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風月處遇紅衣
作者:可能是閑的      更新:2020-06-11 15:44      字數:3560
  冬去春始,綠意不分宮內宮外,毫不吝嗇地為這片北境獻上生機。宮牆內外的探草一樣嬌嫩,嫩的能掐出水來,冷氣還未散盡,石亭卻不會理會這些變遷,它隻是靜靜佇立著,沒有誰能對他吆三喝四。

  “你還記得那亭子嗎,念成來時,我們與大哥一起和他痛痛快快喝了一個晚上。”

  毓姄朝石亭望去,“怎麽會不記得,隻是他同大哥與國師父皇同上神峰,卻不見歸來,希望他們平安無事。我已經沒有親人可以失去了。”說話間鼻梁一陣酸楚,太子摟了摟她,

  “這不是還有我嗎,大哥武藝高強,有他護著念成,他們一定不會有事的。”

  二人相依在風中。一報信護衛遠遠不敢進前,躊躇進退著。

  兩人鬆開懷抱,太子示意那人過來。護衛進前來跪報:“殿下,人皇要見您。”太子和毓敏對視一眼,“我去去就來。”

  “嗯。”

  太子徑自來了人皇的寢宮,見人皇手捧書卷端坐於椅上。

  “孩兒拜見父王。”

  人皇放下手中書卷,走向桌上茶壺,舉壺間道:“啟明,起來吧。”就要拿壺往杯裏倒茶,太子見狀上前接過人皇手中的茶壺,自己向杯中斟滿。

  “父皇請。”

  “我還以為你是要奪。”

  啟明心頭一陣涼意,隨即賠笑道:

  “孩兒不敢,孩兒在此,怎能勞煩父皇親自動手倒茶。”

  “你知不能奪?不想我動手?真是好孩子。”

  “兒臣隻隨父皇心意。”人皇伸出左手將太子扶起,“既然你不想我動手,那為父就重托於你。”

  啟明先是一愣,隨後看到桌上茶杯,便端起那茶杯,要遞給人皇。茶杯停在空中半晌,人皇不接,啟明執杯手被晾在半空良久,但不聽人皇發話,一動也不動。

  啟明低頭不見人皇臉色,雙臂正酸脹時,人皇笑到:

  “朕賜你喝,喝完好幫朕掃平蠻夷。”

  啟明緩緩抬起頭來。要重托於我,說的是這掃平蠻夷之事嗎,朝中不乏猛將,真要派我前去?心生疑竇時他試探著問道:“父皇要命兒臣去除了蠻人?”

  “難不成是讓你幫朕沏茶?”人皇說完大笑,以手拍腿。“那是下人做的事。”

  啟明心道:朝中猛將如雲,南征將軍羅伏雲更是勇冠天下,如何能輪得到自己來起兵攻蠻。

  嘴上應道:“兒臣,領旨。”將茶喝了,見人皇微閉雙目,推推手背示意他出去。啟明躬身行禮,緩緩退出門去。

  “父皇教我帶兵掃平蠻人,近些天就要動身。”太子將此事告訴了毓姄,毓姄不解:“蠻北之戰全因國師而起,如今國師已經被囚,應該正是兩國交好的時機才對,父皇又為何要派你去蕩平蠻夷,”

  “我不解其意,隻是觀父皇神色,南北有戰無和。時間緊迫,今晚我便前去監察籌備,就不留在宮中了。”

  “我陪你前去!”毓姄道。

  “不可,你已有身孕,不能勞累奔波,在家好好歇息,待我歸來便好。”啟明輕撫毓敏微微隆起的腹部,說服她留下。

  太子安頓好了毓姄,便騎馬帶著一對親衛向宮外駛去。

  華燈初上的京城街頭竟有些熱鬧,比那宮中的肅穆冷清則是另一番景象。街上花花綠綠的燈紙映出各色的彩燈,夜已漸近,人潮卻在此時不斷湧動著,街上吆喝聲,孩子的打鬧,人們的喧嘩奏起了夜市的序曲,談不上繁華,卻也一派溫和安詳。

  既然民生無苦,又何必為了寸寸疆土起戈不止,破壞安寧呢,一個人的野心要賠上多少家庭的分崩離析,多少人的性命。

  啟明在這鬧市中行進著,眼前的幕幕讓他完全想不起戰爭的模樣,他也不敢想象這些美好都化為幻影,會是多麽悲哀。

  “你們去街上買些小吃,毓敏喜歡吃這些東西。吃慣了宮裏的食物總會膩的,帶回去些給她嚐嚐鮮。”太子說完,一行人分頭幾路散開,他自己沿著街邊,向西頭巷子走去。

  我從未帶兵打仗,父皇突然教我領兵前去,怕不是給我身死沙場的機會,好揚名立萬。啟明嘴角掛著一絲冷笑,下馬緩步遊蕩在街上。

  西行數步不遠,忽有絲竹管弦,蕭笛琵琶之音隱約傳入耳際,樂聲斷續不清卻飽含深情,絲絲悲切混雜著晚風襲向啟明,他為這樂聲所吸引,循著聲音加快了步子前進。

  再往前走,便清楚地聽見樂聲,不止一人在演奏,伴著男女的笑聲傳出,還有一股混進空氣中的香味,各種香袋的氣味交織在一起,反而讓人覺得不適,他朝著樂聲望去,見街角處有一高樓,金碧輝煌,彩燈飄飄,高門上一匾額上書三個大字“留香苑”,原是一處風月場所。

