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汝陰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09-21 00:02      字數:2223
  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當黑甲軍趕到汝陰時才發現有個問題沒考慮到……天色未亮,汝陰城門緊閉。

  如果是其它城,比如交通樞紐陶城,那城門就是徹夜未關。

  原因是有大批物資要自陶城進出,關上城門就是給自己找麻煩。

  但汝陰卻是後方防線,此時的它既不是前線交通樞紐又不是產糧基地,而是戰時重地,於是一到夜裏就實施宵禁。

  陳端策馬上來問:

  “副將,此時該如何是好?”

  沈兵明白這話的意思。

  如果上前叫門,那必定要接受楚軍的嚴密盤查。

  三千騎軍可不是個小數目,任誰都會起疑,到時索要公文之類的,沈兵可拿不出來。

  另一個選擇就是在城下等天亮,到時城門一開黑甲軍就可分批自幾個城門進入。

  問題是若等下去的話,項燕那邊送信示警的隻怕也趕到了,黑甲軍想混入城內就更是難上加難。

  於是便等也不是,不等也不是。

  想了想,沈兵就下令道:

  “全軍隱藏密林,派出輕騎駐守城外各大道小路,截殺來往信差!”

  陳端應聲就去安排。

  古時是平麵作戰且通訊設備十分落後,所以截殺信差和封鎖通訊並不困難。

  比如現在,幾乎可以肯定項燕方向來的信差是騎馬且目的是汝陰,那麽隻需要封鎖城外道路就可保汝陰得不到消息。

  於是沈兵就可以帶著黑甲軍在密林中等著,到天亮後再行動。

  然而進入密林後的沈兵一想又覺得這也不是很妥當。

  因為項燕似乎還有另一種通訊方式……

  從項燕那通訊汝陰的確隻能走陸路,也的確從防線這一端可以封鎖。

  但是……

  這麽大的事項燕自然會通過信鴿通知壽春,楚王負芻若是得到消息,又豈能不派出信差自另一方向通知汝陰?

  甚至壽春還會向城父及汝陰兩城派出援兵。

  若黑甲軍等到天亮而壽春先一步通知了汝陰甚至援軍已趕至,那豈非同樣功虧一簣?

  正在沈兵愁眉不展時,就見陳端來報:

  “副將,截殺兩名信使。”

  “卻不是來自埠城,而是來自毫城。”

  說著就遞上了一卷竹簡,是毫城糧草不足請求調糧的。

  毫城位於汝水防線西側,秦軍撤退之後留下的空城,楚軍將其收複之後就要重新構築其防禦,兵力及勞力需要糧草也是常事。

  想了想,沈兵就問:

  “驗傳是否一同取來?”

  陳端一愣:

  “不曾取來,屬下以為……”

  沈兵打斷了陳端的話,下令道:

  “馬上取來驗傳,並按驗傳描述尋找兩名相似的兵士。”

  “另外再按此樣式偽造書信一份,就說是陶城而來的信差。”

  “秦軍已全力反攻且派奇兵偷襲。”

  陳端一驚,道:

  “校尉,這豈非……”

  沈兵沒有解釋,隻催促了聲:

  “快去!”

  陳端應聲便去安排了。

  在一側的王賁卻是聽得明白,暗讚這沈兵非但智計過人還擅長心術,知道如何一步步剝開敵人的警惕。

  汝陰的楚軍要是對戰況一無所知,裝扮成楚騎的黑甲軍突然出現在汝陰城下,自然會引起楚軍的懷疑:

  “連戰報都沒收到,前線距汝陰又有近四百裏,援兵再怎麽也增援不到汝陰!”

  於是當然會起疑心。

  但如果先派出信差送去一封假情報……

  其實這也不能算是假情報而是真情報,隻不過說的是“奇兵”而不是“騎兵”。

  奇兵就有很多可能,比如是突破防線的步兵正在朝汝陰進發,一算距離少說也要七、八日,於是就很難聯想到“騎兵”。

  接著,有“援軍”出現在汝陰就理所當然了。

  信差的事並不難安排,從三千人裏找到兩個身材樣貌差不多的輕而易舉。

  信件的偽造也不難,古時用於防偽的不過就是個印,就是花點時間。

  如果說有什麽難處的話,那就是偽裝成信差這兩名士兵的心理素質……這隻身混進敵營可不是什麽輕鬆的差事,盡管隻是去送信。

  不過這方麵陳端自會處理,他是個從小就在軍伍中與兵士一起長大的,對兵士十分了解,於是很快就準備妥當了。

  駐守汝陰城的楚將是個叫屈倬的軍候,來自楚國第二大族屈氏。

  以項燕的權力,其實可以將江東子弟分散安插到楚軍各要職以此掌控軍權。

  問題是此時正是各貴族出現團結趨勢的時候,若項燕這麽做的話,其它各族便又開始各自謀取私利了。

  於是項燕反而要表現出一副大公無私的樣子,將各貴族的兵力安排在既安全又重要又有權力的位置,隻有這樣才能安撫各貴族並讓他們繼續為國出力。

  比如此時這汝陰,其重要性勿庸置疑,但又在前線後方數百裏之後,於是安全,一名軍候便把控一座城以及周邊的補給,權力自然不小。

  另一方麵,位於汝陰城內的這兩千楚軍雖說兵力隻有兩千,但卻是屈氏的私兵。

  正如之前所言,貴族的私兵往往是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的部隊,因此項燕對其駐守汝陰也更放心。

  此時的屈倬正在油燈下根據戰報研判前線形勢。

  楚國的部隊就是有這特點,大王的部隊及將領往往都是懈怠成性,而私兵私將卻通常是人才。

  究其原因就是大王的部隊是犯錯都難以找到責任人的“大鍋飯”,而私人部隊則是殘酷的競爭機製能者居之。

  屈倬就是屈氏的人才之一,他雖是身處汝陰卻能縱觀全局。

  此時的他甚至與項燕有同樣的擔心:秦軍的敗退似乎太過容易了。

  不過昌平君一行人的話又毫無破綻,使屈倬又不得不信。

  就在這時,就聽有人來報:

  “稟軍候,秦軍發起反攻。”

  “上將軍派人送來信件,楚軍或派出奇兵來攻汝陰。令我等整軍備戰,他隨後便會派來援軍。”

  這麽一來屈倬就明白了:

  “著啊,這便是秦軍的引蛇出洞之計。”

  “其誌在將我大軍引出汝水再圍而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