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久戰速戰?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09-13 18:00      字數:2237
  網 ,最快更新大秦工程兵</a>最新章節!

  戰局果然像項燕預想的那樣,當秦軍趕到楚軍防線時便無法前進半分。

  最先趕到防線前的是蒙武所領的十萬秦軍。

  蒙武這一路可以說是威風八麵,他帶著部隊沿途攻占了十餘個城邑和村落,且幾乎都是不戰而降。

  這使蒙武豪氣萬丈的衝部下高喊“輕兵疾進,兩月滅楚。

  秦軍一時士氣大振,跟著高喊:“輕兵疾進,兩月滅楚!

  此時的蒙武有些急了。

  蒙武需要這一仗來證明自己……

  其實蒙武也知道大王有心培養蒙氏一族。

  這對於長於仕途的將軍來說不是秘密,任何一國都忌諱功勞及大權集中在一人一將手裏。

  因為這樣下去就是大權旁落,最後君臣互相忌憚暗自猜疑,比如李牧與趙王的關係。

  是以為君之道就是要將功勞及軍權分散,使大臣及武將之間互相製衡。

  如今王翦先後滅韓、趙、魏又擊敗燕國,其功勞之大已無人能望其項背。

  此時便該扶持蒙氏使其立功掌權,如此秦國國內才能太平。

  蒙武自小就在鹹陽隨其父經營蒙氏,這些官場道理他又豈會不知?

  否則,秦國有如此多將領,為何偏偏讓他蒙武帶軍滅楚?

  蒙武知道,這是蒙氏的機會,但同時也是個考驗。

  因為一旦大王認為蒙武是個扶上牆的爛泥便會選擇扶持他人。

  所以,蒙武要向大王證明他一點都不比王翦差。

  王翦能有滅國之功,他蒙武也同樣可以。

  滅楚之後,蒙氏就要在他手中再次恢複父親蒙驁的榮光與王翦平起平坐。

  隻是蒙武怎麽也想不到,這些要等他兒子蒙恬來實現,而且隻是部份實現……如果王翦沒有帶著王賁一起歸隱,那就沒蒙恬什麽事了。

  在這想法的刺激下,蒙武一路帶兵直逼城父城下。

  初時蒙武以為城父也像其它城池一般,隻是些老弱楚兵駐守,於是隻簡單的造了些攻城梯就迫不急待的下令攻城。

  是什麽結果就不用多說了,被楚軍一片亂箭就打下城來,死傷千餘人。

  另一邊,楊端和與沈兵的部隊也趕到了汝陰。

  其實這時的大梁沿水路南下是可以到達淮河甚至抵達壽春的。

  起作用的主要是魏國,魏國強盛時為了發展南北水陸交通,開鑿汴河河道注入沙水,沙水到陳城,然後再往南開鑿在今沈丘北注入穎水,再由穎水入淮河。

  這也就是史上所說的鴻溝。

  隻不過由於多年征戰,之後鴻溝許多水道都被堵塞。

  直至隋煬帝楊廣重新將這些水道拓寬挖深並裁彎取直,於是就是有名的“通濟渠。

  不過楊端和帶領的秦軍當然無法一路沿這條水路直攻壽春……如果這麽做的話,就得沿著河道繞一個大彎進入淮河,再沿淮河南下。

  這一路下來的城邑隻怕便是二十萬人全堵進去都無法駐守。

  楊端和的十萬大軍沿河而下後隻能選擇最近點登陸再趕往汝陰,這也是補給最快、最安全的一條路線。

  楊端和看著蒙武送來的戰報後,就皺眉對沈兵說道:

  “這蒙武似乎有些冒進。

  “不過數日便至城父,這已遠超我等預估。

  沈兵提醒道:

  “楚兵一路棄城似有所準備。

  “如今城父有兵,便意味著楚軍或將以汝水為屏障防守。

  楊端和點頭道:

  “此言有理。

  “城父南麵便是汝陰,如此說來,這汝陰亦是楚軍必守之地。

  想了想,楊端和就對信使下令道:

  “命蒙武將軍不得冒進,楚軍似有意在城父防禦,我等也應做久戰打算。

  信使應了聲就去傳令。

  這作長遠打算的久戰與短期就想拿下的速戰那是有很大區別。

  久戰就會保存實力尋找敵方漏洞,而速戰卻是不惜消耗兵力發起猛攻。

  但蒙武卻不太願意聽。

  蒙武接到命令時就對部將說道:

  “都說王翦已老不足出戰,不想楊端和也是如此。

  “舉凡大軍戰場,惑人耳目之跡象多多。否則,兵家何有‘示形’之說?

  “評判諸般消息之唯一依據,在國力,在大勢,而不在就事論事。

  “項燕也算宿將,會做螳臂當車之舉?

  “據實評判,項燕所謀隻有一途:據守汝陰遲滯我軍,以使壽春南逃斷後!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應該說蒙武這判斷也有些道理的。

  他認為從大的方向看,楚國無論國力還是大勢都不足以與秦相抗。

  因此項燕就隻有帶著楚軍繼續南逃進入密林水網一帶借助地形偏安一隅。

  所以城父的防守是一種假現,是楚軍用來遲滯秦軍使壽春王室有時間逃脫的手段。

  在這判斷之下,就應該是速戰而不是久戰。

  戰場有時就是這麽奇怪,不管從哪方麵想都能從兵書上找出些道理來,於是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沒有到最後誰也不知道也不確定誰是對的。

  蒙武此時是這麽想的,也就沒有將楊端和的命令太放在心上,而是繼續指揮部隊對城父全力猛攻。

  而楊端和這邊在趕到汝陰後卻是按部就班的伐木建寨,然後造投石機、采挖石彈、造船及攻城器械等。

  一邊建造另一邊楊端和又問沈兵:

  “黑甲水軍是否能助我軍破汝水?

  沈兵搖了搖頭,回答:

  “汝水東岸到處都是楚軍投石機和弓弩手,而黑甲水軍隻有三千人。

  “要破汝水隻怕力有未逮!

  楊端和看著地圖歎了口氣,道:

  “如此,便隻有強攻汝陰了。

  的確隻有強攻汝陰和城父兩城,否則就隻能冒險強渡汝水。

  雖然秦軍有浮橋可以快速過河,但這在對岸有大批楚軍防禦的情況簡直就是開玩笑……秦軍是渡過一批就被殺一批,就像添油一樣上去任人宰割。

  如果不是因為有這些地利的話,項燕也不會選擇這道防線作為保國反擊的防線。

  不過沈兵心下卻一點都不慌。

  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寄希望於秦軍能攻下這道防線。

  他在等,等一個機會。