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才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1-10 23:02      字數:2226
  鐵礦的尋找十分順利,不過十餘天,缽等人就找到了礦石。

  草原鋼城這外號可不是虛的,現代的包頭那可是大大小小數十個鐵礦,就連市區內都能發現鐵礦。

  讓沈兵大感意外的是缽一行人居然還找到了硝石、硫磺、石灰石這些北地急需的礦物……其實九原還有其它礦,比如銅、煤、金、石油等,現代在這裏一共發現74種礦。

  隻不過缽等人沒發現甚至發現也不知道而已。

  沈兵當即就在九原城下遊規劃一大片工業區準備建設冶鐵、鑄鐵作坊,另外還有紡織作坊。

  其中紡織作坊一方麵是為九原城自給自足生產紡織物……九原的確不與雲中郡競爭紡織業,但九原城將來少說也會有十餘萬人口,這些人的穿衣問題總不能都從雲中郡運來吧,這當然就是運力的一種極大浪費。

  另一方麵,就是將來九原城要往絲綢出口方向發展,自然也要紡織作坊。

  簡而言之,就是九原主打冶鐵、馬匹、火藥、糧食等這些軍工戰略物資以及絲綢出口。雲中郡則主打紡織麵向中原賺錢。

  胖子屯對沈兵這樣的規劃有些疑問,他主要是對沈兵在九原下遊一下就規劃了上百家冶鐵作坊感到不解。

  胖子屯是這麽說的:

  “將軍,鐵器多用於農具且買賣量少利潤低。”

  “以雲中郡鐵器作坊觀之,甚至都有入不敷出之勢,我等為何還要在九原大建鐵器作坊?”

  也難怪胖子屯會這麽問。

  新鐵的製法甚至存在都是北地的最高機密,隻有鐵匠本身及沈兵、扶蘇這些人知道,其它的就算王賁、魏呴都隻道新鐵是鐵器作坊裏精選出來的。

  胖子屯不知道新鐵的存在,且在雲中郡記帳時就發現鐵器作坊幾乎不賺錢。

  沈兵沒有多作解釋,隻是回答:

  “此時鐵器質量還有許多缺陷。”

  “我等隻有多做冶煉才能將其越煉越好以用於軍備。”

  胖子屯“哦”了一聲,似懂非懂的離開了。

  扶蘇在胖子屯離開後也疑惑的說道:

  “扶蘇卻覺得屯說得沒錯。”

  “若是冶鐵入不敷出,我等何不專事紡織而減少冶鐵?”

  從經濟帳上看扶蘇算的是沒錯。

  紡織賺的錢遠比冶鐵多得多,而且從目前來看北地對鐵的需求量並不大,至少雲中郡的冶鐵作坊就足夠北地的鐵器需求了。

  在這情況下,九原再鋪開一大片的冶鐵作坊,豈非供過於求?

  同時新鐵又不能賣,能賣的隻能是劣鐵。

  到時生產出那麽多劣鐵都要運往中原售賣……劣鐵不僅運送困難且價格又不好,到時還真會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

  但沈兵卻想也沒想就回答道:

  “我等冶鐵並非為了賺錢,而是為了養人。”

  扶蘇不由奇道:

  “養人?”

  沈兵點了點頭:

  “養人!”

  確切的說是為了養鐵匠,熟練的鐵匠。

  冶鐵本身並不困難,就算新鐵也是如此。

  困難在於北地要保持大批的熟練的技工。

  隻要有這些技工在,又有鐵礦,什麽時候想要大批量裝備新鐵甚至將全軍的青銅裝備都換成新鐵,短時間都有可能辦到。

  反之若沒有技工,到時製作起來就會出現這樣那樣意想不到的麻煩,甚至還要師傅帶徒弟教個幾年才能會……手藝這東西就不是一日、兩日短期能辦得到的。

  這手藝包括冶鐵和打製鐵器。

  所以現代有許多軍工廠其實都是在虧本經營但卻依舊要維持下去,為的就是這一點。

  一旦軍工廠維持不下去,這些熟練的技工及人才馬上就會被其它廠甚至其它國家挖走,有一天再想重新把這工廠建起來那就難了……這絕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人才儲備和培養沒有幾十年時間很難做到。

  此時對於北地來說,這些冶鐵、鑄鐵以及打製裝備的工匠就是軍工人才。

  有冶鐵作坊在就是留住、培養並吸收人才的過程……北地有工作,不僅報酬高還穩定另外還有各種福利,工匠當然願意往北地走。

  否則,如果像扶蘇和胖子屯想的那樣,冶鐵作坊不賺錢就少開一些,這些工匠來了又能做什麽?

  甚至即便他們來北地,幾年不幹老本行隻怕都手生了。

  而且北地對鐵的需求遠比扶蘇和胖子屯想像的要多得多。

  此時是因為青銅器還沒被完全淘汰,有一天新鐵可以毫無顧忌的生產……所有的軍備包括盔甲在內都會變成鐵製的。

  另外還有農具,生活用品,建築材料、工業生產等,都需要大量的鐵。

  所以這一點不需要考慮,即便是賠錢沈兵也要保持規模。

  扶蘇了解這些道理後就感歎道:

  “將軍深謀遠慮,扶蘇佩服。”

  “有將軍在,又何懼趙高一幹小人暗中作祟?”

  沈兵隻是笑了笑沒回答。

  扶蘇還是小看了趙高和李斯,他根本不知道這些小人能做的不僅僅隻是作祟而已,他們能要了扶蘇的命另立新皇。

  正在沈兵與扶蘇繼續規劃九原時,仞就推門進來報道:

  “將軍,燕王喜已降,蒙武軍已抽兵圍代。”

  這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此時的燕國哪裏還有抗秦之力,能在秦軍的包圍中撐了一個多月堅持到現在都算不錯了。

  而燕國若是被滅,想倚靠燕國而生的代國就更不在話下。

  果然,才不過兩日趙王嘉便出城投降。

  燕、代兩國就此滅亡,中原就隻剩下一個齊國了。

  事實上齊國也不長久。

  史上的齊國隻比燕、代多生存了半年多……第二年秦軍就兵臨齊國城下將齊王建包圍。

  那時齊國的兵士和百姓甚至都不敢反抗秦軍。

  因為秦軍一統中原之勢已無法阻擋,與秦軍作戰為時已晚且毫無意義。

  於是最終齊王建也在相國的勸說下投降。

  這些不需要沈兵考慮。

  沈兵需要考慮的,就是燕、代一滅,那嬴政說過的要遷往北地的百姓也就要到了。

  可想而知這不會是小數目。

  沈兵必須做好接收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