如今再行此計嗎,倒也在意料之中……

  孫赫命將士們日夜巡守,甲不離身,密切關注樓外關以南蠻軍的動靜。

  他又差去探子數十人,潛入南陲、雄踞關地界,查探蠻獸大軍的動向。

  孫赫日夜操勞,每日臨城觀望,處處小心安排,隻等蠻賊入關而來。他如今連方通臂那一半一起背負著,便不止付出一倍的辛勞。有時他也親自出關去,往南一路查探,掌握蠻軍的動向。

  幾日之後,又從汴攸城快馬奔來信使。孫赫得報,急忙出來迎接。他本以為是那助他守城的老將軍龐龍到了,見得信使之後,再不見其他人的蹤影。

  孫赫頗感奇怪,問道:“龐老將軍尚在後麵?”

  信使道:“稟孫將軍,龐老將軍三日後才從汴攸城出發。”

  “哦?”孫赫怔了一下,“既如此……是北皇又有何調遣?有無聖旨?”

  信使道:“並無聖旨。將軍,小的此來是要告知將軍一事……”

  孫赫見這信使吞吞吐吐,十分奇怪,問道:“什麽事?你說來便罷,何故吞吞吐吐?”

  “樊老將軍……樊老將軍自刎於汴攸城中……”

  孫赫一聞此言,雙腿直發軟,險些站不穩了。他睜大雙眼,抓了那信使手腕,又詳細探問一番。

  孫赫這才得知,樊祖是如何自刎於金殿之上,身死朝中。孫赫一聞樊祖又死,當真如晴天霹靂,手撫胸口,心頭絞痛。

  “大戰未啟,先損二將,此乃不祥之兆……不祥之兆……”

  孫赫幾日之內,便聞與他最親近的方通臂身死,今番又有他最敬重的老將樊祖,竟也身死朝堂之上!如此打擊,他怎生忍受。邊關抗敵,本已精神壓迫極大,這兩樁事,便如飛石一樣砸在了他腦門之上。

  他頓覺難以呼吸,腦中陣陣發昏,喘不上氣來。

  樓外關之內 的將士,聽聞此事,更是驚悍不已。不料那方通臂、樊祖兩員猛將,尚未臨戰殺敵,竟都葬身在了汴攸城中!提起樊祖的死因,眾人又以為,如那曹沛所言,是羅伏雲叛出宮去,要與羅念成匯合,反叛朝廷。樊祖受羅伏雲利用,這才受禍牽連,後為全名節,自刎而死。

  孫赫向來對那羅念成沒有好感,如今又發生了這件事。教他好不惱火。羅家二子逆反,又值南蠻來襲之時,當真教他憤恨不已。

  孫赫心道:原來羅念成進入中原,四處散布神止峰權魔劍的危害,從一開始就是為了給他父親羅什複仇。他先殺了先帝李翀,如今又將矛頭對準了建武帝,想將整個北境推向戰爭禍亂的深淵,他想借南蠻之手,一血心中之恨。

  羅念成雖能做出如此之事,可那羅伏雲羅將軍萬萬不該如此糊塗……

  孫赫雖對羅念成沒什麽好感,可他卻十分敬重羅伏雲的為人。他雖信了信使所報,曹沛所編造之事,卻也不得不懷疑羅伏雲能做出這樣的事。他素知羅伏雲為人忠義,定不會做這欺君罔上的叛逆之事。可如今事實已經擺在了眼前,他又有什麽理由不相信呢。

  “連羅家也反了……”孫赫地下頭來,緊皺眉頭,“這一仗,究竟該怎麽打?

  緣何正此大敵當前之時,汴攸城之中發生了如此巨大的驚變。這一切都太過湊巧,太過詭異。

  孫赫不禁開始懷疑方通臂之死,究竟和這次朝內的大亂有無聯係。難道真的是他與詭府門的人動上了手,才把命丟了的嗎?戰事如此緊急,他不該不知道眼下的要緊之事是什麽。還有那老將軍樊祖,他又怎會平白無故,輕易地相信叛逆之臣的話,為他們做事呢?他在金殿自刎之時,為何沒人將他攔下?

  孫赫腦中忽然生出了數不清的疑問,這些疑問,都是來自於這段時間極其反常的變故。往日風平浪靜的北朝朝政,一時之間竟變得如此風雲激蕩,危機四伏。

  “下一個會是誰?會是我孫赫麽?”

