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回:悼李翀
作者:可能是閑的      更新:2021-07-22 13:54      字數:3802
  太傅梁璧成道:“我等受先皇厚恩,才不敢教這北境陷入危機,才不敢眼睜睜看著南蠻叩開關口而不理。民帝南陲兵敗,退守雄踞關。傳金令十二道求援未果,敗回北境。如今我朝軍頹民恐,怎擋夔王一眾虎狼之師?若此事又失北境之主,更無從抵擋來敵。殿下萬萬不可猜忌我等之心,老夫輔佐先皇三十餘年,隻為北境國泰民安,又豈能做那趨炎附勢的小人。臣等今冒死進言,權是為了北境安危考慮。”

  ??啟明站起身來,大笑道;

  ??“爾等勸我登基,我登基之後,你等可有退敵之策?”

  ??孫乾霸、梁璧成麵麵相覷,一時難做回答。

  ??樊祖、龐龍二將齊聲道:“隻要殿下一聲令下,末將願率軍殺退關外蠻軍!”

  ??“我等願聽殿下差遣,萬死不辭!”孫赫、方通臂緊隨二位老將之後,語氣鏗鏘。

  ??“好,好好。”啟明看著這幾位北朝猛將,露出一絲冷笑。“你等可知,南蠻營中雚疏,不懼火箭,鳲鳩如巨雕般凶猛食人,長毛象可破盾甲之陣,不懼長矛利刃乎?”

  ??啟明向台下走去,接著說道:“你們可見識過蠻族八申王的本事?你們可知那花雄棘被押在我大軍後營,一人殺出逃走之事?”

  ??啟明來到幾位將軍麵前,冷冷地問。

  ??“都起來吧。”啟明說得很輕,殿上眾臣卻無動作。

  ??“今日我不坐這龍椅,你們就不肯聽我之言麽?”啟明見眾人紋絲不動,向著殿外闊步走去。

  ??“殿下!”孫乾霸起身,後有那梁璧成、樊祖等臣皆起身,望著離開的啟明。

  ??啟明道:“掛免戰牌,北朝全境披孝,送崇民帝!”

  ??他往殿外又近了幾步,出殿之時,回頭道;“孫丞相,樊將軍,請隨我來。”他朝著眾人擺手:“諸位回去歇息吧,今日讓大夥淋了雨,還要好生調養身體,散了吧。”

  ??啟明已出殿去,孫乾霸道:“諸位且回去吧,我與樊祖將軍前去領命,再勸太子。”

  ??眾人囑托孫乾霸,讓他說服啟明登基,後紛紛先後離開。孫乾霸則同樊祖,一起去見啟明。

  ??“我為父皇守夜七日,這七日不得出戰與蠻軍交手,孫丞相令頒天下,告知此事,讓北境之人自願為我父掛孝。”

  ??啟明、孫乾霸、樊祖三人一前兩後行在禦花園中,啟明走在前麵,望著那池中碧水,停下步子。

  ??“父皇生前常到此處散步,他喜歡清靜,我想北境之人,都會送他。丞相覺得呢?”

  ??孫乾霸哪裏還有開口讓啟明登基的心思,他見啟明這番摯情,再勸他稱帝,豈不是十惡之人,他歎口氣道:“先帝恩德,北境之人記在心中,若知此訊息,定是家家戶戶披麻戴孝,恭送先帝……”

  ??“那就好。”啟明轉身對樊祖道:

  ??“樊將軍可同龐將軍、孫將軍等人共赴玄武山,查探蠻軍動向。高掛免戰牌,這七日,按兵不出,以強弩機關退敵來擾,不得有誤。”

  ??“是!”

  ??“你們回去吧,做好分內之事,北境安危,就在二位手中。”孫乾霸、樊祖本想再說什麽,啟明卻已拔腿離開,去見毓姄。

  ??“丞相,依您之見,殿下何不早早登基,以寬軍心,好讓北境有主,凝力抗敵?”啟明走後,樊祖久思不解此事,後花園留下他和孫乾霸二人,他求問孫乾霸其中緣故,隻見孫乾霸也是無奈搖頭。

  ??“我們這樣勸他,他不肯登基。梁太傅冒死諫言,卻反被質問。殿下所言不假,依如今我們的實力,恐怕難以和蠻軍為敵,但此時由他繼承大統,卻是一件緊迫之事,他無論如何都不肯這麽做,其中原委,恐怕隻有他自己知道。”

  ??“李翀惡行已大白於天下,這樣的惡賊,又值得全境七日守孝麽?他雖為北皇,卻是為了那吞並南方的野心,如今惹來蠻族來犯,又犯下紅玉喚魔種的大罪,死不足惜。他雖是殿下生父,在我看來,卻不可因這一層,而棄北境百姓於不顧。如今戰事緊迫,他教我們高掛免戰牌,又去祭典李翀,是何道理?”樊祖越說越惱,不住地歎氣搖頭。

  ??“樊將軍不必過分氣惱,如今所麵臨的大敵,非同小可,太子不是等閑之輩,絕不會不知道你我所說的大勢,他定知道南蠻的可怕之處。他朝上三問,將軍或許比我更加清楚。他既然能山崩麵前而穩如平常,自有他的考慮。”

