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騎軍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2-11 01:17      字數:2272
  推薦一本朋友的書:《秘戰無聲》,喜歡諜戰的兄弟可以關注一下。

  ————————

  當然,不隻是月氏商人有興趣去西域經商,中原商人也同樣可以。

  據說沙州商人之後養成一個習慣,就是每次以沙州為起點起程趕往西域前,因為要跨過一片凶險的沙漠地帶。

  為了祈福,於是成行之前都會在山上鑿洞窟建佛像,回來之後便可還願。

  時日一久,這洞窟就越來越多,就成了現代著名的“莫高窟”。

  由此也可知沙州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在沙州補水補糧做好準備再出發,以古時的條件想要到達西域幾乎不可能。

  這些事沈兵就沒多管,他更多的是做軍事上的打算。

  騎兵瞬間就多了五萬,而且還是擅長騎射的月氏騎軍。

  首次檢閱,沈兵見這些月氏騎軍士氣高昂軍容嚴整,就知自己的做法沒錯了。

  現在能指揮得動而且能較為放心的指揮這支軍隊,有相當一部份原因是讓丘就卻當了月氏王,否則這些月氏騎軍看沈兵的眼神隻怕就是充滿了懷疑、戒備和抗拒,而不像現在這樣期待中還帶著敬畏。

  沈兵不知道的是,這些騎兵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一方麵的確有月氏王的原因,但更重要的還是秦軍剛剛將他們打敗,而且他們還敗得心服口服。

  遊牧民族通常有個習慣,那就是敬畏強者。

  如之前所言,這是一種原始的、本能的,一種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

  就像狼群以最強壯的狼為王一樣,月氏人認為屈居強者之下也是理所當然的。

  何況秦軍還是以不到四萬的兵力十分幹脆的擊敗了月氏七萬大軍。

  更讓月氏心驚膽顫的還是……秦軍那有如變魔法般的又是“霹靂火球”又是“毒煙”又是“火彈”。

  他們早就被秦軍這些新裝備嚇壞了。

  此時成為秦軍的盟友……當然名義上依舊是盟友,於是馬上就有了一種安全感和自豪感。

  這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遊牧民族文化水平較低國的觀念不是很強,甚至其本國就是各部、各族互相吞並融合在一起的結果,也更容易接受眼前的現實。

  不過這支騎軍兵力雖多但終歸還是無法擔大任。

  畢竟他們的軍官大多是月氏貴族。

  沈兵很清楚一點,月氏貴族有他們自身的利益,他們此時委屈求全跟隨秦軍就是為了活命,所以在關鍵時刻是無法期望他們不顧一切的獻出生命與敵人作戰的。

  同時對於月氏騎軍來說,他們其實是月氏貴族的奴隸,是附屬物。

  所以根本不存在舍身殺敵成為英雄後就有賞賜乃至晉爵封地之說……這同樣使他們沒有犧牲自己的動力和理由。

  因此沈兵看重的終究是自己組建的騎軍,也就是剺帶領的以蒲類騎兵為基礎的西域騎兵。

  他們就有犧牲自己的動力和理由了。

  因為其由秦軍指揮也就隨從秦製,二十軍功爵位製對他們同樣適用,他們要是戰死立功,家人就會獲得封地,且爵位還可以傳給孩子。

  簡單的說,就是月氏軍依舊是一支沒有靈魂、沒有軍魂,甚至連國家認同都處於混亂狀態的軍隊。

  對此沈兵有清楚的認識和明確的目標。

  於是不用想,繼續擴大蒲類騎兵的規模大量麵向月氏招收新兵。

  這一招新兵影響就大了。

  沙州共有四十萬人口,月氏統領征兵時,百姓是能躲就躲……他們在月氏置下是奴隸,當兵除了死傷之外幾乎得不到任何東西。

  但秦軍招兵就不一樣了,有人身自由不說還有軍功爵位,更重要的還是可以讓家人入秦籍。

  這一點是必須的,如果家人不入秦籍,那麽兵士立功晉爵後,又如何把封地和爵位給其家人?

  這麽大的誘惑這麽大的反差,那當然是加入秦軍。

  於是不過短短十餘日,剺置下的蒲類軍已由五千餘人增至萬餘。

  這其實也是沈兵有意為之……騎兵不能由蒲類一家獨大,就算剺對沈兵忠心耿耿也不例外。

  大量招收月氏騎兵後就會形成蒲類、月氏兩大勢力。

  事實上應該說是三大勢力……第三勢力就是西域各國來投的散兵,他們若是實力太弱就必然會抱團取暖。

  這三大勢力之間自然而然就會形成競爭關係於是互相製衡。

  不過當然,在軍中“拉幫結派”終究不是好事。

  在今後的戰鬥中,沈兵會將那些立功升遷的軍官互調。

  也就是月氏兵升遷後調到蒲類,蒲類兵升遷後調至月氏,散兵同樣操作。

  時日一久,這軍中幫派自然而然就會被打散了。

  讓沈兵意外的是月氏居然也有冶煉銅鐵的技術。

  問了丘就卻後才知道月氏的冶煉技術是從秦國那學來的。

  丘就卻是這麽回答沈兵的:

  “原本我等也不願費事冶煉銅鐵,隻需使用牛馬或毛皮與秦國交換即可。”

  “冶鐵即費事耗時且質量不佳,倒不如多養些牛羊!”

  這一直都是裝備和技術上的一個巨坑。

  現代有句話叫“造不如買”。

  簡單的說,就是許多東西如果要自己造的話,比如生產坦克、飛機,這其中投入的研發費用及人才培養的時間和資本成本都是個無底洞。

  單從錢的角度來說的確是“造不如買”,因為造的費用會比買貴得多,有時甚至是投入幾十倍的資金進去造出來的東西卻比不上買來的。

  於是為什麽不直接花點錢買呢?

  又便宜又省事,還更高大上。

  然而,一旦買了某種裝備而放棄自己造的話,其結果就是軍事被它國卡脖子注定要成為二流甚至三流國家。

  所以網上以某國擁有購買的先進裝備說事……直接忽視就好,購買裝備而不會自行生產,一旦開戰那就是損失一個就少一個。

  反之,若是自行生產的裝備再加上工業基礎及生產能力,那就是損失一個可以生產兩個,可以越打越多。

  簡而言之,購買的裝備基本可以說是花瓶,用於和平時期充充門麵用的。

  月氏原本可以用以物易物從秦國買到金屬,但若是被趕到沙州遠離秦國……就不得自行生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