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鳴鏑弑父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0-29 22:54      字數:2228
  是時頭曼單於的兒子冒頓正任左賢王。

  匈奴與中原各國不同,是以左為尊,且左賢王一職通常都是單於的繼承人擔任。

  隻是百年之後左賢王常常死於非命,匈奴認為這稱號不吉利,於是將其改為“護於”。

  左賢王冒頓提醒父親道:

  “單於,我等作戰隻為劫掠牲畜和財物。”

  “雲中郡到處都是荒地,秦人自身的糧食都要從中原運來。”

  “我們進攻雲中郡,除了損失大批的勇士之外又能得到什麽呢?”

  頭曼單於不以為然的回答道:

  “草原,大片的草原。”

  “河套平原就在黃河邊且氣候溫暖草肥水美適合放牧……”

  “如果我們能長期擁有這兩片地區,每年天氣寒冷的時候我們就能將牛羊趕到這裏來過冬,損失也就不會那麽大了。”

  “更何況,秦人隻有一萬餘人,你以為我們進攻雲中會損失大批勇士?”

  頭曼單於說的沒錯。

  河套地區雖然地處北方冬天氣溫也不低,然而相對於北麵的蒙古高原來說那就是低緯度,而且還有陰山山脈阻隔寒流,於是在冬季就可以成為匈奴的避風港。

  匈奴這生活方式有些像候鳥……天氣寒冷時就往南方走,溫暖時又重新北上,每年都要這樣來來回回的,也難怪要求人人都會騎馬。

  冒頓卻反對道:

  “可是我們已經占領了後套以及前套大部份地區。”

  “如果隻是考慮冬季遷徒,隻需要守住現有的地方就足夠了。”

  頭曼單於搖了搖頭,然後將一張羊皮地圖攤在冒頓麵前,指著雲中郡的位置說道:

  “雲中郡,是中原進入河套的踏板。”

  “如果我們希望長期擁有河套,或是不希望明年冬天來時卻發現已遍地是秦軍……就要把他們全都趕出去,明白嗎?”

  頭曼單於說的雖然有道理,但冒頓卻並不看好這次進攻。

  是什麽原因冒頓也說不清,或許是一種直覺,又帶有一些分析……

  冒頓並不認為秦人是在虛張聲勢。

  冒頓以己度人,他認為如果是自己站在秦人將領也就是沈兵的位置上,是不會這麽輕易就放棄整個河套隻守雲中一郡的。

  由此冒頓就認為這個沈兵不簡單。

  但此時的冒頓卻無力阻止單於出戰,隻能持保留意見自己小心。

  其實冒頓的能力和才華也的確強於他父親頭曼單於。

  隻不過他們最後還是反目成仇父子相殘……

  頭曼原本是希望冒頓繼續他單於之位的,這時沒有什麽問題。

  然而頭曼在娶了闕氏之後就想立闕欠的孩子為左賢王繼承單於之位,於是衝突就出現了。

  頭曼單於玩了一手騷操作,他先與月氏和談並以冒頓為質……這很正常,中原各國也流行這樣,以太子為質的意思就是保證不會背叛盟約,否則太子就性命不保。

  冒頓不疑有它,隻身前往月氏為質。

  誰想頭曼單於就是借月氏除掉冒頓……冒頓前腳剛到月氏,頭曼單於就大舉領兵來犯。

  冒頓一聽到消息就意識到事情不妙,當機立斷偷了馬匹從月氏逃了出來。

  這主要是遊牧民族城防不嚴,且就連月氏都沒想到頭曼單於會這麽快就推翻盟約且毫無風聲,於是根本還沒反應過來也沒來得急把冒頓看緊,讓冒頓成功逃出。

  冒頓逃回匈奴後就不再對頭曼單於抱有希望了。

  這廝也是心狠手辣的主,他為了讓部下堅決服從命令就總拿自己喜歡的東西做實驗……

  他命令部下自己開弓射哪你們就跟著射哪,否則就是違抗軍令以死罪論處。

  首先射鳥獸,這沒什麽問題。

  接著是射冒頓的愛馬,有人不敢跟從,立時就被冒頓殺了。

  再接著就是射冒頓的愛妻,有人不敢跟從,又被冒頓殺了。

  這麽一來部下就都知道了,反正冒頓指哪就射哪就對了,否則就隻有死。

  然後。

  冒頓就在出去打獵時射向頭曼單於……

  這就是“鳴鏑弑父”的典故,在此之後冒頓就帶領著匈奴東征西討雄踞大漠南北,就連劉邦都敗在他手下不得不俯首稱臣以和親換取邊境安寧。

  頭曼單於的進攻計劃很簡單:

  以右賢王帶領一萬騎正麵進攻,左賢王冒頓則乘前方大戰之時率五千騎沿黃河切入秦軍防線後方對秦軍實施迂回包抄……這是匈奴常用的戰術,即便到了蒙古時期,也依舊是千篇一律的利用機動性對敵人實施分割包圍。

  但戰術這東西不管重複不重複,隻要好用能殺敵就行。

  消息很快就傳到沈兵那。

  沈兵是時正在規劃圈地的水利灌溉。

  灌溉這玩意可不是隨便開一條人工河進去然後再溝溝渠渠的引入田裏亦或是加幾個水車就行的。

  這模式在多雨濕潤地區的確可行,但在幹旱缺水處就會出問題。

  原因是幹旱缺水地帶蒸發量大,百姓普遍使用的大水漫灌方法會使土地鹽堿化且肥力下降。

  正如之前所言,水裏多少都含鹽,大水漫灌之後水蒸發了,鹽留在土地裏,一年年積累下來,數十年後土地便鹽堿化寸草不生。

  現代解決的方法就是用噴灌和滴灌,也就是直接灌到作物的根葉部用最少的水滿足作物的生長……大多數水都被作物吸收,留在土地裏的水很少,鹽堿化的速度也就大大降低。

  由於生產力受限,沈兵無法用這種方法灌溉。

  沈兵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少的開鑿運河和溝渠,到田地裏就用竹筒引水以避免水在輸送的過程中滲透至土壤造成不必要的流失。

  這方麵沈兵就交由澮來完成。

  還好沈兵當初從砲師出來的時候挑了各方麵的人才,現在在雲中郡就是不管哪方麵都有人負責。

  就在這時仞就進帳來報告道:

  “將軍,匈奴有些動靜,似乎要整兵來攻!”

  沈兵隻點了點頭,回答:

  “知道了。”

  沈兵以為這隻是仞等人在捕風捉影,他始終以為匈奴沒有攻打雲中郡的理由。

  然而,當王賁帶著王柏和雷檜找來的時候,沈兵才發現事實或許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