  孫赫自言自語道。他覺得,若按著這樣的情勢發展下去。不用說夔王率獸軍攻來,就算蠻子不來進攻,恐怕北境之地也要分崩離析了。眼下朝中將帥已所剩無幾。死了方通臂、樊祖,又叛逃了羅伏雲,還有誰能當此抗蠻大任?僅憑他孫赫一人嗎?恐怕遠遠不夠……

  —— ——

  說羅念成、羅伏雲、羌靡、唐歸虎、歐雄、覃瞳、玄明觀六劍等中原各派弟子於少林寺定下大計,有羅念成和羅伏雲率這夥人奔樓外關而來,要助此地守城北軍抵抗南蠻。

  正是羅念成、羅伏雲等人出發之時,少林寺收到一份密函。此信函乃是樊祖將軍發於羅氏兄弟的。

  曾在李啟明第一次談及祭劍之事時,樊祖便知李啟明、曹沛二人要所有行動,他一人在宮中難教眾臣信服,隻要發出此書,教羅家兄弟早日把曹沛、北皇惡行公之於眾。

  隻可惜,此書幾經輾轉,到了羅伏雲手中時,那老將樊祖已然身死。

  後幾日,羅念成、羅伏雲等人才知樊祖自刎於金殿之事。羅伏雲心痛不已,自責難當。他自覺此事全因自己拖累樊祖而至。若不是他拜托樊祖將毓姄、李瑾及他自己送出宮去,將這件事告知了樊祖,樊祖也不會身遭此大禍!

  羅伏雲得知樊祖身死,悲痛萬分。他當即決定重回汴攸城去,而不是再和羅念成趕往樓外關。

  羅念成等人苦勸不止。羅伏雲自言道:樊祖將軍因我疏忽而死,今番我聞他亡訊,若就此離去,漠不關心,豈不是豪無人性。曹沛、李啟明惡賊害死樊老將軍,我定要手刃此賊,為老將軍報仇!

  羅伏雲心意已決,任由羅念成、羅毓姄好言相勸,也終沒留住他。

  羅伏雲複返汴攸城而去,要討‘十金籠’償命。自有羅念成依原計行事,率眾人往樓外關而來。

  羅念成雖擔憂兄長,卻也知羅伏雲行事謹慎,若他意已決,旁人難以動搖。自己既然勸不下兄長,隻好讓他保重,隨他去了。他不能與其同往汴攸城中,恐成拖累。樊祖之死,也叫他大為吃驚。北朝之中,先後又死了兩位名將,這抗擊南蠻一事,還如何繼續。單論北軍軍心,已喪了大半。

  羅念成深深擔憂,知曉援助樓外關之事已經拖遝不得,於是連日趕路,同群雄往南而來。

  他知守城之人乃是孫赫,他早年就與孫赫相識,此去隻要說明來意,孫赫為顧全大局,要抗擊蠻軍,定不會多加阻撓。

  羅伏雲往相反方向策馬疾馳。他心中愧恨難當。想起當日樊祖仗義相助,又親自護送他們三人出城,曉明大意,能深查李啟明、曹沛等人歹毒心境。而如今老將軍卻因此事牽連,丟了性命。

  說來說去,他羅伏雲有推卸不了的責任。他後悔當日未勸老將軍一同離開北朝。他後悔未能及時殺回汴攸城去,挑明那李啟明和曹沛等人的真實麵目,保下樊祖將軍。

  羅伏雲心中怒起,樊老將軍定是被這曹沛等人暗害,逼死在了金殿之上。老將軍不堪受辱,自刎而死,為全名節。羅伏雲心中暗暗道:我此番回去,定要斬殺閹賊,為老將軍報仇雪恨。如若不然,伏雲便有一死,也好於九泉之下向老將軍賠罪!

  羅念成與其兄長分開之後,就與羌靡、唐歸虎、歐雄、覃瞳等人奔著樓外關而來。

  眾人因知戰事緊急,一路之上未敢停歇,連日奔波,終於到了樓外關城中。羅念成自去見了守城兵衛,並教其通報孫赫。念成知是孫赫守著此城,便想先與孫赫一見,再告知孫赫這一切事情的惡來龍去脈。

  兵衛返回主城,將羅念成率群豪來援樓外關抗敵,現下已在城外之事告知孫赫。孫赫聞羅念成到此,先是一驚,隨即問道:“同來之人還有何人?”

  那守城衛士這才道。“皇後娘娘和太子殿下也都來了!同行的還有中原的各派之人。”

  孫赫立馬喚來幾名偏將議事,又讓守門管回傳,安排羅念成等人進城,稍事休息,說他稍後便來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