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織布機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1-02 00:02      字數:2340
  古時的紡織其實是各有其意。

  紡即紡紗,指的是將苧麻纖維紡成紗或線

  織即織布,指的是將紗線織成布。

  近現代因為工業化生產兩者同時進行,甚至不需要紡直接就可以製成布,於是紡織才被當成一體。

  而秦時兩者都是相當繁瑣的工作。

  不過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繁瑣但不複雜,要的是一遍一遍又一遍周而複始進行同樣的重複。

  比如織布,它實際上就是跟編筐一樣,分經、緯線,然後將經緯線互相交錯編在一起就成一塊布。

  隻是因為紗線很細,於是手工編成一塊可以製成衣服的布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這也成倍的提高了衣服的成本……其成本絕大多數是人工成本。

  原始的織布機是腰機,也就是坐在地上將經線的一端用麻繩固定在腰上另一端用雙腳頂住以“分絞棒”分開經線單雙數……

  “分絞棒”是古時人們在織布時發明的東西。

  正如之前所言,織布就是像編筐一樣將緯線一根根交錯穿插在經線中。

  如果是手工製作且每根緯線都要這麽穿插一下,其工作量顯然太大。

  於是人們就想出一個辦法:將經線頭尾固定並崩直,接著在經線單雙數錯開插入一根“分絞棒”,這樣經線的單雙數便始終都處於錯開的狀態,緯線隻需要在提起“分絞棒”時形成的“織口”中穿過就可以了。

  到了戰國時期,雖然已經有了腳踏式織布機,它其實跟“腰機”的原理一樣,隻是加上了機架、綜框、轆轤和踏板,全名為“腳踏提綜斜織機”。

  不過依舊還有許多人使用這種原始的織布法。

  沈兵認為這主要是與百姓製作水平和生活水平有關。

  腳踏式織布機雖然效率高,但並不是人人都會做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買得起的。

  不會做又買不起,當然就隻能使用廉價得多的“腰機”。

  其實就別說是兩千多年前的秦朝了,就是在現代依舊有少數民族在使用這種腰機織布。

  這類簡單而又重複性的工作其實很適合用水力代替。

  沈兵當然是使用更成熟的腳踏織布機。

  這一回沈兵是叫上了蒼、胖子屯以及蒙良。

  自從沈兵成為副將起與他們接觸得就不多,現在要發展生產就總算是用得上了。

  沈兵是這麽打算的:

  蒼這個師弟手藝活了得,那麽這紡織工廠裏器械製作及維護就得靠他了,甚至他還應該培養出一批能熟練操作並維護這些設備的工人,然後一批帶一批。

  胖子屯是商人出身,而且還會術數,經營管理方麵就靠他了。

  至於蒙良,這貨別看他一副好吃懶做花天酒地的樣子……這方麵如果用到實處其實就是優點,人緣廣到處都有狐朋狗友,再加上他父親還是鹹陽的龐臣,那要為紡織廠打開銷路還不是妥妥的?

  在此之前沈兵還問過監禦史:

  “軍人不可經商,但掌管雲中郡是否可以經商?”

  監禦史回答:

  “若是大梁軍便不可經商,但雲中郡卻可以。”

  沈兵有些不耐煩的問:

  “到底可以還是不可以?”

  監禦史趕忙回答:

  “回將軍,隻需將稅收記於雲中郡便可。”

  沈兵點了點頭,覺得這才合理。

  軍人不能經商或許是對的,但如果沈兵這個將軍同時又管理了雲中郡呢?

  難道雲中郡也不準與外界做買賣?

  那雲中郡還要不要發展了、要不要自治了?

  有了監禦史這話,這紡織作坊就有了合法性。

  此時的胖子屯等人看著沈兵讓人搬了幾具“斜織機”來就一臉懵。

  最先明白過來的卻是蒼,他吃驚的望著沈兵說道:

  “將軍莫不是……要用水力織布?”

  沈兵點了點頭,反問:

  “有何不可?”

  蒼狐疑的說道:

  “用水力舂米還算簡單,但是要織布……”

  要織布的確複雜一些,但也沒多複雜。

  提綜、穿梭等都是固定的動作,也就是連接杠杆的問題,這些當然難不倒沈兵。

  蒼話還沒說完,沈兵就將一張圖紙遞到蒼麵前,說道:

  “按此圖製作!”

  蒼是個行家,他一看圖紙就滿臉震驚的望向沈兵,說話時聲音都有些結巴了:

  “將……將軍,此物卻是何……何處而來的?”

  胖子頓上前一看筆跡,就說道:

  “不是師傅所畫還能有誰?”

  “今趟也不是頭一回了,工師卻是大驚小怪。”

  蒼臉上帶著難以置信的表情回答:

  “可是此物……與以往不同,這……”

  沈兵知道蒼想表達什麽。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這圖紙像胖子屯、蒙良這些人就隻是看個熱鬧,但在蒼眼裏卻非同小可,尤其這其中使用了多層齒輪結構很好的解決了織布機各種操作的先後順序及快慢問題……

  這讓沈兵有些尷尬。

  其實水力織布機在中國宋朝時就出現了,元朝時已相當普遍。

  此時的沈兵應該製出宋朝時的水力織布機更合適,但沈兵不知道其製法,他隻記得英國工業革命是水力織布機的樣子,於是憑印像畫了下來。

  那可是1785年,距今差不多兩千年……也難怪會把屯嚇成這樣子,在此之前他甚至連齒輪都沒見過。

  沈兵沒打算多解釋,他隻是一揚頭,說道:

  “依樣製出便是,鐵製零件我已交給鐵器作坊,你按尺寸製出木藝部份。”

  “若有需要,可與欠協商一同製作。”

  蒼應了聲,然後就將圖紙像寶貝似的折了起來放入袖內,想了想又覺得不放心,又取了出來放入衣內貼身放著。

  此時即便是玩世不恭的蒙良臉上也現出凝重之色,他半信半疑的問:

  “將軍,這織布當真可用水力?”

  胖子屯倒是不懷疑這點,他想也不想就說道:

  “師傅所製的物事那還能有假?”

  蒙良說道:

  “如此一來,我等將這織出的布賣與中原,那豈非……”

  扶蘇則接嘴道:

  “若是織布能用水力,便是日夜不停的織。”

  “那豈非如舂米一般使大秦子民省了織布之苦?”

  沈兵一時覺得好笑,這幾人對這織布機的期望似乎都有不同。

  蒼是技術上的。

  胖子屯純粹是對沈兵的信任。

  蒙良想著財富。

  而扶蘇看到的則是百姓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