  樂聲的催促下他走進了大門,大門正對一闊廳堂,堂內一圈圍滿了大腹便便的錦衣男子,個個腰纏玉帶,富貴堂堂。地上鋪著一張大紅絨毯,上繡巨幅花鳥,檀木梁頂高高地架在朱漆柱上,翡翠屏風,鎏金簾,金碧輝煌。彩綢飄搖,漂亮姑娘們穿得花枝招展地靠在那些男人身邊,一個個搔首弄姿,欲拒還迎百媚生。

  這樓有兩層,下邊歌舞,上邊就是這樂聲來源。

  一紅衣女子在花花綠綠的姑娘中格外顯眼,樓上這幾位有半抱琵琶,有吹弄玉笛,有和聲而歌。紅衣女子在人群不顯處獨撫一張素琴。

  啟明單單注意到了這女子和她的琴聲,別人附樂而喜,隻有她的琴聲透露著些許哀傷。他站在人群中,聽得入了迷,思緒被遷向奔徙,離別,漂泊,好像此刻他已經離開了京中,去往南陲邊地,向北守望。

  一曲奏罷,餘音繞梁。人群開始變得嘈雜起來,樓下一肥頭大耳的商賈就跟老鴇吆喝:“樓上那紅衣姑娘,叫下來陪大爺說說話。”

  “哎呦,這位爺,這紅衣姑娘琴技精湛,隻是不懂得陪酒。你看我們這這麽多姑娘,您隨便再挑一個。”老鴇扭著就朝這人湊過來,邊說邊拍拍他的肩頭。

  這胖子一腳踢開凳子,膀子一甩晃開老鴇。踩著凳子大叫:“不肯下來,我自上去也成!”說話間扭著肥大的屁股向閣樓上去了。

  樓下的“大人物”們隻是起哄大笑,打著口哨。他擠過人群走向樓梯、“嗵、嗵、嗵”一步一顫地往樓上走,每一腳都要踩折了那木板一樣。擠向角落的紅衣女子。

  女子戴著麵紗,隻露出一雙蛇眼。見胖子過來還是紋絲不動,胖子要伸手去摘麵紗,“來,讓我看看是什麽不會聊天的尤物。”

  太子在樓下人群中見狀,正要出手阻止,見紅衣女將琴頭調轉,向琴尾拍了一掌,素琴橫著衝向胖子胸脯,重重地打在他胸口。

  胖子被打退了好幾步,退撞到了閣樓邊圍欄,撞裂了欄杆。

  胖子倒地難起,抹了抹嘴角的血跡。嘴裏嘟囔著什麽卻講不出話來。他樓下的幾個家仆見狀飛身上樓就要動手,人群開始騷動,老鴇大喊著:“幾位爺,別衝動,別衝動,都是小誤會,小誤會,小心別砸壞了——別砸傷了各位。”

  胖子破口大罵:“混賬,賤婢如此不識抬舉!”他的隨身家仆一擁而上正要動手,啟明從樓下躍起,擋住了這幾個人。

  樓下多豪門互通,都是狐狗之輩,紛紛前來挑事。紅衣女和太子聯手將一撥人打翻在地,二人衝了出去,逃離了這留香苑。

  “你是什麽人?”紅衣女子逃出困境卻還是滿懷戒備。

  “普通人。”太子笑著攤開雙手。

  “為什麽要插手我的事?”“因為我還想聽你再彈奏一曲。”“笑話!”紅衣女甩袖就要離開,太子眨眼間摘下了她臉上的薄紗。

  “你要去何處?”啟明看清了紅衣女子俊俏的臉龐,盯著她問。紅衣女見麵紗被摘,動起手來,“與你何幹!”

  紅衣女從袖中甩出幾枚銀針,太子打開折扇將針擋在地上,“我知道你即便要走,也是無處可去。”

  女子終於停了手,太子繼續說:“你怎會去到那種地方。你放心,我不會害你,我隻是欣賞姑娘的琴技。”啟明看著這張臉生得冷俊之極,是在宮中不曾見過的美色。

  “狗官假借征兵之名,強收賄賂,欺男霸女。我殺了貪官,被官府通緝,無處可去,逃到此處謀生,方才多謝你相助,我們就此別過吧。”女子一副不得不馬上離開的架勢,說話間轉身就走。

  “我救了你,你就是用拳腳來感謝我的?既然你無處可去,我能保你平安。”

  “你救我不過不知我是殺人犯,我不殺你滅口,就是報你助我之恩,你走吧。”

  “實不相瞞,在下是當今太子,要前往南陲征討蠻人,正缺人手,若姑娘願來我帳下,不但可免死罪,更能為國效力。”他取出了腰間金牌給紅衣女看。

  紅衣女見狀隻是惶恐,“多謝殿下。”

  眼下投軍死在疆場,也比在這種地方苟且安生要強。況且正好躲了董顯糾纏,他有腰牌在身,想必真是太子,恐怕也隻有在他麾下,能避一避那“敵國富”的騷擾。女子心中盤算時,啟明將她扶起。

  “不必。我看你身手不錯,你隻跟在我身邊,護我周全便好。”女子抬頭看一眼啟明,微笑著點點頭。

  次日,太子又命五常去校場點兵,準備兵發南陲。

  父皇教我掛帥出征,又給我遣將大權,此行我還得多仰仗朝中將士。羅伏雲尚不敵夔王落敗,如今還不知身在何處,我又能有什麽勝算呢。你是想給我機會曆練,還是想給我一個意外。可憐我孤身一人在這萬人向往的堂皇宮中,枉尊為太子,誰知我苦?啟明望著手中大印呆呆出神,轉而計劃南征之事。

  為今之計,隻有信用豪洲張五常,隨我前往滅蠻,他能穩定西域勢力,得了托努王信賴嫁女於他,不負我所托。隻能說我當時並沒有看走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