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忽悠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1-11 23:42      字數:2295
  許應來的目的自然是想觀摩水力織布機然後再以農家以往的方式將這技術擴散到各地。

  應該說許應這方法比扶蘇要高明些。

  扶蘇是想生產出布匹然後廉價賣給百姓,而許應則一直以來都是想讓百姓掌握方法。

  如果說扶蘇是“授人以魚”的話,那麽許應就是“授人以漁”。

  不過這一回沈兵卻要讓許應失望了。

  看著正目不轉睛的盯著水力織布機“嘖嘖”稱奇的許應,沈兵就說道:

  “沈兵知道先生此來是想將水力織布之法傳遍四方,但今趟隻怕要讓先生失望了。”

  許應問了聲:

  “為何?”

  沈兵回答:

  “不知先生來此,一路上可有見到雲中及九原的狀況?”

  許應微微點頭,回道:

  “將軍說的可是到處都是荒地?”

  沈兵歎了口氣:

  “正是。”

  “先生有所不知,雲中、九原兩郡已有百姓二十五萬之數。”

  “然北地之前卻為趙王嘉所棄淪為蠻荒。”

  “今年沈兵帶兵進駐時又恰好錯過農期,於是……”

  許應連連點頭,二十餘萬人完全沒糧,且北地糧食還是一年一熟,也就是至少要等兩年才能有糧食,這生存就是個大問題。

  沈兵接著解釋道:

  “是以沈兵隻能以水力織布為商,再到各地以布換糧養活北地軍民。”

  “若先生將此水力織機推廣到各地……”

  許應“哦”了一聲就明白了,然後拱手對沈兵說道:

  “將軍所言甚是,老朽差點就要鑄成大錯。”

  “若將水力織機推廣至各方,自是會影響北地布匹出售。”

  “若北地無法以布換到足夠的糧食,來年便有許多百姓無法裹腹甚至餓死……”

  沈兵拱手回答:

  “正如先生所言。”

  “此事關乎北地生死,是以恕沈兵……”

  許應“誒”了一聲打斷沈兵道:

  “應該的,應該的。”

  “是老朽一時糊塗,何況此物原就是將軍所製,不容他人複製也是情理之中。”

  實際上這隻是沈兵的套路罷了。

  以沈兵掌握的技術以及水力織布機還有巨大的改良空間,又怎會擔心許應複製、粘貼?

  至於糧食問題,那不是還是嬴政的支持嗎?

  嬴政當然不可能糊塗到隻往北地遷人卻不給糧啊,那不是相當於把人送到這裏餓死嗎?

  不過當然,這些卻是不能跟許應說的。

  接著沈兵再歎了口氣開始訴苦:

  “可即便如此,北地也隻是堪堪溫飽。”

  “且沈兵初來北地對氣候、水土等都不熟悉,若是明年屯田有什麽差錯……”

  說著就又是搖頭又是歎氣的,總之就是一言難盡。

  許應聽著卻覺得甚是有理,他點頭道:

  “若是糧食不足,過冬便已十分困難。”

  “明年屯田之後若再收成不足……便是雪上加霜。”

  沈兵趕忙接嘴道:

  “先生所言甚是。”

  “此水力織布機織出的布匹也難保年年都能賣得好價錢。”

  “是以沈兵治理北地深有如履薄冰之感。”

  “同時沈兵還要應付匈奴無法專事農事……”

  “其間若是出了什麽差錯,沈兵個人榮辱事小,百姓若是大批餓死……沈兵就無顏以對了!”

  沈兵這麽一通忽悠下來,許應哪裏還有半點遲疑,當下就自告奮勇的說道:

  “若將軍不嫌棄,老朽自告奮勇為北地打理農事,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沈兵心下大喜,但表麵上卻要裝作為難:

  “可先生乃治粟內史,要兼顧天下農事……”

  許應無所謂的回答道:

  “北地亦是天下之一,北地難處最甚,老朽在此打理也無不可。”

  “不過……”

  說著許應就瞄了水力織布機一眼,然後接著說道:

  “若有朝一日北地解了糧食之危,將軍可要允了老朽將水力織布機擴廣天下!”

  沈兵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一言為定!”

  同時心下暗呼得計。

  先不說解決糧食之危至少要兩年後,就算兩年後許應複製完水力織布機後離開……沈兵也有辦法把他叫回來。

  隨便升級一下水力織布機不就得了?

  然後到時再來一個交換,接著再來一個交換……你許應就賣給北地了吧!

  許應當然沒想到沈兵還有這打算。

  他心裏想的卻是:

  幫北地解決百姓糧食之憂本就是農家該做的,就算沈兵不提要求不叫苦,本著農家的教義也該在此經營。

  而沈兵這傻冒還願意以水力織布機為交換……何樂而不為?

  於是許應沒有遲疑,當下就讓張格去召來空閑的農家子弟從各方趕來北地經營。

  甚至許應還做了個實地考察,認為在明年屯田之前應先做好灌溉及施肥準備。

  這些許應是專業,沈兵就放心的交給他了。

  另一方麵,沈兵還交待澮:

  “選一批機靈的、識字的,這兩年跟著農家學習!”

  “若是學會了,到時重重有賞!”

  澮應了聲就去安排了。

  這算是了了沈兵一樁心事。

  但兩郡的各種事務還是多得讓沈兵頭大,一天到時都忙這忙那的……沈兵決定要像對付農業一樣把各個問題分出去。

  否則什麽都得自己決定,他就算三頭六臂也解決不過來。

  工業方麵或許隻能沈兵自己來。

  蒼會的也隻是木工技術,完全沒有工業化的概念,更不知道該怎麽發展或往什麽方向發展。

  軍事也同樣如此……

  工業化之後帶動的將是工業時期的軍隊,即便是像王賁這樣的軍事天才隻怕也無法理解。

  隻這兩樣就夠沈兵喝一壺了。

  若還要考慮修路、建設、商業甚至發展絲綢之路對外貿易的問題,隻怕沈兵不久就要落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下場。

  這時沈兵想到一個人:雲畋。

  那個在大梁的良商。

  這家夥不是白圭的門徒麽?

  不是說用治國之術來經商的嗎?

  那是不是說他也會治理北地?

  再不濟,身為商人的他完成經商這一塊總沒問題吧!

  於是沈兵沒有多想,當下就對仞下令道:

  “修書一封,送往大梁雲畋。”

  “就說有生意要與他洽談,讓他來北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