  ??孫乾霸並不能探知那人心中是何打算,但以他對啟明的了解,他知道啟明不會看不清如今的危險境況。樊祖這樣問,他也無法給出準確的解釋,隻是他隱隱覺得,啟明的話,是可以相信的。

  ??“他又為何說北境安危,在我二人之手?難不成掛了免戰牌,祭了李翀,南蠻就會罷兵離去?如他所說般輕鬆,倒也罷了。他方才三問,說的正是蠻軍營中異獸,戰場之上,這些猛獸確實棘手,它們凶猛異常,不懼弓箭、火器,兩軍交戰,我等總是吃這些異獸的大虧!他所說不假,我等確實難以同蠻獸為敵,隻是坐以待斃,恐怕是更愚蠢的選擇!”樊祖雖是老將,卻還是威武不減當年,他眼中燃起怒火,絲毫沒有對敵人的懼怕,雖然清楚蠻獸實力,他卻也敢鬥上一鬥。

  ??“太子所言,不過是怕你我二人不能從命行事,他知你心中困惑憤懣,才這樣說。將軍且聽太子之言,做好防備便是,萬萬不可主動出擊。”孫乾霸耐心勸解,好言相慰。

  ??樊祖點頭,仍是愁眉不展,“丞相放心,我依命而行便是。”

  ??“有勞將軍。”

  ??“丞相請。”

  ??樊祖、孫乾霸離開禦花園,各自籌備去了。樊祖將啟明之言一字不差地告知龐龍,二將命人準備好強弩,絆獸索等防守器具,點了五萬精兵,星夜啟程,趕往玄武山做好禦敵準備。

  ??玄武山是北境最後一道大門,眼下雄踞關已被蠻軍拿下,北境屏障全無,此處便是最後一道防線。樊祖、龐龍二將靜心設防,在玄武山巧布機關,設下天羅地網,隻求蠻軍知難而退,莫要強攻。

  ??孫乾霸聽了啟明的話,向天下布告崇民皇駕崩之事,又道凡有心者,皆可自願為先皇掛孝祭奠,但不強求。同時,他也將這些年縈繞在神止峰通天劍的秘密公之於眾,讓世人看清這其中的是非。當時羅家兄弟遭人誹謗,惹上了叛國投敵的罵名,這次也為羅家正名。

  ??北境之人看到這驚人的消息,全境皆驚。誰能想到,那恩德布於四海的崇民皇竟是紅玉之事的罪魁。他在南陲的種種行徑,和他往日的龍威截然相反。隻是李翀已死,再有驚訝,也已是沒有任何價值。如今朝中沒了天子,皇脈隻留下那李啟明一人,就連那獻平公主,竟也身遭此劫。

  ??人們不敢評頭論足,畢竟這不是尋常人家走了一個掌櫃之人,也不是身前是非的豪門富族。若是這些人死了,又掀起這麽大的波瀾,一定會被人們熱烈地討論,茶餘飯後的談資又多了一份,出頭高談闊論的人也可口無遮攔,好像別人家死了人,自己博得了發言出彩的大好機會。不肯錯過的難逢時機,必要大肆顯擺一番口舌,好顯得自己還有一息尚存,還有幾分厚顏賤命。

  ??人從來都不站在別人的立場之上,即便有人站在了你的立場,你要相信,他隻是為了從你身上博得一點好感,一點對他自己的關注,歸根結底,還是為了讓自己在這個混沌的平凡的生命中乍現光彩。哪怕是別人的辱罵聲,似乎也是在默默承認著那些人的存在,他們感受到別人關注到了他的存在,他便可以放下廉恥,放下一切。

  ??當然這個世上還是有真正的善良,可惜那種善良不被他們自知,他們骨子裏的待人溫和,將自己放低的態度,卻是另一番不卑不亢,隻是他們一貫如此,從不覺得這是一種善。可笑的是,除他們之外,別人也無視這種善,因此顯得它不存在。但其實是有的。

  ??北境的百姓心中都有最後的善。他們知道了這一切的壞事都是李翀幹的,卻沒有一個人因為李翀的死而拍手稱快。是他們不敢嗎?他們確實不敢,但更多的,是很多人都不覺得這值得慶賀。他確實是一個可恨之人,但這和他悲慘的死沒有任何關係,他的死是一件單純的事,一件單純的悲哀的事。李翀之死,於北境的人民,那便是天塌了。

  ??畢竟魔種還沒有降臨北境的廣袤地界,災難沒落到頭上之前,選擇冷眼旁觀,是大多數人的權利。畢竟南陲福石殿死去的。不是大多數人的丈夫,兒子,父親……洛神莊羅家的慘事,也隻是飯後談資,除了那三個相依為命的羅氏遺珠,其他人有什麽好悲痛的呢?當然也有和念成一般悲戚的人,也有對李翀之死覺得滿意之人,那些被魔種殘害的軍士親人,便和念成是一樣的感受——

  ??孫乾霸布告一出,整個北境換了一番色彩,幾乎是家家戶戶停下了將來七日要忙的事,門前掛起白幡,身著白衣,頭環白巾……每一戶,都在無聲地送這位崇民皇,都在感念他曾為北朝帶來的改變。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